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知新 张雅楠 顺布尔
摘 要:金融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正式步入互联网金融时代,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被应用在互联网银行的运作当中。本文对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银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前海微众银行为例,对大数据环境下互联网银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明确大数据的应用优势,并提出在全新的金融发展环境下微众银行的发展思路,以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银行;大数据;创新应用;分析
本文索引:吕知新,张雅楠,顺布尔.<标题>[J].商展经济,2022(04):-083.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时代,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被应用在互联网金融体系当中,有助于互联网银行在风险管理和信用评级等方面技术手段的创新。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够挖掘互联网中有价值的信息,辅助互联网银行建立信用评级系统,寻找自身的发展方向。同时,互联网环境复杂,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要求相对较高。从互联网银行角度分析,技术的发展对自身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运用大数据技术展开各项管理工作,关乎互联网银行的长远发展,因此需要行业人员深入思考。
1 大数据环境下互联网银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受大数据技术的影响,互联网金融运行体系初步形成。对互联网银行来讲,运用传统的风险控制、信用评级等工作模式,可能受到大数据技术和其他科学技术带来的冲击。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如何对网络中的数据资源进行挖掘,开发大数据本身的价值,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及信用评级管理体系十分重要。由此可见,互联网银行在大数据环境下机遇和挑战并存。
因为传统互联网银行使用信用评级的方式,对企业、个人经济实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经济效益、发展前景相关信息进行评估。在评估过程中,主要利用财务数据,依靠抵质押物品或者第三方担保等形式对信贷风险进行防范。大数据环境下,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建立信用评级管理体系,从海量数据资源中寻找相关数据,利用计算机语言进行描述,选择全体样本进行数据的随机抽取,并通过相关分析,转变传统因果分析方式,這种技术应用模式虽然分析效率较高,但是分析结果的精确度有待商榷。
因为互联网中的大数据资源种类繁杂,不但涉及和资金流相关的财务数据,而且涉及半结构、非结构类型数据,包括行为、社会关系、地址信息等,以上数据类型能够全方位评估社会团体、企业或者个人的信用情况。依托大数据技术能够对上述数据展开加工,让数据价值被充分挖掘,使网络数据得以产品化。互联网银行如果能够掌握信息源,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各类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就能够提高数据的使用价值及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 前海微众银行发展及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2.1 前海微众银行概况
2014年7月,原中国银监会批准了微众银行的筹建申请,并在2015年初开始对外营业,成为国内首个互联网民营银行。当时,注册资本共计30亿元,主要股东有腾讯持股30%、百业源集团占股20%、立业集团持股20%。因为微众银行人力资源雄厚,总部员工超过500人,有50%以上的人才是IT领域和金融领域的精英,还有40%的员工是腾讯员工。在微众银行旗下设信用卡部、业务部、科技部、战略部、微小企业事业部等部门,属于典型的具有平台化、支持网络交易和轻资产特点的互联网银行,主要以个人消费者、小微企业作为服务对象。该银行经营范围大多是吸纳小微企业的存款、个人存款等。同时,为小微企业、个人等发放贷款,贷款类型既有短期贷款,又有中期和长期类型贷款。除此之外,微众银行还可以办理银行卡、国内外结算、外汇和债券等业务。
