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阅读要点,发展语文素养

2022-03-03 09:43江苏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213100胡洁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19期
关键词:小伙伴文本阅读教学

江苏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213100)胡洁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学生是阅读的主体,他们在阅读体验中获得知识、智慧,产生情感体验。基于语文素养的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引领学生深入地进行学习体验。长期以来,传统的阅读教学多停留于浅层次的文本学习,学生无法进行个性化体验,导致阅读教学效率低下。为此,教师要明确语文素养的目标,注重文本阅读有深度、知识运用有广度、思维发展有高度,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一、聚焦词语,促进学生深度品味文本

在文本中,词是基本单位。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词语的学习。只有抓住词语进行学习,才能读懂句子,深刻理解文本的内容。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大自然的声音》一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大自然的不同声音,如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动物的声音等。“声音”是阅读这一文本的关键词。对“声音”的辨识与理解,有助于学生掌握课文内容,体验大自然声音的美妙。如,“风”有哪些声音?作者将风比作音乐家,微风拂过,声音是“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狂风吹起,声音是“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水”有哪些声音呢?下雨时,作者将雨比作打击乐器,“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当雨水汇集成小溪,声音“淙淙”“潺潺”;在大海,水的声音“哗哗”,犹如“海洋大合唱”。显然,聚焦这些词语,让学生抓住不同声音的特点进行理解、体验,学生就会体会到这些美妙的声音。

阅读课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概括文本主旨,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陶罐和铁罐》一文,以童话的方式讲述陶罐与铁罐的故事。在阅读时,教师要让学生读出铁罐的傲慢、无礼,体认陶罐的谦虚、友善。在指导学生感知文本内涵时,教师要抓住“奚落”“傲慢”“谦虚”“懦弱”“轻蔑”“相提并论”等词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意义。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从铁罐、陶罐的对话中体会他们说话时的神态、语气及内心活动,把握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在角色扮演中,学生对两者的语言、思想、神态、心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理解,这样既品味了文本语言,又获得对人物形象的深度理解。

二、聚焦运用,发展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语文知识的梳理,又要顺应学情,突出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在课堂上,教师要结合语言,让学生概括文本的主旨,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增长才识与文化。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不懂就要问》一文,通过讲述孙中山先生小时候读书敢于质疑、不懂就问、哪怕挨打也不怕的故事,告诉我们,读书要善于独立思考,要敢于提问,只有勤学好问才能学有所成。在指导学生阅读该文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从文中找出有新鲜感的语句,学会概括段落大意,初步感知文本的主旨。整篇文章以“问”为线索,叙述了孙中山“礼貌请问”→先生“厉声反问”→孙中山“从容答问”→先生“欣然解问”→同学“提出疑问”→孙中山“笑着答问”的过程。教学时,教师要从“问”的态度、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让学生领会“不懂就要问”的优秀品质。阅读教学强调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迁移运用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教师要结合文本阅读,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抓住文本的关键点进行体悟。如,对第二自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流利”“壮着胆子”两个词语进行思考,想一想:“孙中山是如何对待读书的?他为什么要‘壮着胆子’去问?”显然,孙中山之所以能够流利地背诵出来,说明他很认真,任务完成得很出色。“壮着胆子”提问,说明孙中山不满足于能背诵,还希望能理解所背内容的意义。

阅读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情境,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在具体的阅读情境中,学生能全面地理解阅读内容,获得深刻的阅读体验。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海滨小城》一文,描写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该文的特点是景物描写,作者运用不同的观察方法,为读者展现海滨小城的独特景致。教学时,为了丰富学生对海滨小城的认识,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海滨小城的风景。接着,引领学生初读课文,对文本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如,“第一段描写了哪些地方?请同学们边读边画出来。”于是,学生既画出这样的句子“走到街道尽头,就可以看见浩瀚的大海。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也画出作者描绘的景物,如海面上的机帆船、军舰及天空中飞翔的海鸥、飘着的云朵等。这样,图文对照,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本内容。

