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媒体融合发展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以菏泽家政职业学院为例

2022-03-05 03:51孔凡庆
教育观察 2022年14期
关键词:话语思政融合

孔凡庆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山东菏泽,274300)

步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加强党的思想与政策宣传、夯实思政工作基础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介,正加速进行媒体融合发展。例如,将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站点的信息采集、编辑作业充分对接,集中共享各方资源,派生各种形态的信息产品,然后让广大受众根据需要在不同的平台获取。为应对新的发展形势,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治国理政的高度对媒体融合发展趋势进行了精准研判,提出“互联网+”“四全”媒体等一系列富有创见的论述,指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切入点、着力点与发力点,为思政教育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1]为践行“立德树人”[2]根本任务,高校思政教育需因势而变、趁势而上,抢先占领网络教育高地,发挥思政教育价值引领、行为约束等核心作用,依托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及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思政教育新格局,切实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

一、媒体融合发展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借助媒体融合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感召力

高校思政教育需依托“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合新媒体、新技术,将思政教育要素融入教化育人的全过程,激发各教育主体勇担思政教育责任的使命意识,赋予思政教育时代感与强大的吸引力,进而发挥思政工作隐性教育价值,使当代高校学生将新思想、新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由此可见,新媒体、新技术是高校思政教育新格局构建的核心支撑力量。唯有顺应媒体融合趋势,以多元媒介形式打造移动式、交互式、开放式自主学习空间,以新媒体信息传播渠道构建思政教育的全维度宣传矩阵,以较低的话语姿态与多样的教育形式将政治思想、政治理论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易于理解并主动汲取的知识信息,才能够构建“大思政”格局,达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效果。

(二)媒体融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承创新的助力优势

媒体融合视域下,信息凭借着日益多元的传播渠道、愈加完善的移动网络无处不在、无所不用,为高校思政教育发挥传统优势、构建创新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3]其一,媒体融合中蕴含着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本质内涵。媒体融合是各个价值链环节的深度整合,蕴含着万物互联、资源共建、收益共享的新思维。高校思政工作以媒介融合为契机,整合学校、社会、行业企业的教育资源,可以拓宽思政教育空间,打造全覆盖式思政教育生态。其二,媒体融合推进了高校思政教育方式的革新,信息的传播由单向转变为双向交互,契合当代高校学生知识汲取诉求,可大幅度提升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传输效率。其三,媒体融合在继承传统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整合了新知识与新技术,是高校思政教育内容更新与升级的支撑力量。其四,媒体融合将高校思政教育晦涩深奥的政治说理转变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大众语言,将教育寓于广袤真实的生活细节,可促成思政教育话语的转型。

二、媒体融合发展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构建的难点

(一)对媒体融合发展理念有偏差,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

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与引导下,高校积极推进主流媒体与新媒体的纵深融合,期望以完善的全媒体格局、多元化的信息传输渠道增强思政教育的传播力、影响力与吸引力。但陈旧的体制、落后的观念已然成为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创新的阻滞因素,个别高校对媒体融合本质的认识程度不足,片面地认为新旧媒体的融合代表着传统媒体中心地位的解构,在实际工作中以经营与发展新媒体为核心,忽视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与广泛的影响力,导致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发展失衡,无法发挥传统媒体的引领作用。与此同时,在当下高校媒体生态下,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播效率依然落后于社会不良信息的滋生与蔓延,无法为学生社会交往、实践行为提供具有针对性、时效性的指导,思政教育创新活力不足、成效不佳。

(二)媒体融合发展遭遇人才缺口,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

新媒体的新、奇、特对于当代高校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易造成学生忽视主流媒体、过度关注新媒体动态的信息接收习惯。面对这样的难题,高校要打造一支既懂新旧媒体、又能以新颖方式吸引学生注意的思政教育工作者。但从当前高校思政工作者结构来看,部分教育者缺乏数据意识、互联网思维与高度的信息素养,不能从网络内整合优质且贴近实际的教学资源,难以从数据背后挖掘其价值,未能充分借助现代化信息教育手段构建开放、自由、协作、交流的思政课堂,进而出现思政教育渠道单一、课堂结构枯燥僵化、课堂氛围压抑沉闷、教育内容片面主观等问题,弱化了学生汲取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如何建立具备思政教育能力、创新能力、新媒体应用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思政教育团队已经成为高校思政工作创新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媒体融合时代信息传播的碎片化,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