2.2 微众银行发展优势
第一,依靠腾讯企业的征信体系,建立了信用评级体系。自2015年初,中国银行正式颁发《落实个人征信业务工作准备通知》后,腾讯征信正式成为第一批具备信用评级资质的机构之一。在2015年7月末,首份腾讯征信信用报告正式出炉,自此以后,海量互联网用户依托腾讯征信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信用报告。腾讯企业开发QQ以来,在平台上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信息,腾讯征信依托平台的海量数据,使用安全技术,针对中国网民设计征信体系。微众银行借助腾讯征信完成网络数据的挖掘,并建立分析模型,从而完成用户信用等级评价,预测用户是否存在违约风险、用户信用价值高低等,还对每个使用者建立了信用记录。可以说在微众银行各类业务的发展过程中,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技术是丰富金融服务的重要支撑,但是不可忽视腾讯征信本身对微众银行提供的绝佳风险防控道路。
第二,利用腾讯生态圈,作为客户开发、服务对象获取的重要渠道。因为腾讯属于微众银行第一股东,在腾讯生态圈内,可以利用腾讯公司平台资源,直接获取客户信息源。数以亿计的微信和QQ平台的活跃用户都是微众银行的潜在客户。而且,腾讯企业在娱乐领域、门户网站及SNS中都有广泛的客户群体。腾讯有庞大的社交网络信息数据,而且腾讯产品体系之内也包含诸多用户基础数据,包括个人信用相关信息。因此,和传统商业银行相互对比,微众银行掌握的客户信息数据不但数量多,而且内容全面。
第三,微众银行选择平台化运营方式,弱化了物理网点的设置,属于轻资产型管理模式。所有的业务开展既不需要营业柜台,又不需要营业网点,采取平台化运营的经营方式。当用户想要办理贷款业务时,不必进行财产方面的抵押或者质押,也不必进行担保,只需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就能完成开户,但是该技术的运用需要人民银行授权批复,利用QQ钱包就可完全开户。除此之外,要利用大数据完成信用评级,从而确认贷款规模、贷款价格及贷款期限。
第四,在运营管理方面,秉承合作共赢、共享资源的发展模式。微众银行与华夏、上海兴业和东亚等银行签订战略协议,选择与传统金融机构展开合作的方式,不断扩展业务范围,渗透到信用卡、理财、小微贷款各个领域,真正体现出共享、共赢的发展理念。除此之外,微众银行还秉承“科技、惠普”等理念展开服务,借助互联网为金融机构、消费群体之间搭建桥梁,为小微企业和个人享受贷款业务提供全新途径,让资源融合、使优势互补,建立良好的互联网金融生态。
2.3 传统信用评级体系弊端
传统信用评级体系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信用评级需要依赖静态数据、历史数据等作为支持,评价过程滞后性特点明显。当经济主体提出贷款申请后,金融机构需要其提供收入证明或者财务报表(往期)相关信息,或者提供能够反映资产情况的材料,通过第三方担保、抵押资产等方式获得借款方偿还能力数据,评估其偿还贷款的可能性,最后按照信贷价格、授信金额成正比的方式下发贷款。由于上述数据获取过程本身存在静态化特点,也可能具有局限性和滞后性。对于能够提供良好数据的申请者,给予的信用评级相对较高,更容易获得贷款资金。而对于个体工商户或者小微企业申请主体,由于其优质资产或者抵押资产相对不足,不能向银行提供抵押物或者完整的财务信息,导致其信用评级相对较低,这些主体面临着融资困境,融资价格也相对较高。由此可见,以传统方法进行信用评级可能导致信贷资源不能均衡分配。另一方面,传统的评级体系存在较强的主观性,未注重道德风险方面的评价,主要是信贷人员对借款人员资本、抵押物、支付能力、人品、经济情况展开定量评估。然而,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方法和传统评价不同,指标的选取、权重也各有不同,因此,凸显出信用评级的主观性较大,可能导致信用风险,为银行带来资产损失。
2.4 大数据应用优势分析
微众银行利用大数据建立信用评级体系,应用优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评级过程能够依托丰富的内容展开,数据获取范围更大,获取的数据形式更加多样化。因为微众银行是利用用户社交数据、身份信息数据等获取个人工作情况、交友情况、诚信度等信息,所以评级过程信息内容丰富。同时,信用评级过程中应用的数据突破了传统文本类数据单一化的特点,还利用了视频数据、音频数据和图片数据等多媒体数据形式。除此之外,数据的收集涵盖常规企业的财务报表,还包括存储媒介中的数据信息、社交软件中的聊天记录、互联网中的网页信息等,从以往运营整体数据向交互、单笔交易等数据领域渗透。数据内容涵盖传统信用评级需要的指标,也包含多个方面的其他信息,能够对用户信用进行动态化评级,为全面评级系统的建立奠定基础。通过复杂的数据,完成分析模型的建立,各种结构性、半结构性及非结构性的数据也能被深度开发,经过加工以后被利用。
