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杰
(六盘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贵州 六盘水 553024)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语言不仅对幼儿,而且对教师都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幼儿发展理论提出2~5岁时儿童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学龄前的儿童正处于语言不断丰富、发展的敏感期[1]。作为心智启蒙者,幼儿教师的语言是幼儿首选的模仿对象,教师语言使用得当,能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并能够借助语言有效地进行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2]。教学从本质上来说不是属于封闭性的系统,而是生活化、文化学互相交流和沟通的一个过程,是教师和幼儿之间思想和智慧不断交流,实现进一步发展的过程。其中存在很多的偶然性和复杂性,必须是由听者参与,才能够实现进一步创造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合理使用教学语言,不断在生活中捕捉那些有效信息,对知识内容不断研究创新思维[1]。在《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专业理念与师德”这一维度也提出教师要“重视自身日常态度言行对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与作用”。然而,在日常当然教学生活中却还存在着很多教师教学语言不规范的现象。
“素养”原指经常的自我修养,现多用以指人们通过不断的自我修养和自我锻炼,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较高的水平和境界,如文化素养、道德素养、艺术素养等。(伦理学大辞典)
“素养”用于品格、意识、文化等方面。“素质”包括具体身体情况和精神、能力等,如说“身体素质不理想、心理素质非常好、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修养”突出在学问、品行方面达到一定水准,多用于道德、理论、文化、艺术等方面,如说“有修养、缺乏修养、提高修养水平、这些学生都有较高的文学修养”。(现代汉语同义词典)
“素养”和“素质”在强调修养水平和状况的义项上很多地方可以通用。“素养”似乎更偏重于强调平时的积累和养成。如:文学素养(√)|文学素质(×)。“素质”偏重于强调本身具有的程度。天生就有的音乐家素质(√)|天生就有的音乐家素养(×)。“素质”原本的意思是指事物本来的性质,在心理学上还可以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官器官上的先天特点。词义本身含“天生、先天”义。“素养”无此义。二者不可互换。如:身体素质(√)|身体素养(×)。心理素质(√)|心理素养(×)。(中华同义词词典)
素养是以素质为基础、在一个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人的态度、行为等起稳定作用的素质才可以叫做素养。这种素质融成人自身的一部分,是和人的态度、价值观、生活方式紧密相连的,是不需要外部压力、不需要别人提醒、就会自觉自愿、心甘情愿地去做,这才能称之为素养[3]。(肖瑜,2015年)
素养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能成功地满足情境的复杂要求与挑战,它是在个体与情境的有效互动中生成的;素养与知识(或认知)、能力(或技能)、态度(或情意)等概念的不同在于,它强调知识、能力、态度的统整[4]。(柳夕浪,2014年)
简单地说,素养指的是沉淀在人身上的对人的发展、生活、学习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5]。(余文森,2017年)
不同学者及工具对素养都有不同的解释,综合以上,可得出素养的几个特点:
(1)素养是一个动态的质量指标而非静态呈现
(2)偏重于平日活动过程中积累和生成
(3)是主体主动、自觉发起的
(4)是稳定的
(5) 强调知识、能力、态度的统整
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适应教育对象心理特征,遵循语言规律的一种职业语体。
与其他教师相比,幼儿教师的语言因其对象的特点而更为特殊,它需要更具规范性、科学性、趣味性、鼓励性和艺术审美性。
1.3.1 内涵
韩庆艳认幼儿教师语言素养是指在正式或非正式的语言活动中,幼儿教师生成和发展起来的语言及其相关的综合修养[6]。主要包含有语音、词汇、语法素养以及开展幼儿园活动的听、说、读、写的相关素养。肖健将幼儿教师语言素养定义为:幼儿教师通过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语言[7]。总体而言,幼儿教师的语言素养是指幼儿教师经由平日的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以幼儿为交流对象,传递人类文明成果,进行知识授受、思想教育和情感交流的教学工作语言的技巧和能力。包括口头语言、体态语言和书面语言,具有整合性、渗透性、层级性、发展性等特点。
1.3.2 价值
语言素养是教师各种素养、能力的综合体现。对于教师来说,良好的语言素养不仅是最主要的教学手段,还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更是良好师幼互动的保证;对于幼儿来说,幼儿教师良好的语言素养能够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思维的发展、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以及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的提升等,具体可体现在: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语言态度、促进幼儿健康语言习惯的形成[8]等。
