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立德树人思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2022-03-05 02:04王小梅
今天 2022年3期
关键词:立德教学活动道德

王小梅

(陇南市武都实验中学 甘肃 陇南 746000)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标指出课程内容需与国情、法律、心理健康及道德相关,其目的是促进学生法治意识、健康心理、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正确“三观”,教师还要增强课程的实践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立德树人思想有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的天然优势,主要源于该思想强调德育为先,使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等教育能事半功倍,加之育人为本,为教师依据学情有机整合心理健康、社会制度等内容提供着力点,立德树人思想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渗透的价值可见一斑。然而,有些教师存在立德树人思想未能充分运用的问题,出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形式僵化、内容不全面等现象,无法基于立德树人提升教育水平。基于此,为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可有效提高探析立德树人思想运用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1.立德树人思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的要点

1.1 基于课程理念运用立德树人思想

为使立德树人思想能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紧密融合在一起,教师需基于课程理念运用该思想展开教学活动。第一,指引学生健康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能端正生活态度,参与公共生活,逐步形成是非观,做能负责的公民;第二,指引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累积经验,学会认识并解决问题,同时可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处理好个人与国家、社会、集体的关系;第三,在正确价值观驱动下独立思考,强调实践活动与理论学习相统一,使学生能真正树立正确“三观”,在实践中获得体验并优化品格、健全人格。因为立德树人思想指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所以教师在推行上述课程理念的同时需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向开展教学活动,并助学生成长为守纪律、有文化、讲道德、有理想的合格公民。例如,教师在进行“美好集体有我在”教学时,可指引学生围绕“集体生活是否需要制定守则”这一话题辩论,用以引领学生树立守纪律、讲文明的意识,同时剖析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以话题为支点引领学生思考和谐社会发展与个人的关系,助教学内容升华,渗透主流价值观念,进而在教学活动中有效运用立德树人思想。

1.2 在教材中抓住立德树人思想运用的着力点

立德树人思想用于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有着先天优势,教师要充分使用教材渗透该思想并高效育人。例如,教师在进行“法律在我们身边”教学时,可指引学生说一说在我们身边都有哪些法律,学生会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税法等常见法规进行讨论,一方面普及法治知识,另一方面播撒法治种子,而后教师举实例说明法治的重要性,其目的是用正确教法塑造人并用正面教育引领人,使学生能相信法律的力量,致力于构建法治社会,能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达到立德树人思想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运用的目的。再如,教师在进行“揭开情绪的面纱”教学时,可从用正面教育激励、引领、感染人的角度切入运用立德树人思想,教授学生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如做瑜伽、听音乐、看书等,同时指引学生与教师、伙伴、家长沟通,及时排解负面情绪,在正视情绪的基础上尝试控制情绪,能意识到高效沟通对情绪控制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有耐心、有方法的交流,养成善于倾听、互相尊重、文明礼貌的沟通习惯,继而助学生优化道德品格。

1.3 回归生活运用立德树人思想

无论是课程理念还是教材的编设均说明道德与法治教学不可脱离生活,立德树人思想亦强调教育源于生活。新课改倡导生活化教学,教师从生活中选出有代表性或典型性的案例作为知识传导抓手,使学生能在真实情境中参与思辨,一方面理解所学内容,另一方面自省反思,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能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立德树人思想指引教师将青少年的生活视为交互媒介,从小处着手渗透道德与法治相关内容,助学生回归生活发现、认识并解决问题,增强道德与法治知识应用能力。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均离不开生活,仅注重说教的育人方式早已退出教改舞台,教师需运用立德树人思想创建生动、真实、多样的生活情境,为学生学习体悟提供良机。例如,教师在进行“我国基本制度”的教学时,可从小处着手举例说明基本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的先进性,以“党全心全意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为例,使学生明晰党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而付出的努力,在此基础上增强道德自信、制度自信、方针自信,还能树立爱国敬党意识,继而落实基于立德树人思想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1]。

