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学习共同体,助力青年骨干教师成长

2022-03-04 00:33张佳
教育·教学科研 2022年1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共同体学校

张佳

打破原来“各做一套”“各行其是”的教师个体封闭状态,将学习者及助学者组合在一起,以完成相同的学习任务、实现成员全面成长为最终目标,谓之“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团体内,人际沟通是途径,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是方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是方向。该团体融合了教育本质论、协作系统论、社会互动论、生态学理论、人格发展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等多种理论基础,是一个值得加大研究力度的教育教学“富矿”,其对教育理念的更新迭代所发挥的显著推动作用不容忽视。抓住抓好学习共同体这个“牛鼻子”,具體到构建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以及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等方面,解决诸多教育教学难题或将获得事半功倍、迎刃而解的效果。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的平台载体作用,也有助于营造平衡学习资源与人际关系的学习环境,并将对知识建构、意义协商、身份形成等评价学习活动产生重大而具体的启示作用。

“共同体”是指为了某一相通的理念、信仰或目的,在特定物理时间、空间或心理时空上共通的群体、组织或团体。1995年,博耶尔(Ernest L Boyer)在《基础学校:学习共同体》的报告里首次提到“共同体”一词,这是关于该概念的最早表述,意指生活群体、组织或团体为了特定目的而聚合在一起。博耶尔认为,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定义为“一个由学习者及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共同体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在“学习共同体”概念中“交流、对话、差异,分享、合作”这些方法论的动词结构,实际上解构了以“个人”为出发点、以“客观知识”为认知对象的学习范式,完全可以引用成为完成共同体构建、深化教师个体专业成长的理论依据与方向。

回到学校中的学习共同体,一定是有共同目标——促进以教师为主体的成员全面成长;方法论层面则是经常在一定支撑的环境中共同学习,分享各种校内外教育资源,共同成长。具体来看,对话的目的是人与人沟通,相似又不同的体验、情感得以充分交流,分享知识结晶,尊重理念和手法上的差异,达成相互作用的共同理解,进而推动整个群体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并将成长观、学习观贯穿始终,最终诞生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学习型集体。

得益于学习共同体的上述特点,加入该团体的成员可从中获得强烈而明确的价值观。加入该团体后的成员,相互之间建立起共同的归属信任,他们从事一致的学习活动,努力维护同样的行为准则,成员之间的价值评判和个人兴趣高度吻合。以此为前提,该团体带来接受者和讲授者之间等多种信息交流的极大便利,也为团体成员相互之间的观点碰撞、知识分享等交流合作搭建起桥梁。通过这种交流形式,团体成员获得海量新信息,进一步修正了个人对待问题的不同切入角度,从而促使团体成员积极审视个人原有观点,获得全新的理解途径。

教师是一个需要不断更新补充新知识的职业。一名教师要在专业能力上获得长足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行业互动和融洽的集体学习环境,离不开研究和修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职业氛围。唯有如此,教师个体才能充分发挥出个人创造力,不断激发教育教学新思维,进而达到对知识和能力的高效融合,实现教师个体的自我职业能力提升发展。基于这一认识,学习共同体为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的脱颖而出提供了坚实基础。通过建立青年教师共同体,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更为通畅便捷,以群体学习的方式突破个人视角和思维限制,大大加快了青年教师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进程,真正实现了多方共享共赢,共同进步,是对“共生”价值理念的务实体现和具体回应。

三、创建学习共同体的实践

(一)建立共同愿景

建立共同愿景后,所有共同体成员的目标从个人分散式向高度一致统一,并强调全体成员为实现统一目标付出努力。从组织者角色来说,校长作为学校领导者和学习共同体的发起人,决定了其需要围绕学校发展目标来进行统筹规划、指定和推行政策制度,从而引领全校教师对照新时代新要求对个人教育理念和专业能力及时做出优化调整,实现教师个人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水平的显著提升。同时,严格落实教师相互之间通过教学活动上务实的交流协作,确保教育教学改革经验让每一名教师真正受益,以高效便捷的相互学习支持打破“信息孤岛”,积极减少因教师孤立教学行为而带来的盲目效果。

