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路径研究

2022-03-03 12:09
关键词:西安市全民融合

丁 凯

(西安文理学院 体育学院,西安 710065)

2016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健康中国”,推进全民健康提出要求;2017年10月十九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将“健康中国”推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将全民健身作为推进全民健康的主流方式,使人民身体越来越强健,正是顺应时代发展,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全民健康”战略要求的途径之一。但在当下,受各种客观问题和现实情况的束缚,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多数时候,本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者却是分离开来、相互独立的关系,这对实现全民健康造成了极大阻碍。西安市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现状,更呈现出意识薄弱、健身时间不足、健康指数较低等特点。

一、西安市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存在的现实问题

全民健身意识薄弱,行动力不足。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更关注生活质量的提升,中老年人偏重于合理规划一日三餐,通过食材的荤素搭配和多样性来保持或促进自身健康。与此同时,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线上美食平台、流动小吃商贩如雨后春笋,为人们随机、就近、高效用餐,提供了便利。加之年轻人忙于工作,健康生活理念缺失,享受便利、减少做饭和吃饭时长,成为他们选择快餐的重要原因之一。多种因素的叠加作用,造成西安市民的健身意识薄弱,过分追求便捷,又使健身仅充当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时尚和潮流的标志。[1]此外,现代社会年轻人生活压力大,疲于工作,忙于孩子教育,没有太多时间投入到健身上的客观因素,也导致全民健身的行动力不足。

全民健身设施缺乏,健身场地利用率不高。全民健身是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的惠民、利民工程,是提高人们生活幸福指数的一项关键举措。而要以全民健身助力实现全民健康,健身设施要能满足全民健身的需求。但是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以来的调查研究显示,西安市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与全国城市的平均水平相比,虽然较相对落后的城市高,但与发达的一线城市相比,无论从人均运动场地的健身面积或是从体育活动场馆使用数量、使用率上都有较大的差距。置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大环境中,西安市整体健身设施完善度和利用率都呈现出较低的数值。除此以外,西安是国家级旅游城市,这促使政府对旅游业基础设施的关注度和投入更高,全民建身的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和力度都相对滞后,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健身的基础设施需求。

全民健身依赖自我,专业人才指导性不足。现阶段西安市全民健身的推进,绝大部分依靠运动者个人的健身意识和经济条件。有健身意识、经济条件稍好的年轻人会选择去健身房锻炼,一方面能在好的锻炼环境中感受锻炼的乐趣,释放内心压力;另一方面能有针对性地得到专业体育教练的指导,从而有的放矢地改进自己健身活动中的技能不足。与之相反,大部分老年人会自发组织,在广场或高楼下聚群跳广场舞,如此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找到聊天的伙伴。虽然此种方式也能满足一定的健身需求,但不可否认,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对群众开展体育活动和促进人民健康能够起到指导性、关键性作用,尤其是对促进青少年融入体育活动的兴趣度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但西安市明显存在着专业体育人才匮乏,健身场地专业服务人员配备不足、全民健身模式不成体系等问题,加之人们的传统意识,以为“不生病就是健康”的错误生活理念,使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分裂,为增强人民体魄、夯实人们幸福生活的基础,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二、西安市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路径

长期以来,引人关注的健康问题多数以是否生病、是否生大病为依据,很少人会主动去深思健身与健康的关系。但毋庸置疑,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非药物干预下保持身体技能健康的最佳路径。通过健身改善物质生活丰富的情况下引发的常见病,如肥胖、轻微慢性病等,都有很好的促进健康的效果,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其他疾病的发生。因此,将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进行深度的有机融合,不仅能在维持人们身体素质的基础上使生活质量得到保障,而且能为西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培养身体素质偏高、生活理念科学的人才奠定基础。[2]

强化全民健身意识,拓展宣传渠道以梳理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关系。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日益加快,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日益加强,各种不良的生活习惯也随之出现,多数人的身体处于明显的亚健康状态。尽管如此,人们的健身意识并不强,对健身促进身体健康的作用理解也并不到位。尤其是西安广大农村地区,人们的健身意识和健康理念较为薄弱,同时由于农民四季劳作的季节性限制,多数农村地区的人民并没有足够的固定时间锻炼身体。鉴于此,使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首要前提即是采用多种方式,利用多种渠道,加强对整个西安市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宣传力度,营造全民健身的舆论环境,使人们从心理上认同健身对促进自身健康的重要作用,真正地重视健身。