2.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渗透立德树人的原则

2.1 德育为先原则

立德树人思想强调教学实践坚持德育为先,教师需树立大德育观,抓住时机指引学生接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能在法治、民主、爱国等思想引领下成长为合格公民,在德育熏陶下健全人格、心理健康、“三观”正确,还能端正生活态度并养成良好习惯,继而使立德树人思想可有效渗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例如,教师在进行“维护公平正义”教学时,可指引学生探究法治、道德间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展示一些漫画引导学生认识公平,对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权利公平等内涵有更为直观的理解,同时可归纳总结公平的价值,助学生树立公平意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坚守公平”、“怎样做有正义感的人”、“如何守护正义”等问题,使学生能参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将理论知识、生活经验、内心感受整合到一起并有逻辑性的表达出来,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在探究中大胆质疑,最终消除矛盾并达成统一,进而激活学生思维,拓宽探究眼界,指引学生举例说明,拉近道德与法治知识、现实生活的距离,为学生学以致用助力。其中,学生各抒己见、质疑论证、消除矛盾的过程,就是教师指引学生理解公平正义内涵、树立崇尚公平正义意识、掌握维护公平正义方法的教学过程,保障德育渗透教学活动全程,提升基于立德树人思想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2]。

2.2 育人为本原则

新课改强调学生掌握求知主动权,教师需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教书育人,保障教学活动学生能参与、教学内容学生能听懂、教学方式学生能接受。立德树人思想指引教师育人为本,这就需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对学生的性格特点、成长需求、发展实况等方面能做到心中有数,围绕学情规设生本化教案,为学生高效学习助力,使道德与法治教学立德树人根本目标能随之落地。例如,教师在进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教学时,可引领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宣传标语,其目的是用凝练的语言解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一方面培育学生的创造力、语用能力等素养,另一方面教师可了解学生学习深度及理论知识接纳程度,为教师进一步调整教案助力,使教学活动能围绕学情高效开展。为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能始终育人为本,教师要在问题设计、材料筛选等方面花心思,达到全方位打造生本化课堂的目的。

2.3 综合性强原则

新课标指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要具有实践性,解决以往教学过于关注理论知识灌输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参与丰富的实践活动,在优化学习体验与道德品质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新课标还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机整合国情、法律、道德、心理健康等知识,打通社会、学校、家庭、课堂联动育人壁垒,将能力、知识、价值情感等方面的教学指导融合在一起,使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更具综合性。立德树人思想指引教师加强素质教育,因为素质教育覆盖范围较广,涉及心理、品格、行为习惯、知识技能等方面,所以可助教师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的综合性,实现基于立德树人思想高效教学实践的目标。例如,教师在进行“少年的担当”教学时,可指引学生以肩负社会责任为导向给环保机构写一封信,提出一些生态保护建议,谈一谈自己对环保的看法,其目的是打通社会与课堂的联动育人壁垒,在真实情境与具体问题驱动下学生能够活学活用,积极创新争优,肩负社会责任,做到知行合一,强化综合素养,使道德与法治课更具综合性,还可运用立德树人思想提高素质教育质量[3]。

3.基于立德树人思想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路径

3.1 注重课程开发

虽然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但受限于教材的页数,生活化、趣味性、多元化内容有待扩充,还存在未能及时关注法治与道德前沿讯息的问题,影响育人成效。基于此,教师要在运用立德树人思想的基础上开发课程,依托生活实例渗透科学发展理念,根据学生成长阶段及理解能力引入爱国主义教育、生涯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等教育内容,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新时代网络为课程开发提供便利条件,教师在用图片、文本、视频等资料填充课程的同时需坚持育人为本,尊重学生发展需求及成长规律,将课程与学生感兴趣的文化联系起来,满足学生精神健康发展需求,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呈现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能在强化人文素养的同时树立文化自信。课程需增强实践性,组织学生参加多种活动,为学生心理、情感、行为、思想、品格等方面良性发展提供有力条件。现阶段微课助教师开发课程,以传统文化传承为例,教师可将傩文化、蜀绣文化、书法文化、方言文化、饮食文化、建筑等文化视为微课开发的支点,在线汇总与各类文化相关的资料,用以补全教材中与传统文化有关教育内容,同时可用微课打造多模态的课堂,助学生被传统文化吸引并产生探知欲望,调动求学积极性,消除学生与传统文化的隔膜,使学生能传承、保护传统文化,并从中获取综合素养发展养分,如审美能力、社会责任感、民族自信心等,继而提高基于立德树人思想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4]。

