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丁 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非常大的提升。同时新的生产形式和生活方式造成国民体力活动减少、心理压力增大,对人们身心健康造成一定负面影响。提高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发展,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体育课程就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需要在思想理念和教学实践上进行改革,突出教学主体、教材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的多样性、有效性等,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现代教育思想。在体育核心素养视域下,青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肩负着体育教育课程改革的责任,要准确地把握新课程教育理论,革新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手段的整体优化等方面的改革,这是高校体育教育课程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素质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遵照健康第一、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强调体育实践性特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建构较为完整的体育课程目标体系和积极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素材的基础性、选择性以及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发展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团队合作精神、社会交往能力等,帮助学生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练的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1.准确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体育学科特点和多维健康观的特点,遵循体育课程教学发展规律与经验。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了课程目标体系,分别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心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为全国各级各类地区和学校制订课时实施方案以及教学计划,为保证学生更好地完成体育课程目标,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2.依照学生生长发育特征划分不同的学习水平,既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又为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提高提供学习拓展平台。教师在课堂上不仅是向学生传播体育知识技能,更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
3.凝练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精神,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课程内容结构。当代中国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发展素质教育中的独特育人价值体现。体育学科教学使学生通过对该学科课程的学习达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的能力。体育知识与技能、过程与练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都应基于课程标准及核心素养的指导。
体育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是引导体育教学应更加关注育人,注重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提高学生运用体育综合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教师和学生把握教与学的尺度;促进教与考有机衔接,着力形成育人合力,同时也为体育教学阶段性评价和学生水平评价及升学考试提供重要依据。
1.体育教育者核心素养的多元化
新课程评价强调“以学论教”,把学放在教的前面,这就隐含着一个观点,即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权威,学生处于被传道、被授业、被解惑”的时代已过去,教学是师生互学、互动的过程。体育教师不能仅仅局限在知识与技能的两个层面上,拥有广博而精湛的知识技能是对体育教师最起码的要求,更应注重在态度的层面上。体育教师应不断提升和拓展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落实体育课程教改中多学科的结构融合,还应具备体育教育者的敬业态度、服务精神等态度层面的情怀。
2.体育教育者核心素养的专业化
体育核心素养中充分体现体育教育者的专业化,不论是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还是课外活动等方面,无不体现现代教育理念,激发着教材体系、教法学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变与创新。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着力提升课程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基本立场,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坚持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青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依据高校体育教育发展形势和学校建设发展的要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形成以本科生教育为支点、研究生教育为龙头、继续教育和其他教育并举的,多层次、多途径的办学格局,为社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这需优化专业结构与课程设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学术梯队的培养,拓展专业领域,全面推进课程建设,处理好体育专业课程与通识教育课程的关系,既保证基础性,又要兼顾选择性。绕过体育教育或通识教育而偏离体育教育或通识教育都是不可取的。
作为未来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的执行者,应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把握体育教育思想。从传统体育教学方式向现代体育教学方式转变,从只注重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转向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从注重个体运动能力的体现向学生实际出发,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差异和基础,因材施教,保证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完善体现体育课程总目标与要求。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特征,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容,努力呈现发展中的新成果新成就;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精选相关教学素材丰盈体育课程内容,在课改中不断完善,让体育课程教学充满生机。
青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围绕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遵循健康第一、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强调体育实践性特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建构较为完整的体育课程目标体系和积极的评价方式,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体育教育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
青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课程在专业建设中体现出高原特色。时时积极调整社会对体育专业队伍的要求。在队伍建设规格上充分考虑社会需要,积极调整培养目标与方案,在社会实践中积极调整学科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体育工作者全面化素养;在过程学习中,不放松实践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积极帮助就业生成为社会各渠道及学校的适合人才,为毕业生在社会体育事业中搭建高平台。
在体育核心素养视域下,青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通过提高现代教育理念,正确地把握体育教师角色与学生地位的转变,完善教与学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对教师综合素养的要求,准确定位专业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的关系,不断顺应社会变化发展与学生需求,强调体育实践性,突出师范实践技能能力的培养,紧跟时代潮流,实现了持续高效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