内容是高校思政教育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载体,其能否发挥人格塑造、价值导向、思想引领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认同程度。媒体融合环境下,信息呈现出碎片化、浅层化的特征,以文字为载体的信息日益减少,随之而来的是海量的以图片、视频呈现的信息,再加上信息多维度传播、不可控传播,不良思潮、负面信息在网络内大量滋生与蔓延,威胁着高校学生原本便易于动摇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与行为抉择。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为如何增强思政教育内容的亲和力与针对性,强化学生对主流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中抢占先机,获得速度与质量上的显著优势。[4]

(四)媒体融合中的话语方式转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带来挑战

媒体融合为全球文化的融合碰撞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社会价值观念更为多元,网络及全球话语渗透至当代高校学生的生活之中,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思政话语的主导性。同时,相对于网络话语、大众话语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解释力、表达力与吸引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难以通过真实的社会现象与事件体现发展观、辩证观、普遍联系观的先进性与特有优势,无法使学生在思政教育话语的引领下正确面对复杂且富于变化的社会环境。除此之外,当前高校思政教育话语高度、表达力与解释力难以适应高校学生群体个性化价值诉求及平民化、有温度的话语需求,呈现出滞后性与局限性特点。由此可见,新时代媒体融合背景下,多元多变的社会思潮话语使得高校思政工作话语面临着转型的挑战。

三、媒体融合发展下菏泽家政职业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构建的路径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的前身是山东省菏泽卫生学校,已有60多年办学历史。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我校始终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累积了深厚的思政教育底蕴。在新时代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我校顺应时代要求,制订了一系列强有力的策略,积极探索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的四个基本要素——“互联网思维+思政团队+精品内容+话语体系”,为打造具有我校和地方文化特色的思政教育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确立互联网思维,加强建设理解大学生特点的网络阵地

媒体融合带来了多元媒介形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校坚持树立互联网思维,跟进时代步伐创新思政教育途径、方法及空间,以此实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5]。“因事而化”就是要将学生视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主体,在生活上关注学生的实际与心理诉求,在学习上引导学生职业发展并使其坚定理想信念,在社会参与上直面学生所遭受的多元媒介、多元价值观、多元社会信息冲击,通过提升思想水平及媒介素养使学生主动抵御不良思潮,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因时而进”就是要立足实际、确立问题导向,围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内核、根本任务扎实推进思政教育与媒体融合潮流的对接、契合,以正确的立场、鲜明的旗帜、敢于发声的态度做出行动表率,使学生在日益复杂、充满未知的舆论环境内坚守初心、砥砺前行。[6]“因势而新”就是要顺势而为,面对媒体融合引致的思政教育新环境、新技术、新渠道、新方法要秉承“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7]的态度,综合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优势,打造思政教育网络主阵地、学生社会交往及表情达意优质环境,从而形成媒体融合发展下高校思想政治宣传、教化育人新格局。

(二)赋能思政团队,激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新动力

媒体融合并非新旧媒体的简单、机械性地叠加,而要从信息呈现方式、信息传播媒介、信息平台等横向与纵向两大维度实现新旧媒体的优势互补与交织融合。为此,在媒体融合视域下,我校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时要坚持深入领会媒体融合显著特征与本质内涵,积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创新意识及与时俱进的能力。首先,从载体层面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在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性、理论性的前提下借助校园网、微信公众号、校园报刊、校园广播等媒介形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媒介,满足学生随时随地获取最新信息、利用碎片化时间浏览信息的需求,以此实现媒体融合发展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深度。其次,从渠道层面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媒体矩阵,依托校园报刊、校园电视、校园广播与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新媒体的纵深融合,打造可突破时空限制、支持多元化功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以此达成“润物无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最后,利用传统媒体的权威性、数字新媒体的便捷性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生活服务结合为有机整体,建立抖音号,开发线上服务软件,近距离接触学生校园学习及生活需求,使学生感受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温度、力度[8],从而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

