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非遗”武术文化融入园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2022-03-05 23:07李莉
山西教育·幼教 2022年2期
关键词:武德园本器械

李莉

家鄉龙文的传统武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闽南传统武术文化内涵,有种类繁多的武术器械、气势恢弘的武术阵法、风格独特的“非遗”拳种……其中,省级“非遗”项目何阳拳是家乡古老而著名的拳种,单头槌(棍)是区级“非遗”项目……我园通过积极探索,将家乡“非遗”武术文化融入园本课程,引导幼儿在与家乡“非遗”武术文化的对话中,加深对家乡文化和“非遗”文化的认识与认同,在获得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家乡“非遗”武术文化。

在融入家乡“非遗”武术文化的园本课程建构中,我们树立了“以幼儿为本,心体共长”的课程理念,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选择适宜幼儿学习和体验的家乡“非遗”武术文化,采用游戏活动的方式实施课程,使幼儿在探究中获得有益的经验。

武术注重内在修养和外在技能的习得,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在引导幼儿感知和体验家乡“非遗”武术文化的同时,重视对幼儿武德精神的培养,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课程目标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设计和实施的指南。我们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武术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及“非遗”武术文化的传承需要等,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和幼儿园的课程理念、课程愿景,制定了“非遗”武术园本课程的总目标,关注“非遗”武术园本课程实施后幼儿身心发展的预期结果。我们希望通过课程引发幼儿对家乡“非遗”武术文化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促使幼儿形成热爱家乡“非遗”武术文化的深厚情感,树立保护与传承“非遗”武术文化的愿望和信念。

我们在制定“非遗”武术园本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分解,形成与课程总目标相一致的年龄阶段目标。各年龄阶段目标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和递进性,以促进总目标的最终实现。例如,在武术技能学习方面,小、中、大班的武术学习水平是逐步上升的,小班目标的侧重点在于掌握简单的武术动作,中班为掌握简单的武术组合和十字拳套路,大班为掌握打角拳和棍术套路。

课程内容是课程的基本要素,是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非遗”武术园本课程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幼儿发展。我们结合幼儿的兴趣和问题、生活经验和发展需求,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学习方式,精心选择与幼儿生活相连、兴趣相关的“非遗”武术园本课程内容。

1.独具特色的“非遗”拳种

我国传统武术集合了异彩纷呈的武术流派,不同地方的武术拳种具有各自的特点。我们选取家乡省级“非遗”项目何阳拳中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融入武术园本课程,在丰富武术园本课程内容的同时,促进家乡“非遗”武术文化在幼儿身上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其中,三个年龄段的武术学习内容各有不同。小班以简单的武术动作为主要内容,中、大班幼儿分别学习何阳拳中的十字拳、打角拳等基本套路。

2.凸显底蕴的武术器械

家乡龙文的武术器械种类多样,具有闽南地域特色,有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以藤条为材料创制的防护兵器藤牌,有从民间农具演化而来的钩镰枪……我们引导幼儿认识传统武术器械,了解传统武术器械的功能和背后的故事,学习棍术动作和套路等,在课程中促进幼儿获得更多关于武术器械的有益经验。

3.内涵丰富的武德文化

武德文化产生于上古炎黄氏族融合的时代。武德是武术的精神核心,包含品德高、武旨正、武礼谦、武志坚等十个方面的内容。“习武先习德”,将武德文化融入“非遗”武术园本课程中,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完善、优良品质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将武德文化作为“非遗”武术园本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引导幼儿学习抱拳礼、持械礼等武术礼仪并了解其涵义,感悟《花木兰》《宝莲灯》等武德故事中的武德精神,增强幼儿对武德文化内涵的了解。

在融入家乡“非遗”武术文化的园本课程实施中,为促进幼儿对家乡“非遗”武术文化的丰富感受与深入探索,我们通过环境创设、户外运动、主题活动、区域活动、家园活动等多样化的实施途径,推进课程的实施。

1.环境创设,浸润文化

环境是“隐性课程”。我们与幼儿共同创设具有浓郁武术文化氛围的教育环境,引发幼儿的关注和兴趣,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亲近和喜欢家乡“非遗”武术文化。幼儿是积极能动的自我建构者,也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主人。我们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幼儿园武术文化环境创设。作品架上形态各异的武术小人手工,横梁上童真稚拙的武术画作,无不展现着幼儿对家乡“非遗”武术的理解。幼儿带着一种爱惜的、自豪的、愿意分享交流的情感态度共同参与环境创设,并在与环境的对话中,形成对家乡“非遗”武术文化的认同感。

