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大创新制度,对于促进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但“1+X”证书制度在试点过程中存在诸如校企参与试点积极性不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含金量不足、培训师资队伍力量薄弱、监督评价制度尚不健全等问题,需要从发挥地方政府引导统筹作用、建立相关配套制度、提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含金量、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健全监督评价制度等方面进行完善,从而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03-0145-05
“1+X”证书,即“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其中,学历证书是学生在学校内接受教育并达到合格标准的证明,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X”即各种类型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主要考核相关职业岗位专业知识与技能操作,是学生职业岗位技能水平的证明。“1+X”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兴趣、学习能力、社会就业需求与未来意向工作岗位所需,尽可能考得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从而提高自身技术技能水准与就业能力。
作为“职教20条”的一项重大举措,“1+X”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创新,更是对我国职业教育制度体系的补充[2]。“1+X”证书制度作为创新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的全新制度,是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审视其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解决策略,对于优化制度设计、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
一、高职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背景与意义
(一)实施“1+X”证书制度的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不断地换代升级,随之而来的是大量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社会需求。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时期,由于部分高职院校不能紧跟现代科技、技术与社会发展的步伐,教学、管理相对滞后,出现了毕业生职业技术技能水平不能满足工作岗位需求的问题,导致结构型的就业矛盾凸显,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通过学习培训考核,“1+X”证书制度能够紧密对接岗位需求,适应现代科技与产业发展趋势,能够提高学生岗位技术技能,培养出更多社会各行各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对缓解就业矛盾与压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实施“1+X”证书制度的意义
作为新时代职业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创新,“1+X”证书制度对于促进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有助于促进校企合作。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企业的需求就是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加强校企合作能够使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充分了解学生需要考取的职业技能证书。为了落实好“1+X”证书制度,学校需要经常性地跟企业进行沟通,了解企业最新的技术技能动态与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从而调整专业建设重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改善实训环境,结合企业最新的用人需求与方向,研究确定哪些证书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与就业能力,并将其列入学生所考核的证书推荐范围,为学生证书的考核进行一对一指导。
二是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学生而言,“1+X”证书制度的实施,更强调职业技能的重要性,要关注自身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对学校而言,“1+X”证书制度强调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要在开发新课程、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等方面更充分考虑职业技能培训需要。同时,“1+X”证书制度不仅要求教师具备理论教学能力,还要根据企业需求与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更新增强实践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教学效果,保证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稳步提升。通过培训与考核,精准对接企业实际岗位需求,学生沿着初级、中级、高级方向,培养一技之长,提升自身职业技能水平。
三是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高职院校承担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使命,全国各行各业每年有大量的劳动力来源于高职院校,学生培养质量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用工质量,关系着企业的健康运行,关系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校企合作,“1+X”证书制度可以精准对接市场与企业需求,围绕人才紧缺领域,培养更符合市场与企业需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与就业能力,缓解学生就业的矛盾与压力,对推动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是有利于推进职业教育体系现代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体现,“1+X”证书制度坚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