同时,幼儿教师语言的不规范性会使幼儿在今后的语言学习中造成混淆,难于辨识清楚;破坏语言的完整性和流畅既不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情感,也影响了幼儿对事物的关注与思考,达不到预设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幼儿学习汉语语法规则
1.3.3 良好语言素养的特点
语音: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阶段,教师语音的准确与否对于幼儿语言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词汇:生动浅显,简练易懂。3-6岁的幼儿处于有意注意阶段,而且有时有意注意的稳定性较差,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语调平平,那么对幼儿而言是毫无吸引力的,若是用生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组织教学活动,则会调动幼儿的兴趣。
语法:语句完整,语言规范。无论是在思维的发展还是在生活经验方面,幼儿都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经常会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需要教师用规范的语言来对他们加以引导,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语用:文明有礼,和蔼自如。教师与父母是幼儿学前期的重要他人,是“权威者”,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幼儿模仿、学习的内容,若教师能做到文明有力、和蔼自如那么他的孩子们也会是懂礼貌的孩子。
众所周知,幼儿教师的语言素养无论是对幼儿还是对自身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一些教学语言“失范”的现象。具体表现如下:
(1)方言方音混杂。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本地区的语言特色,但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掺杂本地区的语言,将不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
(2)拖沓、随意式语言。“教学语言”之所以称之为教学语言,是因为它本就与日常用语有所区别,不像日常用语那么随意。
(3)成人式语言。与书面语相类似,由于幼儿生活经验不足,成人式、书面式的语言对于幼儿来说是难于理解的,既不利于达成教学的目标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师幼关系。
(4)婴儿化语句,与成人式的语言相对,若是教师不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认为应该以“婴儿式”的语言来同幼儿交流、沟通,则会错过其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不利于他们语言的发展。
(5)做作式语言。虽说我们要求教师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来与幼儿交流、组织教学,但有的教师没有把握好这个“度”,整个教学活动下来犹如坐过山车,跌宕起伏。
此外,强制式语言、网络式、口头禅式语言、威吓训斥式语、冷淡麻木式语言、蔑视嘲讽式语言、随意式语言等都不利于幼儿语言及身心的发展。
幼儿教师的语言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提升幼儿教师语言素养亟需引起重视。提升幼儿教师语言素养的途径可从学校、幼儿园、教师自身等方面展开探索。
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院校应在课程设置、毕业要求等方面有所侧重。如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通过普通话等级训练,帮助学生取得普通话相关等级;通过口语基本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提高朗读、讲故事、演讲等口语基本技能;通过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口语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口语素养等。
加强幼儿教师职后的语言类培训、确定用语标准、开展语言类活动、比赛等,以期提高教师提升语言素养的意识,从而促进教师语言素养的提升。
(1)转变观念,重视语言的规范性。究其语言不规范的原因,教师对语言的重要性认识是不足的,教师需要转变观念。认识到语言的重要性并重视语言的规范性。
(2)加强学习,夯实基础。幼儿教师不仅已经夯实关于“语言”的基础,更应该加强幼儿心理发展方面的学习,了解幼儿。
(3)广泛阅读书籍,丰富文化底蕴。幼儿教师的语言还应该具有“艺术性”,文化底蕴丰富也能体现在用语上。
(4)注重情感,美化生活语言。将生活语言进行美化,投入情感也是提升幼儿教师语言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
(5)优化策略,锤炼沟通语言。面对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语句、语调,掌握一定的沟通策略可以更好的建立师幼关系,提升教学效率。
(6)加强内省,创新教学语言。教师要多反思、及时作出调整。
总之,语言是千姿百态的、充满神奇的,幼儿语言的学习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他们语言的发展离不开幼儿教师良好的语言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