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BL的小学教育专业实习课程设计

2022-03-04 15:20:26付明月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试教师范生课程设计

付明月,王 标

(1.海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2.海南师范大学 教务处,海南 海口571158)

问题导向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起源于加拿大Mcmaster大学医学院。该学院的Howard Barrows教授在1963年基于“师徒制”这一概念与临床学习指导相关理论,提出PBL教学法并应用于医学院的临床教学。[1]Barrows让学生在直接接触病人临床病情的过程中进行探究、推理、判断,有效提升学生的临床问题解决能力。其后,这种以真实的案例问题情境为基础的学习被应用于各个专业领域,成为各国培养人才的重要模式之一。[2]何为PBL?李芒教授等认为,PBL是把学习设置到复杂且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用合作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学习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促进解决问题技能的提升,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3]这种学习方法综合了协作学习、发现学习、范例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特点,能够比较充分地体现现代学习理论,其内涵可以归结为三点:情境学习、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当前,英国、韩国、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家已经在学校课程中应用PBL,但将PBL应用于师资培育领域的研究还相对匮乏。[4]职前师范生教育,尤其是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理应探索PBL模式,引导师范生成长。

一、基于PBL的小学教育实习课程设计的必然性与应然性

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小学教育专业实习课程要引导师范生了解小学生成长的特点与差异,运用自身的知识与能力帮助他们实现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学会组织各种班级活动,使小学生在有意义的学校环境中健康成长。[5]小学教育专业实习课程强调真实性、合作学习等,这与PBL的内涵要求是一致的,但当前实施的小学教育专业实习课程尚存在诸多问题。

(一)基于PBL的小学教育实习课程设计的必然性

基于PBL设计小学教育专业实习课程的前提是当前存在诸多问题难以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真实师德体验匮乏

小学教育实习课程应当引导未来教师具备良好的教育信念和素养,但是由于缺乏真实场景体验以及科学设计,师范生对小学生成长的特点与差异、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和专业要求等方面的理解不够深入。同时,师范生缺乏对学校教育相关现象的专业思考与判断,教学基本理论能力、反思思考能力等有待提升。

2.理论与实践割裂

学校开设的教育专业类课程无法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师范生学习到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无法有效地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此外,师范生在实习时参与指导学习、班级管理、整合教学资源和组织班队活动等方面的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3.实习内容单一

课程设置应当涵盖整个教育教学活动。当前小学教育实习课程规划大多停留于传统教学科目,很多学校在安排实习时比较重视课堂教学实习,而在班主任工作实习、班级管理、教育行动研究、校本课程开发与设计等方面安排的内容较为欠缺,以致无法满足学校中课程与教学的需求。

(二)基于PBL的小学教育实习课程设计的应然要求

为了促进师范生提升批判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师范生成长提供新的思路,基于PBL的小学教育实习课程设计应遵循以下要求。

1.课程以实际问题为基础

基于PBL模式,小学教育专业实习课程中设计的课程学习任务应以教育实际活动为背景,列举真实案例,解决真实问题。根据PBL的特点,问题表述应具有真实性、开放性、结构松散性等特点,这样师范生在解决和探究过程中才可以进行批判性思考,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主角

以学生为主体是PBL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开展协作学习的必备条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当主动建构知识体系,通过自我导向学习、协作学习等探究和解决学习历程中面临的问题并不断进行反思,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因此,实习课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整个课程的主角。

3.教师承担引导者的角色

学生的真实学习、协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就要向学生展示整体课程的规划与设计,使师范生理解课程的理念及目标;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组织协调,创设情境,合理设置小组,组织讨论;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和课程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师范生进行反思,通过观察和测评准确评价师范生的学习结果。

4.学习过程的合作与协同

PBL的核心要义在于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基于PBL的学习模式,一般会将学习成员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4~6人,由一名教师作为引导者参与问题的解决。小组成员在进行问题解决过程中,要主动与其他成员分享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并不断进行沟通和协调,以找到问题的最好解决方式。

二、基于PBL模式的小学教育实习课程设计规划

基于PBL的应然追求,小学教育实习课程设计规划如下。

(一)课程目标

1.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基于PBL模式,师范生应当理解小学阶段在人生发展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了解小学教师职业发展的特点,了解学校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公共教学知识与学科专业知识。

2.促进良好教学技能和班级管理理念的形成

师范生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态度决定后续教学目标的走向。师范生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课程要求、教材特点、教学环境等促进教学设计技能(了解学生特点、钻研教材、编写教学教案等)、教学实施技能(教学、提问、板书、教育机智等)、教学评价技能(学业成就评价、教师工作评价、自我评价)的形成。[6]班级作为一个特殊的小社会群体存在于学校中,也是学校教育中学生学习、交流、自我教育的基础资源。师范生应当掌握班级建设、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心理辅导、家访等班级管理技能,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目标的达成。

3.培养师范生相互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PBL融入教育实习课程,旨在使师范生通过相互合作的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师范生由于缺乏对教学现场的了解,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缺乏解决问题的精准判断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复述,而是要自主地找出问题的本质,通过小组合作,有意识地围绕问题搜集有效的资料,并运用筛选、思考、批判、反思等思维解决问题。[7]在PBL过程中,师范生不断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思维方式、教育行为方式等方面进行反思,从而提升专业发展能力。

(二)课程内容

PBL是以解决真实存在的问题为中心而设计的课程,不能以传统的学科知识为主线进行设计,所以问题的设计是整个实习课程内容设计的核心。根据小学教育专业实习课程的特点,从四个维度展示课程内容。