根据新世纪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我们带领教师们积极实践课程改革,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提高师资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加强教学研究,稳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认真拟定了学校四年发展规划。关注教师自身的发展,尊重教师的意见,倡导教师参与合作,相互交流,从而让学校四年规划真正成为教师们的共同愿景。

(二)创设合作任务

创设合作任务就是让共同体成员之间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相互配合,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培育责任心和做事能力。为尽快让共同体中的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迅速培养出敢于挑战、有较强执行力的中层干部,学校不断给青年教师创设合作任务。例如,要求学习共同体承担微信公众号制作任务,学校成立了“初心”学社公众号制作项目组,每位项目组成员轮流制作微信稿件推送,第一时间采编、发布学校各项重要活动,潜心文案与美工,钻研技术与艺术,让大家从另一种视角了解清源,贴近清源,全力扩大学校对外美誉度。

学习共同体老师在岗位工作学习、落实每一项责任的过程中,也得到了成长与提高。学校推行培训师轮流担任制。在接受该项任务后,我们每一位共同体中的青年教师外出听讲座后,回来对其他成员进行再培训,为大家节省外出或自我研究时间的同时,又巩固了所学内容。在《马克思的20个瞬间》读书交流会展示活动期间,学习共同体成员在策划、写稿、幻灯片制作播放、彩排等方面分工明确,相互提醒帮助,最终在全校教师面前呈现了良好的集体形象。如今,关心爱护青年教师、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在我校蔚然成风,年度评优中,大家纷纷把选票投给了青年教师,青年教师获评占比60%,此举赢得了区、小教中心等有关部门的一致好评。

我们还组织教师开展“发现身边的美”的活动,动员大家一起用镜头来记录反映学校教育理念与时代风貌的特征,呈现学校人文底蕴和精神特色的象征。同时发动大家用镜头捕捉最让教师记忆深刻、触动心灵的瞬间,用简洁而温暖的文字体现出清源老师平凡岗位中不平凡的一幕,深入挖掘宣传优秀教师典型,讲好身边榜样故事,生动展示清源教师阳光美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在这一活动中,学习共同体的青年教师分工合作,有的负责发现校园里的建筑之美,有的记录校园中教师关爱学生的动人瞬间,以发掘教育故事、教育价值和教育资源巧妙营造温暖和谐的校园氛围。

在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的影响引领下,我校学习共同体的多位核心成员都根据自己的研究旨趣和工作岗位,确立了自己的行动研究方向,成立了新的共同体,并力所能及地用自己的实践去助力建设和谐校园。这些共同体以阅读、艺术欣赏、舞蹈等为形式,关注儿童、教师、父母的成长,目前已形成了教师成长共同体、父母成长共同体、儿童成长共同体等多个分支。学校充分重视对师生文化艺术修养的培养,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师生组织各种文艺演出。在享受艺术家精彩表演和剧场规范化服务的同时,我校青年教师还注重对师生艺术欣赏礼节的普及推广,教会了任教班级学生学会怎么样做个文明小观众。

(三)搭建互动平台

要打破教师信息陈旧、观点落后等自我封闭的状态,积极尝试信息交流、进行思维碰撞、实现经验分享很有必要。作为学习共同体的一大特征,同伴互动是一种卓有成效的信息交流方式。鉴于此,千方百计为学习共同体搭建不同形式的互动平台显得格外重要。

建立丰富多样的多平台载体,教师共同体首先应在多学科、多年级的容纳方面具备广泛性。被纳入其中的多类别教学人员,通过课堂教学观摩、记录并对教学过程进行研讨、与学生对话等形式,不断发掘、明确自身面临的教学难点,在此过程中获得学习共同体其他成员的反馈信息,从而及时调整、改进自身教学方式方法,实现教师个人业务水平和专业发展的进步提高。

为此,学校搭建了校本研修活动、三笔字训练、小论文撰写、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研讨、区级公开教学研讨活动等多个平台,为青年教师展示自身教学才华和基本素质提供载体,以活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针对青年敢于挑战、创造力强等特点,我校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组织汇报课、优质课评比、优秀教案、优秀论文、课件评比,举办语文周、数学周、英语周等特色教学活动,带动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校组织青年教师参观了中共二大会址,参加了街道歌唱祖国的歌咏比赛,并在去年“七一”庆祝活动期间组织青年与党员参观浦东党建中心四史学习展,开展四史知识竞赛,带领少先队员参与垃圾分类及“新七不规范”宣传活动等。我们相信,通过组织上述教育教学活动,青年教师将在学习提升中充分体验到自身价值,进而将激励切实转化为提升自我、服务教育教学的强大动力。

