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琳 邢爱耘 李波
网络教学这种全新的授课方式给全世界的教育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新学期四川大学将传统的“现场授课”教学模式改为以“线上相约”的形式展开教学、远程指导和自主学习。妇产科学是一门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应用型临床医学。在线上教学的形势下,也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顺利开展了“网络授课”。通过全方位、广覆盖的妇产科教学和见习优质教学服务,采取网络互动形式,较大限度减少了学生学习的孤独感,提高带教质量[1]。妇产科学网络教学的实施过程:本学期主要采取网络在常规社交平台的优势上结合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将其运用于理论授课和临床见习中。两种教学形式同时穿插进行。用课程中心网站发布教学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多媒体课件、数字视频、数字音频等)主体,同时借助“学习通”“腾讯会议”“群课堂”“微信群”等各类APP 构建妇产科学教学网络平台,与本科生(包括外国留学生)进行课程指导、互动交流。临床见习教学仍然通过网络教学的形式进行。这对见习老师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既要让学生开阔视野、建立人文关怀的理念,又要注重“课程思政”建设,培养临床思维,达到临床见习的目的。这也激励了带教老师一改往日见习风格,借助网络多媒体平台采用多元教学模式,将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问题导向式教学法、数字化教学等多种形式融入见习教学中,对见习内容进行周密策划和精心准备,授课时通过典型案例指导学生展开讨论,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网络模拟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寻求团队协作力量解决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2]。在进行临床基本技能培训时,借助提前上传妇科、产科技能检查的学习视频,学生课前学习,上课时教师对检查过程中的细节和难点进行讲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对学习视频进行分步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将医学视频以生动、具体的形象插入情景教学模式中,让学生对技能操作的场景运用更加直观[3]。课后通过随堂测验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最终达到技能培训的目的。在进行门诊和病房见习时,通过网络多媒体图像向学生展示门诊和病房的诊疗环境,带教老师担任“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学生当医生轮流进行病史采集,通过典型的病案模拟诊疗场景,引导学生培养临床思辨能力,把所学的各科理论知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课后完成病历书写。通过此教学模式,让学习不再是知识的“灌输”和“填鸭”,而是由已知的理论为基础,借助一定场景对未知病情进行探索,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系统理解和巩固课程内容,而且也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团队协作的综合能力[4]。在问诊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医患沟通交流的能力,又让学生树立人文关怀的道德理念,为将来的临床实习和工作奠定基础。课程结束后,学生在各网络平台填写“教学反馈评价表”及“线上教学调查表”,对教师的网络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即时反馈学生的建议和意见,不断完善网络教学。
本学期的授课时间为2020 年2—7 月,对象为2016级留学生71 人,2017 级基础法医和2017 级医检医技、预防医学的本科生,共295 人。运用“问卷星”设计“线上教学调查问卷”,微信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初步了解学生线上授课期间对网络教学的认识和感受。
1.2.1 问卷填写情况
问卷共设置33 个选择题,涉及“线上教学平台的选择”“线上教学课程资料”“网络授课学习反馈”三方面,投放时长为1 个月(2020 年4 月1—30 日),平均用时15 min。共有留学生51 人(71.8%)、本科生239 人(81.0%)参与。
通过在线收集学生匿名问卷内容,以柱状图的形式进行统计和数据比例分析。
学生们目前了解的线上教学平台主要有QQ 群、腾讯会议、QQ 群课堂、超星学习通和微信群等,这也是为了减轻单一平台拥堵的压力。学生在网络教学中更关注的是师生互动及视频的清晰流畅,网络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师生互动和清晰流畅的视频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更喜欢的教学方式为“直播+资源包+线上答疑”(本科生31.8%,留学生29.4%)(图1A 和B),“资源包”方便学生对知识的复习和扩展,“线上答疑”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通过捕捉学生回答问题的亮点,并利用它使之成为全班学生在网络讨论上的“兴奋点”,从而有利于营造活泼融洽的教学气氛。医学生是医疗战线的后备军,在此特殊时期,除了知识层面的传授,更需要在心理、精神及家国情怀等更高层面加以引导。
图1 本科生和留学生线上教学平台的选择情况分析
75.3%的本科生和51.0%的留学生认为本课程在平台上提供的教学资料能满足学习需求(图2A 和B),有45.1%的留学生认为教学资料需要扩充,为此,本学期妇产科的授课教师在上级部门支持下,倾力打造全英文在线开放课程《OBGYN》并已上线中国大学MOOC 网,以满足中国学生和留学生对妇产科的学习需求。经过授课教师们的共同努力,85.8%的本科生和78.4%的留学生对线上课程的学习资源表示满意(图2C 和D)。46.0%的本科生自主学习线上教学资料的时长在30~60 min,而留学生中学习时长在30~60 min 和60~90 min 分别占39.2%和37.2%,这也间接反映了医学专业学习压力较大,自主学习依赖教材的现象仍然很普遍。
图2 本科生和留学生线上教学课程资料使用情况分析
在网络授课教学形式的选择方面,51.5%本科生和39.2%的留学生“喜欢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图3A 和B)。在教师组织线上讨论或答疑时,只有51.5%的本科生和54.9%的留学生会积极参与,如有疑问也会及时提出。而39.3%的本科生和25.5%的留学生是被动参与,有疑问不会主动提出,而是看同学有无相同疑问,剩余的则属于“潜水”状态,这也间接说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对学生的影响还较深,这也给将来教学改革和创新提出新的挑战。超过70%的学生喜欢此次新颖的教学模式,对线上课程的学习资源表示满意。
图3 网络授课学习反馈
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仍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法,在教学界已应用多年,有其不容忽视的优点,但随着医疗卫生技术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教学更强调体验性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辨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5]。为了做好学校线上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辅助工作,全国各高等院校积极响应,出台了一系列指导线上教学相关文件。网络授课期间开展教学和见习活动,必须打破传统的课堂面对面局限性,需要医学教育工作者积极开拓思路、竭尽全力探索创新,将多种新的教学方法融入医学教学工作中。为了顺利开展网络教学,将原本在课堂上进行的理论授课分为课前自学、课中答疑、课后测试与评估三阶段进行,确保线上线下有序、高效的衔接。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供学习资源,给出思考问题,要求学生结合问题自主进行在线学习;课中,采用直播课堂形式开展在线教学,首先对本章节知识的重难点进行了梳理、归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理论知识的重点、难点进行回顾,并就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向老师请教,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进行个性化指导和针对性讲解,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始终密切关注学生在讨论区的发言和提问,及时给予响应和反馈,以增强课堂的互动性;组织学生在线开展讨论、答疑;课后,布置课后测试题,以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效果。