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顺凯 程项彬 蔡利华
单元教学计划是体育课堂教学有序、有效进行有力保证,为避免出现课堂“碎片化”“线性化”和“平面化”教学现象,降低学生对动作技能、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因此,教师在撰写某项教材单元计划时要以核心素养为依托,从教材整体结构、课堂运动负荷、学生健康行为、教学方式和品德行为这几方面着手,以使单元教学计划体现新课程标准对体育课堂教学的新要求,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与形成。
《(2017年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力求避免过于注重单一知识点以及把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割裂开来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倡导多样的教学方式,重视与信息的深度融合,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将知识点的教学置于复杂情境之中,引导学生用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体育与健康实践中的问题,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能力和优良品格。”这一课程理念显而易见也对小学体育课堂具有一定指导意义,而体育课堂教学则是在单元计划指导下进行,从而保证体育课堂教学有序、有效进行,避免出现课堂“碎片化”“线性化”和“平面化”教学现象,降低学生对动作技能、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因此,教师在撰写某项教材单元计划时要注重教材整体结构,从课堂运动负荷、学生健康行为、教学方式和品德行为等几方面着手,体现新课程标准对体育课堂教学的新要求,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与形成。
1 从教材整体结构入手
单元教学计划是教师依据《体育课程标准》对相关教材知识、技能目标要求的再构建。因此,教师制定某项教材单元教学总目标时,要有一个宏观的整体认知,围绕着所要传授运动知识技能的教材知识、运动技能、体能素质、组合战术、规则方法等知识结构来整体规划单元学习内容和撰写课堂教学策略。为了能使制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合理有效,教师要挖掘该教材运动知识、技能内涵与外延,从教材的整体结构入手,遵循一种“整—分—整”的知识技能教学取向。首先“整体”规划单元教学内容的运动项目整体学习内容,对某项运动知识技能的知识点、技能点、策略点和比赛规则方法等知识结构有一个整体宏观认识;其次结合所教学生的身心特点、运动能力,以及场地器材、季节气候等因素,按照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内容层次性,把所要传授的教材合理“分配”到各个单元教学课时计划中;最后再在各单元课时计划预设教学策略做到精讲多练,尽量采用完整式教学手段或整体练习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些有利于学生展示、运用动作知识技能练习情境,以巩固和强化学生所学的知识结构和动作技能,从而使学生能获得一个“完整”运动知识和技能结构体系。
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撰写某教材单元教学计划时,即要注重教材运动结构的可行性、完整性、科学性、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又要考虑每一课时结构化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运动能力、身心特点和学校场地器材,合理规划每次课的教学内容、重难点,以及课堂教学组织策略与安全措施,提出每次课所要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并适时结合教材运动特点,进行结构化、完整化的学习,多采用完整练习方法,精讲多练为学生创设一些有利于学生展示、运用动作知识技能练习情境,使学生尽可能多的获得一些运动知识、技术动作、对抗规则、欣赏和评价方法等知识、技能与策略,以巩固和强化学生所学相关运动技能的知识结构、动作技能和规则方法。尽量使学生能系统获得一个完整运动知识、技能结构体系,以及多方面运动体验和心理感受,促进学生体育学科综合素养的发展与提高。
2 从课堂运动负荷入手
《(2017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保证一定运动负荷,提高课堂学习与效果。”同时它也是衡量体育课堂教学质量重要指标之一,如何让学生身心在每堂体育课中获得合理有效的运动负荷刺激,成为核心素养理念下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师在制定单元教学计划,撰写每节课学习目标时要充分考虑这一要素,以保证学生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和体能得到有效地提高与发展。
运动负荷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练习密度、运动强度等因素来实现,教师在撰写体育单元计划时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外延与内涵,从教材练习密度、间歇时间、动作难易程度和练习距离与速度等多方面入手,合理规划单元教学计划中课时计划的运动负荷,并适时结合主辅教材内容合理安排部分发展素质练习,增强单位时间内的学生运动负荷,给学生以适度的运动强度身心刺激,使学生能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和空间中掌握知识、发展体能、提高技能,提升素养。
小学生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当学习活动形式、新鲜有趣时,有的学生会不惜余力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其注意力会完全放到“玩耍”上,对自身体能素质状况而不放在心上,很容易出现体力透支现象,从而影响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在预设各课时教学计划运动负荷时,还要考虑一下所任教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尤其在单元教学计划中预设的游戏、比赛环节中,一定要根据所要传授的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征和实际运动能力,合理安排单元课时计划中的课堂运动负荷。当预设的学习内容练习密度大时,要降低所要传授运动技能的运动强度;当所学的运动知识技能运动强度小时,可适当增加预设的练习次数;当所学教材自身的运动密度、強度都大时,教师可适时在单元课时计划中安排一些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积极的休息学习环节,让学生的心血管系统和运动系统能得以适当的调整,以保证课堂整体运动负荷保持在学生可以承受的合理范围之内,使学生身心能得以健康、和谐的发展。同时教师在撰写单元计划设计课堂教学运动负荷时,还要考虑一些非课堂教学因素,如:季节气候,场地器材安全使用等因素,避免因课堂运动负荷过大或过小出现不合理偶发事件,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要尽量使之合理有效,落到实处。
3 从学生健康行为入手
健康行为360百科把它定义为人们为了增强体质和维持身心健康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多表现为学习行为习惯,如:课堂学习活动、游戏活动等课堂行为表现。同时它也是《(2017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三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需要通过体能、运动技能、体育文化和健康教育等内容融合和有效教学来实现。因此,教师在撰写单元教学计划时要有意识地增加健康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教育渗透,以帮助学生课堂健康行为的养成。
为了能使课堂教学健康行为素养更好地体现在单元课时计划中,教师在撰写单元教学计划时,首先教师要吃透课时教材,最大化的依托教材和利用好教材,找出教材中优化健康行为的切入点和侧重点,有针对性地结合《体育课程标准》中各水平段健康行为课标要求进行设计,不求面面俱到,只求实际有效。因为单元各课时计划中不同教材,其指向学生课堂健康行为素养培育各领域也不尽相同。比如:游戏类教材健康行为侧重于“积极参与、遵守规则、友好互助”等方面。而体操类、球类教材更多侧重于“运动安全、拼搏进取、交往合作”等健康行为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因此教师要有机结合不同教材显性与隐性的目标,有意识地在单元课时计划中多为学生预设一些有利于学生参与、展示、体验的体育或生活学习情境,促进学生体育健康行为的养成。如:体操教材《前滚翻》在撰写单元课时计划时,教师可有意在单元各课时计划中预设一些前滚翻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运用的生活场景——走路或玩耍游戏时突然摔倒滚翻保护等生活情境。即可调剂体育课堂学习活动氛围,又可提升学生运动技能的运用水平,同时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健康行为自我保护素养,可谓一箭多雕。