书法家带领青年教师练习三笔字,是我校的一大创新,青年教师们从中感受到了自身成长的快乐。青年教师谈莹在学习体会中说:“梁老师一直说毛笔字是基础,写好毛笔字,钢笔字和粉笔字自然而然就寫得好了。经过一个假期的练习,新学期上课时,我感觉自己的板书有了显著改变,每个字仿佛都有了风骨。在练习硬笔书法的过程中,我也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写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让我在学生成长手册上写学生评语时也更自信了。书法,让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我们认为,学习共同体的校本研修要植根于课堂,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为基础,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强化课堂质量评价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研修有助于教师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有助于教师获得专业自主、有助于教师形成优良的职业品质。在“反思、更新、发展、再反思、再更新、再发展”这样一个无限往复、不断上升的研修过程中,教师的信念态度、知识技能、行为方式等日趋成熟。在教研活动过程中,我们每学年开展一次青年教师诊断课、汇报课、主题教研课、学校赛课等“磨课”活动,同时组织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每次教研活动给予最年轻的青年教师优先话语权进行评课活动,深受青年教师欢迎。

(四)共享学习资源

为让学习共同体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共享学习资源,学校多渠道邀请富有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在某一研究领域有一定专长的教育专家到校进行专题讲座,介绍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最前沿的教改科研动态与经验、课程的变革、人的礼仪、教师职业道德等,以此对全体教师进行思想疏导和引领,帮助他们拓展教育视野。上学期,我们邀请了高纪良教授来校讲授《疫情期间的资料搜集与利用》,引导青年教师从哲学思辨的角度来看待抗疫背后的中国力量,并思考如何把伟大的抗疫精神转化为我们的教育资源,带动教育思维升级。会后,青年教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讲座使他们加深了对小学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解,进一步坚定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职业追求。

学校还组织浦东新区各学科教研员,以到校听课、观课、议课、磨课指导等方式,帮助我校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技能和教学效率,具体指导青年教师研究并分析教学大纲、教材、教法,找出并处理教学重点、难点等,从细微处提高他们的实际教学能力。通过资深教师的观摩课,同时结合评议、总结,树立教学典型和榜样激励,真正实现了青年教师“学习有榜样、追赶有目标”。

从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中逐渐普及的“空中课堂”,以教学新模式和新资源的方式在我校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运用。2020年夏季,我校瞿丹丹老师加入了汇集多名学科带头人的浦东小学体育学科“空中课堂”团队。在负责热身操及放松操环节的教学研究过程中,她不仅充分展现了个人专业素质,还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实现了个人教学专业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学习共同体以带动教师间合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增加教师对学生关注度、提高教学质量等多种益处,在教育界获得了广泛认可。借助青年教师校本培养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运作,教师们互相“支援打气”,通过集体智慧与力量,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减少教师间的孤立与隔阂,打破个人“单打独斗”的教学不利现状。由此充分证明,在学习共同体的助推下,青年教师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他们的教学技能实现显著提升,完全能够胜任学校的学科教学工作,逐渐成长为和其他资深教师一样的学校发展中坚力量。

在肯定学习共同体积极一面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其亟待改进的不足之处。目前,学习共同体还未在政策和制度层面上形成明确要求,由此导致各地、各校重视程度不尽相同,推行力度不一,从而影响效果放大凸显。换言之,学习共同体如何推行落实,需要从政策和制度层面上进行细化,以避免各地、各校在推行过程中“各行其是”“各做一套”。唯有加快对学习共同体的顶层设计进程,才能早日真正形成共同体,才能真正引领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才能促进教师迅速地提高专业能力。如此,学校也将成为一个整合分散资源的共同体,一个真正以教学为中心,全体教师为之奋斗的学习共同体。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共同体学校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体的目标向度与实践进路
爱的共同体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