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平
(徽县第四中学 甘肃 徽县 742300)
要想真正地学好物理这一学科,首先要做的便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以及探究能力的培养,当然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学科理论知识,也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各个维度的素养。所以说从长远发展这一角度进行分析,能够发现这一素养的培养与学生的学习以及成长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至“物态变化”的教学过程中,从而开展高校的物理教学。
所谓的物态变化其实就是某一种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具体过程,在初中物理这一学科中所包含的物态变化主要有六个不同的种类。这一章节的知识点及教学顺序为物质的三态、温度、物态的变化以及水循环,并且所涉及的内容非常的丰富,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以及趣味性,所配备的插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密切的关联,因此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展开深层次的思考[1]。其中所涉及到的基础概念主要包括温度、质存在的三种不同状态、物态发生的具体变化以及水循环在内的11个不同的定义,其教学的重点便是能够帮助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以下这六种不同的物态变化,例如汽化、液化、熔化、凝固、升华、凝华,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能够辨析不同的物理现象,尝试运用相关的理论来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当然再次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带领学生去感知相关的物理理论知识之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实验教学,为学生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的时间,从而为学生展开自主思考及探究提供广阔的空间。
物理这一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从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以及文化基础这三个不同的方面入手,主要是指学生在进行知识的学习,成长过程中所应该逐步所形成的能力、担当以及人文科学等等一些修养的内涵[2]。通过对学生展开核心素养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适应社会的发展。初中物理这一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科学态度与责任这四个不同的素养。通过带领学生对物态变化这一物理知识的基础理论进行学习以及理解,将有助于学生全面客观地去看待世界,通过为学生进行相关实验的演示以及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自身观察以及时间的能力。也可以说核心素养高度概括了物态变化这一章节的所有内容以及目标。
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选择运用固定的教学模式来强行为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无论是温度还是各种物质状态的定义,教师总是依据教材中的安排来进行分析以及阐述。尽管再次过程中教师自己认为自己已经将知识点进行透彻的讲解,但其实学生只是僵化地进行记忆,并没有对其内容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及掌握。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的方式,由于这一张杰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之上对学生展开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除了要符合这一学科所具备的特征之外,更需要体现出对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引导[3]。
“物态变化”这一章节的内容作为学生进行物理这一学科内容学习的开始,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考虑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够建立起抽象并且严谨的概念和具体以及形象的生活现象之间所存在的桥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的欲望。所以说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环节能够深层次的去挖掘这一物理概念在实际生活中所存在的现象,从而有效的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地完成概念的解读。就比如说,在带领学生学习“汽化和液化”这一课时的内容时,在知识讲解之前,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提问学生对于汽化这一概念的理解,并且能够尝试帮助学生联想到煮开水的这一实际生活场景。之后便可以为学生设计两个具体的情景,从而引导学生再次技术之上展开深层次的思考,例如:如果说冷水加热至沸腾状态时,继续煮一段时间,水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如果要将冷水倒入杯子中,并将其放置室内,再放置一段时间之后,水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通过为学生创设这样具有画面感的实际情境,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相关内容的讲解,将有助于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蒸发以及沸腾这两种不同的汽化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物理这一学科的核心素养,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便是对学生展开物理观念的培养,大家都知道,物理这一学科所涉及到的概念对于教师以及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这三个方面。首先,物理这一学科所涉及到的概念种类相对丰富,并且难以进行分辨,其次,物理概念相对抽象并且复杂,所以说难以进行理解,最后,便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容易固化。物理这一学科属于一门自然学科,其中所涉及到的概念大多都提炼于对于客观世界的观察,在进行这一学科内容的接触之前,学生往往会形成较多固有的生活经验,而这些内容恰恰与物理这一学科所涉及到的知识不相符,“物态变化”这一章节的内容这一现象体现得尤为明显。所以说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便是纠正学生之前所形成的错误观念,也就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积累的概念,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有所侧重地展开讲解,在此过程中,对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形成的正确观念,教师要切记不必进行反复的陈述[4]。
就比如说,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物质的三态、温度”这一课时的相关内容时,其主要内容包括物质的三种不同状态以及温度的定义和测量的方法。根据研究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在进行这一课时内容学习时并不具备较高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反复强调的重点,学生总是不以为然。之所以会存在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便是学生受到实际生活中所形成的概念影响太大,大多数的学生都认为这一课时所涉及到的内容自己早已熟练于心,所以并不觉得这一内容属于新鲜的知识。所以说,在进行知识的讲解时,教师要切记不能够急于为学生讲解基础的概念,而是要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出体温计的构造,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之上提问学生体温计中玻璃泡所存在的作用。由于这一问题触及到了学生知识的盲区,那么此时教师便可以依据教材中理论知识的顺序来进行依次的讲解,通过运用这样的方法,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将概念传授给学生,并且也有助于学生快速地完成概念的理解,真正的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
对于初中物理这一学科的教学来说,实验能够呈现出相关的物理规律以及原理,其中主要包括教师进行演示实验以及学生自主展开探究这两个不同的部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展开实验的操作,将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实践能力,除此之外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就比如说,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物态变化”这一课时的相关内容时,便需要着重为学生讲解以下这两个不同的实验,分别为观察水的沸腾以及探究冰、蜡烛的融化。这主要是因为,上述的这两个实验对于学生思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探究能力等等一些方面存在的要求较高。在具体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由进行小组的划分,并在此基础之上展开合作练习。与此同时,为了充分地发挥出实验所存在的作用以及目的,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完成实验操作之后展开深层次的分析及探讨,在此过程中将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操作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除此之外,在教材之中所涉及到的一些较小的实验,教师也需要一一的为学生阐述实验操作的原理以及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完全的进行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对学生展开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时,教师除了要依据教材中的重难点以及大型实验进行教学之外,还应该有意识的将细微之处的知识点进行放大,从而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也就是说,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时,需要积极的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通过为学生提供思考以及操作的机会,以此来对学生展开核心素养的培养。
就比如说,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使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这一综合实践活动时,由于受到学校条件的限制,教师在进行这一课时内容的讲解时,往往会直接为学生传授教材中的知识,除此之外也不会督促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以及探究,久而久之便会逐渐丧失对学生展开思考能力及探究能力培养的机会。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在进行这一课时内容的讲解时,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关的作业,并且留下硬性的指标,通过要求学生在放学回家之后对自家冰箱之中结霜、融化以及冒白气等等一些现象进行仔细地观察,并结合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学习到的内容,从而展开归纳以及总结。与此同时,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去进行信息的搜集,从而帮助学生初步的认知冰箱的具体结构以及不同现象的物理原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初中物理这一学科的教学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开展“物态变化”这一课时的相关内容时,能够有效的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在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时能够贯彻核心素养培养的理念,从而完成教学模式的优化,进一步实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