为了能更好的达成单元教学总目标中的健康行为素养,教师在撰写单元各课时计划时,还要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的团队行动——队列练习、小组合作和集体活动中,预设集体意识、拼搏教育和团队合作等健康行为渗透点,尤其在小学生最喜欢的游戏、比赛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预设,更要加强学生自信、拼搏、积极向上等健康行为的培养和教育,以使学生将来能更好的适应于社会、适应于生活,帮助学生养成健康行为、形成身心健康的人格,发展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一名德才兼备、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4 从多元教学方式入手
“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浓厚的兴趣能激起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小学生神经系统发育还不成熟,课堂注意力缺乏持久性、不稳定、情绪化,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扰。而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又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学,其教学活动形式多在室外进行,因此,学生更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造成上课注意力不易集中、思想“开小差”、练习不积极。实践证明,多元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体能,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练习热情,有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2017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更是明确提出“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注重多样化教学方式和多种组织形式,真正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打造形式灵活多样、学习充满活力的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形态。”因此,教师在设计体育单元计划教学策略时,要尽可能多预设一些课堂教学方式,如:增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的教学技巧、直观形象动作展示以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组织等教学方式,从而最大限度的增加课堂教学活力,已满足不同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需求。
为了能使单元教学计划中多元教学方式行之有效,教师在预设单元各课时计划时,首先要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入手,以使之设计的教学方式能符合身心特点和实际运动能力。其次,要从学习内容的运动特点和展现形式入手,以使之预设的教学方式能有效促进学生理解运动知识、掌握技能和学会运用。最后,要从学校的场地、器材等方面入手,以使之预设各课时計划中的教学方式能合理、有效的进行开展。同时教师还可以灵活借鉴与运用多媒体、录音机和教学挂图等教学媒介,去丰富体育课堂教学方式的展现形式和活动方式。以求能更多的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和练习热情,尽量能使学生获得一个高效、有序、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环境和氛围,提高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5 从品德立德树人入手
体育品德是体育学科三大核心素养之一,更是体育学科进行立德树人重要指标。可见,体育学科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除了担负着提高学生身体健康的主要任务外,还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由于体育学科自身的特殊性——室外进行运动的趣味性、规则性、对抗性和偶发性,使之成为学校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主阵地的有力支撑,成为促进学生掌握运动知识技能,磨练意志品质,培养健康审美素养和活动方式的重要途径,起到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德育教育价值与作用。
因此,教师在撰写体育单元教学计划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在单元各课时计划中融入德育。为了能使任课教师在执行单元课时计划时能有的放矢,教师在撰写单元各课时教学计划时,要有意识地在单元计划各环节教学策略和运动知识技能传授知识点中预设出德育教育的渗透点。如:开始环节中队列练习注重渗透集体教育、服从教育;准备环节中的热身练习、专项活动则注重渗透积极练习、拼搏进取等教育;主题环节中则在课堂练习与游戏比赛中注重渗透自信自强、互助友好、拼搏向上与团结合作等德育教育;结束环节中的评价小结则以诚实守信、客观公正教育为主。天长日久,这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就会帮助学生逐步养成思想与品德行为的自我教育,从而拓宽了践行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有效达成立德树人的课堂教学目标,提升学生体育学科综合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它是由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构成的,缺一不可。因此,教师在预设单元计划各课时课堂学习活动时,还要秉承双主体教学原则促进达成单元各课时教学计划中的德育目标。即在预设各课时教学计划时,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师发挥主体的主导性,随时针对学生身心需求来“主导”课堂学习活动,多预设一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热情学习活动氛围与环境有效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更要发挥学生主体的主动性,预设一些能引导学生积极、自主、主动学习的学法,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实现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从而使单元课时计划中师生双边的教学活动迸发出精彩的“火花”,让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指导和帮助落到实处,以调动学生主体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使更多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中更好地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培养品德。
总之,单元教学计划是体育课堂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教师要结合《体育课程标准》中对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建议与要求,充分挖掘所要传授的教材内涵与外延,多给学生在课堂中呈现一些完整动作技术与知识结构;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实际运动能力、场地器材和季节气候等教学因素,预设出能给予学生身心有效刺激的运动负荷;运用多元的教学方式科学合理、有效的组织好课堂教学和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安全有序的健康行为规范和课堂学习习惯;多方位、多渠道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德育教育目标,真正使立德树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落到实处,提升学生体育学科的综合素养,为培养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添砖加瓦,贡献体育学科应尽的义务。
(作者单位:1.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福源小学;2.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四中学;3.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