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如东县马塘初级中学 娄扣银
信息技术是一门融知识性、技能性和工具性为一体的基础性课程,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与信息素养。要想发挥出线上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效用,需要教师不断摸索与探究二者之间的融汇点,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来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发挥出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作用效果。因此,从这个思路出发,本文主要围绕制作微课、任务驱动、深层互动、推送资料和参与实践这几个方向进行具体探讨,以探寻信息技术线上教学的新思路,进一步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质量。
微课指的是运用信息技术,呈现某个知识点或某一完整教学环节的结构化数字资源。一般来说,微课的时间比一节完整的信息技术课堂的时间要短,容量要小,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就是线上教学的一种具体实现模式。教师要善于围绕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精心制作微课视频,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积极思考来获取知识,不断进步。
例如,以“word文档的编辑”的教学内容来讲,这是一节操作性很强的内容,包括打开文档、文字的修改、文字的复制移动、字符的查找和替换等等,教师就可以结合其中的重点内容设计和制作微课视频。如打开文档及文字修改的内容可合并成5-8分钟的微课视频,教师要边录制自己的操作步骤边讲解。首先给学生准备一篇word格式的文章,先带领学生熟悉打开word和新建word的基本操作,接着浏览文章的内容,发现有很多错字、词。要想修改这些错字,需要先用鼠标或键盘控制“插入点”的位置,删除错误的内容并输入正确的字词,这时候教师可讲解“退格键”“删除键”以及撤销按钮的用法。最后,视频中把这篇修正完的文章另存为一个word并进行命名。在观看完毕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同样的修正文章错字并另存为新文档的练习任务,让学生在反复观看微课视频的基础上进行练习与巩固,这样学生在操作中遇到卡壳的地方还能重新观看微课视频,最终每个同学都完成了这一练习任务,教学效果较好。
也就是说,微课与常规线下教学不同的是它的时间短,教学过程并没有学生的实际参与,这也是微课教学的一项短板。因此,教师不仅要通过制作与开展微课教学来发挥出其主题突出、内容具体、资源结构情景化等教学优势,也要精心取舍课题内容,结合恰当合理的教学方式来处理好微课教学中“有”与“无”的矛盾,确保线上教学良好的教学效果。
任务驱动与线上教学的融合是教师要围绕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内容来为学生设计和准备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这样的任务设置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动机,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应用学习资源,通过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来完成既定任务,解决具体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例如,以“制作封面”的教学内容来讲,教师可以先播放展示一些精美的杂志或图书,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一本书需要设计封面,并让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讨论点评教师提供的封面,总结封面的要素及封面制作时要注意的事项,这是第一个任务。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与分享进行总结。接着,教师继续布置任务,让四人小组合作完成第二个任务,通过插入图片或自选图形,并对图片的大小、位置、叠放次序进行调整与组合,再加上艺术字来进行点缀和优化,合作完成任意主题的电子封面,在课堂最后展示本小组的作品并分享封面主题,其他同学进行点评与交流,以此来完成这节内容的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一个难点在于教学任务的选择一定要合理,过难或过易都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任务设置过易的话,会很难调动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与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效果大打折扣。同样,如果任务设置过难的话也有一定的弊病,很容易导致难以推动教学进程,完成不了课堂教学内容,这两者之间的平衡是需要教师去把握和控制的。
线上教学的一个很大的优势是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打破距离的隔阂,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分享的平台与途径,也会触发学生更多互动交流的欲望与乐趣。但同时,这种互动也可能会受到形式的影响,让学生被线上互动的这种形式所干扰,很难进入到深度互动的学习与交流中去。因此,教师对互动的话题和讨论的模式都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恰当的实施。
例如,以“信息的管理”这节内容来说,关键是要让学生了解常用应用程序的图标与文件类型,学会压缩与解压文件,能够科学有效地管理磁盘中的文件。那么,教师在进行线上教学的时候,就要围绕这一教学目标来准备教学问题及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互动与思考中获取知识。首先,教师可以展示几组相同文件名、不同类型文件的文件夹、压缩包,让学生找一下它们的异同。学生观察到它们的文件名相同,但图标不同。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还能否进一步找到它们的不同之处?提示学生可以比较其属性,这样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它们的文件大小不同。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对文件进行压缩呢?由此来引导学生认识压缩软件的用途。最后,教师可提示学生打开这些文件夹继续找不同,学生们发现以音乐命名的文件夹里都是音乐格式文件,电影文件夹均为电影,那这样做又是为什么呢?学生想到是为了方便快捷地找到想要的文件,并表示也要这样管理文件。教师再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管理自己磁盘中的文件,由此顺利地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互动效果较好。
要想做到扬长避短,发挥出线上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优势,教师要去思考两个问题,一个是考虑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在线教学互动?再一个是考虑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在线课堂交流?在这样的思考下,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与安排来引发学生的深入互动与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兴趣。
线上教学跟线下教学的对象都是全体学生,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是不同的,这就会导致同样的上课内容并不能使所有的学生都很好地消化与吸收。但相较于线下教学来说,教师可以准备和推送辅助课堂教学和学生理解的一些学习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开阔学科视野。
例如,在教学“走进网络世界”的信息技术内容时,我们在课堂上讲解了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功能,了解到因特网的各种功能,并在课堂最后提出一个探究话题,让学生思考和展望现在的计算机还可以增加什么功能?你想象中未来的因特网是什么样的?同时,这个话题也引起了学生们对于因特网的发展历史的探究兴趣。那么,教师就可以借助互联网的资源优势与线上教学的模式,为学生拓展关于计算机发展的历程的相关资料,作为课堂的补充材料推送给学生,让有兴趣的学生可以抽时间进行阅读和研究,这样的方式不仅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课堂教学内容,还极大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反馈。
我们在开展信息技术线上教学的时候,通过推送资料帮助学生开阔学科视野的方式有两个基本的方向,一个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拓展学科相关的前沿热点知识或社会事件,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热情。再一个是可以将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通过学科间的融合来达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作用效果。
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信息科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还要引导学生能够应用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来指导生活、参与实践,切实解决生活实践问题,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共同发展与提升。
例如,在教学“设计主题网站”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完网站设计的基本操作和内容,掌握网站规划的要点的基础之上,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来完成自己的网站的设计及规划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首先明确建设网站的目的,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内容设计、表现形式设计等系列规划,接着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完成自己感兴趣的主体网站设计,并将设计作品在班级上和老师及其他同学进行介绍与分享,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巩固课堂内容,培养良好的创新意识。
参与实践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思考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升学生获取信息、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能力,这也是教师可以在开展课堂教学中可以参考的方向。同时,我们对于优化信息技术线上教学的探讨绝不局限于文中提到的制作微课、任务驱动、深层互动、推送资料和参与实践这几个方向,其更多可行方式还有待教师继续挖掘与实践。
总而言之,线上教学虽是在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背景下逐步兴起,但其独特的教学优势与效果也给我们的学科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成为弥补线下教学、促进教育发展的有力助手。因此,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善于通过信息技术与线上教学的融合来丰富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培养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社会责任,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