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田径课程评价模式变革审辨及建构

2022-03-03 12:09芦忠文
关键词:田径体育教师体系

芦忠文

(伊犁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新疆 伊宁 835000)

今天的教育决定国家的未来,基于国家和社会公众层面看,高等教育必须承担两项责任:一是提高质量,二是培养优秀人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的未来”国际委员会于2020年1月28-29日在巴黎召开会议,倡导探究未来并教育领域可能需要重新思考和重新构想的内容。[1]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共有300多所高校设有体育教育专业,如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行业中博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提升质量的认可度是每个办学单位、每位教师、每门课程改革优先思考的问题。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体制改革大会上提出“推进创新要求”[2],同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教师〔2018〕2号),明确“深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准”体育教师的培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化”阶段,高质量发展核心应该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评价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方式,不仅具有导向作用,更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评价主要与学习效果测评有关。“评价不仅仅能促进教师的责任心,也是教育过程重要的组成部分。”[3]田径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核心课程,竞争的时代促使我们思考课程评价体系革新,也是最基础、最核心、最能体现价值培养成果的举措,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最有效、最可行的手段之一。

一、我国不同时代田径课程评价模式

(一)技术精英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20世纪90年代

20 世纪 50 年代,北京体育大学是我国第一个成立体育教育专业并开始向社会招生的高校,田径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课程,以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念作为引领,借鉴简单、线性的田径课程评价体系,以竞技体育技术教育为教学主要内容,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行业精英,集中当时最先进的知识、行业中最优秀的人才充实师资队伍,目的是培养掌握高质量田径技术以及田径基础知识的精英,强调“三基”。教学呈现教师主导、知识学习来源于教师以教材和教参为主要内容的传授,技术教学以练习为主,学时充裕。作为通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式筛选的学生基本上是专业精英,学习的自觉性好、有天之骄子的自豪和骄傲感,是一群知识饥渴的群体。这一时期田径课程评价呈现的主要特征是:以田径技术的学习和掌握程度、基本知识的学习与记忆、体能提升为主,对学生进行横向比较,按等级将学生分出优劣,以田径技术标准为评价核心,重点突出;以田径技术的掌握程度及基本知识的理论考试为主的终结式考核为主。其不足之处是注重结果忽视过程,形式上是一种简单、线性的终结性评价,是一种教学活动过程与目标达成的比较,引导着教师、学生、教学管理者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评价结果上。在社会急需专业人才、学生需要通过上大学改变命运的时代,没有人反馈不足并质疑舶来的教学与评价体系的科学性,讨论田径课程评价对学生应有导向作用。

