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平市南木镇黎明小学(537200) 薛理安
任何学科对于学校管理工作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支持性作用,而学校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样也是为了维护学科教学秩序,为了促进学科教学效果的有效发挥。本文立足于校园管理的整体视角,探讨体育这门学科在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当中所扮演的角色,并着力探讨校园管理视角之下的体育教学途径及其作用。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全面融合体育学科和校园管理工作,使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体育教学的功能性发挥。
体育作为一门运动型学科,长期以来在各种教育思想的影响之下,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很难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通过对学生家长群体进行调查研究,可以发现,绝大部分家长对于体育学科的认识是比较浅显的,不了解也不关心,也不会在每天放学以后询问孩子今天学习了什么样的体育技巧或者是运动技巧。家长们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了学生的智力发展而非体能培养上,这就造成了体育这门学科逐渐向业余化的方向发展。甚至在实践过程当中,由于家长这种错误的教育观念,导致了教师开展体育教学时,存在着妄自菲薄的情况,如大部分体育教师都不认为自身的教育工作能够和学校管理产生关系。体育教师所做的就是按照学校设置的教学目标,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并不会为学校未来的管理工作献计献言,或者发挥体育学科在培养素质化人才方面的作用。
通过对大部分学校进行调查不难发现,学科教学任务和学校管理任务这是两个分支。对于学校的管理者来说,他们所从事的是学校的管理任务,同时学校内部也会聘请一些行政人员,负责各项管理工作的执行和落实。而对学科教师来说,他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按部就班地从事自己的教学工作,尤其是对体育这门学科的教师来说,一周大概会安排2~3 节课,这样的低频率教学模式,使得很多体育教师在面对学校管理任务的时候,都会存在着事不关己的态度,这是非常不利于体育学科与学校管理工作相融合的。与此同时,通过对学校管理者群体进行调查可以发现,90%以上的学校管理者都不认为体育教师可以承担起学校管理的一些任务,或者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他们只是把体育学科简单地看作是运动技能的讲授以及学生体能的培训。虽然,绝大部分校园管理者都认可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可是他们却不能够将心理健康教育任务下发给体育学科教师,这也是一种学科管理理念欠缺的表现。
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这是当前很多学校都表现出来的一个显著问题。通过对学校进行调查可以发现,大部分体育教师虽然具备专业的体育学习经历,但是在技术水平和教育能力上是有所欠缺的,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地区和民办学校中,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体育教育资质都有待提高。学校内部也不会为体育教师组织经常性的学习,而学校内组织的一些管理会议和行政会议,也同样不会要求体育教师参加,更不会鼓励体育教师在这种会议上进行发言。这实际上是忽视了体育教师的素养提升,同样也是将体育教师排除在学校管理的范围之外。
由于体育这门运动型学科的日常考评方式和测评方式是比较特殊的,所以大部分教师会通过临时抱佛脚的方式来培养学生。比如,在一个学期的前半部分,教师并不会对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和体能进行训练,而是把体育课上成一门自由活动课。但是在临近考试的时候,教师会进行突击训练,以达到符合考核的标准。这也体现出教师目前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有所欠缺。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体育学科更加不受到重视,导致学校管理者在管理理念上产生偏差。比如,一些学校就不认可体育对于学生成长所带来的关键性作用,或者说他们普遍将体育这门学科的重要性放置于语、数、外等主要学科之后,因此会默许其他任课教师去抢占体育课程的时间。这些都属于管理者在思想认识方面的偏差,而这种认知偏差又使得体育学科在整个学校管理环节中的受重视程度严重不足,不利于形成体育学科与校园管理相结合的意识。
当前,体育教师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因此造成体育学科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相对较弱,体育课更多地侧重于基础体育技能和运动技能的培育,没有办法为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例如,在观察中就发现,如果教师要求全体学生做一些准备活动,涉及扩胸运动的时候,大部分女生都会左顾右盼,甚至会蹲下来系鞋带或者偷偷溜走。此类情况多次出现,反映出女学生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存在着一些排斥心理和害羞情绪。为此,教师要考虑女生所具有的敏感和内向性格的特点,采取多种鼓励手段或肯定的话语,促使女生能够勇于面对自己的情绪,并能够正确地去看待体育运动当中的各种技术动作。
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和功利性考试风潮对学生的日常学习心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常常是负面的。通过对学生群体进行调查,发现80%以上的学生认为体育课程属于可有可无的课程。而对于一部分体育教师来说,他们也把自己的教育课程放在了整个学科教育体系可有可无的位置之上,对其他教师的抢课、占课行为,往往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甚至在看待体育学科的时候,存在着妄自菲薄的现象。这样的错误思想认识,也使得学生逐渐丧失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一些体育课上,有些学生会表现出懒散和松懈的状态。举例来说,有些学生面对教师所提出的体育练习任务,往往将这看作是自由活动的时间。比如,教师要求学生们在接下来的课堂当中练习篮球,投球至少要达到十个以上,可是学生们却在操场上随意跑跳,或相互打闹聊天,完全忽视了体育教师布置的任务和运动要求。另外,大部分学生也不会重点关注一些运动技术和运动要领,在学习当中的积极性和仔细程度严重不足。
