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地图提升英语单元教学设计有效性的探索

2022-03-04 00:33高慧
教育·教学科研 2022年1期
关键词:笔者文本职业

高慧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所编撰的《初中英语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一书指出单元教学设计是教师分解、传递和落实课程目标的关键一环,是统整单元内所有课时目标、各个教学要素的主要手段,是对教学内容做“结构化”处理的主要抓手。开展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就是把单元视为一个系统,通过分析整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规律,以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基于此背景,笔者所在教研组从2019学年开始尝试开展单元视角下教学活动的设计研究。笔者所在备课组就牛津上海版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Jobs people do进行了课例研修。在基于单元教学活动设计的前提下,我们经过课前研讨,决定采用思维地图贯穿本单元的教学,以期借助思维地图这个思维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剖析文本结构、记忆职业词汇并厘清写作逻辑、丰富写作内容,提升教学有效性。

牛津上海版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的话题是Jobs people do,该话题属于《教学基本要求》中第七单元话题中“人与社会”中“工作与就业”的学习内容。整个单元分为四个教学板块,分别为Reading:People’s jobs;Reading: Different people and different jobs;Listening and speaking:Jobs and uniforms以及Writing:A survey on jobs。

依照单元教学设计指南的指导,我们将本单元的单元目标设定为:

(1)掌握与职业有关的词汇、短语和句型,借助思维地图掌握描述职业的词汇。

(2)在听说读写活动中巩固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疑问句及特殊疑问句等用法。

(3)听懂有关职业的对话,理解主旨大意和关键信息,借助思维地图记录信息。

(4)读懂有关不同职业的工作和职能,理解文章主旨大意和基本信息,借助思维地图梳理文本的框架。

(5)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围绕职业的话题进行口头或笔头的表达,借助思维地图完成关于职业的采访等交际任务。

(6)知晓不同的职业对社会各有贡献,都应该被理解和尊重。

在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我们对各个课时的教学活动设计展开了研讨。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我们试图将思维地图落实在每一个课时的教学活动设计中。下面,笔者就以本单元第一、二、三课时为例做具体的分析:

1.借助思维地图,梳理文本框架

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一篇关于社区中四位住户不同职业的介绍,文章为总分结构,其中四个分段落为并列文本,结构清晰且内容一致,都是由职业名称、工作地点及工作内容三个部分组成。因此,在教授课文时,教师步步引导,逐渐增加信息,最终形成一张结构清晰的思维地图,帮助学生梳理文本框架,记忆文本内容。

教师首先通过第二段落的分析,帮助学生梳理出职业名称、工作地点及工作内容三个方面,在梳理的同时圈划归纳,呈现图1所示的思维地图,引出思维地图的概念,让学生知晓可以通过思维地图这一工具去梳理文本。

通过这一段落的分析后,学生对于文本结构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参照这一段落,自行完成之后三个段落的思维地图(图2)。

学生完成思维地图的过程就是他们理解文本内容、明晰文本结构的过程,在思维地图的帮助下,学生能够有规律、更高效地记忆文本内容,同时也为之后的输出活动做好充分铺垫。

2.借助思维地图,打开思维闸门

本单元的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增加了关于职业制服的讨论,内容相对比较单薄,因此教师考虑在这一课时补充更多的职业及其工作地点和工作内容,帮助学生拓展词汇、丰富有关不同职业的知识。

在教授完本课时有關职业制服的相关内容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头脑风暴活动,要求学生说出他们所知道的其他未在课文中出现的职业,并在黑板上进行了板书。板书的结构是预先设计好的,所以最终呈现的是如图3所示的一个思维地图。

此时,教师告诉学生思维地图不但能够帮助梳理文本结构,也能够帮助他们更有效地记忆词汇,让学生认识到思维地图的另一用处。同时,教师又给出了其他几种思维地图的图示(图4),让学生不仅仅局限于一种思维图示之中,而是给了学生更多想象和发挥的空间。

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不但了解和学习了多种思维地图图示,同时在教师的启发下,思维的闸门也被打开了,在小组同伴的共同合作下,学生最终呈现的思维地图不但形式多样,写出来的职业名称也远远超出了教师上课补充的词汇。相信学生经过这一课时的学习,不但能够掌握到更多的职业词汇,同时也学习到了一种记忆词汇的高效方法。

3.借助思维地图,搭建表达台阶

本单元的第三课时是询问职业相关信息的一段对话,根据单元设计的整合,第三课时以听促说、以说促写,将听力文本与写作部分相结合,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内化和输出。

“Post-task”是本课时的重点活动,进行口头采访并完成书面报告。由于这项活动比较复杂,因此教师借助思维地图为学生搭建表达的台阶,领着学生一步步地往上走,希望学生最终能够借助思维地图,运用“Whquestions”询问职业情况,完成一份书面报告。

教师首先让学生对于询问职业的问题进行了头脑风暴(图5),经过集体思维的碰撞,学生罗列出了许多关于职业的问题,不仅是本单元涉及的,还有六年级学习的相关问题都有所挖掘,为之后的问答环节提供了丰富的问题库源。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对即将要进行的对话中的问题进行梳理(图6),如此一来,学生在接下去的对话中就有的放矢,而不会杂乱无章。此外,学生在罗列问题的过程中,也会对文章的逻辑进行一个梳理,合理建构文章的框架。

最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梳理的问题进行问答,并让学生将对话内容以思维地图的形式进行记录。在对话的过程中,因为有了问题的支撑,学生的对话内容更为饱满,效率也更高。同时,在记录答案的过程中,学生们逐渐完善了自己的思维地图,为之后的写作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思维地图,教师将一个较为复杂的输出活动层层分解,帮助学生逐步完成。而学生也在思维地图的帮助下,发散思维的同时又能有条理地梳理问题,最终呈现的书面表达结构清晰、内容充实,真正地内化了课堂所学并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

