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秀华
天柱县中等职业学校 贵州 天柱 556600)
中华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给中华人民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为我们的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个性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我们的四好青年的培养打下了坚实而深刻的基础。高中语文教材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充分运用教材知识,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与培育。文章从高中语文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入手,阐述了高中语文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
中国是一个礼仪国家,文化底蕴深厚。高中语文教材能够充分体现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对学生的个性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在充实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同时,也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让他们对那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们可以从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汲取到中国传统的文化,从而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根据党的十九大的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兴。《祖国》在这一首歌中,“我们”的含义就是青少年。因此,给予青少年正确的指导,在振兴国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进而提高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尤其对于现在青少年来说,是在形成价值观与人生观的重要时期。要积极对青少年进行培养他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为他们的前途发展树立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以及人生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华夏文明的瑰宝,是中国精神的重要体现,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都需要进行学习的。在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通过传统文化和语文的融合,它在不断对自身素质能力得到提升,对于语文中它存在一定的价值。
此外,可以引导学生们的行为规范。在通过对于语文的教学中,积极的思想、高尚的品德为学生不断的进行灌输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的全方面的提升。语文课程它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它不仅可以为学生的人生规范进行塑造,还可以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对学生的生活与思维的方式进行改变着,就以人人都能倒背如流的论语等一些传统经典文化来看,它的传播力量不仅使学生的思想精神得到丰富,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教育是第一位的,教师通常是只注重学生的表现,不注重传统文化,这就造成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融合传统文化教学的时间不够。在学习传统文化时,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仅要了解其表层的内容,还要加深对其情感和内涵的认识。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要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传统文化,必须要转变教学方式,在传授的时候,老师不能把知识进行透彻的讲解,让学生理解不透彻,让学生难以记住,这会让他们丧失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事倍功半。因此,老师在传授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语文文章时,一定要讲清楚作品的年代背景,以便使学生更好地运用自己的思考能力去了解作品的内容。总之,教师的教学方式太过陈旧,因此,必须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使之更好地融合到语文教学中去。
在日常的学习中,要使用大量的参考材料,否则会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缺乏独立的思维和独立的学习能力。传统文化并非只是一种表面的知识,要想真正的掌握传统文化,必须要深入的理解作者的情感,而目前的学生状况,导致与学生无法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这就要求学生改变原有的习惯,建立全新、良好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知道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语文不仅对教书育人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传授优秀的传统文化所包含的精神与道德规范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高中的语文课堂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在课程中,教师需要采用阅读阶梯、开拓课外活动、课文运用等对传统的文化教育进行加强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对高素质人才与技能人才的大力培养。
高中生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时,要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使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使高中语文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突破传统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积极投身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之中,在高中“鸿门宴”语文课上,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展现给学生,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真谛,让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体会古人的思想,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积极投身于语言教学之中。转变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学习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要想让学生对更快的理解与传播学习传统文化要做到以下两方面。首先,将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转变,促使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进行提高,比如;利用课堂中的阅读,运用递进方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认识的增强,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大大增加对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动力,比如:在学校进行举办综合实践活动,因实践活动在无形中带入传统文化,通过在活动的快乐中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以上两方面的举例都可以将传统文化烙印在学生心中。
高中语文教材不可能涵盖全部中华传统文化,除了课本上的一些基础知识和传统文化,其他的东西学生都很难在课后获得,因此老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阅读课和活动,以突破书本知识的限制。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理解力,为其推荐一些有针对性的课外书籍,供学生自主选择。由于高中学业紧张、时间紧张、任务繁重,使得学生很难抽出时间去看书,因此,每个星期都要留出一节课给同学们来进行阅读课外书,例如阅读“海怪简史”等刊物。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使学生的阅读欣赏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而且可以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使他们能够从课外读物中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
在语文中,课本里有好多篇古文是对传统文化所息息相关的,要对文章的探讨与拓展进行严格的重视。在教学的课程中,通过对文章的各方面比如作者、人物背景等等不同的角度,使学生对古文的进行理解,从而体会到古文的中心思想以及古人所表达的远大理想,只有先对古代社会得以认识,对传统文化的才会进行深入的见解。随着祖国不断地发展,现在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人们通过长期生活在舒适的生活中,以往的先辈对原本具有的精神与高尚品质也将慢慢被遗忘。让学生对先辈的故事进行学习,不仅可以将先辈的精神进行传承,还可以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与正确目标,将传统文化进行传播。
老师要想教育出优秀的学生,就要以身作则,自身不但要具有良好的素质,还要将自己所储蓄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传播。只有教师对传统文化足够的热爱,在教书育人的时候才会展现出自己的热情,通过情绪去影响学生,可以使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产生兴趣。
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学好文言文则是对传统文化进行甄别、吸收和运用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高中语文教学要注重文言文的教学,要不断创新观念,提高教学质量,扭转学生对文言文缺乏兴趣的现状。教师可从其写作背景、朗诵技巧、赏析能力、归纳总结等方面,使其更容易地了解文言文的内涵,并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文学知识,从而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提高教学效果。如《劝学》一书,不仅要掌握文言虚实词、常用句式,更要对作者的写作背景进行背景介绍,开展鉴赏学习,对孔孟、道家等儒家思想有更深刻的了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不同的角度,对古代汉语的学习和对传统文化的渗透。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诗歌是最受欢迎的,其中以唐诗、宋词为最耀眼的文学瑰宝。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诗歌被特别地引用,具有特殊的教育性。在高中语文课上,注重营造气氛,强化朗诵。培养学生反复朗诵的好习惯,体会诗歌的节奏之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欣赏诗歌,激发他们正确的审美趣味,增强他们的审美意识,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把诗歌和诗歌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之成为他们的灵魂,从而使他们更好地体会到诗歌的独特魅力,从而积累自己的文化修养。
提到语言教学,就必须包含写作,把传统文化纳入高中语文教学,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重视。高中语文的写作形式是以话题性写作为主,它用来检验学生的思想,延伸学生的思维。比如郑板桥的《竹石》一诗,就是“一心一意,一往无前”,就引出了“气节”这一主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对中国传统节操的典型代表进行反思,让他们能对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广泛的阅读,并将其整理、归纳、应用于写作。比如鲁迅的“屈膝”,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而屈”,于谦的“死而无畏,想要在红尘中保持纯洁”,都是很好的例子。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必须改变教育理念,重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并采取多种形式,从多个方面促进传统文化的融合。要引领学生深入到更广阔的传统文化领域,不拘泥于课本和教室,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