任何学科都可以成为学校管理的有力抓手,学校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样也有助于各个学科的发展,二者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当前在推动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同时,还需要树立起体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相互融合的新理念,使体育教师学科管理的意识得以增强。举例来说,学校可以在各类校园管理会议或者是决策会议上要求体育教师充分参与会议,并且鼓励体育教师为学校的管理献计献言,使体育教师产生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另外,在体育学科培养计划和本学期教学进度的质量评估环节中,不是只参考过往的经验,而是组织体育教师开展研讨会,甚至可以让各个学校之间体育教师相互交流,从而充分发挥体育学科教育对于学校管理的支持性作用。
例如,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运动会,在组织开展之前,就可以将规则讲述融入体育教学环节之中,在每堂体育课中留出十分钟,开展一次短暂的体育竞赛活动,让学生们及时熟悉体育运动精神,并且教师也需要着力讲解体育运动精神的内涵和奥林匹克精神的深意。这样操作有利于巩固学校管理工作的效果。
除此之外,当学校开始制订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的时候,也需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在这方面的作用,增强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让体育这门学科成为疏散学生压力和缓解学生焦虑、紧张情绪的重要学科,让学生们能够享受运动并养成在运动中获得愉悦情绪的好习惯。
体育教学课程想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就需要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做出有效的改进,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同时将各类德育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融入教学环节之中。举例来说,体育本身作为一种具有竞技性的团队课程,可以以体育课程或运动竞赛活动为依托,培养学生的挫折意识和抗压能力。
在当前的体育课程当中,可以重点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使学生在一次次面对体育训练的挫折打击的时候,仍然能够坚持自己的目标,仍然能够充满勇气和毅力地去训练。比如,在长跑练习中,大部分学生一看到长长的跑道,就会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一开始就会通过哭闹的方式来反抗,此时就要求体育教师抓住这一偶然性时机,通过口头语言引导或者肢体语言鼓励的方式,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坚持不懈地跑下去,甚至教师还可以通过陪跑的方式陪同学生一起跑完整个赛程。但值得注意的是,挫折教育不是创造教育情境让学生自己去领悟,而是需要通过教师的科学合理引导来达到目标。比如,当学生产生抵抗情绪和放弃情绪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正面性的语言或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了解到“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背后的深意,从而逐渐战胜自己的恐惧心理,克服自己的心理压力。
核心素养教育观念明确指出,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应是一种严格的上下级关系,而是需要形成一种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意味着体育教师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必须要顺应学校的这种管理策略和基本要求,在构建师生关系时,需要以互动沟通作为基本原则,而这种方式同样也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举措。在当前体育课程的组织开展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这种良好师生互动关系的构建,以使教学氛围变得更加和谐,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过程,而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将能够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得学生在面对教师提出的体育运动任务和练习要求的时候,能够渐渐卸下自身的心理防备,不至于出现过度紧张和焦虑的情绪,而是把一次次的体育练习和体育竞赛过程看作是和教师游戏的过程。体育教师应着眼于对学生平稳心态的维持和构建,尽可能地通过鼓励性的话语,来培养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外,教师可以以自身为例,讲述自己在学习体育学科时候犯的一些错误或一些丢脸的案例。这样能够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们在哈哈一笑的过程中明白任何人在练习体育技巧或运动技术的时候,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这并不是丢人的,也并不会被他人苛责和嘲笑。这样教学就能够使学生渐渐放下自身的紧张焦虑情绪,从而以更加平稳、平和的心态去迎接接下来的体育训练。
综上所述,本文以体育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校园管理视角,探讨了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问题,以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认为目前体育学科受重视的程度普遍不足,而且缺少学科管理的融合性理念,教师在管理素质方面也有所欠缺。经过进一步的研究,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由于管理者思想认识方面的偏差,教师对于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视,还有学生自身存在着散漫懈怠的情绪。在校园管理视角之下,想要进一步促进体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的融合,就需要强调体育学科的管理作用,要持续发挥体育学科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并在教学中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