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地区民间《格萨尔》喇朵艺术的技艺调查①

2022-03-06 09:56巷欠才让
西藏艺术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格萨尔

巷欠才让

众所周知,《格萨尔》文化在民间长期传承、保护和发展中出现了多样的传承方式。“《格萨尔》史诗的文化表现形式更是多种多样,有格萨尔藏戏、格萨尔唐卡、格萨尔音乐、格萨尔石刻、格萨尔‘朵日玛’、格萨尔漫画、格萨尔服饰、格萨尔彩塑、格萨尔信仰器物、格萨尔酥油花、格萨尔歌舞剧与影视剧等等。这些不同的传承类型,使古老的《格萨尔》史诗在经历多重主体失落的同时又不断地被想象和重构。”②丹珍草.《格萨尔史诗当代传承实践及其文化表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前言.生活在青海湖北刚察县角什科寺民间传承人桑俄拉布旦既是民间《格萨尔》说唱艺人,又是《格萨尔》喇朵技艺传承艺人。他曾在学习《格萨尔》喇朵技艺后,不断的资料搜集和整理,传承了藏族“朵日玛”艺术中的《格萨尔》喇朵技艺。

笔者为了深入全面地了解民间《格萨尔》喇朵艺术,于2018年9月1日、2019年11月7日、2021年6月26日等先后三次面对面进行了深入的采访。首次是为了搜集和整理“格萨尔文化传承人数据库”建设项目中《格萨尔》“朵日玛”传承人的资料,赴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田野调研,专程采访了民间传承人桑俄拉布旦。第二次是与青海省格萨尔史诗保护研究中心一行五人组成的考察小组赴海北州刚察地区的《格萨尔》文化进行普查工作时采访了解。第三次是青海湖畔举行的“2021年青海省《格萨尔》学会年会暨艺人演唱会”期间再次采访了解。记得初次考察时,提前一天与桑俄拉布旦通了电话,他非常高兴地说“我明天到县城等您们。”次日,我们课题组一行人到了美丽的刚察县。远远望见,他已在县城街边等待着我们。随后,我们在一家餐厅里吃了便饭,立刻赶往位于刚察县以北24 公里处的角科寺。一路沿着美丽的泉吉河,随处可见那满山遍野的鲜花,蓝天白云下成群的牛羊,融为了一条魅力独特的风景线,是一幅大自然赠与的美丽画卷,令人心旷神怡。

角科寺坐落在刚察县泉吉乡角什科村,属于尼玛派寺院,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寺院依山势而建,经堂恢弘,僧舍错落有致,经幡猎猎,空气中弥漫着桑烟的芳香,环境非常安静、祥和。民间传承人桑俄拉布旦的僧舍就在寺院大经堂的北面,内屋整齐干净,他所制作的《格萨尔》喇朵在经堂中摆放整齐,匠心独具,巧夺天工,非常精美。在《普贤行愿品》中也说,“以诸最胜庄严供”①《藏传佛教食子(朵日玛)的意义》[OL].百度文库:https://wenku.baidu.com/view/71db97c7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57.html。无论朵日玛等何种供品的摆放、罗列的形式都应做到美观、悦意。

其实,青海湖以北的刚察县境内也传承着很多《格萨尔》史诗文化。正如“每一个藏族人口中,有着不同的《格萨尔》传说;每一个藏族人心里,都住着同一个格萨尔王。”生活在青海省东北部,隶属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的人们,长期在这片神奇壮丽的土地上游牧生产,繁衍生息,世代相传,传承了民族特色生活习俗和文化形态。境内有格萨尔王避雨石、格萨尔王修行洞、珠姆的灶台、格萨尔王海螺洞、格萨尔王练功石等众多《格萨尔》传说遗迹遗物,也有众多格萨尔王有关的传说故事在藏戏艺术中传承和保护着,例如在沙陀寺每年举行的《格萨尔》藏戏表演。

一、传承艺人

《格萨尔》喇朵文化传承艺人桑俄拉布旦,男,藏族,1975年出生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泉吉乡角什科村的普通牧民家庭中,18 岁开始入角科寺,先后在四川阿坝、色达等地寺院系统地学习了藏文和众多经文,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和撰写表达能力。他从小是在父亲的影响和家庭的熏陶下逐渐开始喜爱并崇拜格萨尔王降妖伏魔,除暴安良,南征北战,扬善抑恶,弘扬佛法等英雄业绩。他拥有一副好嗓子,学习了安多地区著名的《格萨尔》吟诵艺人尕藏智华等其他艺人的说唱曲调,经常在当地的各种活动中说唱《格萨尔》史诗而小有名气。另外,他用泥塑方式制作了《格萨尔》喇朵供品,传承了这一传统手工技艺。他在采访中说道,“为了长期保存,我是用红土泥塑的方式制作完成《格萨尔》喇朵。”