通过“直播”拉近师生的时空距离,产生“临场感”,避免了学生被动观看,不能主动参与交流的缺点,老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6]。“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回答”的教学方式有助于训练学生从症状联系疾病的临床思维模式,提升学生处理临床问题水平的同时,也协助学生树立“以患者为核心”的思想观念,真正落实临床思维的培育[7]。师生相互交流和“临场感”是影响在线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在实施网络教学时主观努力可以改善的部分[8]。线上教学资源使用分析显示,建议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适当调整教学安排,每节线上教学课利用20 分钟的时间讲授相关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其余时间与学生答疑互动讨论,增加学生学习兴趣[9]。
本学期的学生主要包括留学生、临床药理、法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和医技康复影像学的本科生,研究表明,通过网络混合式教学不仅可行,而且具有传统课堂所不具备的优势[10]。学生可以从网络资源中获取更多的医学知识,通过各种音频、视频将抽象的重点、难点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和直观化,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问题及时向老师反馈,增加了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11]。授课时对教师也提出高要求、高标准,由于教学形式的改变,学习资料提前上传至学习平台,学生可以提前自学和预习,正式上课时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对授课内容和模式加以改进,要具备渐进性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解决问题并掌握技能操作的能力[5]。教师自行设计与课程相关的病案或问题,在上课前1 周通过网络平台发布给学生,学生根据病案或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借助各种多媒体平台梳理自己的理论知识,课堂授课时由教师发起“直播课堂”,邀请学生进入网络课堂,教师借助课前发放的病案或问题与学生进行探讨,引入相关章节的重点和难点,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讨论,解答课前留下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前、课中及课后均可在网络上与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加深学习印象,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同时在检验教学效果时,将课程过程考核占比提高,这种过程性考核与迷你临床技能评估(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类似,在促进学生以目标为导向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临床能力,最终成为具有扎实的临床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医学储备人才,一改往日考前临阵磨枪、只会考试不管病人的应试教育模式[12]。妇产科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临床思维、医患沟通、人文关怀和临床技能等均得到很好的训练。
在本学期的网络教学中,对教师也提出了高要求和新挑战,需要在课前根据教学大纲并结合最新的医学进展建立整合优质的教学资源,做好课堂设计,分配好授课与互动时间,掌握课件的转换运用,提前将测试题、视频等插入课件中,借助互联网建立网络学习平台。借助互联网建立网络学习平台。而学生则承担了更多的学习任务,课前通过线上资源的学习,课堂上侧重知识点的梳理和融会贯通,课后通过小测验进一步进行知识点的巩固,真正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这种崭新的合作式学习,让学生之间的协作和讨论得以呈现,使每一个学习者的智慧思维在群体中共享,最大程度地优化和提高了学习效率[13]。网络教学期间也是对医学生做思政教育的良好契机,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该课程中实施思政教育,一方面能够在知识的传播中实现价值引领,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认同和自豪感,另外一方面能够在传播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融会贯通,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加强职业素养,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14]。
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我校全面推行“网络化教学模式”,利用网络媒介的优势,建设教学网络平台,实现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有机整合。随着现代科技发展与网络信息化的普及,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缺陷。在网络信息背景下开展的教学工作,实现了对教学知识、教学环境和教学活动的数字化处理,有效提升教学资源管理的有序性,加快促进教学模式的革新进程[15]。尽管不是所有课程都适合线上教学,但在特殊时期,线上教学势在必行,制定统一的、切实可行的线上教学方案及突发情况预案,系统规划课程,把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与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发展紧密结合,为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水平提供参考[1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制定培养目标和要求,而学生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利用网络资源和教学资料获取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对于不懂的知识点通过QQ、微信等通讯方式与教师交流。在网络教学模式下,妇产科学各种生理、病理变化,如受精卵的形成,胎儿的分娩机制,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等的图片、视频以及妇科和产科操作技能都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抽象的知识概念更加形象、具体和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17]。在所有妇产科老师、课程负责人、妇产科教研室秘书的共同努力下,妇产科线上课程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70.0%以上的学生认为妇产科学做到了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在线课程教学活动;在线课程媒体类型选用恰当,教学资源充足;在线课程内容丰富,有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对于网络教学,我们努力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现代信息技术和发达的网络环境给我们的妇产科学提供了便利的教学资源,教师通过将PBL、CBL,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相结合,打破时空限制,只要具备上网条件,就可以进行相关课程的学习,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督促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生互动程度得到了很大提高,更好的实现了个体化教学,利于培养毕业后具备医、教、研等各方面能力平衡发展的创新型医学人才[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