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俏
(洛阳理工学院,洛阳 471023)
汉语新词语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社会生活变迁以及人们对社会发展变化的认识,不断出现的新词语是词汇系统中值得关注的语言现象,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中国语言研究者对汉语新词语的关注与研究已经走了70 多年的历程。本文主要对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的汉语新词语研究概况做一个梳理。
汉语新词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新中国建立的最初10年,有研究者已开始关注新词现象并发表了相关论文,如:向超的《关于新词新义》、周定一的《词汇的新陈代谢》、玄常的《词义的变迁》等。后来,一些研究者和相关机构对新词做了更多的研究,出版了相关的著作,1957年林裕文的《词汇·语法·修辞》出版。1962年文字改革出版社编辑出版了《新词语》,主要收录了一千多条解放以来党和政府的文件及报章杂志中常见的政治、经济和其他社会科学的新词和新语,也收录了小部分自然科学新词。这些研究从词语运用的角度探讨了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规范、新词的构成、来源、发展趋势、规范、产生的原因等。
从1963年起至1979年,汉语新词仍旧不断出现,然而,由于政治原因,汉语新词研究处在停滞阶段,没有发展。
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新事物不断涌入中国,人们的思想更加活跃,交际的需要促使汉语新词不断涌现,很多学者发现汉语新词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数量上都与以前有很大的不同,于是语言学者开始把汉语新词作为语言研究的议题重新开始研究。
1980年,王德春在《论词典的类型》中指出应该及时编写汉语新词词典。1981年,王德春在期刊文章《反映时代脉搏的词典——谈谈新词词典的编纂》中指出“只有新词词典可以反映时代的脉搏,及时记载新词新义。” 1982年,沈孟璎在《机关报词例析》 中分析了一些历史较短,意义用法较新,还没有收录入规范词典的词。《辞书研究》在1983年第6 期的《读者·作者·编者》中提到关注新词新义;1984年1月,吕淑湘将个人收集到的170 个新词分门别类,并在《辞书研究》第1 期上发表了《大家都来关心新词新义》的文章,“提议大家来关心新词新义” ,指出可以在著名作家、著名作品、一般报刊、手册、传单以及广告里寻找新词新义,呼吁大家进行新词新义的搜集和解释工作。1984年《辞书研究》在第1 期开辟了“新词新义小集”专栏刊登了新词词条,拉开了现代汉语新词研究的序幕。1984年2月,陈原在《语言研究》上发表《关于新词条的出现及其社会意义——一个社会语言学者在北京街头所见所感》,调查了北京某些热闹街区的广告招牌,找出57 个新语条,并研究了这些新词的社会意义与社会价值。从1984年到1988年,《辞书研究》开辟了“新词新义小集”专栏,刊登新词新义的相关样条。1986年,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成立了“新词新语新用法”编写组。《语文建设》自1986年开始连载由“新词新语新用法”编写组编写出来的“新词新语新用法”。
从上文的列举可以看出,从1984年至1987年,对汉语新词的研究主要是整理汉语新词新义,其中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辞书研究》、《语文建设》在20世纪80年代汉语新词的整理与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吕叔湘(1984)、沈孟缨(1986)、李振杰(1987)等语言学学者对新词进行了研究。在领域方面,主要介绍了医学新词、信息新词、造纸新词、科技新词、环保新词、印刷新词、电子出版技术等新词。后来出版了几十部新词的书籍,对新词的整理更加细致全面,新词的年代跨度也增大,汉语新词的研究进入了重新开始阶段。
自1987年开始,研究者开始出版汉语新词的相关著作以及编纂汉语新词词典。其中对汉语新词词典的编纂是这一阶段的显著成果。1987年,沈孟璎编著了《新词·新语·新义》,闵家骥主编了《汉语新词词典》,1987年王均熙编著了《现代汉语新词词典》,1989年韩明安编著了《汉语新语词词典》,1989年李行健等编著了《新词新语词典》等等汉语新词词典。1991年,于根元主持了“新词新语新用法”课题,编写了一部语词性词典《现代汉语新词词典》,收录1978年至1990年的部分新词新用法。在此阶段,不少研究者对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新词进行了一些理论探讨并发表了相关论文:1984年姚汉铭的《试论新词语的界限》、1985年赵金铭的《新词新义与社会情貌》,1987年李振杰的《近十年汉语新词新义的产生》等。这个阶段新词新语的研究特点是:“出现了编写新词词典的呼声,并有了零星的新词语札记” ,“由札记性、解说性的词条一跃而为多年本词典和理论性著作,势头较猛,辐射面广,研究也呈多角度、多层次和立体化的趋势。” 研究者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国外先进理论与方法也不断地被引入到中国。在这一阶段,汉语新词的研究由札记性、解说性的词条发展成词典编纂与理论分析方面的文章,研究呈现多角度、多层次与解释化等特点。
