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以《守望精神家园》一课为例

2022-03-05 02:04赵凉思
今天 2022年3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中华文化中华

赵凉思

(商丘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 商丘 476000)

1.《守望精神家园》教材分析

1.1 课标分析

《守望精神家园》对应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第三部分“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部分:“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和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第三部分“我与国家和社会”中“认识国情,爱我中华”部分:“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意识”。

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改变过去“主导者”的角色为学生的“引导者”和“解惑者”。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合作分析、总结归纳、情境探究等方式,去发现和探索自我成长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而在协作中丰富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在自己的理性思考中提升道德学习能力。因此在此课的教学中可以结合书本提供的“运用你的经验”一栏的内容——传统节日知多少,设置讨论环节,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这一环节也将同学们的日常积累,和其他课程学习到的知识与政治课堂联系起来,比如:地理课中也有关于关于各个民族节日的部分。响应了课程标准中建议的“强调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同时,通过本课的学习要尽量达到课程标准上所指出的“热爱祖国、认同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课堂小组讨论并发言,达到“逐步掌握交往和沟通的技能以及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的能力目标。

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其身心发展特点是我们进行教材分析和设计的基础。他们处于价值观不断形成的阶段,因此在第二框“凝聚价值追求”中,要注意结合生活实际解读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使得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内化为受教育者的内在理念并外化为行为。在课堂中可以将主动发言和教师随机抽取同学发言相结合,既利用了这一时期学生们总体上活泼和活跃的优势,同时也可以及时点醒没有投入学习的同学。

1.2 教材地位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本课在于帮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魅力,自觉继承传统美德,主动发扬中国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框主要从中华文化的深厚多彩与历史发展的角度,讲述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同时,阐释中华传统美德的丰厚内涵和当代意义。第二框在第一框的基础上深入发掘民族精神,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在当代的集中体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内在要求,是学校教育任务的应有之义,也是凝聚青少年思想共鸣的现实需要。

1.3 教材结构分析

《守望精神家园》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的内容。本课下设两框,分别讲述中国文化的作用和发展、中华美德的概念及影响、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和作用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教材通过“传统节日知多少”这一课前互动活动,引出“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主题。这一框设计了“中华文化根”和“美德万年长”两目。每一目各有三部分内容:“中华文化根”包括感受中华文化、品味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三部分。每一部分都会通过相关链接和探究分享,从社会生活的角度来让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以及其中蕴含的美好品质。接着就为同学们介绍了中华传统美德的相关内容。“美德万年长”包括中华美德是精髓、中华美德代代传、美德力量在践行三个部分。最后以经典书籍推荐结尾,指引学生从阅读经典中进一步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并思考其当代意义。整体遵循“感知中华文化魅力—学习中华文化价值--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践行中华美德”的学习路线。

第二框:凝聚价值追求。教材通过“运用你的经验”一栏,引用鲁迅的一段话,让同学们展示体现“中国脊梁”的故事或人物,引出“价值追求”这一主题。这一框设计了“高扬民族精神”和“构筑中国价值”两目。在第一目中通过各种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同学们感受民族精神的力量和其中蕴含的优秀价值品质。接下来第二目就为同学们介绍价值观的相关内容,以及从整体贯彻弘扬民族精神和在生活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两大块学习内容。通过一个让同学们自己补充完整的倡议书结尾,倡议书所提示的内容都是同学们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方面,引导同学们认识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立足平时,从修小节到养大德。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这一部分利用起来,作为完整教学过程的一个部分来实践。先引导学生去想具体倡议什么,然后再根据倡议书布置下去实践任务,要求有总结,或者通过视频、照片等形式进行反馈。整体遵循“感受民族精神魅力——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逻辑。

1.4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知识包括:中华文化的内涵、特征;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原因;怎样继承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内涵、原因和增强历史文化自信的要求。中华传统美德的科学内涵、特性、价值和青少年应该怎样在生活中体现中华传统美德。民族精神的重要价值;中华民族精神的包括哪些东西;中华民族精神的创新性发展;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做法。

