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皓星
(忻城县城关镇卫生院,广西 来宾,546200)
2 型糖尿病作为成年人常见慢性内分泌系统疾病,而35岁后90%病人发病。2 型糖尿病有多种致病因素,除常见遗传、种族等因素外,不良生活环境、不健康生活方式均是成人年患病致病因素。目前通过开展有效健康教育,可影响2 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并维持健康目的[1]。目前国内健康教育实施较晚,缺乏一定标准,加之患者自我管理意识不强,多数患者依从性偏低。为此,探索新型健康教育模式,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对改善病情起着积极临床意义[2]。文章就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2 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如下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入2 型糖尿病患者总计8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 例,纳入标准:①纳入对象符合2 型糖尿病诊断;②患者可正常沟通、交流;③患者知晓本次研究内容,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伴有认知功能障碍、恶性肿瘤及其他重症疾病;②患者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中男26 例,女14 例,年龄55~85 岁,平均(75.63± 4.15)岁,观察组中男27 例,女13 例,年龄55~86 岁,平均(76.52± 4.26)岁,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教育,及时向患者宣教糖尿病防范各项知识,包括饮食、运动、用药及监测等,并定期授课方式开展主题讲座,发放糖尿病知识手册,护理门诊并及时解答疑惑问题,有针对性开展个体指导。观察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健康教育,(1)确定对象:以2 型糖尿病患者为主,其次为患者家属,而教育内容上,重点为2 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病因、症状、治疗及其护理等,调查研究对患者存在、关注健康问题进行分析,依据患者特点,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方式,针对中老年患者,应当耐心、简明扼要详细讲解内容,若患者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疾病,需明确告知正常生活方式、合理饮食,进而提升患者、家属对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并掌握健康生活方式、家庭急救方法,普及相关医保政策等。健康教育方式:印发有关2 型糖尿病宣传资料,以图文形式说明,并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在显眼位置,定期展开有关疾病咨询活动,并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其中,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加强对疾病宣传力度。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对患者病史、症状、检查及治疗等情况展开记录及讨论,依据患者健康意识、技能掌握情况,可适当对健康教育内容情况加以调整。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小时血糖数值。(2)采取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6(SDSCA-6)[3]评估患者自我管理情况,总计48 分,分值越高,则自我管理行为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小时血糖 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小时血糖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小时血糖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小时血糖(n=40,mmol/L)
2.2 两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7d、14d,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n=40,分)
糖尿病以高血糖为特征表现慢性代谢性疾病,2 型糖尿病比例占比约为90%。健康教育、药物治疗、营养治疗及运动干预、血糖监作为糖尿病综合治疗“五驾马车”,可有效控制糖尿病病程发展[4]。其中人为干预中,最为重要措施为健康教育,其目的为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进而改变原有作息习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进而降低血糖水平,延缓病程所致各项并发症,对保证患者健康起着积极临床意义[5-6]。
综上所述,2 型糖尿病患者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健康教育,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