第二,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够实时监控风险,让信用评级具备规模化效应。借助腾讯征信內部的大数据信息资源,微众银行可以用快速、便捷的方式了解客户信用情况、经营信息等,节约信息的采集时间,保证信用评定的准确性,并且贷后追踪管理也能持续开展,对客户担保或者抵质押物方面要求会有所降低,有助于放贷速度的提高,从而提高融资效率。若贷款主体产生风险行为,利用大数据还能及时预警,对信用评级提前预判,为信用监测提供支持,使信用评级深度更高。另外,腾讯征信在前期的设计、管理和运营等方面已经投入了一定的固定成本,随着评级数量的增加,总体成本也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单独评级所消耗的成本也会越来越低,有助于信用评级规模效应的实现。
第三,依托大数据展开精准化营销,对金融资源进行高效配置。微众银行对QQ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还可以通过微信获取大量数据源,寻找更多潜在客户,定向邀请,能够展开点对点营销,降低营销的盲目性,控制营销成本。在目标客户锁定以后,利用数据挖掘分析客户需求或者融资偏好,细化市场,对不同的客户制定差异化的金融产品,让产品开发针对性更强,为受众提供差异化服务,高效配置金融资源。
3 大数据给互联网银行业务发展带来的启示
3.1 创新技术应用形式,展开多元化金融服务
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微众银行充分发挥自身引领作用,通过股东公司获取平台用户社交和身份等数据信息,从而客观分析借款人工作的稳定性、受欢迎程度、诚信度,并建立“反欺诈”模型,完善信用评级,在保证风险可以得到控制的前提下,借助大数据完成金融产品的开发,以适应不同客户的需求,不断扩大大数据应用的规模效应。使用绿色发展模式,让金融服务更加多元化,使互联网银行能够持续发展。
3.2 依托大数据技术,加速包容性金融的发展
微众银行发展模式下,能够为社会受众提供快捷的金融服务,每个人都有机会享受金融服务,体现了金融服务包容性的特点。互联网金融可以惠及人民群众、社会发展等薄弱环节中,对于低收入群体、弱势群体的帮扶作用明显,因此有利于普惠金融的深入推进。比如:某村镇的银行客户因为家庭住址、银行网点两者之间距离远,传统形式的金融服务需要当面进行,业务流程多、消耗成本高,选择微众银行能够将金融服务惠及贫穷、偏远地区的消费者,使之成为互联网金融的社会群体,为其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及产品。所以,在大数据的支持下,互联网金融的包容性得以体现。
3.3 推广移动金融服务,丰富惠普金融载体
在我国,移动金融成立条件已经具备,因为微信和QQ这类社交软件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通过移动终端获取信息数据相对容易,共享高效、成本低廉。所以,互联网银行未来应致力于技术的创新,侧重于电子签名与认证、信息保护及远程开户等方面技术的创新,将移动终端作为载体,解决部分偏远地区物理网点缺少方面的问题,让金融服务的范围更广,为更多群体解决融资难题。
4 结语
经过上文的分析和梳理,总结了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的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不足之处,将前海微众银行作为分析案例,明确其发展特色,以此为基础探索互联网银行利用大数据搭建风险防控体系的工作思路,最终明确运用大数据助力微众银行发展的主要途径,为互联网银行创新应用大数据技术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课题组,龚智强,蒋敬强.金融科技视角下互联网银行风险特征与发展制约[J].西南金融,2020(8):3-12.
于泓飞.大数据视角下看互联网银行的运营风险[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2):36-37.
罗玉辉,侯亚景.我国互联网银行发展战略及政策监管:基于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的案例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 2016(7):42-46.
柴瑞娟,周舰.互联网银行法律规制研究:以市场准入和监管体制为核心[J].金融发展研究,2016(5):54-60.
张琦.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业务模式的创新之道:以互联网银行业务模式为比较基础[J].金融经济, 2016(6) :72-75.
任静,朱方明.互联网银行的破坏性创新及其对传统银行的挑战[J].现代经济探讨,2016(3):10-14.
乔海曙,许可.互联网银行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J].金融论坛,2015,20(6):71-80.
邱峰.新兴金融业态:纯互联网银行模式研究[J].吉林金融研究,2015(4):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