(二)大众化时代:20世纪90年代—2018年

20世纪90年代,随着教育产业化的提出,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进入了追求规模效益、快速扩张的阶段。但其产生的不良影响也引起了专家和学者的关注,为此,教育部针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各培养单位高度重视和关注,并及时在课程体系、课程评价等方面给予优化和调整。在“以人为本”理念下,田径课程被确定为体育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指定了学生、学科、社会三者折中价值取向的课程改革思路。首先更名为田径类课程。据调研,大多数学校田径课程的评价主要是以课堂考勤、理论考核、技术考核(技评、达标)、实用技能为主,评价体系特征是汇集专家意见制定的,体现了宏观教育改革意图,指标体系上相对于传统更加丰富,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和以社会为中心的特点,符合规模扩容的时代要求。评价体系遵循合格标准的本位逻辑,希望通过目标的预先设计依托“跳杠”的方式引导田径课程的实施,评价可以直接反映学生成绩与所要求的目标之间的差距,田径评价标准是集大家的经验和我国办学单位的实际教学条件并结合当时各级中小学对“准”体育教师的需求制定的,教师在田径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生在田径课中的学,以目标为导向实施教学。同时在学生学习的进展过程中可以提供许多切实可行的信息,使教学评价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了评价的功效,这使得评价工作便于操作。评价体系的构建基本上由专家、教师在实践经验基础上总结,期间多数学术研究也助阵他们的实践可操作性及有效性,很少质疑经验评价的科学性,也极少考虑受教育主体——学生随时代变化在身体、心理、行为方式上产生的变化这个客观事实,因而出现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中重记忆、轻应用、分数高、能力差的现象,依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被倡导,这不会使学生获得未来工作场景中的田径知识,而是过多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记忆能力。技术学习以奥林匹克运动的高、精为指引,学生形成了自己的技术趋于完美,但如何评价田径技术在中小学运用视角的做、如何面对田径课程中的讲解、针对不同对象如何去教的现象被淡化,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在追求膨胀、追求规模与层次的时代,更多的关注点聚焦在专业扩展、学科发展以及就业率方面,学生为上学而上学,鲜有人关注体育教师培养的核心应该是什么、如何落实推进,也就是“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操作简单、结构严谨、重点突出、崇尚量化成为这个阶段田径课程评价的特点,引导学生过度追求分数,而忽视田径相关知识结构、技能提高、训练能力以及教学能力连接和运用,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难以体现体育教师培养的终极目标。其评价体系还存在不完整性,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评价的中心是预先设置好的目标,合理性难以进行衡量,对国家的人才培养政策目标理解不到位,人才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评价目标有了间隙,在课程中表现为评价只是对走、跑、跳、投技术的评价,而学生应该掌握的如田径教学、田径训练、田径运动的组织与开展等其他方面应具备的能力却无法测量与评价;第二,评价仅仅围绕单一目标进行,导致教师与学生的教学活动朝着选定出来的目标方向发展,评价只能在最初选定的目标范围内进行,桎梏了评价应发挥的作用,造成评价的不完全、不合理,表现为简单、呆板、单一、线性的特征;第三,田径技术的学习与其他各项体育技能学习的关联度被忽视,对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作用不显著,体现为“以标准化考试、学术性测验为主的评价体系,并不能真正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综合能力”[4]。这种以定量评价为主、淡化价值取向的方式,可能适应当时时代的人才培养条件和需求,却忽视了田径评价应有的人才培养的全面性。在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其体系的效应大大降低,已难以适应高质量发展时代社会对教师培养的要求。

二、新时代田径课程评价模式变革的构思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教师教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时段,是一个关注将普通体育爱好者培养成一名优秀的“准”体育教师、以价值培养为核心的时代。传统的忽视学生时代背景因素、单向路径而强调“科学实证主义”的方法过于依赖定量测量工具,“忽视价值的多元化”评价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成为难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全民教育、核心素养教育、以人的全面成长为中心的教育、教师教育的教育理念登场,为田径课程评价范式改革提供了多元化的理论视域,教育要适应人的存在形式之改变,要“以学习效果为中心”。中国的大学必须关注两个问题:“其一,是构建统一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Educationa Qnality Assurance System即EQAS);其二,是基于课堂教学的评价模式与方法创新”[5]。关注学生的时代性,以价值引领为核心,多角度关注学习效果是田径课程评价范式改革的趋势。

(一)新时代田径课程评价范式改革的价值取向

从管理学角度说,EQAS就是一个质量管理评价系统,体育教学的评价是“根据体育教学的目标和原则,对体育教学的过程以及其产生的结果进行价值的判断以及量评工作”[6]。高质量的时代对“准”体育教师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立德树人”成为检验“准”体育教师培养的重要标准;必须紧紧围绕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建设要求,坚持“注重实践、强化应用、服务社会”的人才培养理念,加大资源融合、协同创新力度。传统田径课程评价体系局部折射在因果性理念下的简单人才培养教育观上,已经成为制约“准”体育教师质量提升的“阿喀琉斯之踵”。结合时代对田径课程培养目标更新的需要,探索更具时代特征、符合学生特点的评价方法,贴近中学体育教学对田径运动开展的需求,从价值引领、学习效果的角度,在田径课程中推广贯彻全新的改革理念,以促进学生向培养目标积极靠近,以多元性、过程性、开放性以及综合性实施评价,运用方法的多元化以期学生在实践能力、基本素养及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向新时代培养优秀“准”体育教师的目标迈进。对体育教育的专业价值取向的改革,是课程评价改革的初始点。同时,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网络中成长的一代,我们需要应答是否要进行教育与教学评价的转型这个问题,让更多的体育教师理解帮助学生建立应用和联系的重要性。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旨在为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出优质的“准”体育教师。