如利用广场互联网电子屏幕,播放健身对维持身体健康的好处的视频,引导人们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加强自我锻炼;利用小区的电子灯牌或门口导引牌,做有关健身能预防疾病、使身体更健康之类的有关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文字宣传牌版面,强化人们的健身意识;利用节假日,依托大型广场空旷场地和密集人流,设置竞走、羽毛球等体育类健身活动,无形中强化人们参与体育运动和健身活动的意识,增强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关注;利用互联网,组织形式多样的健康竞赛、养生讲座等,使线下宣传与线上宣传有机融合,渗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除此以外,青少年也是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重要组成人群,学校应利用多种载体,强化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通过广泛有序的宣传和动员,为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留出时间,同时为学生梳理健身与健康的紧密内在关联,帮助青少年建立良好的健身意识和健康生活习惯,从而为青少年学业的进步和事业的成功创造基础条件。

丰富全民健身活动,以提升运动兴趣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融合。目前,西安市绝大部分区域都实现了健身基础设施全覆盖,多数市内区域甚至有分布密集的健身场所和专门的集健身、餐饮和娱乐为一体的健身会所,为广大市民健身提供了便利。但要使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除了要利用好健身场所、健身教练等资源外,还要不断丰富健身活动主题内容,使之既能满足城市区域全民健身的实际需求,也能适应农村地区人们锻炼的需要。

现今风靡我国城市和乡村、深受老年人喜爱的广场舞,是全民健身的常见方式之一。根据西安市区域的不同,多数人们会在茶余饭后自发组织跳广场舞,也有部分中老年人会做广播操和练太极。虽然锻炼内容有所不同,但其本质皆是为达到以健身促进健康的目的。除此以外,还可以适度增加羽毛球、网球等球类健身运动,以满足年轻人的健身需求;利用社会教育资源,设计和组织大型的马拉松、健步走等社会化健身活动,以此调动大众主动参与健身,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工作性质人群的健身需求。再者,还可以依托政府资源,实现健身资源与健康信息的双向联动[3],最大化地畅通社会渠道,以健康信息的传输来拓展和集结健身资源,使之为全民健身的深入实施服务。如在举行大众参与度高的竞技类健身活动时,可联合社区医院,融入相关公益体检项目,让人们在参与健身活动的过程中深化健康意识,了解健康生活的构成要素和生活常识等注意事项,使以健身促进全民身体素质提高趋于常态化。对于在校学生群体,学校可依据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广泛征集学生对校内体育课程的相关意见和建议,据此设计适合学生体能锻炼需求和强度的体育活动,在创新性地丰富学校体育活动的内容和竞技方式的同时,融入合作型体能训练内容,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品质培养,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整合社会健身资源,以强化资源利用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落地。全民健身,首先强调的是健身的覆盖人群,即从幼儿到老人,辐射到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它本质上突出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健身活动的参与度,关注的是西安市全体人民群众以健身带动身体健康的参与效果。因此,政府要站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高度,不断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开发社区、公园、广场等健身活动场所,源源不断地增加可利用的社会健身资源。同时,也应加大对社会健身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力争补齐短板、全局统筹规划。如以基础设施的全覆盖为起点,加大对体育运动指导员、体育教练、体育教师和其他体育专业人才的挖掘与培养,使其能更好地发挥自身能力,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对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路径给予专业性指导,让人们能更多地感受到全民健身的便捷。针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紧缺、指导水平不高等现实问题,可借助政府力量畅通多元化培养渠道,增加专业人才输入和输出口径。如可设置专门以体育人才培养为主的学校,充分挖掘、利用专业体育人才资源。还可以通过招募志愿者、健身达人等人力资源,辅助进行社区大型健身活动的举办,尽可能地加大开放力度,提高使用效益,如此社会各方的资源都可以整合调度并再分配,为全民健身的实现提供多元化载体。除此以外,实现全民健身更需政府贴心考虑特殊人士的实际健身需要,增添专门针对特殊人群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场地设施建设,为提高残障人士参与全民健身的可能性和客观条件,让其能真正享受到全民健身的便捷性和带来的益处,助其能更和谐地参与到全民健身中来,使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后落地。