二、史诗记载

《格萨尔》“喇朵” 这一特殊的文化艺术形态,在整个国内涉藏地区传承和制作中不多见,藏文经典和古籍资料中却有记载,会制作的传承艺人屈指可数,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尴尬境地。《格萨尔》史诗记载了“朵日玛”的叙述过程,比如在《格萨尔文库—诞生花花岭地》 里有阿乜贡巴惹杂向角如抛出朵日玛的记载,“当阿乜贡巴惹杂头也不敢回、拔腿往回逃跑的时候,角如分出一个化身,抢先去到外道喇嘛的修法洞中,收光了里面的一切饮食和生活用品。他的另一个化身,则跟在外道阿乜贡巴惹杂的后面追赶。阿乜贡巴惹杂快步跑到一条河岸,双手遮眉,回头张望。他发现追兵赶来,心想退兵,便抛出自己的依命食子,拼死向自己的修法岩洞跑去。角如即刻显示神通,变出牦牛大的一块石头,把洞口堵得死死的,连一点缝隙也没留。那苯教咒师骂道:‘鬼儿子角如坏家伙,你用耳朵听! 你用眼睛看! 长的是刀,短的是针,敢不敢持刀握针比输赢? 大悲的他化自在天啊,保护苯教的十二丹玛女神啊,玛吉世间王母啊,鲜血发辫魔女啊,请你们快来帮助我! ’他这样祈祷完毕以后,便抛出他日修的大食子,震得山峰摇摇欲倒。接着又口念咒语,将月修的大食子打出去,顿时天空雷鸣电闪,山岩哗哗崩裂。角如立刻化作莲花生大师的忿怒身相,没有受到任何损伤。随后,这位苯教法师,又把他年修的依命食子打出来。这时,角如把那岩石洞,观想成一个没有孔隙的铁屋子,把这个苯教老咒师和他的伙伴靠山们,全部装入铁屋里,一个也没让走脱。正在这当儿,他的本尊和护法,也以魔的形象出现,迫使阿乜贡巴惹杂自杀身亡,落得个粉身碎骨的下场。”①格萨尔文库(第2 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113.在比如,格萨尔王的叔父晁同、嘎德曲江外乃、祝古的曲巴嘎热、阿翁达格拉玛等人也会制作各式各样的“朵日玛”,施展法力,降服妖魔,抑强扶弱,造福百姓。

三、内容形式

《格萨尔》喇朵艺术是基于格萨尔民间信仰的文化背景下产生。《格萨尔》“喇朵”是藏族传统“朵日玛”的一种类型,是藏语音译,意为“神灵的食子”,由糌粑捏成用于祭祀的食品,是藏传佛教仪式中广泛使用的一种供品形式,也可看作藏传佛教独特的艺术品。“有一类非遗项目的传承主体和传承内容以宗教文化、宗教信仰为主,主要在寺院、道观以及其他宗教活动场所内部进行传承,但有些项目并不局限于宗教活动场所内部,也在宗教信徒之间传承,不过其内容和活动仍与宗教仪式、宗教信仰密切相关。”②翟风俭.我国的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N].中国民族报,2020年04月21日.《格萨尔》朵日玛是格萨尔供奉仪轨中不可或缺的表现形式,所以《格萨尔》喇朵艺术的技艺也是在寺院得到传承和保护。根据“朵日玛”供奉时间的长短又分为“德合朵”“旦朵”“金朵”等,桑俄拉布旦为了长期保存便使用泥塑的形式将其制作而成,为欣赏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更广泛的探索空间。

桑俄拉布旦所制作的喇朵称“迪瑟玛”,系藏语,意为箭头形状。由三个大的箭头形、五个小金字塔形、八十个小碟子形、一个小圆球形和托盘形等不同形状,红、白、蓝、粉、绿、黄等颜色形成,整体高为74.5 厘米,宽为65 厘米。三个大的箭头形状红色为主,装饰部分为蓝色、白色、粉色、红色为辅,分别表示佛、上师、本尊,中央朵日玛为格萨尔王,左面为森达阿顿,右面为贾擦协尔噶的象征。前方小金字塔形白色为主,装饰部分黄色、绿色、蓝色为辅,分别从右面第一个为擦香丹玛香查,第二个为尕德曲江外乃,第三个为王妃僧姜珠牡,第四个为达绒阿奴斯盘,第五个为达尔盘,第六个为聂查阿丹等岭国七勇士的象征,以上三个大的箭头形和五个小金字塔形喇朵上方贴有所象征人物的图像,藏语称“杂卡”,意为小型唐卡。喇朵的左右后方摆放了八十个小碟子形状的橘黄色朵日玛,是八十员大将的象征。