坚持紧密对接市场与人才紧缺领域,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生产服务一线,以市场与企业的需求为导向,满足当前科技产业结构发展趋势,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同时,制度的实施,将促进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有效衔接,职业院校的学校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将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实施“1+X”证书制度,使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发展和完善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高职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存在的现实问题
“1+X”证书制度作为新时代职业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在各项试点工作稳步推进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影响制约着制度的顺利落实。
(一)校企参与试点积极性不高
在“1+X”证书制度试行过程中,校企参与的积极性没有预想之高,没有实现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深化。究其原因,企业是以盈利为目来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社会团体,其工作重心和精力主要集中在产品服务和日常管理运营方面,且有的未能将“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与企业的自身相关利益联系起来,导致参与试点工作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教学单位,将主要精力都放到了学生的日常教学管理、人才培养与学生就业上,有的对“1+X”证书制度研究不足,重视不够。“1+X”证书制度的实施,需要高職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师资培养、人才培养与评价模式变革、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相关配套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资金与精力,且实习实训基础设施设备与基地不能满足证书的教学需求,加之相关专项资金缺少、政府相应的激励政策不明确,影响着学校参与试点的积极性、主动性。尽管《实施方案》和《试点方案》都明确规定了教育部门和人社部门的职责与分工,但各省市政府相关部门较少主动作为,还未结合地区实际出台1+X证书制度具体的指导激励政策,导致校企参与试点积极性均不高。
(二)证书含金量不足
作为“X”证书的建设主体,职业培训评价组织是以社会化机制公开招募遴选的方式产生的。近一年来,各省市陆续启动社会培训评价组织的招募遴选工作,各行各业相关的企业、协会、院校、研究院等机构被公示确定为职业培训评价组织。由于涉及职业领域相当广泛,职业培训评价组织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导致监管难度增加,加之趋利性影响,部分企业、协会等培训评价组织为增加报考人数,会提升证书的考核通过率,而当持有证书人数的比例过大时,或者平时不怎么学习、不太会进行实践操作的学生都可轻松获得证书时,证书也就失去了其反映真实技术技能水准的意义。当前,由于同一职业领域培训评价组织的具体遴选标准与证书考核流程的不统一,使得不同省市同一证书的质量会产生差异,会出现A省取得的证书B省不予承认的情况,导致证书含金量降低。此外,部分院校为提高学生的证书通过率,会研究考试出题规律,采取“应试式”集中授课的方式,通过刷题、背题、集中操练的方式帮助学生快速熟悉相关考试内容,为了通过率而忽视了学生实际技术技能的培训与提升,导致学生虽然考过了证,但自身实际的技术技能水平与取得证书后本应该具备的水准相距甚远,从而难以适应企业的需求,造成证书含金量降低。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考取证书不予以指导,任凭学生随意选取与其在校期间所学专业无任何关联或与区域经济发展脱节的证书进行学习与考试,致使学生难以成功考取证书,或者付出很多努力,考取了相关证书,但因专业基础较差,实际掌握的技术技能与走向工作岗位后的技术变通能力、学习能力均不如那些考取和本身专业相关证书的科班学生,影响了证书的含金量。
(三)培训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职业院校要落实好“1+X”证书制度,就要拥有一支兼顾专业理论基础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师资队伍,即“双师型教师”来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培训,师资队伍要能够准确研究把握“1+X”证书制度的内涵以及相关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跟随最新的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方向进行知识更新。而当前高职院校普遍缺少“双师型”教师,大部分教师专注于理论知识授课教学,实践实操技能欠缺。由于证书一般为行业最新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在高职院校实施过程中,其考核知识点会随着产业发展与科技进步不断更新,教师需要通过持续不间断的钻研学习才能将不断更新的知识点掌握,这会导致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量骤增,加大教师的工作压力。对于绝大数的高职院校教师来说,由于日常的教学工作任务几乎占据其全部工作时间,“1+X”证书制度的实施带来了额外的工作量与教学压力,加之高职院校对教师承担培训教学工作的相关激励政策不明确,教育行政部门也未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导致教师进行证书的相关知识学习与参与培训教学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不利于“1+X”证书制度的顺利推行实施。
(四)监督评价制度尚不健全
在“1+X”证书制度中,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是建设主体,其在证书标准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开发、考核站点建设、考核颁证、协助试点院校实施证书培训等环节的工作质量关系“1+X”证书制度的质量和成效[3]。职业培训评价组织通过社会公开招募遴选的方式确定,主要有企业、协会、院校、研究院等机构。近一年来,各省市陆续启动了社会培训评价组织的招募遴选工作,这些职业培训评价组织所提供的教材和学习资源、师资培训以及考试都是需要付费的,部分培训评价组织甚至具有了某一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领域的垄断性,而当前职业培训评价组织的监督评价制度尚不健全,导致培训评价组织的收费定价是否合理、证书考核环节是否公开公平公正、证书是否跟随产业的需求进行改进更新等均未能得到有效的评价和监管,培训评价组织之间良性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环境没有形成,造成培训评价组织往往将更多精力放到证书培训、考核等环节的盈利上,忽视了根据最新的产业发展与科学技术对新证书的开发和对现有证书的改进更新,致使证书更新换代的速度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速度。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完备的证书监督与评价制度。
