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 奥
(东北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全党共同的政治责任,坚持党的领导首先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全党服从中央。”通过对建党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维护党中央权威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的分析研究,可以充分证明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性。新时代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践行“两个维护”,有助于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之梦不懈奋斗。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成立之初就遵循的基本原则。在起草《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时,马克思、恩格斯就规定盟员必须做到“服从同盟的一切决议”[1]572,要求盟员的生活和活动方式应与同盟目的相符合并以纪律为准绳。1848 年革命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中明确指出,“革命活动只有在集中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全部力量”,“在德国实行最严格的中央集权制是真正革命党的任务”[2]562。在第一国际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总委员会的权威,认为总委员会作为“国际”的领导机构和执行机关, 具有联合各支部、防止叛徒建立支部的重要作用,应该成为整个“国际”的权威。针对当时无政府主义者诋毁总委员会是“权威主义” “独裁者”等无视权威的现象,恩格斯与之进行了坚决斗争。在其写作的《论权威》里,恩格斯明确阐明了权威的历史性和必要性,提出一切场合都必须有权威的存在、任何问题都需要靠权威解决的重要观点。如果没有总委员会,不仅无法组织开展各支部革命工作,而且更无力抵挡各种错误思潮和反动势力,可见“这种权力……是有益的”[3]400。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每个人固然需要自主的权利,但是这种自主的自由权利是建立在相应权威之上的,集中统一的意志是社会存在和运行的条件。因此,马克思主义的权威观绝不是集权和威权主义,它强调权威和自由的辩证关系。没有绝对的权威就没有绝对的自由, 权威是自由的保障,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其适用范围和程度也相应发生变化。
列宁对于建立和维护党中央权威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创造和实践探索。党中央拥有权威始终是革命和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正如列宁所言:“因为党的威信统一了各机关、各部门,使几十、几百、几千以至几百万人都遵照中央提出的口号一致行动。”[4]276只有在党中央的权威领导下,才能凝聚和调配全体党员和广大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确保革命运动的组织性和一致性,中央政策才能得到有效落实和执行,苏维埃政权才能得以巩固。列宁确立了民主集中制的工人阶级政党组织原则,强调只有做到地方服从中央、下级服从上级、少数服从多数,按照集中制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党,才能成为真正钢铁般的组织, 才能确保无产阶级先锋队思想统一、行动一致,才能具有坚强的战斗力。在俄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面对国际国内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列宁提出加强纪律建设以巩固党中央权威,通过制定严格的纪律处分,对非议中央决议的党员干部进行坚决批判,也对只重视地方利益而违背中央统一计划和政策的行为做出严肃处理,从而打击了党内派别活动, 巩固了党中央权威和全党的团结统一。列宁将树立领袖权威作为维护党中央权威的重要保证,认为领袖作为党内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的领导者,是全党的主心骨和掌舵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领袖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领袖权威是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者自愿维护的权威,与个人主义和专制主义完全不同。树立领袖权威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凝聚全党共识的必然要求,也是激励全党全社会奋勇前行的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将马克思主义写在党的旗帜上,以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为根本遵循。党形成了“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在内的严密组织体系,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具有的强大优势”[5]86。这一优势尤其体现在党中央是全党的大脑和中枢,具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从毛泽东提出“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一党的纪律规定, 到邓小平做出“中央要有权威”的重要论断,再到习近平强调“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维护党中央权威作为根本政治准则和政治要求,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坚定立场,也展现出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和执政规律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基于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国际国内环境,对建构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做出了不懈努力,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关于维护党中央权威的重要论断和举措,对确立党在各项事业中的领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团结一切力量进行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证。
维护党中央权威的探索和确立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幼年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维护党中央权威重要性的认识不十分深刻。尽管第一部党章就规定了党小组、地方支部、地方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设置和各自职能,强调下级组织要服从中央委员会的命令和决定、要维护中央委员会的权威,但是由于当时国内外环境与革命形势的复杂性,加之党也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认知能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没有建立起一个坚强有力的中央权威。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的领导地位重新得以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形成,全党开始在思想上趋于一致,在行动上更加团结有效率。也就是“从毛刘周开始,中国共产党才真正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成熟的领导集体”[6]298。在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初期,党内宗派主义、分裂主义盛行,对党中央和党的主要领袖的权威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为了阻止这种情况的进一步恶化,毛泽东提出了民主集中制的“四个服从”原则,并制定《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关于各级党部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等党内法规,确保各级党组织与党中央保持步调一致。由于长期以来党内“左”右倾思想始终没有彻底清除,于是1942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在延安发起全党范围内的整风运动,从学风、党风到文风问题都给予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剖析,纠正了当时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错误思想,使全党在思想和组织上高度统一起来。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作为整风运动的重要成果,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的历史经验,批判了曾经的错误思想,指出了全党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自此得以确立。在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克服党内和军队中存在的无纪律、无政府主义现象,把必要的权力集中于中央,毛泽东起草了《关于建立报告制度》,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要定期向上级汇报工作并遵循请示制度,进一步从制度上确保了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为夺取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维护党中央权威的曲折发展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的任务由领导革命转换为执政兴邦。此时,党肩负着建立和建设新社会的艰巨任务,中国共产党人对维护党中央权威的重要意义具有更加深入的认识。邓小平谈指出:“过去的革命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关键在于党的领导,现在的建设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关键也在于党的领导。”[7]264只有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才能集中一切力量推动新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才能与国内外的反动势力和错误思潮坚决斗争。