2.户外运动,强健身心

我们通过户外体育活动来开展“非遗”武术文化园本课程,挖掘“非遗”武术文化对于幼儿发展的价值,引导幼儿在武术早操、户外武术游戏活动、武术体育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户外运动中提高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例如:我们选用家乡省级“非遗”项目何阳拳中的动作创编武术早操,从小班到大班,所选择的“非遗”武术动作也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小班的武术早操中主要选用弓步、冲拳等简单的武术动作,培养幼儿对武术和做操的兴趣;中班的武术早操选用切、割等武术动作,把动作技能融入熊猫双节棍操中;大班选用铣、勾、推掌等武术动作,配合音乐《中国功夫》进行武术早操的创编。通过武术早操,幼儿在日积月累中学习巩固武术的动作技能,获得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我们在开发具有地方特色且丰富多样的自制武术器械的同时,不断探究自制武术器械在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的运用。在进行户外体育活动时,我们根据幼儿的动作发展特点,制定分层难度的目标和内容,创设适宜的环境,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提供种类多样的自制武术器械材料,引导幼儿进行一物多玩、多物合玩的自主探究,促进幼儿在最近发展区的不断发展,发展幼儿的自主性和发散思维能力,推进幼儿的深度学习,培养幼儿主动思考、乐于探究等学习品质。

不仅如此,我们还开展了徒手类、器械类等形式多样的户外武术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学习武术动作和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和动作水平,感受家乡“非遗”武术文化。在开展武术游戏时,我们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游戏特点,结合《指南》中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动作发展目标,创设具有情境性和趣味性的游戏环境,将武术动作与环境、器械、游戏内容有机结合,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武术动作技能,带给幼儿积极的情绪体验。

3.主题活动,深入探究

主题活动具有综合性、探究性、开放性等特点,能够促进幼儿获得完整的经验和主动的发展。在“非遗”武术园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将家乡“非遗”武术文化教育内容融入其中。

例如,大班主题活动“龙文武术娃”来源于幼儿对家乡“非遗”武术文化的兴趣与探究愿望,幼儿在主题活动中通过调查、交流、表征等方式,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水平,在教师支持和同伴互助下获得关于家乡“非遗”武术文化的经验,加深对家乡武术“非遗”文化的认识与认同。他们探究对家乡“非遗”武术文化感兴趣的问题,学习和体验“非遗”武术拳法,了解武术器械、服装、阵法等蕴含的悠久的武术历史文化,体会武德故事中渗透的武德精神,获得各方面能力的多元发展。

4.区域活动,自主体验

区域活动能为幼儿营造更为宽松的学习氛围,满足幼儿学习发展的个别化需求。我们将有益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武术内容隐含于区域丰富的环境和多样的材料中,让幼儿在自主、愉悦的区域活动中,通过与环境、材料和同伴的互动,主动地感知、操作和思考,并运用各自喜欢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丰富关于家乡“非遗”武术文化的关键经验。

例如:我们在体能区开辟“功夫熊猫队”训练场,幼儿或在田丰武馆郑师傅的引导下学习家乡“非遗”武术拳法套路,或到其他区域进行巡回表演,或当“小师父”教中、小班幼儿学习武术动作。这种“大带小”“小促大”的活动方式,能够促进幼儿之间的经验交流和互补,加强幼儿对家乡“非遗”武术文化的了解。

5.家园活动,拓展外延

家长作为园本课程重要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延伸者,在园本课程实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园合作能够有效地推动幼儿对家乡“非遗”武术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通过家长助教活动、亲子武术器械制作、亲子武术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家园合力。同时,通过家庭武术亲子活动,以幼儿的兴趣为主导,将幼儿在园内习得的“非遗”武术动作在亲子游戏中进一步内化。家园活动拓展课程外延,弥补了幼儿园“非遗”武术园本课程中某些方面的不足,为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例如:在亲子武术器械制作活動中,幼儿和家长从自然和生活中寻找收集适合制作武术器械的材料,有纸板制作的大刀、报纸制作的纸球和纸棒、矿泉水瓶制作的杠铃、易拉罐制作的梅花桩、簸箕制作的藤牌等。自然物和废旧物的利用与创造,为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总之,我园将家乡“非遗”武术文化融入园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使优秀“非遗”文化以简单明快、生动活泼的形式根植于幼儿的心田,实现了家乡“非遗”武术文化传承和幼儿发展的有机整合,有利于幼儿在课程中体验家乡“非遗”武术文化魅力的同时,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家乡“非遗”武术文化,从而获得身心健康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

猜你喜欢
武德园本器械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改进方法
精密器械集中处置风险防范
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现状的研究
肌肉锻炼机
武德修养在当代中小学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性体现
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是人格教育的重要途径
健身器械
起底园本课程实施中的“碎片化”现象
深山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