三、完善“1+X”证书制度的策略建议
(一)发挥各级地方政府的引导、激励、统筹作用,提升校企“1+X”证书制度合作的积极性
“1+X”证书制度的实施,需要职业院校、政府、企业、行业组织、培训评价组织共同行动起来,紧密配合。各级地方政府要发挥好引导、激励、统筹作用,提升校企“1+X”证书制度合作的积极性,促进制度顺利实施。
首先,各级地方政府应发挥好引导、激励与推动作用。要结合本地实际出台相关利好政策,激励企业与职业院校积极落实“1+X”证书制度,建立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着力为企业和职业院校营造优良的制度环境,提升校企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各级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具体的政策文件,将企业帮助职业院校开展的相应职业技能培训课时量、企业入校进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工作对接的次数、企业牵头制定的有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校企合作相关协议及文件的数量,以及职业院校开展的校内职业技能培训课时量、制定的相关文件数量、院校与企业进行工作对接的次数、校内报考人数、考试通过率等进行量化考核,纳入年度考核范围。对将“1+X”证书制度落实较好的企业进行奖励或依法减免税收,给制度落实好的职业院校授予相关荣誉证书,在评先评优工作中优先考虑,以此作为各主体之间利益联结的纽带,增强校政企之间的黏合力。向校企投入专项资金作为支持,加强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使其满足院校实践教学的需求。
其次,各级地方政府应发挥好统筹作用。应以提升学生毕业质量、促進学生就业、提高企业技术技能人才素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根本目标,将“1+X”证书制度的内涵与对校企自身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向所辖区域的校企进行宣讲,让校企能够切实领会制度的精神内涵。各级地方政府还应加大对区域职业院校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主动对接相关校企,不定期召开校企合作洽谈会,增进校企之间的了解,提升工作积极性。同时,应树立优秀校企作为工作模范,进行广泛宣传,号召其他校企向模范学习,营造落实“1+X”证书制度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著力提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含金量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含金量的高低决定着“1+X”证书制度能否顺利实施,证书的含金量高,说明“1+X”证书制度成功实施。证书的含金量主要由证书所在领域的相关企业、行业组织予以评价认证,同时要充分考虑政府、学校、考生及家长的评价。当前,提升证书的含金量,需要政府、职业培训评价组织、企业与学校的共同努力。
首先,各级地方政府应尽快建立与完善培训评价组织的准入、考核以及证书考试、证书效力等的相关制度,加强宏观调控与管理。严格培训评价组织的准入制度,提升准入标准,要从社会信用好、社会责任感强、实力强的机构中择优遴选,优先考虑行业龙头、领军企业作为培训评价组织,确立一批模范评价组织,树立其为典型,在培训评价组织群体中营造“提升质量、争当模范”的良好氛围。各级地方政府应对培训评价组织制定具体详细的考核细则,对其培训师资团队、课程体系、证书培训考试等进行不定期的考核,以考核促发展,督促其保证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价值和含金量。各级地方政府还应建立完善证书考试、证书效力等相关制度,建立考试巡查、考试试卷审核备案制度,遴选相关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企业技术骨干、行业组织人员、政府相关人员组成试题审核专家库,建立考前试卷审核、考后试卷备案制度。由专家具体负责证书的考核内容是否紧跟科技与产业的发展,把控考核难度。专家组要宏观控制证书的通过率,避免出现“轻松过”“考试放水”等现象,引导培训评价组织适当增加考试试题与实操难度,扩大考试的考核范围与知识面,在注重考核基础理论的同时,还要注重知识的创新应用与职业技能的灵活运用,试卷与实操的考核要经过试题审核专家库的成员审核后才能组织。要保证必须经过系统认真的复习,通过认真刻苦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训练,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具备相关技能的创新灵活运用能力,才有通过考试的可能。要确保获得证书的学生切实具备相关领域的技术技能水平,不断提高证书的含金量。教育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应牵头建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目录,规范证书的设立和管理,建立遴选培训评价组织的共性条件标准与不同领域证书培训评价组织设立的个性指导标准,确定证书考核的共性标准与不同领域证书考核的个性指导标准,明确证书的效力,即在不同地方考取的同一专业领域的证书具有同等的效力,全国各地均应予以承认。
其次,职业院校应结合学校自身实际主动作为,改进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相关制度规范,为保障“1+X”证书制度的实施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职业院校首先应选拔学科带头人、专家教授组成专家团,根据学校的专业建设、自身定位与当地经济产业发展规律对现行证书进行考察与论证,严格证书审核,建立各专业证书的推荐目录,学生可在目录中结合自身兴趣进行选择,避免出现盲目选择,导致所考证书与所学专业偏离较大,专业基础不牢而不好通过考试,即使通过考试,其技能应用的创新性与多变性均不如与所考证书与专业相近的考生。学生在推荐的证书范围中进行选择,从而参加学习培训考核,可以使其专业技术技能水平大大提升,提高考试通过率,满足当地经济与产业科技发展需求。职业院校应结合“1+X”证书制度与产业科技发展和企业需求,积极创新探索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人才培养方案,严格按照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真实技术技能来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案计划,使之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要求相适应。提升证书的含金量,以证促改、以证促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持。
