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后疫情时代中文国际教育新路径

2022-03-05 22:57何成芳
成长 2022年2期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线上教学

何成芳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全球生产生活遭受许多负面影响,对外教学更是深受阻滞。在持续不断的疫情纷扰下,线上教学已经成为中文国际教育教学的常态。因贵州师范大学2020“汉语桥”线上团组在疫情期间成功为越南学生进行线上对外教学,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线上团组的教学内容、方式以及教师实践为后疫情时代下线上中文国际教育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新途径,供相关教学研究者借鉴。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 中文国际教育 线上教学

当前,世界各国始终保持着紧张的疫情防控状态,各国间的交往再难呈现疫情前的盛况。疫情防控期间,学生不能跨国流动,留学生教育难以开展,教师教学受到阻滞。然而,贵州师范大学2020“汉语桥”线上团组——贵州民族文化体验冬令营却在疫情期间成功为越南太原大学100名学生开展了线上汉语文化教学,不仅中国新闻网(贵阳)、贵州日报社(天眼新闻)、贵阳电视台、凯里电视台等媒体对此次冬令营争相报道,而且还收获中外语言合作中心的大力肯定。这次冬令营不仅传播优秀民族文化,满足海外学生学习汉语的愿望,更为其他学校以及教师进行线上中文国际教育提供了一份可借鉴的答卷。

后疫情时代下,以互联网牵线搭桥的学习生活已经是中文国际教育教学的常态,也是广大海外学生学习中国语言文化知识,了解中国文化的主要渠道。但是,网络教学有机遇也具挑战,“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材等已经不适合现今的新问题,传统的汉语学习理念被颠覆,这给我们提供了改革创新的平台。”[1]探索线上中文国际课程教学是当下对外汉语教师的职责所在,是每一个传播中华文化、传递中国语言与文化知识中华儿女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就贵州师范大学2020“汉语桥”线上团组这一成功案例,通过对线上团组选取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师如何教学进行分析,探寻线上中文国际教育的成功经验,以此深入分析和阐述后疫情时代线上中文国际教育的新路径,为各国教师进行线上对外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

1 教学内容:以点构面

随着中国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希望通过学习中华文化了解中国发展历史,学习中国发展经验。中国也始终重视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希望通过对外汉语教学系统地传播中国语言文化与知识。但在疫情防控下,对外教学只能依靠网络进行,而对于线上对外教学,选择丰富且有吸引力里的教学内容就变成教学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因为教学内容是把教师和学生密切联系起来,使师生达到深入沟通的一个关键点。另外,在对外中文教学中,不同汉语水平级别的学生所能适应和学习的内容不同,教学者要根据学生汉语水平组织和策划相应的学习内容才能使学生学有所获,真正见识到汉语的乐趣和中华文化的魅力,所以线上教学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

贵州师范大学2020“汉语桥”线上团组项目在充分考虑越南太原大学100名学生中文水平的基础上,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作为总体的教学内容,由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这个“点”辐射延伸至各民族的民族舞蹈、民族歌曲、民族工艺、民族服饰、民族美食、民族建筑、民族习俗,这几个板块则刚好联结构成各民族生产生活的“面”。“点”与“面”的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大脑里建构出贵州少數民族文化的知识网络,在这个知识网络的帮助下,越南学生将了解贵州民族文化,也更加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1.1 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传播中华文化时要力图找准文化内核,这样才能传递出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同样,要精准的将贵州文化传递给越南学生,就需要捕捉到贵州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名片。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除汉族外,这里还生活着48个少数民族,各民族都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以及风土人情,更有诸多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因贵州具备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资源,且越南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就成为此次冬令营活动的聚焦点,以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贯穿贵州人民的生产生活,将各地区的民族风俗文化勾连,最后形成一幅多民族人文风情图。

另外,选择贵州的民族文化同时也能让同样具有民族特色的越南学生产生共鸣,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越南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共有54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生活方式以及文化遗产。学习是一个有意义的建构过程,两个国家都有着多民族文化渊源,学生能够通过之前学习自己国家民族文化的先验知识来学习我国的民族文化,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作为教学者,贵州师范大学2020“汉语桥”线上团组没有无视越南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没有简单强硬地实施知识填灌,而是将学生原有的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主动建构新的知识经验。

