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教学改革探究
——以《创业基础》课程为例

2022-03-04 00:02史建雄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22期
关键词:产教教学法融合

史建雄

(山西大同大学,山西大同 037009)

课堂是完成立德树人任务的主阵地,高校教师要持续探索教学改革路径,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障。深入开展课程创新教学研究是落实国家政策、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拓宽人才输出渠道的要求,是应用型高校发展的关键路径,也是教学改革的内在需要。

1 实施产教融合的重要意义

1.1 落实国家产教融合文件的新要求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1]。

基于此,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探索基于产教融合的改革路径,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1.2 产教融合是应用型高校发展的关键路径

产教融合可有效支撑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问题[2]。产教融合更是支撑产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破解人才需求瓶颈的重要举措。产教融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更是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

1.3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新使命

高等学校是创新创业教育最好的平台,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学和实践教育体系研究,对培养自主创新创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4 产教融合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提供新渠道

基于产教融合的教学项目建设,可以解决实验室硬件资源不足、实践过程不可逆、实践过程不易观察等问题[3]。创新创业课程植根于理论,升华于实践。产教融合弥补了缺乏动手实践机会的缺陷。

2 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

2.1 课程创新实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让学生动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导,提高学生参与度。教师的教,重在引导;学生的学,重在思考,由被动的学习和接收向主动学习转换。

2.2 课程创新实践始终坚持“思政元素渗透”的思想引领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保证教育质量的根本在教师。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教书育人,承担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时代重任。

2.3 课程创新实践始终坚持“信息技术支撑”的课堂呈现

课程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在线教学课程,教师通过在线答疑解惑、互动直播,大大缩短了与学生的空间和情感距离。案例分享、内容导入、课程学习均可实现二维码一键进入。“双创”微信公众号平台等的使用,为学生创新创业知识的拓展提供了保障。

2.4 课程创新实践始终坚持“质量为导向”的课堂革命

课程创新始终注重教师的学术业务水平,鼓励引导教师参加学术交流会议,设有专项网络课程学习平台,用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在教学方法上,鼓励教师先行先试,采用新技术、新方法,突破传统,追求创新。提高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度,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3 基于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教学方法改革

课程通过创新探索,运用“8P”教学法,旨在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

3.1 主动式教学法(People)

“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式教学法。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作为主导者,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理解,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深化、创新和应用。

“以学生为中心”能够挖掘学生的潜能,产生强烈的师生共鸣,在创新精神的基础上,有效完成知识传授与转化。

3.2 融合式教学法 PEE(Political Education Elements )

采取课程思政与创业课程同向同行的融合式教学方法。《创业基础》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过程中,注重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

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准,挖掘思政元素,深度融入学校定位。以案例熏陶、榜样示范、价值引领的“三基础”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专业、产业特征,实现“思创融合”“专创融合”、产教融合的“三融合”;教学实践采用课堂实践、第二课堂实践、社会实践的“三实践”教学方法;在课程思政融入过程中,严格执行课程目标要做细、教学设计要做小、课堂教学要做实的“三做到”原则。

《创业基础》“三阶段”“三融合”“三实践”“三做到”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运用融合式教学法,强化了学生家国情怀、经世济民、德法兼修、诚实守信的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敢闯会创”、服务人民,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

3.3 项目式教学法(Project)

以团队协作完成专题的项目式教学方法[5]。改变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聚焦某个行业产业,就某一企业而展开教学实践活动。项目选取本着服务地方企业、从单一到综合的原则,让课堂“走出去”[6]。学生以团队协作开发的方式完成地方企业项目,教师通过引导、启发,鼓励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能力,既能帮助地方企业解决该项目某一方面的专业问题,又能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深入了解企业的商业模式、管理运营,为创办企业奠定基础。

3.4 探究式教学方法(Problem)

以问题为驱动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体现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学生在问题中思考、带着问题探究,搭载3D虚拟仿真模拟平台,按照创设问题情境→深度分析→大胆质疑→提出方案→实施方案→发现新问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式任务教学流程,强化实践认知和动手能力。

3.5 计划布局式教学方法(Plan)

以创业计划书为载体的计划布局式教学方法[7]。以头脑风暴发现产业痛点,开始计划布局,发现创业机会,形成相对应的产品或者服务,成为创业预选项目,利用商业画布设计并形成自己的商业模式。按计划推进,最终撰写出创业计划书方案。

3.6 地域式教学法(Place)

以服务地方为定位的地域式教学方法。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创业基础》课程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课程的主要职能。搭建产教服务平台,深入地方企业调查、协助企业诊断谋划,指导学生形成调研报告,为企业提供决策辅助。实现产学转换,指导27组大学生团队成功入驻地方转型汇智创新城。教师对学生创业团队的行业分析、产品设计、营销方案、项目融资、企业管理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企业创办全流程,促成学生创业项目落地。

助力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教学团队与创业学生团队举办年货节,帮扶农产品销售,组建乡村振兴调研队,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

3.7 体验式教学法(Product)

以实践能力提升为终导的体验式教学方法。课程一共32课时,其中在线教学14课时,线下18课时。在线课程进行理论学习,线下实践课程设立三个专题的教学内容。在实践环境中构建创业的场景,学生在构建创业场景过程中,进行体验式的创业实践。通过“一场大赛、三个平台、五项活动”来延伸教学长度和宽度,让学生走进第二课堂,提升实践能力。

3.8 共情式教学法(Passion)

共情式教学法就是以课前温情、课时激情、课后倾情组成的教学方法,让课堂变得生动起来,要做好角色的转换。课前,要加强与学生的融合,做好学情分析,通过学习通知、温馨提示等方式,奠定良好的互动基础,无论是在线课程,还是线下课程,教师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充满感染力的教学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讲解、活动的推进和教学效果的提升构建了畅通的渠道。课后,教师既是良师,也是益友。

4 产教融合创新创业教学改革路径

基于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课程,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方法理念不同的新型教学方式,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学生学习宽度的延展、深度的延伸、资源的共享与开放[1]。产教融合领域的研究重点逐渐从理论体系向应用实践转变。

4.1 融入地方,服务地方发展

创新创业教学汇编产业教学案例,尤其是地方性产业教学案例,主要筛选、挖掘本地及周边创新创业教学案例,涉及新能源产业、建筑产业、医药产业、制造产业、烘焙产业、餐饮产业、黄花产业等。

4.2 参加竞赛,促进学创结合

通过学生设计的创业计划书,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通过计划书的陈述、小组商讨、同学提问、教师点评、企业评判、路演展示等形式,促进学生计划书的修改完善,成为有价值的创业项目。通过竞赛,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学习兴趣。

4.3 企业实践,实现产教融合

依托大同旅游资源互联网平台,利用现代媒体技术,进行图文直播、短视频制作,促进大同文化旅游资源和大同好粮的推广、美食的传播。依托大同大学电商孵化园打造学生创业团队,实现产学研的良性结合与互动。依托实验室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了解企业的运作。

猜你喜欢
产教教学法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融合菜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融合》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