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之花在传统节日绽放

2022-03-05 23:07曹丽霞郭媛
山西教育·幼教 2022年2期
关键词:花馍灯谜泥塑

曹丽霞 郭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更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髓,传承“非遗”对传递民族文化、凝聚民族认同、重塑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

幼儿对“非遗”文化的了解,需要在亲身体验中感知,在实际操作中内化,在探索尝试中升华。将“非遗”文化与传统节日相结合,可以让幼儿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增进对“非遗”文化的了解,同时将流传千年的“非遗”文化转化为可操作的文化传承。

“当新年遇上‘非遗’”,让幼儿在系列体验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知“非遗”艺术的魅力。

1.指尖“非遗”——泥塑

当一团团色彩斑斓的彩泥遇到一群童真可爱的幼儿,就会在幼儿的团、揉、捏中变身为活灵活现的生肖、栩栩如生的福娃、喜气洋洋的灯笼……传统新年的热闹与“非遗”泥塑就这样撞了个满怀。幼儿在泥塑创作中传承民间手工技艺,感受泥塑的造型、色彩,领悟历史文化与人文底蕴。

2.创意“非遗”——花馍

蒸花馍,迎新年,在馍彩世界,观花馍百态,学传统技艺,尝花馍美味。循着新年的脚步,幼儿围坐在一起,牵手面团迸发出无限创意,呈现出一个个独具特色的花馍。

3.纸上“非遗”——剪纸

大文豪郭沫若先生曾挥诗赞美:“手中一小剪,裁云镂月,方寸上下包容天地万象。眼外五大洲,跨海越山,万里纵横传播中华文明。”剪纸迎新春,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在幼儿手中轻巧翻转,变换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将世间万物刻画得栩栩如生,不仅愉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操,更丰盈了幼儿园的文化内涵。

4.光影“非遗”——皮影戏

三尺生绢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皮影戏是一场光与影的传奇,演绎着古今变换,述说着历史传承。当皮影邂逅新年,幼儿在动手制作、合作演绎中了解了皮影戏的由来,感受了皮影戏的趣味,初步感知了皮影戏的表演方式,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埋在心间。

文化有传承,“非遗”闹元宵。有一种美叫“非遗”,有一种精彩在元宵,当元宵节遇上“非遗”,便成为一种打开传统节日的方式。

1.灯火“非遗”——赏花灯、猜灯谜

赏花灯猜灯谜,欢天喜地闹元宵。幼儿欣赏着形态各异的花灯,徜徉在五彩缤纷的花灯海洋中,当一张张天真的笑脸和一个个凝神思考的神情遇到灯谜,便凝聚成一幅幅温馨生动的画面。元宵节欢乐、喜庆、祥和的气氛和赏花灯、猜灯谜的“非遗”文化完美融合。

2.舌尖“非遗”——搓汤圆

元宵节的味道是包裹在糯米粉中的香甜。幼儿在元宵节制作汤圆,团的团、滚的滚,一颗颗代表着团圆幸福的汤圆呈现眼前。在与元宵的互动中,幼儿了解了传统的饮食文化,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包粽子迎端午,幼儿稚嫩的小手在一张张粽叶间不停地穿梭, 卷粽叶、放糯米、裹粽叶、扎粽叶,幼儿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了解端午节的习俗与文化内涵,传承端午传统文化。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为了让幼儿更深刻地感受中秋節的传统文化,体验过节的快乐,我园开展了“萌娃巧手做月饼,佳节美味共传承”的活动,将“非遗”文化的精髓呈现在手中,将传统节日的味道包在月饼里。

传统节日与“非遗”文化的一次次相遇,是小小“非遗”传承人与“非遗”文化的一次次相约,既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同时也提高了传统文化的可见度,既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传承。

我园将“非遗”文化与传统节日相结合,让体验与传承相呼应,全方位调动幼儿的眼、耳、口、心、手、足,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学习、体验、感受这些文化财富,更充分地浸润于传统文化的魅力中。今后我们将继续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民族精神血脉,在幼儿心中播下认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良种子,为“非遗”传承注入新鲜的血液。

猜你喜欢
花馍灯谜泥塑
民间美术——泥塑
灯谜乐翻天
闻喜:花馍的“花样生活”
宋志浩作品赏析
花馍(大家拍世界)
泥塑作业
浅谈闻喜花馍的民俗形式与艺术特色
灯谜猜猜猜
花馍艺术的保护与发展
猜灯谜玲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