(二)多元化田径课程评价范式设计构思

1.评价设计的理论基础

“准”体育教师培养的课程与评价体系亟待革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生成学习的过程是学生通过以已有的知识经验( 认知结构) 为基础,与在环境中主动注意和选择的信息进行相互作用,主动建构组成新的知识的过程”[7]。我国“准教师”的培养进入了优秀精英时代,应充分考虑教学过程中教学对象的各种特点,如学生成长过程的社会对体育教师的认知度以及网络中成长起来的特点,在评价体系改革过程中服务型教育理念的树立、研讨式教学的推广,教师以解惑者、促进者为己任,利用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网络数字化的教学条件,建立知识图谱、对话等现实学习场景要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首创精神,为田径课程改革构思提供理论基础,以期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并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和目的,为社会培养优质的“准”体育教师。

2.田径课程评价体系的基本结构

美国学者罗杰斯将学习分成处于同一连续体的两种类型:一类是无意义的学习,在教育系统中,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很多内容就像无意义音节一样杂乱无序,缺乏学习的兴趣,只是一种简单的机械的大脑记忆,缺乏内心深层次的理解,这样的教育是一种知识的单向路径灌输;另一类是意义学习或称为经验学习,包含四个要素,分别为“个人卷入程度因素、自我主动投入因素、知识的渗透因素以及学习者对事件的评价因素”[8]。基于此,将田径的课程目标体系分解成能够操作的两类评价体系,首先是行为目标,又称“田径技术教学标准”,体现学生在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之后,在自身基础之上从不会到会、从基本完成到达成某项标准的特定行为标准,主要反映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状况及水平。其次是认知目标,包括课程基础性(如解剖学、生理学等)、概念性(如某项技术的教学原则、训练原则、健身注意事项等)、事实性(田径项目的起源、发展、健身推广等),多元认知方面的评价介入主要反映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标准。

3.田径基本知识结构

根据现今社会学生的存在方式变化特点,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建构题库,以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三种类型为主,以田径各项动作技能表现的关键要素、场地、裁判、规则等为基本内容形成题库,“准”体育教师平时可以在网络上自我进行测试,待基本掌握之后可申请在电脑上完成考核,考核在一定时间段可以多次进行。目标是对田径的基础知识和走、跑、跳、投身体活动的关键要素以及相关其他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为能够组合各种活动中的跑、跳、投动作技能奠定基本知识基础。田径基本能力结构以在田径术科教学课堂中熟练示范走、跑、跳、投活动的动作技能为重点,档次分为A、B、C、D四个级别。目标为“准”体育教师在广泛的身体活动中展现和示范走、跑、跳、投的动作技能水平。

4.田径基本运动素质能力结构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3 000米、立定三级跳、原地背向抛铅球等项目,作为基本素质的测试内容,分学期进行集中统一测试,按年级制定不同标准。目标是“准”体育教师要保持一定的体能水平,体现田径是各类运动基础的特点,促进学生自觉进行体能训练,档次分为A、B、C、D四个级别。

5.田径拓展能力结构

描述与学生本人相对擅长的动作和身体活动相关的行为概念及策略,通过小论文形式完成,档次分为A、B两个级别。目标是“准”体育教师能够分析各类身体活动中的动作表现,并且能够应用所学体能训练原理、比赛策略、技能提高原理提出分析和改进动作的建议。