1954 年,党的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指出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党中央是维护党的团结的支柱,严厉制止任何妨碍中央统一领导、损害团结和威信的言论和行动。由于当时一些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对党的权威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党中央对这些歪风邪气予以严厉打击,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了严肃处理,并在党内及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整风运动,维护了党中央的威信和形象。然而,由于当时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党还缺少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加之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1958 年后党的政治生活开始偏离正常轨道,特别是1966年之后的“文化大革命”10年,反革命集团极力煽动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党内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遭到极大破坏,维护党中央权威在这一时期被严重曲解,给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造成严重损失。
维护党中央权威的重新确立和巩固时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及时拨乱反正,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关于党中央权威的阐释中,及时修正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将权威极端个人化的错误,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重新确立了党中央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邓小平明确提出“中央要有权威”的论断,强调要以党中央、国务院的权威统筹发展大局、解决改革难题,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1992 年党的十四大对维护党中央权威做出制度性规定,要求全体党员都要自觉维护党的团结和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同中央保持一致。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中都明确提出“坚决维护中央权威”。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维护党中央权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党各个时期领导革命和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维护党中央权威作为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内容和中国共产党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重要经验,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维护党中央权威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最高原则,也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一方面,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的“两个大局”背景下,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党在各项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对于应对国际国内一切风险挑战、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尤为重要,而坚持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就是要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党章》中的“四个服从”最根本的一条是全党服从中央,党中央强调的“四个意识”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做到“两个维护”。另一方面,旗帜鲜明讲政治、确保党的团结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党的政治建设应当摆在首位,因为它直接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则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只有党中央有权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得到有效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才能得到体现,党把方向、谋大局、促改革的能力才能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在保证正确方向引领的基础上取得切实的建设效果。
维护党中央权威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多方面优势, 第一条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并且提出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把“两个维护”落到实处。历史证明了,只有党中央有权威,党才能保持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才能确保政令畅通,有效统领社会各个领域和各项事业,促进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党中央没有权威,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党的决策部署也将成为空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实践成果。这一成果的取得从根本上说得益于党中央正确决策的有效贯彻执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不断完善和发展, 制度优势将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将得以实现。
维护党中央权威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党的宗旨的具体展现,也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带领下,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如期实现,我们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成功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面部署下,在广大人民的支持和配合下,我国不仅在短时间内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胜利,而且经济恢复也走在世界前列,社会民生得到有效保障,这充分证明了我国的制度优势和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必要性。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砥砺奋进、不懈奋斗、迎难而上,继而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乃至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
一是维护党中央权威不仅要思想坚定、本领高强,而且要制度严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重视改造适合工人阶级政权的“解放他们的政治工具”[8]163,体现出制度对于保障权威的重要意义。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建立健全党内制度法规方面不断探索,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深化认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对反动派采取强硬的武装斗争以保护革命果实,对党内则倡导建立严格的纪律制度以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厉打击对党中央权威造成极大损害的宗派主义、山头主义,整治党内、军内的无政府主义和纪律涣散现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恢复了对党的纪律严明的重视,重新确立了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制度,做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9]333的重要论断,大力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建设,党中央权威得以恢复和巩固。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制度建设,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设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体系,并把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作为制度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以严格的制度保障为实现党的全面领导保驾护航。
二是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性组织制度的优势。历史表明,党在什么时候能够贯彻落实好民主集中制,正确处理好党中央与党内民主之间的关系,什么时候就能维护好党中央权威和党内团结统一,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运用辩证思维和历史思维,不断探索制度规律,以处理好集中与民主、纪律和自由、统一意志和个人思想的关系为原则,不断完善民主集中制。新时代坚持民主集中制与维护党中央权威是相统一的,只有在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基础上形成民主化、科学化的决策机制,才能真正实现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根本诉求,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获得全体党员和人民群众的认可, 巩固党中央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
