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运(江苏:淮安生态文化旅游区山阳湖小学)
小学信息技术是基于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学科,这门学科具有极为鲜明的实践性特点,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要以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及知识运用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能力能够得到全面提升。实践研究证明,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够对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及知识运用能力进行有效锻炼,不断激发其潜能,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时,应积极将教学工作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两者有机结合,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从而有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实践意识,锻炼其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为优化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传授学生相关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实践意识及信息技术能力。但目前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仍有很多学校和教师没有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给予充分的重视。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不参与小学期中、期末考试,很多学校和教师又仍然沿用传统教学理念,对考试分数过度重视,因此忽视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此外,很多教师仍在采用传统的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只照本宣科,将教材中的内容简单地搬到课程中,没有尊重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没有关心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只关注自己是否完成教学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往往无法真正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没有真正掌握信息技术,其实践意识、综合素质及能力都无法得到有效锻炼,所学知识也无法真正转化为能力。因此,导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无法真正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效果不佳,教学效率低下。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日常工作和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与数学、语文等传统科目存在本质的不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让小学生真正了解信息技术的本质。和知识的传递相比,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更重视培养小学生的实践意识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从而有效丰富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其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问题,灵活应用信息技术能力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小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做好基础保障。
情境教学方法,是基于现代化教育理念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要有效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利用情境教学方法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将生活中的内容融入情境教学中,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能够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优势作用,从而达到优化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目的,高效完成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
在创设生活化情境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情境创设是否得当,这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教师创设的生活化情境,必须能够对小学生的探索能力进行有效激发,否则就会背离教学主题。因此,科学合理地创设生活化情境,能够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导小学生快速投入学习中,对信息技术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这对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创设生活化情境,应充分结合小学生的现实生活,从而让小学生对生活化情境产生熟悉感。这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还能够为小学生更深入地钻研信息技术知识提供便利,让小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信息技术知识,并对小学生的实践意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进行集中性的锻炼,引导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例如,在讲解“拼图形,比创意”这一课题内容时,教师将对拼接图形的载体进行充分利用,结合现实生活创设生活化情境,使用计算机对图形的拼接、旋转等操作进行生动的演绎。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应注意课件资源的趣味性,同时结合生活化元素,创设房间情境。鼓励小学生对房间进行仔细观察,并尝试使用信息技术,在有限的时空内布置自己认为最好看的房间。房间中的玩具、桌椅等器物,都是可以自由移动的,而且能够灵活旋转,有些器物还能够改变大小和形状。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小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不仅能够有效增强小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能力,还能够让小学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并对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可起到良好的激发作用。通过结合现实生活、应用生活化情境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能够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落实教学目标,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所以,要有效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提高小学生的实践意识,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发掘宝贵的教学资源,从而有效丰富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形式起到良好的优化作用。此外,通过在现实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必然会使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活动带有浓厚的生活化气息,这对小学生积累生活经验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应用生活化教学资源,还能够有效牵动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导小学生探索生活中的信息技术知识,这对激发小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其良好的主动学习习惯,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遨游因特网》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充分进行调研,在现实生活中搜集相关教学素材和资料,在教学中从现实生活着手,让小学生对因特网形成初步的认识和感知。同时,再结合因特网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引导小学生发现因特网与现实生活存在的密切联系,从而引导小学生能够结合现实生活,对因特网进行深入思考,进而深刻理解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相关学习任务,让小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对因特网进行积极自主的探索,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因特网、认识因特网,既能够高效完成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能够对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素质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起到有效的培养和锻炼作用,使其综合素质及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如在《申请电子邮箱》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给小学生布置一个“申请自己的电子邮箱”的任务,要求小学生不仅要申请电子邮箱,更要深入了解电子邮箱的功能,同时将电子邮箱与其他主要交流方式如短信、打电话等进行对比。在完成这一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小学生能够对各种交流方式的优势和劣势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能够更加明确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提高其在日常生活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该门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而要提高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让小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特征,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无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就失去了意义。教会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应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强化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应用能力,还能够给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和价值。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虽然较为浅显、粗略,但是教师应积极启发和鼓励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技术。通过这种方法,既能够有效巩固小学生对知识和技术的掌握能力,同时也能够有效启发小学生的思维,促进其思维发展,使其形成学以致用的思维意识。这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例如,在学习如何制作PPT 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现实生活,确定各种各样的主题,如节日、生日、环保活动、交通安全等等,从而鼓励小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根据主题内容制作相应的PPT。小学生在制作PPT 的过程中,需要搜集相关素材,了解相应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强化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同时对扩大小学生的知识量,拓宽小学生的思维视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力,也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有效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应将生活化元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不仅要形成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增加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更要引导小学生将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真正将现实生活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机结合,从而对小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实施全面培养,让小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完善。特别是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现实生活的教学中,要帮助小学生建立学以致用的良好意识,使之在日后可以将各个学科学到的知识技术应用于现实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实现更好的生活。久而久之,就会让小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更加积极自主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全面落实新课改的要求。这对教育改革工作,也能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