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妥瓦:太阳照耀在关璋

2022-03-06 11:37云南大学李雨洋
今日民族 2022年1期
关键词:织锦新村村民

文 / 云南大学 李雨洋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啰,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啰。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弯弯的江水呀绿波荡漾。一只孔雀飞到了龙树上,恩人哟就是那个共产党。”

60 多年前,军旅词曲作家杨非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采风时触景生情,创作了这首传唱大江南北的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今天,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仍回荡在德宏的每个角落,而这个美丽的地方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族儿女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我们今天的故事就要从德宏关璋说起。

美好生活幸福来

站在关璋新村的观景塔上,远眺腾瑞高速上飞驰的汽车,近看满目苍翠的茶山,凉爽的山风轻轻吹动,茶叶的清香迎面扑来。你能想象这是昔日道路泥泞、房屋破败、畜禽乱跑的关璋吗?

关璋村,这个藏在德宏州梁河县曩宋阿昌族乡山坳里的小村寨,90%以上的村民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的阿昌族。正是这样一个小山村,用6 年的努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谱写着幸福生活的崭新篇章。

当我们走进村民赵聪会家时,她刚从村口的民族团结百姓大舞台回来。临近党的百年华诞,村里组织了合唱队在大舞台上排练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赵聪会兴奋地和我们说她有幸成为合唱队的一员。

在一进门的墙上,挂着一张她家老房子的照片:在人畜混居的土木结构老房子里,一楼养猪喂鸡,狭窄的二楼留给一家人居住,看上去十分破旧,既不卫生又不舒服;房门前入户的泥巴路,下雨后坑坑洼洼,十分泥泞。而现在,赵聪会正坐在自家宽敞明亮的两层楼新房内,乐呵呵地一边整理着即将交给收购站的烟叶,一边不时地抬起头来招呼我们,跟我们说上几句:“房子越住越宽了,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今年52 岁的阿昌族妇女赵聪会,曾是关璋村的建档立卡户。6 年前丈夫因病去世,留下母子三人艰难地生活。由于关璋地少人多,赵聪会只能靠着几亩薄田种点玉米、豆苗以维持生计,两个儿子则远赴广东惠州打工。

赵聪会一家并非个例。昔日的关璋村,几乎家家户户都面临着居住条件脏乱差、收入水平低下的状况。许多人家以种植庄稼维持温饱,多数村民还是选择外出打工以维持生计。整个村子还存在着道路泥泞、吃水困难、交通不便等基本生活问题。用“泥巴路、土墼房,寒冬腊月吃粗粮”来形容过去的关璋村一点也不为过。村党总支书记曹先刚对我们谈起关璋村的变化时说:“以前村里走的是泥巴路,住的是土墼房。自从2015 年起,道路硬化了,村民搬进了青砖房,我们村也被打造成了一个旅游示范村。”

2015 年,赵聪会开始种植起了3 亩烤烟,养起了4头生猪;2018 年,赵聪会家挖掉“穷根”,摘除“贫困帽”——退出了建档立卡户的行列;2020 年,赵聪会的烤烟种植面积已达30 亩,种植甘蔗20 亩。她和我们说:“有国家的帮扶,只要我们踏实肯干,日子就会好,今后的生活就像这甘蔗,肯定是一节更比一节甜。”

从“关璋”到“卑妥瓦”

如今的关璋已经改名为“卑妥瓦”。“卑妥瓦”是阿昌语,意为“太阳照耀的地方”,这个词更深层的寓意则是,这里是党的光辉照耀着的地方。

2015 年7 月,云南省在德宏州启动阿昌族整乡推进整族帮扶项目,州委州政府以建设“幸福阿昌”为目标,采用“一个集团帮扶一个民族”的方式,共计投入12.46 亿元,组织实施了“基础设施、民居保障、产业增收、综合推进”四大工程。梁河县曩宋阿昌族乡是全国仅有的三个阿昌族乡之一,由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实施对口帮扶,通过集中扶贫攻坚项目,使得“幸福阿昌”工程在曩宋遍地开花。关璋村作为梁河县在项目中打造的“阿昌美丽宜居休闲旅游第一村”,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旧貌换新颜,迎来了全新发展的春天。

“幸福阿昌”工程启动之初,派驻关璋村的扶贫工作队第一任队长楚建荣在第一次来村里时便震惊了:“很荒凉,房子很旧,入户路都是泥巴路,卫生也差……这么多难题要解,可咋办呢?”经过多次会议商量后,工作队决定以居住环境的改善为切入点,按照统规联建的方式,以阿昌族原有风格,在村子里一个叫平场地的地方建设一个新村,优先把有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住在滑坡点的村民、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安置进去。每户扶持资金10 万元,地方政府补助4 万元,村民还可享受6 万元的贴息贷款。新村安置不了的村民,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和当地政府决定:需要原址重建的帮扶6万元;需要加固的帮扶4 万元;仅需要美化的帮扶2 万元。

在2018 年春节,59 户村民搬进新居。赵聪会也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家。新房宽敞明亮,电视柜、冰箱、太阳能热水器、床、桌子是用扶持资金购买,而她自己,又添置了电视机、洗衣机,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赵聪会的故事只是关璋新村村民幸福生活的一个缩影。如今关璋整村实现了脱贫摘帽,一幅极具阿昌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幸福画卷正在关璋新村徐徐展开。

