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舒全
(辽宁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110847)
问题链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式教学法发展的新阶段,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问题链教学”以学生关注和困惑的问题为起点,紧扣教材中的重难点,在学生关注点和教材重难点的结合点上精心设计问题,以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形式引导教学进程、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沿着明辨是非、格物致知的思考路径前进,在不断深入的连续追问中学会思考、坚定信仰。[1]因此,深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链教学的实现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链教学是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认知规律出发开展的教学活动,对持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能否取得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内容能否持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很多大学生的理论素养还处于重要的提升时期,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进行单纯的理论讲授,则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传统的问题式教学一般采取“课前问题导入”的方式进行讲授,这很难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无法有效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链教学针对学生头脑中的思想困惑进行问题链设置,它不是直接从理论出发,而是从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出发,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困惑巧妙结合,以更好地使学生产生共鸣。同时,问题链教学不是教师就单个问题的讲解,而是构建起层层深入的问题链条。这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索兴趣,有利于持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提供了条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链教学蕴含的一个重要教育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目的、任务不在教,而在学。[2]“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实践中,由过去主要考虑“教师怎么教”,转变为主要考虑“学生怎么学”。它更关注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何让学生在参与中主动学习等问题,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为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构建教学问题链时,就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参与环节设计的过程,并通过线上线下教学讨论模块的设置,让学生主动、乐于参与教学问题讨论,再通过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充分讨论,实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链教学将教学内容整合成相互关联的问题系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不断将教学内容引向深处,也不断将学生的思想认识向前推进。这一教学方式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能够更好地契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就是不断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带着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与时俱进等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重要体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链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直接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授,而是先提出学生感兴趣和困惑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一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深入分析,最终为学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决对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链教学过程能够很好地再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这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进行理解。
问题链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式教学法的新发展,其构建原则是在问题设置、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环节都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问题设置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链教学的首要环节,问题设置能否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将决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链教学的实际教学效果。可以说,问题设置“以学生为中心”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链教学的首要原则。在问题设置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做好社会调研和学情分析,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所关注的问题。在设计教学问题时要努力将学生亟待了解的问题和思想困惑与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相结合,使设计的教学问题能够真正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这一原则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克服原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式教学法的不足: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式教学在设置问题时更多地从教学内容考虑,而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兴趣点关注不足,其结果就是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在问题设置环节就是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学”入手,为学生“愿意学”和“能够学好”创造条件。
教学过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链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学过程能否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将决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链教学的成败。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链教学的重要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问题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相结合,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问题讨论的积极性。教师要科学设计学生参与教学的环节与平台,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问题的讨论。在学生参与课堂的方式选择上,教师要考虑采取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形式,如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的教学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教师与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中的地位更为平等,学生也更能够接受教师的引导与帮助”[3]。
教学评价环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链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环节能否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将会对教学过程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进而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链教学的教学评价“以学生为中心”就是教师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要真正从学生获得感的角度对学生学习的效果进行评定,使教学评价结果能够客观反映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改变和进步。“形成性评价是改善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4]在平时的形成性评价过程中,教师要能够从多个角度、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这既包括对学生参与问题讨论积极性的评价,又包括对学生观点表达质量和效果的评价。在期末总体评价过程中,教师要综合学生平时表现和期末考核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的标准和内容的设置要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期末的总体评价能够有效地评价学生实际的学习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链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师在实际操作中要兼顾学生思想困惑与教学重点难点,使教学问题链形成递进关系,发挥好自身的教学主导作用,为学生参与教学搭建平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链教学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教学问题的设置情况,能否设计出高质量的教学问题和问题链将直接决定教学的质量。教师在问题构建时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同时关注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努力寻找两者的契合之处,使设置的问题既是学生关注的问题,也是教学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要避免以下两种极端。一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设计问题时仅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来构建内容,而忽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流意识形态属性,忽略了教学重点、难点的教学内容要求。二是在设计问题时仅从教学内容出发,将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成教学问题进行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实际,无视学生的兴趣点,这最终将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认真做好学情分析,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的基础上,通过集体备课等形式使每位授课教师都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设计教学问题时,教师既要从学生思想实际出发,又要高于学生的思想实际,要使教学问题能够有效体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明确教学问题设计在根本上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
教师在构建教学问题时要遵循大学生的认知规律,要使设计的教学问题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通过教学问题的引领不断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处,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最终通过对教学问题的解决来有效完成教学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这就决定了该门课程的教学问题设置既要关注理论与现实的结合点,也要关注教学问题间的逻辑性和系统性,要使教学问题呈现出一定的递进关系。这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展开,也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教学问题链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形式上的递进关系,更是内容上的递进关系。教师要通过内容上的层层深入,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深、讲透,帮助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消除学生的思想困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链教学要关注教学问题的精细化与连续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连续抛出精心设计的教学问题,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将教学问题引向深入,同时将教学内容引向深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链教学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不仅在问题链设计、构建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必须充分发挥出教学主导作用。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境适时抛出问题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要注意问题链教学的显著特点是问题的连续抛出,它不是问题导入式教学,而是以问题的连续提出和解决来推进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节奏。在问题的分析和讨论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既是问题的提出者,也是问题的分析者和解决者。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而这个分析问题的过程不是教师的独白,而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提出能引导学生思考的高质量问题,而且要引导学生在勤问、善问中逐渐增强问题意识。[5]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分析、讨论问题,要让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及时引导。教师对学生提问的积极回应和肯定行为对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行为起着正向影响。[6]教师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论,并通过充分的讨论,以引出问题的答案为结尾完成教学过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链教学是一种问题讨论式教学过程,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问题的分析、讨论甚至争论来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教师在自说自话,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都由教师独自完成,那么这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就背道而驰了,无法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只有学生能够以多种方式和途径参与教学过程、积极与教师对教学问题展开热烈而充分的讨论,才能更好地建构起学生对教学问题和结论的认知,进而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学生讨论可以采取主动参与和强制参与兼顾的方式进行。最理想的方式是对教师抛出的问题,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进来。而这一目标的实现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为学生参与问题讨论搭建平台: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由小组选举代表进行汇报;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教学平台开展问题研讨,将学生的观点发布到教学平台的讨论区;可以通过辩论赛的形式开展问题讨论;等等。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积极参与,不断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最终达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高质量完成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