3.2 坚持五育并举

在教学活动中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用正面教育激励、感染、引导学生良性发展,并用恰当的方式发展、塑造人,使学生能全面、和谐的成长。基于此,教师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坚持五育并举,有效运用立德树人思想提升教育水平。例如,教师在进行“合理利用网络”教学时,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赏析红色油画”、“利用网络调查统计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利用网络学习冰雪健身操、保护脊柱操”为主题,组织学生立足网络平台学习实践,将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及德育、美育、体育等内容融合起来,使学生能意识到网络对自身学习成长带来的积极影响,同时解析“网络是双刃剑”的内涵,能在教师指引及实践经验积累的前提下树立正确用网观念,了解网络法规,遵守文明上网公约,能在网上保护个人权益,落实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为使“网络生活新空间”这一课的素质教育效果更优,道德与法治课教师需在育人活动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在课上渗透信息素养,助学生熟悉、接受网络,能在日常学习中频繁使用网络,使学生更加了解IT行业,在五育并举同时加强生涯教育,学生能在生涯规划进程中自觉增强信息素养,端正用网态度,了解并学习新技术,如大数据、虚拟现实等,继而消除育人阻力,增强课程的综合性,指引学生成长为合格网民,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5]。

3.3 丰富教育举措

为使基于立德树人思想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有效提高教师需丰富教育举措。例如,教师在进行“亲情之爱”的教学时,可采用“信息化+探究式”的教育举措,率先用电子白板播放一些电视剧视频片段,如《小别离》、《小欢喜》、《虎妈猫爸》等,这些以亲情关系为主的片段会使学生产生共鸣,指引学生投入情感、参与讨论,变被动探究为主动探究,达到教学实践育人为本的目的。为使学生探究内容与结果具有德育意义,指引学生感受亲情之爱的本质,体会到家长的用心良苦,能用同理心、感恩之心解读亲情之爱,教师需保障探究主题具有生本性,如“你觉得视频中的家长做的对不对,为什么”、“如果你是孩子要怎样才能与父母高效沟通”、“家人之间到底需不需要客气”等,使学生能将个人情感、生活经验与探究主题、视频内容联系起来,提高探究的深入性与生本性,保障探究内容可转化为学生认识与体悟亲情的一大动力,期间指引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的孝文化,达到指引学生健全人格、优化道德修养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除运用电子白板播放视频并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外,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相处的照片或小视频,同时引领学生提出与家人相处时的困惑,并以匿名信的方式展示在电子交互白板上,用以保护学生隐私,使学生能成为信息化教育资源聚拢与加工运用的主体之一,增强教育素材的生本性、生活性及实效性,满足基于立德树人思想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需求。

3.4 优化教学体系

首先,学校需注重基于立德树人思想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将立德树人与校园文化融合在一起,借助校内广播、板报、校内刊物等媒介表现出对学生的关爱之情,同时为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提供机会,如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歌舞比赛等,为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助力;其次,教师需注重家校共育,将立德树人思想渗入家庭教养范畴,引领家长净化家风,能关注、尊重孩子,将初中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摆在与学习知识技能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最后,当今社会需支持立德树人思想渗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注重发挥科技馆、博物馆等机构的公共教育作用,还要积极营造和谐、法治、文明、公平的社会氛围,借助公交车、地铁站、图书馆、园林景观等媒介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保障立德树人思想能起到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6]。

结束语: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思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对学生全面、和谐的成长有益,这就需要教师将课程理念、教材、生活视为立德树人思想发挥教育作用的要点,在课上推行育人为本原则、德育为先原则、综合性强原则,在此基础上开发课程、五育并举、丰富教法、完善体系,继而在课上有效运用立德树人思想,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立德教学活动道德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