秦粲
小 引
在高考阅卷中,“说理浅薄”“论证单一”“论据游离”是考场议论文常见的毛病。在考场作文中,议论文写作的评价等级分为:(1)基础等级:观点明确,论据充足;(2)发展等级:观点新颖,论据丰富,议论透彻。可见,无论是基础等级还是发展等级,议论说理都是议论文写作的关键。
文 题
古人语:“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而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而日有所亏。”也就是说学习、工作、生活是“日有所长”“日有所亏”的渐变过程。生活中,发现渐变是一种智慧,亦是一种能力。
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文体明确。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文题材料由“勤学如春起之苗”“辍学如磨刀之石”,引出“渐变”这一核心概念,进而引导人们思考如何生活和学习。在写作过程中,要紧扣核心概念“渐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展开论述。为了深入说理,可以巧妙运用哲学三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进行层层追问、打开思维。具体为:(1)什么是“渐变”;(2)“渐变无处不在”,当下的人们意识到了吗;(3)假如没有意识到,反观社会现实,叩问为何不注重渐变,相反应注重什么;(4)结合生活现象,探究为何要“发现渐变”;(5)为了更加有意义地生活,我们又应该如何“把握渐变”。
病例1:
古语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的人生就是在这样的渐变中缓慢流逝,不知不觉。在时间的流逝中,我们从牙牙学语的婴儿渐变为一个有智慧的青年。在日积月累中,我们从一无所知到创造奇迹。
病因分析:引用与论点无关系。本段文字虽然有“渐变”的字眼,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一句与关键词“渐变”毫无关联,致使句与句之间“风马牛不相及”。
病例2: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功夫不大,却时时刻刻在用功,日久天长人生就会发生改变;渐变虽然微小,却有非凡的意义,使人迎来不一样的人生。
病因分析:观点晦涩,不够鲜明。“水滴穿石”“绳锯木断”与“渐变”有内在联系,但是对“渐变”的阐释不够深入和透彻。
病例3: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蜀汉昭烈帝刘备遗诏中的经典语句,意在告诫刘禅要防微杜渐、居安思危。凡事总有个渐变的过程,这种渐变是需要我们去发现的,渐变每天都在发生,我们要时刻关注。
病因分析:缺乏有机的过渡。本段文字论证的语言前后之间缺少联系,给人“甲是甲”“乙是乙”的感觉。在论证过程中,要注意前后语句之间的联系,要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
技法运用
技法一:背景分析,揭示本质
为了让说理更加透彻,要联系社会现象、问题产生的背景,分析原因,揭示本质。一般可以采用“某某现象反映出______”“某某现象是______”“某某不在于______,而在于______”等句式表达观点,比如,围绕“渐变”可以这样写:
渐变本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行百里者半九十”,同样做学问,有的人短期内“成果”不断,有的人十年磨一剑;同样上学,有的孩子按部就班,有的孩子疯狂上辅导班……走路“等不了”、教育“等不了”、写作“等不了”,就连科研都“等不了”了。我们不仅要问:我们怎么了?我的城市怎么了?我的社会怎么了?这些现象的背后,是当今世界全球化背景下,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思想观念的变化,“渐变”只是一种浪漫的理想, “等不了”成了一些人追名逐利、急功近利的常態。
画线句对社会现象产生的背景进行分析,得出“急功近利”的心态侵蚀了整个社会,违背了事物“渐变”发展的规律,致使城市野蛮生长、浮躁成风的观点,令人信服。
技法二:溯因分析,探究结果
所谓“溯因法”就是根据现象、结果等,推断原因。一般采用“因为______,才会______”或者是“假使不______,又会______”的格式,增强说理的气势。采用“溯因法”写上面的文题,请看片段:
懂得渐变是一种智慧。王羲之9岁开始练习书法,立志成为书法家,墨染池水才换得入木三分;谷爱凌8岁滑雪,数年如一日,坚持不懈才有了凌空一跃惊众人;雷海为徜徉书海,日复一日,反复背诗文才“爆冷”夺冠。正是因为他们遵循渐变的规律,懂得“操千曲而后晓声”,才练得一身本领,创造出奇迹。
划线句子分析原因,认识深刻,令人信服。
技法三:善于思辨,辩证分析
议论文写作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要看到事物的各个侧面和事物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对事物作出客观、准确、辩证的评判。比如写上面的文题:
万事皆有一个“渐变”的过程,过度的“急行”当然不可取。“急行”难免只重速度而忽略质量。相比于投机取巧,制造噱头,博取眼球的“新”公司,我们当然更喜欢注重真材实料、渐进发展的老字号;相比于急功近利,追求“一夜暴富”者,我们当然更欣赏厚积薄发,拥有真才实学者。“量变”最终会导致质变,凡事都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调整心态,练好本领,循序渐进,才能赢得真正的成功。
此段文字进行正反辩证分析,让读者在对比中看清事物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