因势利导各类人群,以科学搭配原则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相互渗透。全民健身涉及人群数量多、年龄段广、个体素养差异大,是一项需要循序渐进深入推进的民生工程。从学生到青年人、从中年人到老年人,年龄段的不同决定着他们对健身强度的需求不同。从工人到白领,从教师到运动员,专业能力的不同决定着他们对健身内容的设想和预期效果的不同。因此,全民健身虽是针对大众开展的,但健身活动的内容设计要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因势利导各类人群,因地制宜地根据自身情况,科学搭配各种各样的健身活动,维持身体素质平衡所需。[4]

实际上,健身不仅有利于个人身体健康,而且能通过肢体活动释放各种不同的情感需求,为人体多种情绪的宣泄找到出口。因此,健身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应更多地以自身素质和运动承受量为前提,多咨询、倾听体育专业人士、健身专家的指导意见,量体裁衣地设计适合自己的健身内容,使健身与健康紧密融合,相互促进。

深度推进体医融合,以政府强力指导带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并不是两个并行的分离的概念,不能通过简单的加法使两者被动地产生联系,而要用乘法扩大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辐射面积和辐射深度,使其产生更广泛的社会带动效应和示范效应,着力吸引参与健身的积极性、自觉性不高的人群。而在这个环节中,西安政府的主导、指导和带动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如由政府牵头,与西安市文化部门沟通,协助其与当地体育部门、医疗单位建立联系,深化交流合作。借助文化活动的举办为全民健身活动的举办形成助力,同步释放有利于解决群众就医问题的优惠政策,使全民健身能真正助力人们提升身体素质,变相减轻医疗系统人员的压力。同时以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使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融合成为实现健康中国的真正推手,为改善中国群众较为常见的亚健康状况,推动全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实现国家繁荣发展助力。

近年来,随着西安市的整体发展步伐日益加快,农村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繁盛之景。与以前丝毫没有健身意识相比,今时西安的农村,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和悠闲健身的人们。但由于整体观念相对落后,很多农村老百姓羞于走上更大的舞台去展示自己,更怯于以自己的观念带动大家共同参与健身活动,因而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融合度呈现出断层发展的趋势。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着力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如对西安所辖村镇的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人们,可适当设置来自政府方的物质奖励,如被评选健身达人,能获得来自政府的经商优惠政策扶持或全家体检卡套餐;还可以作为村镇体育类、医疗类形象大使,出现在村镇宣传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相关宣传载体上;也可以作为新农村、新农业、新农合的代言人,以此鼓励其努力发挥自身的带动作用,激发其为农村全民健身的发展和农村医疗的重视倾注心力。

着力优化业态模式,以科技之力驱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纵深联动。要从根本上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科技的助力必不可少。以互联网为载体,持续优化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产业的业态模式,使其产业链布局更为清晰、更为系统,实现互联网与体育、互联网与健康的交叉融合和纵深联动,是新时代背景下实现全民健身生活化的最佳途径。以互联网与健康产业的融合为契机,借助科技之力,创新性地为全民建立相对完整的健康档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全民健身信息、既往病史信息和问诊信息等,将医疗、健身和体育纳入同一个管理体系内,使其能互通信息、纵深联合,在保障全民信息隐私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体育卫生保健体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实现全市的统一管理。此外,在管理体制外,依托互联网及科学技术的介入,实现文化与健康网站信息的联通。如在健身活动中发生意外情况或需要紧急医疗救援事件,能通过互动平台及时联络负责救援的专业医务人员;或在遇到全市举办的文化活动时,能利用互动平台及时发布活动相关专业人员和志愿者的招募信息,并使信息在第一时间到达基层等。

三、结语

总之,在新时代社会发展背景下,西安市全民健身不应只是空泛的口号,更不应是纸上谈兵的“空把式”“花架子”,而应成为真正深入人心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之一。在促进二者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侧重释放更多的体育资源,使健身设施与健身需求能实现最大程度上的匹配;同时更要注重充分发挥政府的协同和引领作用,尽力杜绝文、体、卫互相割裂的现象产生;政府要充分调配社会多种资源,着力减少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中出现的各种阻力,加快运动医疗服务体系的构建,让政府职能更好地发挥。唯有如此,才能使人们在深刻感受“生命在于运动”真谛的同时,更科学地丰富健身活动内容,关注健身带来的良性改变,从而投身到身体素质的健身时长和频率上来。

猜你喜欢
西安市全民融合
全民·爱·阅读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亲子创意美工展
《融合》
西安市第四医院
123的几种说法
可持续全民医保
基于CA-Markov模型的西安市热环境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