1.师德素养

师范生应当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促进者,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从学生观方面,要充分理解小学阶段的独特价值,尊重学生学习的权利和个体差异,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从教师观方面,教师在学生学习中扮演的是促进者角色,要了解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做到为人师表、关爱学生、团结协作;从教育观方面,师范生应当对从事小学教育事业充满热情,认同“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形成正确的教育质量观,能够为学校的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围绕这些理念进行PBL问题的设计及实施,有利于师范生形成良好的师德素养。

2.教学素养

师范生应当了解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特点。首先,要将公共教学专业知识(普通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小学教育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和学科专业知识(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自然科学基础等)运用到教学活动中,熟悉重点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方法,学会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其次,从教学基本功方面来说,要在教、说、画、唱等方面具备良好的能力;再次,在课堂教学上,要吃透所教学科的教材,根据PBL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手段编写教案,可以在组织教学、导课、上课、听课、评课、讲解、提问等方面设计内容主题,比如围绕“怎样的导课形式可以快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新内容的学习”这样的问题进行课程实施;最后,应当形成科学的评价标准,实现“以评促教”。

3.班级管理与活动设计素养

班级管理是实习课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首先,师范生应当具备课堂组织与管理方面的知识,整合学校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师范生应了解班队管理和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基本方法,在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形成集体观念方面设计相关问题;再次,师范生在诊断和解决小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时要有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作为依托,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真正做到家校合作;最后,要有良好的语言技能和沟通合作技能,提升人际沟通能力。

4.自我发展素养

师范生在实习时要学会积累发展经验,促进自我能力的提升。[8]首先,在发展自我知识与能力层面,要了解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内容与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途径,在借鉴优秀教师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其次,在教育实践与体验层面,可以从观摩小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方案、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等方面设计问题,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再次,校本课程的开发对师范生来说至关重要,如何进行课程选择、课程编制、课程整合、课程拓展等,可以作为PBL的一个重要主题进行研讨;最后,师范生应当对教育理念、教育思维方式、教育行为方式等方面有一定的反思,在教育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方面有所收获,形成良好的教育反思和教育研究技能,促进自我能力的发展。

(三)课程进程

1.进度安排

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师范生教育实践时长不少于1个学期。按一学期18周计算,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课程分为7个阶段。第1周为课程准备阶段,主要讨论适用于本课程的有效教学标准,填写学习状况自我评量表,拟定问题评鉴检核表及教师表现评量表,完成小组分配工作;第2~3周为PBL理解阶段,主要向师范生介绍PBL的理念与内涵,讨论适合小学教育专业实习课程的案例问题,各小组根据PBL讨论框架进行讨论并搜集资料,然后选出一名代表展示相关成果;第4周为校外观摩与试教阶段,要向师范生介绍校外观摩与试教的相关注意事项,各个小组需认真研讨各个检核表,以备校外观摩与试教使用;第5~8周为正式观摩阶段,2人为一小组进入班级观摩课堂教学,结束后总结经验并进行反思,与校外实习班级的教师共同商议试教单元并撰写教案;第9~15周为试教阶段,2人为一小组进入所在实习班级试教,每人每周讲授4节课,其中一人讲授时另一人在旁边观摩教学过程并拍视频记录,试教结束后与教师和同组同学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讨论与反思;第16~17周为PBL反思阶段,主要是提交个人教学档案,然后检讨各个小组三种评量表使用情况之优劣;第18周为PBL问卷回收、焦点问题讨论阶段,各组针对提交PBL结案报告、PBL融入校外实习课程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讨论与分享,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

2.开展方式

鉴于当前班级规模一般为30~50人不等,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流动促进者模式进行。以32人班级为例,课程可分为8组进行。由于师范生的实习学校不同,在校外实习时采取以2人为一小组进班实习的方式,导师穿梭于各个小组进行指导。具体而言,第1周讨论适合本课程的有效教学标准,拟定各种评量表;第2~3周重在理解PBL的理念及讨论适合小学教育专业实习课程的相关案例问题;第4~15周进行观摩、试教与反思;第16周以后借助问题评鉴检核表及教师表现评量表讨论、评估教师教学的优劣。

(四)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由大学指导教师评价、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三部分组成,三部分占总成绩的比例分别为50%、40%、10%。大学指导教师评价包括:评定小组讨论问题时的表现(20%),问题解决能力(30%),教学观摩表现(20%),教学试教表现(20%),反思报告(10%);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评价包括:教学观摩报告(40%),教学试教(60%)。

三、基于PBL的小学教育实习课程设计反思

课程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活动,PBL模式强调合作学习,其协作讨论显得更加关键。基于PBL模式的讨论框架有很多种方式,其中Delisle[9]的讨论框架值得借鉴。该框架的具体内容可分为四个环节:首先,确定一个想法或者点子,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从已有问题与条件中得到解决问题的信息;再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明确还需要搜集哪些资料;最后,选择合适的方式搜集解决问题的资料。

上述讨论框架可为实际活动设计提供行动指南,但师范生教育实习课程是提升专业技能的一门重要综合实践课程。基于PBL的课程设计还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尤其要对师范生在提升职业素养和发展职业能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精准对焦,使之结构化、系统化,从而开发设计可操作的实习课程,为师范生成长更好地服务。

猜你喜欢
试教师范生课程设计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少儿美术(2019年1期)2019-12-14 08:01:34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闲话“裸课”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中小学电教(2016年3期)2016-03-01 03:40:53
试教,你怎么看?
试教次数宜少不宜多
江西教育B(2015年1期)2015-03-24 16:20:41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