三是不断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没有科学的领导制度作保障,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就会出现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党中央的权威就会受到挑战。建党一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丰富实践和理论探索中始终重视并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建构科学、系统、高效的领导制度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又将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进一步强化了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职能和决策议事职能。使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更完备、更有效、更稳定,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保障,在新时代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是维护一个领导核心是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关键所在,也是正确制定和高效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保证。马克思曾经指出:“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10]208领袖对无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和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就像乐队指挥对于一支乐队一样具有关键性作用。毛泽东也做过形象的比喻,他把党的领导核心比作桃子剖开之后仅有的一个核心。毛泽东反对“一国三公”[11]69,强调实行一元化领导的重要性。邓小平说过:“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6]310他严厉批判分散主义、派别斗争,在改革开放时期支持建立和维护统一的领导核心,以强有力的党中央权威和领导核心引领各项改革事业有序进行。从建党一百余年来党的事业成败的历史经验来看,形成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并维护这个集体的权威,对我们这样的大党、大国尤为重要。党如果没有一个主心骨,就会出现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就无法制定科学统一的方针政策,更无法团结和凝聚全党全社会的蓬勃力量。维护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地位这一政治要求, 是对中国共产党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的科学总结。
二是维护党中央权威首先要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党和人民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成就。新时代我们距离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更近了一步。在扎根群众、立足群众、服务群众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展现了一代领袖的强大政治能力、责任担当和人格魅力,成为党和人民衷心拥护的核心。在当今深刻变化的世界形势下,在各种风险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背景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坚定不移地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必然选择, 符合党、国家、军队、人民的根本利益。只要全党全社会自觉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党中央就有权威,全党的智慧和力量就能凝聚起来, 带领人民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
一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保持全党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过程中,始终提醒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保持思想上的清醒和团结,与机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错误思潮进行坚决斗争,捍卫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地位。毛泽东经常强调要在思想上入党,善于对党内非无产阶级进行思想上的改造,从而解决党内不同观念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增强全党的凝聚力。习近平总书记也谈到,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之“钙”,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根本,信仰缺失就容易出现问题。历史和实践证明,党在组织上、行动上的团结要建立在思想一致的基础上,没有统一的思想,党内就会出现无原则的纠纷或遭到分裂势力的利用,党组织就会面临涣散和瓦解的危险。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想信念,拥有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厚信仰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才使全党始终保持团结统一,自觉围绕在以党的领袖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永葆政治本色[12]。
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维护党中央权威不仅需要共产党人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而且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合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一个社会来说,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对于人民当家做主的中国来说,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代表人民利益的马克思主义必然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指导地位。这是科学的力量,历史的结论,现实的必然。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党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一项根本制度明确提出来,这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未来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13]213一个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瓦解是政权瓦解的起点,一旦思想被腐蚀,政治、经济等其他各方面就会濒临崩溃。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一些国家发生的“颜色革命”,就是前车之鉴。当今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我国面临的风险挑战日益增多,亟须使全社会统一思想、坚定信念。同时,各种社会思潮也愈发多元复杂,其中不乏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粹主义等西方思想的渗透和侵蚀。旗帜鲜明地抵制错误思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主心骨、把准定盘星,是促使全社会形成强大精神合力、汇集磅礴伟力的根本保证,也是恪守党的本质属性、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必然要求。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余年来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的重要历史经验,更是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现实要求。分析建党一百余年来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强有力的党中央权威。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和历史逻辑,也是基于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考量。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航向。“两个确立”是党在今后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新时代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以历史经验为借鉴和指引,一是以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为保障,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二是以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为关键,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三是以坚定统一的理想信念为根基,筑牢党员领导干部的信仰之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保持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一致。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聚成无往而不胜的磅礴伟力,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接续奋斗。正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所指出的:只要我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就一定能够确保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