四、制作方式

藏族传统的“朵日玛”制作的方式有很多种,多数是以糌粑和酥油作为材料。《格萨尔》喇朵就是用糌粑和酥油混合制作而成的,装饰材料用酥油来点缀。而桑俄拉布旦为了能够长期保留变采用了红土泥塑的形式来完成制作,传承手法独特,制作精美,引人注目。作为传统文化的朵日玛是有特殊的传承性,桑俄拉布旦所制作的《格萨尔》喇朵是从角什科寺的祖寺四川麦洼寺学习的,属多乾泽仁波切的传统手工技艺。根据朵日玛所供奉神灵的不同和教派的不同都会有自己独有的制作方法和荟供传统,造型各异。《格萨尔》喇朵制作过程千辛万苦,粗中有细,需要七个月左右才能完成一幅完美的喇朵。制作方法是在打碎打磨的红土里掺入少许羊毛,添加六良药等藏药捣匀,并酿制六、七天后,根据制作要求捏制成的泥坯,经阴干,涂上底粉,再施彩绘。它以红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朵确》中记载:“生者之不争之物,死者遗物,兽类之食剩物,黑色谷物,切勿用于‘朵’之材”①廖华.藏族祭祀朵玛的审美形态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10):38.。喇朵制作和使用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的仪轨和戒律,必须采用干净的红土等材料来制作,最后制作完成后举行一定的加持仪式和念诵经文进行祷告。制作时需打碎红土的锤子、捏制泥土的木块、削泥坯的小木刀等工具。

五、社会功能

不同形式的“朵日玛”有着异同的风格和功德,制作完成后举行必要的加持仪式,加持在“朵日玛”祭祀活动过程中占有重要作,也是根据加持而功能其各异。朵儿玛即“食子主要的意义于累积功德,一方面供养佛、上师、本尊,另一方面是布施给六道有情,两者都四于布施度。”②藏传佛教食子(朵玛)的意义[OL].百度文库:https://wenku.baidu.com/view/71db97c7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57.html研究员丹珍草认为,“‘朵日玛’有多种用途,格萨尔‘朵日玛’意为经过修持地‘朵日玛’是一种利器,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可作为降妖伏魔的重要武器。格萨尔修供仪轨包括格萨尔‘朵日玛’地制作和《格萨尔修证经文》。”③丹珍草.格萨尔史诗当代传承实践及其文化表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前言.朵日玛有多种用途,主要有供品、焚化品、抛掷品、会供食品、武器用品等五种,而桑俄拉布旦传承的《格萨尔》喇朵主要以供品的形式,是格萨尔王等大将的宿处宫殿而制作。艺人桑俄拉布旦介绍说,《格萨尔》喇朵制作完成后,以多乾泽仁波切的传承仪轨举行系列的供奉加持仪式,否则达不到预期地祭祀目的,未有其功能。“人们相信宗教仪式、巫术可以帮助人们实现所不能达到的目的。”④[英]马林诺夫斯基.巫术与宗教的作用[M].载于史宗主编《20世纪西方宗教人类学文选》.上海:三联书店,1995:90.喇朵的功德和众多朵日玛的功德相同,正如《朵日玛之明说甘露之库》记载,“长寿无疾兴财旺,心想事成清众障”,也是表达人类为了防患疾病,五谷丰登,远离饥馑,长寿财旺,心想事成,繁荣昌盛,清除一切蔽障的愿望。

结语

“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多样性的具体表现是构成人类的各群体和各社会的特性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多样性。”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一届会议于2001年11月2日在巴黎通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OL].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http://www.ihchina.cn/zhengce_details/15718.《格萨尔》喇朵作为朵日玛文化的内容之一,是特殊的文化形态,在传承方式独特和传承空间局限的情况下,传承保护的人群非常稀少,尤其是其传承艺人绝无仅有,传播空间愈来愈小,随着老一代民间传承人的相继谢世,面临着“人亡事息”“濒临失传”的危机。因此,保护传承人和该手工技艺至关重要,应该把民间传承人桑俄拉布旦应该从县、州、省、国家等逐级推荐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纳入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行列,系统性地抢救、保护、传承《格萨尔》喇朵艺术,在世间延续并把《格萨尔》喇朵这一信仰的花朵在祖国大地大放异彩。

猜你喜欢
格萨尔
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格萨尔王传》究竟有多长
《上河降魔记》所见《格萨尔》在舟曲境内的流传
关于建立“格萨尔文献数据中心”的初步构想
《格萨尔》的音乐体系
40年西藏《格萨尔》工作回顾
史诗《格萨尔王》在昌都地区的传承情况研究
略论《格萨尔》在德格地区的流传
《格萨尔》向何处去?——后现代语境下的《格萨尔》史诗演述歌手
从史籍及《格萨尔》看丝绸之路与西藏的关系
探析《格萨尔》中与“岭”相关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