为期两周的单元教学设计课例研修忙碌而充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习、体验、理解、反思。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收获与思考:

1.单元设计明确学习“终点”

经过几次的实践,笔者深刻感受到基于单元视角下的教学设计相较以往单课时的孤立设计更能够整合一个单元的教学资源,让教师和学生都更加明确本单元学习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有效提高课堂质效。

(1)课时目标呼应单元目标

在明确单元教学目标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更好地整合单元教学的内容,合理确定教学难点,基于重点和难点将教学目标分解到特定的课时,最终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

三个分课时的目标都分别对应了单元目标中的各条,将单元目标的实现分解到了各个课时之中。但是通过这三个课时的教学,学生最终不但能够达成这些目标,并且将目标中的技能进行迁移输出,不但运用思维地图进行了教材内容的学习,同时学会了利用思维地图进行文本结构的剖析、词汇后缀的梳理以及写作结构的框架搭建。

(2)活动设计贯穿单元整体

第一课时中,笔者借助思维地图帮助学生梳理文本结构;第二课时中,笔者借助思维地图帮助学生对有关职业的词汇后缀进行分类记忆;第三课时中,笔者借助思维地图帮助学生搭建写作的框架并逐步丰富内容。

笔者在进行本单元的教学设计时,从始至终以思维地图作为扶手帮助学生厘清文本结构、记忆职业词汇以及撰写职业报告,而每一个课时的输出活动都为下一节课做好了铺垫。通过思维地图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活动,不但让学生更深切地学习和体会思维地图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同时也帮助学生掌握了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在之后的学习中学以致用。

(3)课时作业基于输出活动

第一课时的回家作业是调查父母的职业并参照课堂范例绘制思维地图。这项作业是课堂思维地图的延伸,同时也为下一课时做好了准备。第二课时的回家作业中,笔者要求学生对父母职业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在第一课时的思维地图基础上又加上了制服和是否喜欢两项内容,为第三课时做好铺垫。第三课时的回家作业要求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并根据第二课时回家作业中的调查结果写一篇有关父母的职业介绍。

三个课时的回家作业都是基于本课时的输出活动,同时又为下一课时的教学做出了铺垫。如此设计使得课时之间环环相扣,紧密联系。

2.思维地图疏通学习“堵点”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始终把教学活动的重点聚焦在学生困惑的解决上,帮助学生攻克认知难点。本单元的主题是jobs,学生对于该话题并不陌生,但是学生缺乏对该话题的真实体验,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设计中,以讀促写、以说带写,借助思维地图这一思维可视化工具,提供整合、构建、外化和输出的思维策略,将阅读、听说和写作三者联动起来。

(1)运用思维地图,搭建梳理平台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笔者利用思维地图帮助学生梳理了文本结构。在输出活动环节,我们提供给学生一些职业,要求学生参照课文进行思维地图的仿制。在梳理和绘制思维地图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结构有了清晰的理解和掌握。

(2)运用思维地图,架起联想支架

在第二课时一开始,笔者同样是借助思维地图帮助学生复习了第一课时的内容,然后在归纳有关职业的相关后缀时也运用到了思维地图。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因此,笔者希望学生能够根据课堂板书自己发现有关职业词汇后缀的分类,并运用思维地图进行记忆和拓展学习。

(3)运用思维地图,构造逻辑框架

在第三课时,笔者借助思维地图,层层递进,帮助学生搭建文本框架。笔者首先通过课文的学习抛砖引玉,罗列询问职业的基本问题。之后笔者运用头脑风暴激发学生的已有知识,使其与新知建立有意义的结合。最后笔者运用思维地图帮助学生构造逻辑框架,丰富写作内容。

整个单元通过思维地图的贯穿应用,帮助学生打通了写作中结构和内容两大堵点,使得学生能够在最后的写作环节逻辑清晰且有话可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地图,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由此延伸的兴趣和合作意识也明显增强。

3.生成评价促发学习“燃点”

(1)通过学生互评检验目标达成

写作是学生综合语言训练的一种方式,但传统的做法只是简单地关注学生在写作中的语法错误,对于学生的习作评价也往往只关注结果,没有关注学生使用英语的“产出形式”,使得学生只能处于浅层学习状态。

笔者在第三课时的最后设置了一份checklist用于学生之间的互评。checklist针对学生习作的内容、语法以及结构设置了评价标准。通过checklist,学生在写作前能够知道写作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在写作后也能依据评价标准对自己及他人的习作进行评判。

学生通过描述、解释、分析等深层方式对自己以及同伴的错误进行评价,从而学会总结并生成高效优质写作方法的策略。

(2)借助形成评价渗透育人价值

评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学习内容、改进学习策略,还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增强课堂学习的实效性。

在讨论对于职业的个人情感问题时,有位男生提到他不喜欢做护士因为没有男护士。此时,教师就应该及时介入,在细节中渗透本课时的育人目标,告诉学生男护士的珍贵之处。另外一位学生认为清洁工这一职业比较低贱,此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想象没有清洁工人的学校、城市将会怎样,让学生意识到清洁工人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工作。在师生的智慧对话、思维碰撞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微小的细节进行职业价值的引导,渗透育人目标。

本单元教师基于单元设计,通过思维地图激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对于职业以及职业相关的内容进行主动的知识构建,并在最后的写作环节进行有效的迁移。同时,在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会运用思维地图梳理文本结构、进行词汇记忆以及写作框架的搭建,为以后其他主题的学习打开了思路,提供了有效的学习方法。

猜你喜欢
笔者文本职业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