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立平 万 丽
1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麻醉科,广东省深圳市 518101; 2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
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是治疗扁桃体腺体肥大等疾病较为常见的一种手术,鼻咽、口咽部为主要操作部位,对手术部位所造成的刺激较大,会导致术后出现疼痛等不适症状,因此需采用合适的麻醉及镇痛的方式进行干预,减轻术后痛苦[1]。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是临床常用的麻醉药物,麻醉效果较好,但应用于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中并不能改善术后疼痛等问题。右美托咪定(DEX)作为一种α受体激动剂,能够使交感神经兴奋受到抑制,进而改善血流动力学,发挥镇静、镇痛作用[2]。布洛芬作为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效果,还可有效发挥抗炎作用,在缓解术后疼痛方面效果显著[3]。本文对120例患儿进行研究,旨在探讨麻醉及镇痛镇静效果,详情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2月—2020年2月在本院行择期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的患儿120例,其中男74例,女46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5.29±0.27)岁,体质量指数(BMI)18.5~23.0,平均BMI 20.26±1.31,将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分别为对照组(Ⅰ组)、DEX组(Ⅱ组)、DEX结合布洛芬组(Ⅲ组)、单纯布洛芬组(Ⅳ组),每组30例。四组在性别、年龄、BMI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ASA分级Ⅰ~Ⅱ级;无手术禁忌证;无全麻手术史;术前24h未使用镇静镇痛类药物。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合并呼吸循环系统疾病;对DEX、布洛芬过敏;智力障碍者。
1.3 方法 术前30min给予1.0μg/L注射咪达唑仑(江苏恩华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80814)静脉滴注,并实施常规心电监护。手术开始后给予0.5μg/kg舒芬太尼(湖北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1140715),2.5mg/kg丙泊酚(北京费森尤斯卡比有限公司,批号071004)进行麻醉诱导,睫毛反射消失后,给予0.15mg/kg顺苯磺阿曲库铵(江苏恒瑞医药有限公司,批号18081821),并实施气管插管。插管成功后连接Drager Primus麻醉机,将呼吸频率及潮气量分别控制在12~16次/min、8~10ml/kg,使PETCO2维持在35~40mmHg(1mmHg=0.133kPa)。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4ng/ml,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4~8ng/ml。Ⅱ、Ⅲ组给予1.0μg/kg DEX(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4042932),静脉输注,手术结束时停止泵注;Ⅰ、Ⅳ组输注入相同剂量生理盐水,输注速度为0.5mL/(kg·h)。术后躁动严重患儿给予0.5~l.0mg/kg丙泊酚静脉注射;Ⅲ、Ⅳ组术后给予布洛芬片(云鹏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批号C150101)口服,0.2~0.4g/次,1次/4~6h。
1.4 观察指标 (1)观察麻醉诱导前(T1)、右美托咪定静脉注药前(T2)、注药30min(T3)、手术结束时(T4)四组患儿心率(HR)。(2)记录患儿苏醒、送离PACU时间。(3)镇静情况:采用Ramsay评分评估,共6分,1分(不安静、烦躁);2分(可安静合作);3分(嗜睡、听从指令);4分(处于睡眠状态、可唤醒);5分(呼唤反应迟钝);6分(处于深睡状态,呼唤不醒)。(4)镇痛效果:采用疼痛行为评估量表(FLACC)评分对患儿术后1h、12h、24h疼痛情况进行分析,总分为10分,得分与疼痛程度呈正比。
2.1 不同时间点HR变化 四组患儿不同时间点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四组不同时间点HR比较次/min)
2.2 苏醒、送离PACU时间 四组患儿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Ⅲ组患儿送离PACU时间明显短于Ⅰ组、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四组患儿苏醒、送离PACU时间比较
2.3 Ramsay镇静评分 在术后1h、12h、24h Ramsay镇静评分上,Ⅱ组、Ⅲ组明显低于Ⅰ组、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Ⅳ组、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四组患儿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分)
2.4 镇痛效果 在术后1h、12h、24h FLACC评分上,Ⅲ组、Ⅳ组明显低于Ⅰ组、Ⅱ组,Ⅲ组明显低于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四组患儿FLACC评分比较分)
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是临床较为常用的一种外科手术,多见于1~12岁扁桃体肥大儿童的治疗中,能够通过去除病因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但该手术需在患儿口腔内部进行,视野较差,手术操作难度较大,易对患儿咽喉部产生刺激,导致术后出现疼痛、躁动等并发症,因此需采用合适的药物进行麻醉及镇痛,以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4-5]。
在临床各种手术麻醉中多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等药物进行麻醉诱导,其镇静效果相对较好,能有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但将其应用于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中存在一定局限性,在减轻患儿术后疼痛方面效果并不明显[6]。DEX作为一种右旋异构体的α2受体激动剂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能有效发挥镇静、催眠效果,且患儿被催眠后的状态与自然睡眠极为相似,有利于镇静的同时减轻对自主神经反射产生的刺激,减轻呼吸抑制作用,还可使患儿心率减慢,促进外周血液循环,降低血压,以发挥改善心肌收缩力的效果,促进血流动力学的稳定[7]。非甾体抗炎药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分泌而达到镇痛效果的一种药物,布洛芬比较常用。布洛芬能减少前列腺素的分泌,抑制疼痛传导物质与途径的强化,减少伤害感受器对传入神经纤维的刺激,进而降低术后疼痛感,且该药物相比较阿片药物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8]。
本文中,四组患儿不同时间点HR及患儿苏醒时间相近,Ⅱ组、Ⅲ组患儿送离PACU时间明显短于Ⅰ组、Ⅳ组,这可能与DEX具有呼吸循环稳定、安全性高的特点有关。在Ramsay镇静评分,Ⅱ组、Ⅲ组明显低于Ⅰ组、Ⅳ组,说明在改善患儿躁动情况、发挥镇静作用方面DEX与布洛芬的应用效果较好。究其原因,DEX使用后能够有效通过患儿血脑屏障,到达中枢神经系统,进而抑制神经系统兴奋性,加之布洛芬的使用能够减轻疼痛,阻止神经兴奋,进而达到较好的镇静效果,预防术后躁动情况的发生[9]。此外,本文结果显示在术后1h、12h、24h FLACC评分上,Ⅲ组、Ⅳ组明显低于Ⅰ组、Ⅱ组,Ⅲ组明显低于Ⅳ组;Ⅰ组、Ⅱ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充分体现出DEX与布洛芬在缓解术后疼痛方面的优越性。究其原因,DEX应用后能够在脑干蓝斑核内的α2受体上发挥作用,并与脊髓的α2受体相结合;加之布洛芬能够抑制肾上腺素的分泌,进而起到缓解术后疼痛的效果[10]。
综上所述,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患儿术中给予DEX麻醉及术后口服布洛芬能够起到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稳定,对苏醒质量影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