(三)重视精品内容创作,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媒体融合为新型信息媒介形式的开发、推广及普及注入了新的活力,信息的核心吸引力在于内容。为此,我校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时要始终坚持“内容为王”的基本原则,高度重视教育内容的提质与创新,以此取得教育内容优势。一是专注内容生产,把握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与亲和力、针对性,既需要保证教育内容立场正确、思想先进、理论扎实、丰富全面,又需要善于从生活内汲取教育灵感,敢于将社会现象与突出问题转化为教育资源,利用媒体融合优势打通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生活、环境、科技等领域的信息壁垒,以此为学生提供优质、广泛的教育内容。二是勇于发声,面对媒体融合环境下当代大学生政治立场正确但政治参与实践性不足、文化意识强烈但思辨能力薄弱、国家认同感高但理性爱国精神不足的思想政治素养现状,借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引入富有争议性、隐含唯物史观的社会时间、社会现象,进而回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本源,立足社会实际有效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素养。三是依托媒体融合发展的算法、流程再造优势改进我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通过“学生画像”了解其对教育内容的需求,以学生为导向和中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性、针对性,以此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精准施教。

我校位于山东菏泽,菏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备创作精品思政教育内容的客观条件。菏泽的先贤辈出,如西汉农学家氾胜之是不耻下问、勇于探索科学真理的典范,唐朝的经济学家刘晏是清正廉明、以人为本的典范。菏泽湖西革命老区是党在南四湖以西创建的早期革命根据地,是通连南北的革命交通线,无数湖西儿女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建设新中国作出了巨大贡献。我校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将菏泽地区所蕴含的这些优秀历史文化元素融入课堂,打造出了具有菏泽地方特色思政教育精品内容,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结合刘晏勤于政务、清廉俭朴的事迹对学生开展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中融入菏泽湖西革命老区的“湖西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爱党爱国忠诚守信、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理想理念。

(四)重塑思政话语体系,抓住时代理论亮点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媒体融合发展环境下,若想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教育机制与教育格局的创新,便需要从生动的社会实践中捕捉新时代理论亮点,从学生虚拟及现实世界中提炼鲜活话语,进而避免媒体的融合发展解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9]其一,我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提炼“中国道路”“中国梦”等鲜活话语,激扬当代高校学生群体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之灯;其二,我校从学生真实生活与社会实践中提炼鲜活话语,如“‘三牛’精神”“甘当‘螺丝钉’”等,以培育学生吃苦耐劳的坚毅品质、甘于奉献的精神;其三,我校从虚拟网络内提炼新的话语,如“觉醒年代”“国士无双”“中国脊梁”等,回应当代高校青年群体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使其真正认识到思政教育是契合其诉求、符合其认知、理解其内心的教育活动,进而增强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同感、信任感。其四,菏泽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史进程中积淀了深厚的红色文化,我校教师从中筛选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红色话语,如“永远的红色湖西”“民心托起根据地”“小井村记忆”等,将在菏泽求学的莘莘学子带回到那段峥嵘岁月中,重温红色记忆,建构起具有菏泽地方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制订明确的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对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具有关键的指引作用。在新时代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我校致力于构建起“新思维、新团队、新内容、新话语”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将思政育人目标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校园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内容、平台、渠道、载体等全方面融合为支撑,以全面把握“互联网思维+思政团队+精品内容+话语体系”四要素为探索方向,推动高校校园媒体融合发展,在遵循互联网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于契机中育先机、于守正中谋创新,把教授知识、能力提升和价值塑造有机融合起来,培育优秀的新时代建设人才。

猜你喜欢
话语思政融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