曾经的关璋村,又被戏称为“干璋村”,这是由于这里极度缺水。据曹先刚介绍,村里人以前天不亮就得去井里面挑水,如果去得晚些,水就没有了。打趟水来回五六公里,家里要是养牲口,一天一趟还不够。因为缺水,又没灌溉条件,村里都是“雷响田”,雨季来了才能犁地、撒种,村民们都得看天吃饭。若是在播种后,刚好碰上久旱不雨,村民们就得受苦。

楚建荣刚到关璋的那一年,雨季刚好来得晚,村里8 月才开始插秧,比往年晚了整整两个月。因此,当扶贫工作队问起村民最先要解决的问题时,村民们脱口而出:“水!”要水就得找水源。于是,当年9 月,楚建荣就带人往大山深处寻找水源。2016 年初,从开始找水到解决村里人畜用水问题,国家投资了352 万元,仅用时4 个月,16 公里的输水管道就连到了关璋新村。与此同时,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出资331.7 万元,改造建成了长达6442 米的白泥大沟,从腾冲通过管道引水,让关璋的千亩旱地变水田。关璋永远摘掉了“干璋”的帽子。

“拧开水龙头,就有清洁的自来水了。”一辈子都住在大山深处的66 岁村民赵家贤,对于这样的便利别提有多高兴,笑得都合不拢嘴。现在庄稼地旁也有了沟渠,旱能灌涝能排,关璋村的种植结构也变成了一季烤烟一季水稻,既能保证村民有饭吃也能保证有钱赚。在解决用水问题后,2017 年,来自关璋村的阿昌族全国人大代表曹红梅把“打造边陲旅游小镇”的议案带到了全国两会上。她建议,关璋村可以围绕少数民族文化,依托周边交通优势,开发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新村建成后,阿昌族特色民居拔地而起,民族文化广场、小吃街等一应俱全,既满足了当地村民的生活需求,也优化了旅游产品的质量。

此外,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帮助村民种植的白花油茶、滇皂荚、野山药等特色农作物不仅如火如荼地生长,对外销售也有了新思路。关璋新村通过电商平台,采取“互联网+”的模式,不断延长乡村经济产业链,形成线下有商铺、线上有电商运营的全方位销售体系。特色农产品通过“关璋村电子商务中心”,走出关璋,为农民带来更多收入,让更多人尝到关璋味道。

下一步,关璋村的目标就是实现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带动群众致富,让村民的生活更上一层楼。

锦绣关璋,产业兴旺

关璋新村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旅游产业有所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提高,这一切都得益于在党和政府帮扶下发展的特色民族文化产业。

阿昌族有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织锦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阿昌织锦以款式奇特,图案别致,色彩斑斓,质地厚实著称。”给我们介绍阿昌织锦的是阿昌姑娘尹春焕,她凭着一腔热爱,将自己大量的心血和精力都倾注在了保护和传承阿昌族文化上,“阿昌族虽然人少,但是各地织锦都不太一样,各种图案也都有不同的故事,我们阿昌织锦有太多故事要讲述了。”

第一次见到尹春焕就是在关璋的娥昌民族服装厂内,她穿着自己改良的阿昌族服饰,正在检查新一批织锦的布匹图案。她身上的短裙是阿昌族传统的“筒子画”图案,结合现代裁剪工艺,穿着舒适凉爽,还方便活动,深受当代年轻女孩子的喜爱。

服装厂现有46 名阿昌族妇女,专门负责织锦和制作相关阿昌特色手工艺品。尹春焕说,在服装厂工作的妇女不必每天都来厂里,在家也同样能织布赚钱,每个月能有一千元左右的收入。

赵艳聪就是这46 名妇女之一,她早年和丈夫在广州打工,只能把孩子留在老家。“我离开家的时候,心就像刀割一样难受,舍不得儿子啊,但是为了生活还是不得不出去。”赵艳聪说到这里,声音哽咽。现在赵艳聪的生活有了新变化,在服装厂上班不必每天到岗,家里的农活可以照顾到,闲暇时能去茶厂打工,晚上就在家织锦。

尹春焕作为关璋村传承和弘扬阿昌文化的“召集人”,不仅组织起了阿昌族妇女进行织锦,还召集关璋当地村民,通过民歌、舞蹈培训等方式,将民族服饰、民族文化相结合,利用“非遗+旅游”模式,将阿昌文化展示给了更多的人。关璋在吸引不少游客“走进来”感受阿昌文化的同时,也作为一个窗口将阿昌文化积极地“走出去”展示给了更多的人。

此外,政府以服装厂为中心,在新村打造中投资3500 万元,配套建成了文化展示中心、生产生活中心和文化景观中心等场所,建成了织锦传承馆、遮帕麻遮咪麻展馆和阿昌族博物馆,为阿昌文化传承、发扬,系统地提供了基地和平台。

如今,整个关璋以打造“中国阿昌旅游第一村”为发展目标,而对于尹春焕来说,她想专心做好阿昌族特色产业,让阿昌族民俗文化走得更远,让更多人看到、更多人记住、更多人留恋。“看到越来越多的人走进阿昌村寨、了解阿昌文化,阿昌同胞越来越开放和富有,就会洋溢起满满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尹春焕十分骄傲地和我们说。

文明新风浸润美丽关璋,如今的关璋村旧貌换新颜,全村人民正在以积极向上的态度迎接新时代的发展,幸福的故事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织锦新村村民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云州区坊城新村 乡村蝶变万家兴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西兰卡普:土家族的织锦与史诗
传承
美味的鼠曲粑
神奇的东方艺术之花
张家畈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