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单元主题阅读实施路径探究

2022-03-04 22:20:30郭晓东四川省绵阳第一中学6210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师应课文

郭晓东(四川省绵阳第一中学 621000)

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只有将学生引入主题鲜明的阅读情境中,才能实现“以文化育人”与“以情感修身”的目的,由外而内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展开深层次阅读。教师应尝试以语文教材为突破口,以阅读、理解、应用为切入点,通过单元主题阅读的方式感受不同作品中的人文情感与创作思想。

一、梳理教材内容,正确解读主题

在单元主题阅读中,主题是阅读的线索,学生在了解单元主题的基础上逐篇阅读课文,不断加深对主题内涵的理解。单元主题阅读与以往的阅读教学有较大的不同,教师需要针对新的教学模式调整教学思路,即向阅读课堂投放主题相关的材料,帮助学生从宏观上认识主题,从微观角度感受主题。教师应带领学生对单元主题进行梳理,从而方便学生在后续的阅读中把握主题,做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以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阅读教学为例。本单元收录了《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经典古诗词,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诗人的人生感悟,对学生个人思想修养的提升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组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产生探究古诗词写作深意的意识,教师应事先对单元主题进行解读,提供材料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进而了解人生经历对诗人思想和创作的影响,从而直观地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本单元诗词所表露的诗人情绪各不相同,但都代表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的感悟,都指向了同一个宏观的主题,即人应该如何度过一生。这一主题对于高中生来说理解难度较大,单元所选诗词蕴含的哲思则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思考依据,教师在解读单元主题时可以结合具体的课文内容,如曹操在《短歌行》中,因对人才的渴望与对现实的呼喊而潸然泪下,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不愿过问世事,只想远离纷乱怡然自乐,皆是对单元主题的回答,每首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都紧紧与诗人当时的境遇相结合。教师可以通过简要串联每首古诗词主要表达的内容解读单元主题,使学生大致理解主题的含义,明白每个人对于“人应该如何度过一生”这个问题的回答都是不一样的,并且这个问题的答案总是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这样一来,学生在正式开始赏析本单元的古诗词时,便能拥有更加丰富的思考角度,既关注古诗词本身的意境与思想,又围绕单元主题进行发散思考,结合当下生活深度解读主题,使阅读教学打通文字与生活的通路。

二、注重情境搭建,增强阅读体验

陶行知先生曾告诫教育者:“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的呼吸。”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通过设置单元主题的方式,将数篇课文间的共同点提炼出来,使学生更加清晰地感受课文之间的联系与差别。事实上,同一单元的课文并非拥有完全一致的主题,每篇课文的写作风格与情感基调也存在差别,学生应学会在宏大主题下分辨课文间的细微差别,从而更好地完成综合性阅读。为此,教师应搭建极具代入感的情境,方便学生在情境中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从而给出积极的反馈。

以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的阅读教学为例,本单元收录了《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等著名小说节选,这些小说创作于不同的时代背景,是不同文化的产物,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都具有较高价值,其中描绘的生活场景与人物故事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基于本单元内容开展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小说体裁的课文在营造代入感方面的优势,利用主题内容与课文描写创设生动的情境,便于学生深入其中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比如,在创设《祝福》的阅读情境时,教师可以重点使用次要人物对祥林嫂的态度,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将鲁四老爷、柳妈等角色所代表的社会风气勾勒出来,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封建思想对人的毒害,从而产生批判的意识。又如,在创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阅读情境时,教师可以在环境方面多下功夫,让学生感受山中的寒冷,在眼前浮现林冲独行于风雪间的画面,进而更好地品味阅读主题。通过感受情境内容,高中生在阅读文字之余,更加深刻地体会了课文传递的情感,也就在理解单元主题上更进了一步,对千姿百态的人间产生了多层次感悟与思考。

三、开展阅读活动,实现多元教学

单元主题阅读在增强阅读连贯性的同时,也拓展了阅读教学的内容,力图使学生在特定主题的引领下完成层次鲜明、内容广阔的阅读。正是由于单元主题阅读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本的教学限制,教师在组织具体的课堂教学时拥有了更多选择,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加深对单元主题的理解。

以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教材中第二单元的阅读教学为例,本单元收录了《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等文章,凸显了“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主题,对学生劳动精神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针对本单元课文进行单元主题阅读时,由于课文的“劳动”主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教师可以跳脱出文字的限制,将阅读与生活结合在一起,以丰富的活动带动学生深入理解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包含立场鲜明的新闻报道与代代流传的古诗词,语文教师在安排主题单元阅读任务时,可加入专题研讨类的学习任务,专题研讨使用单元主题“劳动最光荣”,研讨活动的类型则加入小组讨论、辩论会、社会调查等,要求学生从生活中收集优秀劳动者的事迹,带到课堂上进行细致的讨论。如在阅读完第一篇课文后,学生将袁隆平的感人事迹以时间顺序整理成表格,总结其劳动精神,进一步认识袁隆平对于人类社会的贡献。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成立“新闻评论团”,即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2022年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资料,尽量从身边人物取材,模仿课文撰写通讯稿。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高中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依据单元阅读主题从生活中取材,进一步了解了“劳动精神”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懂得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正确的思想,使单元主题阅读的影响扩散到实际生活中。

四、结语

阅读是学生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单元主题阅读为新时期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遵循教材设置的单元主题设计阅读教学流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策划多元阅读活动,利用新颖的阅读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提高学生对阅读的把控能力。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师应课文
踏青古诗词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8 07:01:14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2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28
古诗词中的新年
公民与法治(2016年3期)2016-05-17 04:09:04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2014年5期)2014-02-28 21:5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