1.2 面:各民族文化精髓

正因贵州具备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这就使得贵州师范大学2020“汉语桥”线上团组在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时颇感困难。因为在7天的民族文化体验旅程中要让从未接触过贵州的越南学生了解贵州整体风貌以及少数民族文化,就必须推出最核心但又最全面的文化课程。是选择对所有民族文化全面的讲解还是精讲某一民族的某一方面特色文化?如何在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资源里进行有机的取舍,这对于线上团组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最终,线上团组以各民族的生产生活、衣食住行等特色文化作为辐射面,选取贵州民族文化中的民族工艺(蜡染)、民族舞蹈(芦笙舞)、民族服饰(苗族、侗族)、民族美食(凯里酸汤鱼)、民族建筑(苗族、侗族建筑)、民族歌曲(侗族大歌)作为教学内容,这六个方面既囊括了民族最基础的文化,又着重突出每个民族的特色。例如在民族歌曲这一章节就选择侗族的侗族大歌,所谓“侗族无字传歌声”,侗族人的典型文化就在于侗族大歌的美妙,越南学生通过对侗族大歌的学习,就可以从歌声中听到侗族人的历史以及想象到侗族人的整体风貌。基于此,越南学生通过对贵州少数民族中的民族工艺、建筑、饮食、服饰、歌曲、舞蹈等的学习,就能从这些“面”去建构贵州民族文化的全景,从而形成对贵州的整体了解。

此外,越南是一个三面临海国家,海洋资源丰富,鱼类也是越南饮食首选。虽然贵州是一个内陆省份,并不精通海鲜类食物的烹饪,但贵州凯里地区的苗族却能让鱼淋漓尽致得发挥它的鲜美。于是线上团组在民族饮食方面特意选择以苗族为代表的酸汤鱼作为教学内容,除学生在制作时方便选择食材外,也因为越南处于热带地区,酸汤可清热解暑,也利于热带地区的人民保持脾胃健康。苗族人认为“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酸汤鱼能使越南学生了品味到不一样的中国风味,向越南学生传递苗族祖先在饮食上的妙招的同时,更能通过味蕾传递凯里地区苗族人的生活态度。

对于越南学生来说,选择贵州民族文化作为此次冬令营的聚焦点,并以这个聚焦点来学习贵州各民族文化中的生产生活、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内容,(教学内容的“点”“面”结合)使他们在面对有着同样民族资源的异国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对我们所要传递的民族文化知识的认同,不会在心理机制上出现对异国知识的排斥行为,从而中断他们的学习动机。线上团组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充分考虑越南以及越南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越南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以及知识结构,将贵州民族文化内容与越南民族文化有机联系,不让学生在“原地建高楼”,而是从原有的知识高楼上建立另一面的新知识楼层,最后丰富学生的知识框架。

2 教学方式:循序而进,环环紧扣

因疫情原因冬令营活动受到了许多限制,师生失去了以往面对面的教学机会,海外学生不能亲自体验中国风俗人情,也不能实地运用中文进行口语练习。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疫情期间受到打击,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以及课程评价的功能如何实现都成了线上对外教学的难题。贵州师范大学2020“汉语桥”线上团组项目采用了视频课程、线上教学、线上直播、线上交流等教学方式。这几种教学方法分别对应了教学环节中的预习、上课、实践、作业反馈、课后评价等环节,这些完整的教学环节,正是上好一堂课的标准。线上团组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7天时间内既能学习知识,又能练习口语,并且学生还能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最终完美呈现其学习成果。

首先,播放视频课程提前对知识进行预习。视频课程是在教師进行课文教学之前进行播放,视频课程共计210分钟,每段视频30分钟。这些视频均由贵州师范大学线上团组专业教师参与录制,由汉风公司负责视频制作,视频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视频课程清楚系统地向学生介绍贵州各民族文化,其中还穿插课程相关问题,让学生联系视频课程内容进行思考,在线上教学时教师再为学生进行问题解答并且师生可以就该问题实时交流。