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带来了汉语词汇的再一次更新,出现了许多新符号、新词语,以网络语言为标志的第一代汉语新词引起了语言学者的兴趣。中国语言学界主要出版了由于根元编写的《新词语》。1991年到1994年四年间连续出版了四本年度新词语词典。此后语言学界开始了对新词新用法的广泛研究,编著了不少新词词典。 这个阶段新词研究的特点是:“研究角度较新,视野更为开阔,注意引进新的理论和方法。词典由多年本跨入编年本,多年本也更趋成熟和完善。”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汉语新词研究继续往纵深处发展,另外还从语言学界扩展到社会、文化等方面。陈建民(1991)、姚汉铭(1992,1998)、周洪波(1994)等都曾著书撰文对汉语新词进行了各种角度的研究。
2000年以后对新词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其主要表现是成立了一些由国家及省市资助的课题研究小组。如:国家语委语言学研究者成立了“新词语规范基本原则”课题组;国务院侨办成立了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当代汉语新词语研究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立了2006年度规划项目“当代汉语新词义的衍生变异与隐喻认知研究”;四川省成立了十五社科项目“当代汉语词义衍生与变异模式研究”;2004年成立了赣州社科重点研究课题“汉语新词的多元化及其规范化”等。
2005年至今,汉语新词的出现进入了迅猛发展时期,各种新词持续不断地涌入人们的视线,新词涌现数量更多,速度更快,引起的关注更多。2007年8月16日上午,国家语委在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并对外公布了2006年《报告》中统计出来的171 条2006年度新词语,引起了媒体、读者和专家的广泛关注。171 条新词语的对外公布拉开了当代汉语新词研究的序幕,新词的快速涌现使新词的分析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从2007年至今,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策划的《汉语新词语》系列专著已连续14年发布了8121 条汉语新词、新语、新义和新用法。在以“新词”为关键词从中国知网期刊论文的统计数据也可以看出,在5562 篇期刊论文中,有近4000 篇论文发表于2005年及以后,在1824 篇硕士论文与博士论文中,有1751 篇都出现于2005年以后。近年来,对新词的关注范围逐渐扩大,从学者关注逐渐扩展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关注,汉语新词的关注和研究呈现出大众化的发展态势。2010年林品主编了《中学生不可不知的时代新词》精选了“文化新风尚”“社会新现象”“网络新语言”“生活新潮流”“科技新应用”“经济新状况”等六大方面的数十组“时代新词”,并对这些词汇进行了详尽的词义解释和严谨的词源追溯,以使中学生在轻松阅读中开拓视野、与时俱进,成为随心驾驭新鲜词汇的语言高手、牢牢把握时代脉搏的信息达人。《南都周刊》2011年出版了《新词—囧时代》用通俗的语言对新词新语进行幽默深入的剖析,以引起普通大众的兴趣。
在内容方面,对汉语新词语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收集整理汉语新词词义;编纂汉语新词词典;研究汉语新词本体特点;汉语新词的对外汉语教学;汉语新词的语言监测;汉语新词的计算机识别;研制汉语新词电子词典;汉语新词的理论研究等,其中汉语新词词义的收集整理、词典编纂、本体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是自新词产生以来就研究的课题,新词的语言监测、计算机识别、电子词典的编纂以及新词理论的探索是近年来新词语研究的新发展。
吕叔湘(1984)的《大家都来关注新词新义》拉开了汉语新词新义研究的序幕。汉语新词研究初期,主要是搜集整理新词词义,其中主要是语言学者参与搜集整理,学者搜集整理了之后,语言学期刊会筛选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新词予以刊登。汉语新词从产生至今,一直都有研究者搜集整理,从80年代发展至今,汉语新词的搜集者整理从最初的语言学研究者扩展到普通人群,近年来出现了“智愿者”、“修词高手”等新词搜集人群,汉语新词的搜集整理呈现出平民化、大众化的趋势。汉语新词的搜集整理在技术上也有了重大的进步,出现了各种汉语新词计算机识别技术。另外,一些大的搜索引擎,如百度百科、互动百科、维基百科等也在进行汉语新词的搜集整理工作。在当代社会,汉语新词的搜集整理已经发展成为全民性的活动,在为民众带来乐趣的同时,也促使着大家关注新词反映的中国社会新进展。
词典编纂一直是中国语言学的头等大事。1984年,学界呼吁关注新词新义,1986年闵家骥等编纂了《汉语新词词典》,1987年更多语言学者加入到新词研究中来,开始了对新词词典的编纂工作,不少学者都积极编纂汉语新词新义的辞书。从1986年至1996年,“据不完全统计,在短短的十年中,已有二十多部此类辞书问世。”至2003年,“国内出版了30 多种新词词典。”近二十多年来大约出版了100 多部各类新词语词典。从1986年至今,汉语新词词典的编纂一直受到重视,研究者对新出现的词条进行及时收集与整理,各类新词词典层出不穷,在数量与类别上都有了快速发展,有年本、多年本、十年本、总集本等。2007年至今,由教育部文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策划出版了14 本编年本《汉语新词语》。汉语新词新语词典从多年本逐渐发展到一年本,表明了词汇数量的急剧增长和汉语新词语的繁荣发展。汉语新词新语多年本词典的好处是便于看出多年来某个词语的变化轨迹。编年本的好处是能更清楚地了解新词新语的具体情况。发展到目前,汉语新词词典在体例上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既有词义解释型的,也有语源探究型的;既有注重学术的,也有侧重流行的;既有严肃认真型的,也有轻松活泼型的;既有侧重中国大陆新词的,也有关注全球华语新词的。这些不同种类的汉语新词语词典为我们研究汉语的演变提供了珍贵的语言材料,是汉语新词语研究的宝库。