6.田径教学能力结构

结合国家出台的各种“准”体育教师培养指导意见,学生可以自行确定、选择和运用合适的田径知识、技能进行教学活动,通过检查学生撰写的田径单元教学设计、单项田径教学课时计划,理论性陈述等进行评价,档次分为A、B、C、D四个级别。目标是“准”体育教师能表现出对于经过审核的课程标准的了解,并能够使用这些标准为课程和教学计划服务。

在应用过程中,通过终结性与过程性两种评价相结合,使评价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三、评价改革存在的担忧

(一)教师的传统观念

评价的实施不需要专门进行训练,只需要教师专注这方面的工作,我们以前习惯了以教师为教学过程中心的教育,评价学生的学业教师一言堂,多元化田径课程评价体系变革具有全面性、复杂性,应用的时间较长,需要跨学科合作的特点,执行者要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和运用技能,评价不是评分,应用过程中教师的观念、执行力对设计初衷及其生存和所做出的承诺构成威胁、出现挑战。吴岩曾说:“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痛处是教师”[9]。只有教师转变观念,不断更新已有的专业知识,了解新时代“准”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社会素质、专业素质、基本能力,树立“服务”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潜能积极参与教学中,评价才能更有效地推广与实施,教师要通过教学评价发现问题并及时修正,积极参与建构、完善并修改评价体系,实现培养质量提高的预期。

(二)评价体系标准的完善性和精细性有待提高

从宏观层面上看,把握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以对优秀准教师的培养要求作为评价的宏观要求。同时,结合田径运动走、跑、跳、投的技术特点、基础性特点、教学特点、运动特点,分解成为不同的具体的评价标准,结合中学体育活动的实际需求,形成以服务学生成长为初衷、以培养合格的“准”体育教师为目的的田径评价体系构建,以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的描述为评价主要标准,是一种唤起性、引导式的,但还有待于更加完善和更加精细。

(三)教育主体、主管的适应性

首先,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已经适应了被动学习、传统的评价方式,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尽快适应新的评价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完成评价所需的空间和资源以及跨学科的合作等等,都需要学生的协调一致、通力协作,田径课程评价改革才能推广实施,发挥应有的功效。其次,在评价问题上,成名已久、规模大、行业影响力广的高校更多地愿意把重点放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宏利方面,更愿意做专业的领头雁,评价体系改革涉及学校声誉,是摸着石头过河,教师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并不高。管理者与教师不同身份、不同视角对评价产生的分歧还需要深入沟通与对接。教育管理者应摒弃对价值多元化忽视的培养理念,评价的唯一标准不应该仅仅是评价者的成果评价而较少顾及“学习效果”的思维,应从关注“学习成果”为主逐步转向关注“学习效果”,支持小班授课,以合作姿态对待田径课程评价范式的变革。

四、结语

每门课程的评价体系是每门学科的基础支撑。对传统的终结性为主的田径课程的评价体系革新是大势所趋,改变以测验、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方法,以分数为唯一依据来划分等级作为评价的主要目的,向多元化、价值培养以学生成长为主的变革。一门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能否完全体现“准”体育教师的时代性,尤其是在价值观层面难以在一门课程中具体体现于量化,如何防止通识知识与专业知识脱节等问题,是以成长性评价为主进行改革设计还是以综合性评价体系为主,从学理还是实践角度看,都存在不完整、不精确性。对学生产生的作用与意义,还有待实践的检验。竞争的时代最能体现专业竞争力的就是核心课程的质量,相信随着体育专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多样化、公平化、统一化、科学化、导向化的体育评价体系会不断涌现,使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更加丰富。竞争的时代督促我们重视教育改革,提高基础专业课程的质量,以适应优质“准”体育教师培养的时代发展需求。

猜你喜欢
田径体育教师体系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