其次,线上教学是教师进行正常授课的环节。教师组根据贵州民族文化知识以及教学规律精心编订了教材,每篇课文约在500字左右,其中不仅涵盖贵州民族文化知识,还穿插字词、语法、文学等内容,符合越南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师在讲解民族文化的同时教授汉语基础知识,学生不仅欣赏到贵州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且能掌握汉语知识,增加知识储备,提升中文水平。

再次是线上直播,是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越南学生在学习线上课程后,已经具备基本的民族文化理论,但同学们只是通过屏幕前教师的讲授在脑海中形成了对于各民族的初步印象,未接触到真正的民族文化。实地直播课程则是将镜头直接置于各民族中,让越南的同学直接领略民族风情,与各民族人民直接对话。实地直播至各民族聚集地区,聘请民族文化传承人专门指导教学,直接展现各民族生产生活方式,帮助学生将脑海的苗族侗族人民投入现实。越南学生对贵州的少数民族的了解本来就是一片空白,实地直播真正运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让越南学生真实“触碰”并且理解贵州民族文化,也更加确信中华民族所拥有的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

最后是线上交流,这是对越南学生学习课程后的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进行评价的环节。此次冬令营将100名学生分为四组,每组一位助教,通过分组学习能保证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进行作业展示以及口语练习。各助教每晚都会验收当天的课程作业,并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与指导。课程评价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既能对学生进行反馈,同时也能激励学生学习。该环节运用形成性评价,评估学生在教学前以及教学过程中掌握的知识以及能运用知识进行操作的能力,从而可以调整接下来的教学计划。同时,通过作业评估,也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与鼓励,学生获得鼓励与指导后,会在第二天的学习中充满信心,并且积极参与教师互动。

视频课程、线上授课、实地直播、线上交流四个环节环环相扣,就如同一堂课需要预习、上课、实践、评价这四个步骤。虽然是线上教学,是不一样的授课形式,但同样需要遵循教学的本质规律。我们可以探寻线上教学的创新形式,但更应该在创新形式下找准教学本质,以此达到教学目标。

3 教师:尊重教学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教师如何进行教学是教学过程中十分关键的部分,但线上教学给教师的教学空间看似无拘无束任其发挥,实则更加考验教师的综合能力。线上教学依托网络开展,教师不能像平时在教室那样能够观察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而且学生面对电子设备,注意力易被分散,所以教师更加需要准备精彩的课堂,吸引并集中学生注意力。线上团组教师则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机智,运用精细加工策略,并且与学生实时互动,让越南学生拥有独特的线上学习体验。

3.1 发挥课堂教学机智,增加学生情感体验

课堂教学机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千变万化的教学情景,迅速灵活敏捷准确地作出判断处理,以保持课堂平衡的一种能力。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认为:“不论教育者是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教育机智,才能让课堂教学充满教育智慧,从而让师生都能从课堂中受益。

在凯里黄岗侗寨最后一天实地直播的夜晚,侗寨扬起了五年未曾到访过的雪花。当地侗族大歌非遗传承人透露雪中的侗寨建筑才更有一番风味,更加能展现侗寨独特的美。授课老师立即调整教学设计,在进行侗族大歌教学前让越南学生先观赏雪中的侗寨。老师让越南学生在“云端”看侗寨的雪一点点堆积,她和越南学生一起回顾了昨天侗寨鼓楼建筑知识,学生们似乎也看到这群侗寨建筑在雪中慢慢变得清冷肃穆,虽没有了白日的生气活泼,却更让越南学生领会到侗族历史的庄严感与厚重感。在这样浪漫的情境导入下,课堂的主角——侗族大歌在鼓楼下的火塘边响起,随后又爬上鼓楼,飞扬在雪中。