汉语新词本体特点是研究最多的内容,从新词产生之初,研究者就不断分析其词汇意义,追溯新词语源,分析新词产生原因,探索新词构造理据,分析新词产生机制,探讨新词的词群现象、新词的构词方式、新词词义的嬗变以及汉语新词的英语翻译等。到目前,汉语新词的本体研究仍然是研究热点,研究当代汉语的新词族现象、当代汉语新词的语法化过程、当代汉语新词的构词法、汉语新词的修辞格等等,也有研究者结合模因论、顺应论来研究汉语新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汉语新词的本体特点是研究最多的内容。
1987年,汉语新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就受到语言研究者的关注。新词研究的相关文章也不断刊登在对外汉语刊物《汉语教学与研究》中。90年代中期,有研究者开始关注汉语新词新语与对外汉语教学的问题,这些研究者有赵永新、汤志祥、常志斌、蔡绿等。主要探讨了汉语新词语和对外汉语教学两者的关系、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新词语的课程规范问题、留学生汉语新词语课的建设、报刊阅读课中的新词语教学等,目前汉语新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教育部、国家语委十分重视新词的研究,作为检测汉语新词新义与流行语的权威中心,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自2005年开始,对中国的语言资源进行监测与研究,并且以年度为单位,定期公布监测结果,并出版专著《汉语新词语》。到目前已公布了2006年至2020年十四年的汉语新词语8121 个,其中2006年171 条,2007年256 条,2008年356 条,2009年396 条,2010年500 条,2011年769 条,2012年664 条,2013年519 条,2014年580 条,2015年598 条,2016年579 条,2017年395 条,2018年348 条,2019-2020年693 条。
除了语言学家对新词语进行研究之外,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研究者也尝试借助计算机从大规模的文本中识别新词语。目前国内研究新词语识别的单位主要有微软亚洲研究院、富士通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系、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语言大学语言信息处理研究所、山西大学计算机系等。2009年,华中师范大学的研究者也开始研究特定区域内网络热词生成系统。
为了便于计算机研究新词语,从2001年开始开发可机读的新词电子词典——《现代汉语新词语信息电子词典》,收录了从1978年至2001年汉语新词语近四万个。
语言学学术期刊是汉语新词的推动者,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辞书研究》《语文建设》《语言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汉语学习》《语文研究》《语文学刊》《咬文嚼字》《语文月刊》《语文世界》《语文知识》《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汉字文化》《修辞学习》等语言学期刊就陆续刊登汉语新词新义以及汉语新词的研究文章。其中《辞书研究》《语文建设》《语言文字应用》《语言教学与研究》与《世界汉语教学》等都关注汉语新词语的发展概况。
《辞书研究》主要关注汉语新词语词典的编纂情况。《语文建设》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对汉语新词新义的收集和整理,对新词的刊载从少到多,从简单列举到详细追溯和分析,主要偏重于从微观方面来探讨单个有代表性新词的源流、产生与流行,并分析其原因和现状,比较注重汉语新词的趣味性解读和新词语的规范。《语言教学与研究》主要侧重于汉语新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世界汉语教学》在“新词新义”“汉语研究”“词语学习”专栏刊登汉语新词的例释及新词的研究论文,在新词研究上主要涉及到汉语新词的文化意义以及汉语新词的造词法。从《语言文字应用》刊载的新词语的文章可以看出,1992年创刊至今,新词语研究经历了从宏观设想到微观细致分析研究的发展过程,主要关注汉语新词的本体分析,这也是新词语研究更加深入的体现。《语言文字应用》在2011年第4 期专门开辟了“新词语研究”专栏,这标志着汉语新词在当代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再次受到专门关注。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各类语言学学术刊物对汉语新词的关注点各有侧重。各类学术刊物的共同点就是在汉语新词大量涌现之初,各刊物都积极刊登汉语新词新义,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汉语新词词典编纂的兴起,各刊物基本上不再刊登汉语新词的释义性词条,这也是汉语新词研究向前发展的表现。另外,其他语言学期刊及不少社会哲学版学报也刊载了新词语研究的文章。
目前,对汉语新词语的研究呈现出了多元化、繁荣发展的态势,新词语的研究逐渐走出了本体研究的范围,并逐步与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等学科结合,产生了新的研究视角,并出现了诸多新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