三、聚焦思维,培养学生阅读思辨力

在阅读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是关键。自主阅读需要学生主动思考,具备一定的阅读思辨力。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又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进行深度阅读。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司马光》一文,是一篇小古文,记述了司马光小时候和伙伴们玩游戏,遇到小伙伴掉入水缸,冷静砸缸,救出小伙伴的故事。寥寥数语,将该事件的发生、经过、结果写得清清楚楚。教学时,教师对照插图,设置问题:“司马光用力搬起石块砸瓮后,水从瓮中喷涌而出,司马光扶起得救的小伙伴。请同学们思考:小伙伴是如何掉入瓮里的?在掉入瓮里后,其他人在做什么?司马光的心里在想什么?”这几个问题,指向学生的思维。学生循着问题,再次阅读小古文,把握小古文与现代文的区别,讨论小伙伴掉入瓮前、瓮中、瓮后的场景。有的学生想到,瓮里有金鱼,小伙伴想看,不小心掉入瓮中;有的学生想到,司马光最初是寻找树枝、绳子来救小伙伴,但没成功;有的学生想到,司马光和小伙伴打算合力推倒瓮,但没有成功。这些问题,使学生对司马光砸缸一事展开了深入思考,既理解了人物的思想情感,又增强阅读的自信,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深度阅读要突破学生理解的难点,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增强学生全面认识事物的思辨力。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坐井观天》一文,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青蛙与小鸟的对话,让学生明白“正确认识、思考事物,不要受自己的已有经验所局限,否则将会像青蛙一样,目光狭窄,自以为是”的道理。文章故事性强,教学时可让学生分别饰演青蛙和小鸟,通过对话深入思考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有的学生认为,青蛙的说法是正确的,因为青蛙是站在井里的,他看到的天就和井口一般大;小鸟站在井沿上,他所看到的天也没有错。于是,有些学生认为青蛙眼里的天有其合理性。对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不同想法,鼓励学生去创新思考,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有的学生想到,如果一直下雨,井里的水就会越来越高,逐渐升到井口,这时小青蛙就能够跳出井口,看到无边无际的天空了。这样的讨论,打破了思维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的阅读思辨力得到发展。

四、聚焦策略,提高学生阅读质量

过去的阅读教学,倡导以能力为本,期望通过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并非是由多读、多积累就能形成的,而是要掌握适当的阅读策略,并在不断运用策略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形成的。那么,阅读策略有哪些呢?如预测策略、提问策略、速读策略以及有目的的阅读策略等。研究发现,阅读能力体现在学生与文本的交互和理解上。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梳理教材中的阅读策略,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策略,进行广泛的自主阅读。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习得和发展。从语文课程标准来看,语文学科素养体现在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上。具体而言,就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获得的语言知识和能力、思维方法和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面对各种样式的文本,学生要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灵活选择不同的阅读策略、方法,理解文本的内容、思想等。

支架式教学理论认为,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情,预估学生的学习起点,搭建适当的阅读支架,以加强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性把握。阅读支架,明晰了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阅读策略,为学生提供显性的阅读过程指导。因此,教师要坚持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观,优化阅读教学过程。日本学者佐藤学认为,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要实现所有儿童的学习权利,尽可能提高儿童学习的质量。在阅读实践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完成导学单;引导学生共同研读,解决他们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交流展示,进行自我建构。在自读环节,教师要依托导学单,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参照导学单,带着问题阅读文本,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提取关键信息。教师通过巡视,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并给予有效的引导。在学生共同研读环节,教师要结合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开展互助共读。在交流阅读体会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同伴的想法、观点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赞同,或提出不同意见。在交流展示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可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记录卡等形式,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教师可通过提问、追问、补充等方式,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提升阅读课堂的质量。

五、聚焦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学生语文实践力的发展。俗话说,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动手做才学得会。实践,就是要让学生去做、去运用。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曹冲称象》一文,讲述了曹冲小时候为大象称重的故事。大象很重,很多官员都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来称它的体重。最后,七岁的曹冲想到了用大船来称大象的方法。文章的第四自然段,主要介绍了曹冲称象的过程,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在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提炼出具体的称象步骤。第一步,赶大象上船,在船舷下沉处画线;第二步,赶大象下船,往船里装石头,当船舷下沉到画线处时,停止;第三步,对船上的石头进行称重;第四步,合计所有石头的重量,就得到大象的重量。在阅读后,教师鼓励学生动手做“称象实验”,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物品,学习曹冲称象的方法,进行称重实验。设计与“称象”相类似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认真体验、科学观察,获得了阅读探究的乐趣。

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审美素养的发展。文质兼美的课文,有的写人,有的叙事,有的写景,有的说理。阅读这些文本时,学生不仅能获得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的发展,还获得了审美能力的提升。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妈妈睡了》一文,描写了妈妈午睡时的情景。阅读该文,学生能感受到母爱的深沉与慈祥,从而理解父母、关爱父母、感恩父母。在教学时,教师先要求学生找出描写妈妈的句子并读一读,体会句子表达的情感;接着,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妈妈”睡觉的样子,说说自己梦见了什么;最后,进行课堂小练笔,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对妈妈想说的话。这样,读写结合促进了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陶冶了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获得语文素养的发展。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聚焦阅读要点,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小伙伴文本阅读教学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我和我的小伙伴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我的小伙伴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小伙伴”等十七则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