越南是与雪无缘的,学生见雪时思绪一定会受其牵引,如果忽视学生产生的情绪,课堂直播效果也会有所折扣。老师灵活机敏的调整,满足了越南学生的好奇心,展现了教育者的人文关怀。知识并不是教师要教给学生唯一的东西,人在成长过程中会忘记老师曾在某一堂课上讲的知识点。多年以后,越南学生也许会忘记关于侗族的许多知识,但是他们肯定会记得那飞雪中的侗寨风光以及悠扬的歌声。

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区别除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更在于线上教学会比线下教学出现许多不可控的因素,课堂教学机智除了在教学中机敏应对,在网络信号、授课软件以及直播设备出现的问题上也要发挥其机智。这使得“教师不仅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掌握了新的“技能包”,即网络直播授课,顺应了人工智能、5G技术普及的大趋势,而且也借此机会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2]

3.2 根据学生已有知识,采用精细加工策略

汉语是世界公认最难学的语言之一,许多学习汉语的学生皆因复杂的汉字结构以及拼音音调等放弃了汉语学习之路。贵州民族文化体验冬令营课程更是囊括了对汉语、民族文化以及字词句篇的学习,这对于非中文母语的越南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因此,要想越南学生有效地进行贵州民族文化的传播学习,就需要根据越南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来学习贵州民族文化。

在本次冬令营活动中,线上授课的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了精细加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一种,是指通过把所学的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增加信息意义的策略。例如在苗族节日的学习中,我们让学生学习了苗族姑娘的节日盛装,课堂上老师会用越南的国服——奥黛让学生进行对比,并让学生课后用中文来介绍一下他们的国服与苗族服饰的不同之处。布置这个作业,能让越南的学生通过学习他们国家关于服饰文化知识的学习策略来学习苗族服饰知识,通过服饰之间的对比学习,感受中国苗族与越南国服的不同魅力,从而能更加了解苗族人民的文化与历史。

3.3 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实时互动提问

前面已经提到,线上教学导致师生之间不能直接接触交流,只能通过文字以及语音或视频提问。隔着屏幕教学会让学生很难找到学习的归属感,并且不能与老师有眼神上的交流,这大大减弱了师生互动的频次,更难以拉近师生距离。好的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交流,氛围愉悦的课堂。我们往往提倡教学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仅仅是教师“一言堂”。那么线上教学就更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避免出现“一言堂”现象。

本次冬令营就十分关注师生间的互动,不论是在视频课程播放、线上授课、实地直播以及作业展示的过程中都要求注重与越南学生的交流。助教团在课程中实时紧跟学生的问题,及时提醒教师并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不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保证及时答疑解惑。另外,在面对各民族非遗文化传承人时,越南学生还使用中文与他们交流,感受到不一样民族人民的热情与朴实。实时互动完美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无论是线上学习还是线下学习,教师均要将学生放在首位。一切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及教学方式均应回到教学对象(学生)的身上。

疫情,让世界发生了巨大改变,教学亦是如此。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教学也应该顺应时势探寻一条条新路径。本文以贵州师范大学2020“汉语桥”线上团组——贵州民族文化冬令营在疫情期间成功为越南太原大学学生进行线上对外教学的成功案例来探析该冬令营的成功之处,并以此来为日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对外教学提供借鉴。而在对于对外教学以及线上教学仍旧有许多新路径可以探索,希望本文能给在这条道路上探索的研究者提供一些思路,并不断完善线上对外教学的教学内容以及方式,最后传递中国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 任雨萌,赵淑梅. 后疫情时代对外汉语教学的思考与转变[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37(06):78-82.

[2] 朱路遥,潘伟华,樊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下的未来教学模式探析[J].赤峰学院學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12):106-109.

猜你喜欢
后疫情时代线上教学
后疫情时代高职学子服务于精准扶贫的方式研究
“后疫情时代”会计教学模式及教学平台融合研究
“后疫情时代”的管理新焦点:办公环境
掌控“后疫情时代”的五大商业趋势
进击“后疫情时代”
高职英语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饮食文化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工艺美术设计情境驱动教学方法探索
线上教学发展状况与虚拟社群维持策略探析
高校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