最后,企业与职业培训评价组织应承担起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做好“1+X”证书制度的各项工作,提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含金量。企业要主动作为,提高参与度,深化校企合作,积极选派技术骨干进校或向社会人员开展技能培训工作,将企业设备与基地等资源与学校共享,为职业学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应有的帮助。此外,企业应根据员工职业技能等级的不同,对员工的薪资待遇进行差异化发放,有证书的薪资待遇高于无证书的薪资待遇,证书的等级越高,薪资待遇越高,以此来吸引职业院校的学生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职业培训评价组织要及时更新证书内容,保证紧跟产业技术发展,同时要保证证书的考核、发放、收费等都公开公平公正并合理,与政府、学校共同形成合力,共同提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含金量,致力于“1+X”证书制度顺利实施。
(三)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拥有一支能够准确研究掌握“1+X”证书制度先进理念内涵、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是职业院校落实“1+X”证书制度的必然要求。要以提升职业院校教学师资队伍力量为目标,统筹规划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首先,重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可邀请企业的技术骨干走进学校,通过讲座、授课、座谈会等形式为教师进行技术培训或与教师开展实践技术交流,学校可定期组织一线教师走进企业,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深入车间进行短期学习。也可积极对接企业,组织骨干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通过深入企业实地考察学习,了解最新的产业技术动向和企业需求,学习最新的技术技能,加强对相关证书考核内容的学习、领悟和转化,在增进校企合作的同时,提升教师的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学校还可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作为特聘教师或技术专家加入实践教学团队,激发教师对新技术技能进行探索钻研与学习的积极性,优化教师的队伍结构,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准。
其次,改革现有职称评审、奖励激励等制度。要从校级层面对双师型教师及培训教学予以重视,将相关利好政策向其倾斜。应在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的政策文件中,将培训教学时长作为专项的重要加分项目,对在培训教学工作中有重要贡献的一线教师予以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承担培训教学的教师,视其工作量适当增加工资或奖金。通过政策倾斜、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使更多教师主动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培训的研究学习和教学,努力提升自身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水平,从而加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
最后,政府应该在事关教师发展的顶层设计上将利好政策向承担证书培训教学的一线教师倾斜,要让教师能切实感受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其对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探索学习、培训教学的积极性。
(四)健全监督评价制度
建立完备的监督评价制度是使1+X证书制度能够规范运行、不断优化,确保证书质量、发挥制度最大成效的重要保障。作为建设主体,学校对培训评价组织的监督与评价尤为重要。
首先,政府相关部门要制定明确详细的考核监督评价标准体系,使培训评价组织实施“1+X”证书制度的各个工作环节和课程教材等学习资源与培训考试的费用都有监督评价的依据。
其次,可由各地教育行政机关牵头遴选与当地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专业领域的专家成立地方评价监督委员会,负责对区域内职业培训评价组织的实施情况与各项收费标准进行评价和监督。各项收费标准应以“公益性原则”为基础,由评价监督委员会根据职业培训评价组织的实际产生成本进行审核论证,确定收费标准合理与否。评价监督委员会要不定期对工作开展进行抽查,对没有按照要求开展工作或开展工作质量较差或收费不合理的培训评价组织进行约谈,追究相关责任,督促其进行整改并按照要求完成相关工作,对于表现优秀、做出杰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相应表彰和奖励,营
造争当先进的氛围,以此促进“1+X”证书制度有效落实。
最后,应建立完善的退出机制,评价监督委员会应认真履行职责,定期开展相关证书的考核论证工作,确保证书紧密结合产业与科技的发展趋势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督促培训评价组织及时做好证书的补充工作,丰富证书的类型和种类,完善证书的体系。职业培训评价组织还要结合新兴产业需求,加大新型职业技能等级證书的开发力度,确保证书能够与时俱进,发挥最大成效。此外,为避免因某一领域职业培训评价组织的单一而造成某种证书的垄断,政府要在相同领域引入不同的职业培训评价组织,形成良好的竞争和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保障和提高证书质量和公信度,确保“1+X”证书制度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冯颂颂.高职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意义、问题及策略探析[J].河南教育,2019(12).
[2]瞿彭亚男,周向群.1+X证书制度下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探索[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4).
[3]李虔,卢威,尹兴敬.“1+X”证书制度:进展、问题与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12).
作者简介:田辰(1993—),男,汉族,陕西西安人,泰国格乐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责任编辑:王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