在说到传统文化的时候,可以组织同学们课下收集资料,开展班级内部小型的展示活动。说到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组织同学们思考身边的好人好事,进行交流讨论。

1.5 教材重难点分析

第一框的教学重点: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内涵

重点的依据:只有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内涵,同学们才能更加准确深入的认识它们,才会有兴趣并且能够正确的去探索和认同它们。

第一框的教学难点:在生活中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实际行动中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切实增强历史文化自信。

难点的依据:因为同学们只是知道传统文化在课本上的知识,缺乏实际传承和接触的经验,因此,将认识化为真正的行动是难点。

第二框的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重点的依据:这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因为是为基础知识,有了对基础知识扎实正确的认识,才会为深入的能力、价值观方面的形成打下基础。

第二框的教学难点: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能主动将伟大的民族精神进行传播,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个人行为中。

难点依据:对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多从课本而来,缺乏对实际的感受,因而将正确的价值观念转化为行动为难点。

2.《守望精神家园》的教材处理

2.1 补充或替换

开篇“运用你的经验”一栏,让同学们讲述自己关于传统节日的认识和传统节日的由来。在处理方面可以选择进行补充。这个主题,比较贴合实际,但是同学们知识储备不够的话,会造成只有一部分同学讨论和较短时间结束、内容讨论不够充实的问题。因此,该环节,教师要进行及时补充利用多媒体多补充一些民族的传统节日,附带图片甚至相关的民俗故事,引起同学们对新课的注意,不要让同学们的热情在短时间内就下降。另外,有条件的话可以通过布置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前置性作业,让课堂中的分组讨论更有深度和内容。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的知识与教师的补充较好的衔接起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注意力的保持。

也可以选择替换。可以通过精彩的、同学们耳熟能详的节目来导入新课。比如播放《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诗词中国》的精彩瞬间,来抓住同学们的眼球。动态的东西更能吸引同学们的注意。通过这些视频和相关的文字介绍,让同学们感受古典诗词的意境,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从而引入主题。

2.2 调序

本课第一框第一目《中华文化根》,主要介绍的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表现形式、坚定文化自信的内容。在讲授传统文化的时候可以将后面的《高扬民族精神》在此处讲授一些。传统文化中一定也包含我们五千年来积淀下来的民族精神内涵。可以在此处讲解古代的古典故事和成语例子来展示民族精神的内涵,也展示了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精神品质的一部分。比如:愚公移山表现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愚公移山是传统的成语故事,对于同学们来说无比熟悉,这样在讲授传统文化故事的时候,感受我国的传统文化,学习坚韧的优秀品质。

同时,第一框第二目《美德万年长》讲述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和在实际生活中要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与第二框第二目《构筑中国价值》有相关之处。都是注重在生活中践行,而且传统美德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些方面相呼应。“待物莫如诚,诚真天下行”,这句古言展现了提倡诚信的传统美德。对应到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就是其中的个人层面“诚信”。二者的相似之处还有很多,毕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为基础,因此二者的讲授可以融会贯通。使同学们在古今相交中体会传统美德的魅力,转化为现实中的道德行为。

2.3 拓展

在讲授《构筑中国价值》一目中,引导同学们看课本71页的“探究与分享”时,可以再适当拓展一些当代的人物故事。拓展内容可以由教师确定,也可以以前置性作业的方式交给学生去搜集资料,通过小组之间的整理之后,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使在感受正确价值观的同时,也可以积累更多语文作文写作素材,将学科间的联系变得密切。

2.4 知识信息组合方面

在本课结束时,课堂小结要做好。可以通过板书设计这一环节,将各个知识点做成思维导图,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点框架,这样便于同学们理解、记忆和做题时的应用。同时,在课后练习方面可以选择融合本科多个知识点的题目,让同学们在做题中自主复习和结合材料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学习的效果比较牢固,也达到了复习多个知识点和整合学习的目的。知识信息组合方面要重视起来,不成体系的知识框架不利于学生的深入学习与思考,所以要培养学生整合知识信息、形成自我逻辑框架的能力。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中华文化中华
身边的传统美德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做人美德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党的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