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市萧山区靖江第一小学(310000) 朱玲华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训练也是思维训练。但是,在平常的文言文教学中,一些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文章的诵读以及阅读理解上,而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很少,这样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鉴于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坚持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有意提出一些与文本内容、生活常识相违背的观点,引领学生展开学习思考,这样能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探究学习,从而获得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从文本内在逻辑入手巧设问题,能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的《伯牙鼓琴》一文,教师这样导入:“伯牙和锺子期是一对好朋友。锺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上再也没有人能够听懂他的琴声了,于是就摔破了他心爱的琴,从此以后再也不弹琴了。你们觉得伯牙做得对不对?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读懂课文后把你的真实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对现在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行为。在他们的认知里,伯牙和锺子期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在音律上是知音没错,但是因为锺子期死去伯牙就不再弹琴了,这种做法实在无法理解。这是因为新知与学生的原有认知之间存在矛盾冲突。教师从学生的思维冲突入手巧妙导入,激活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探究中感受到文本所表达的知音难觅的情感,并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在文言文教学中,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紧扣课文题目提出能引起学生思维冲突的问题,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展开深入的学习体验,产生对问题的真正看法,使学生的学习思维不断深入。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文言文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是随着学生朗读的深入而逐步发展的。教师要通过有层次的朗读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仍以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一文的教学为例。在朗读指导上,教师从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停顿、读出情感三个层次进行训练,以发展学生的思维。首先,要读准字音。例如,“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句话中,有两个“为”字。在朗读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整句话的意思来确定这两个“为”字的读音。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学生发现前一个“为”读“wéi”,后一个“为”读“wèi”。这两个字的读音要根据具体的语意才能读准确,而对语境的分析是需要学生的思维参与的。其次,要读出节奏和停顿。在朗读“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这两句话时,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句意画出节奏,读出停顿和韵律来。最后,要读出情感。在学生对全文有了自己的理解体验后,教师让学生根据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来把握文本的朗读基调,读出自己的情感。这样经过三个层次的朗读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对学生的朗读同样适用。在文言文教学中,朗读作为学习文言文的主要方式,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的朗读,在朗读的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让学生的朗读不断深入。这样的朗读不再停留在表层上,而是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提升,不仅使学生的朗读能力获得不断发展,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以不断提升。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问题、翻译等形式,搭建适切的学习支架,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引领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教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领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能使课堂教学层次环环相扣,使学生的思维从无序走向有序,避免知识单一化、碎片化现象的产生。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在学生熟读课文、自主质疑、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这样几个问题:“王戎与诸小儿游,看到道边李子之后,诸小儿是怎样做的?王戎又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王戎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你从中感受到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些问题环环相扣,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故事内容与王戎这个人物的了解,而且可以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与发展。又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的《自相矛盾》一文时,在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那个楚人是怎么夸耀他的盾的?”在学生答出“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这句话之后,教师追问:“他又是怎么夸耀他的矛的?”当学生答出“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这句话之后,教师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假如你就是围观者中的一员,听他这样说之后,你会怎样想呢?又会怎样说呢?”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真正置身于文本情境之中,真切感受到“自相矛盾”这则寓言的真正内涵。
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结合文章内容,采取问题引领的方式展开教学,促进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文言文的教学质量。
文言文教学离不开词句的理解,教材的注释为学生理解词句提供了方便。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注释引领学生理解难词难句,并串句成篇,这样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提升。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精卫填海》一文,课后练习第二题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这其实就是文言文翻译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要想让学生把故事顺利地讲出来,就要让学生明白每句话的意思。课堂上,学生可以先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再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用自己的话”表明学生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不拘形式,只要结合自己的理解来讲,讲对大致意思就可以,不要求字句落实。这样教学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文言文教学中,学生把文言文译成白话文的过程,其实也是他们深入理解文言文的过程。教师依据文言文的内容特点,适时引领学生翻译,能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布鲁纳认为:只有结构性的内容才能使学生理解,并在学习后期不容易遗忘。可见,对文言文的教学,并不在于学生读了多少篇文章,做了多少道练习题,而在于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深度理解与对知识结构的自主建构。因此,教师要善于以结构化的思维来帮助学生的学习走向深入,要注重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以及原有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结,使学生的文言文知识结构能够连点成线、接线成网,真正获得思维的发展,达到深度学习的目标。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把图片、文字、音乐、动画等各种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文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效地联结在一起,这样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走进阅读的深处。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的《两小儿辩日》一文,对文中的“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等许多跟科学、自然现象有关的论述,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课堂上,教师可先借助多媒体,播放“车盖”“盘盂”等图片给学生看,使学生对这些物体的大小有一个形象的感知;然后,在学生理解“远者小而近者大”等句子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文中每句话的意思;最后,教师把这个故事的完整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孔子不能决也”,自己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这样以联结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文言文,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文言文学习质量的提升。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困惑,借助多媒体技术,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等展开教学,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真正促进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
词类活用和特定句式是文言文教学的难点。这需要教师通过前后勾连的方式把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学习领悟,以发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司马光》一文,有“群儿戏于庭”这句话。“……戏……”是一种常用的句式。一年级上册的《江南》这首诗中,“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采用的就是这样的句式。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把这样的文言句式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以使学生的联系性思维得到有效培养。再如,《学弈》一文中的“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和《两小儿辩日》中的“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这两个句子中都有“为”一词,它们的意思一样吗?教师要以联系对比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发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经过对比之后学生发现,前者的“为”是“认为”的意思,后者的“为”是“是”的意思。这样教学,使学生习得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理解词语的方法,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学习文言文词句时,引导学生对学过的词语进行回顾,鼓励学生比较阅读,能深化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
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想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就要让学生的思维经历“理解—重构—呈现”的不同阶段。因此,教师要注重文言文知识的拓展运用,这有助于学生迁移内化学习方法,拓展阅读视野,从而全面提升文言文的教学质量。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的文言文都是经典作品,其中不少的语言不仅简洁精练,而且富有表现力,值得学生学习掌握,并灵活运用。教学中,教师应依据课文的特点,挖掘出值得学生仿写的资源,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以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教师就可在学生读懂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仿照文中的表达进行想象训练。教师先出示:
____几岁,尝与____游。看道边____,诸儿竞走取之,唯____不动。人问之,答曰:“____,__。”取之,信然。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又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的《伯牙鼓琴》一文,有不少非常经典的句式,如“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善哉乎鼓琴,汤汤乎……”。教学时,教师可启发学生想象句子描绘的情景,并让学生仿照这种句式进行写话训练。这样教学,发展了学生思维,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找准文本语言训练点,及时引领学生进行仿写训练,以帮助学生把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文言文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自觉理解并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拓展阅读的方式,让学生从阅读一篇文章到阅读一类文章,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例如,教学《司马光》《王戎不取道旁李》《杨氏之子》后,教师可推荐一些反映儿童聪明机智的文言故事给学生,让他们进行比较阅读。教学《囊萤夜读》一文以后,教师可把《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等文章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教学,由一篇文章到一类文章,引导学生构建起文言文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特点,能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化以及结构化思维的形成。
综上所述,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言文的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以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让学生自觉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