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与语文教学融合的实践探究—以校本课程“悦趣湿地”为例

2022-03-03 07:51海南省海口市丁村小学吕素妮
新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南瓜草莓校本

□ 海南省海口市丁村小学 吕素妮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等话题也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提出“回归自然”的口号,他认为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要顺应孩子的自然天性,让他们的身心能自由自在地发展。

李吉林教授的《李吉林与情境教育》一书中说:野外情境课程有一个较长的实践与研究的过程。在语文情境教学的探索中,我们认识到儿童的成长与大自然密不可分。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该利用这一特点,与儿童语言学习的经验进行结合。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儿童回归自然,顺应自然,让孩子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中。

目前,因为孩子很少接触自然,对大自然越来越疏远的情况下,对公园里一些常见的植物都不能完全认清楚,更叫不出名字,甚至对学校里面的三角梅都还弄不清楚哪些是花、哪些是叶。所以我们的校本教材应验而生,我们身边的大自然里,有什么有趣的东西?有什么好玩的?有什么好吃的?可以听到什么特别的声音?可以看到什么令人惊讶的景象?可以闻到什么难忘的味道?当“完成”这本校本教材时,孩子们或许已经深深地爱上身边的自然,已经和大自然中的动植物相互认识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一、校本教材与口语交际融合

在《悦趣湿地》第二章湿地大舞台,学生要分小组去收集材料、交流汇报,最后举行一次“羊山湿地新闻发布会”。发布会开始之前,班上的学生自主组合,组成筹备小组、发布小组、和记者团三组。

筹备小组讨论,发布会流程及各环节时间、选定发布会主持人,并将讨论结果告知其他两组。

发布小组讨论,羊山湿地基本情况,学生也可参照表格中的发布内容建议进行讨论、交流。

记者团讨论,准备提问的相关问题,针对发布内容或者想了解的内容,先罗列出问题。

最后,各组进行小结,形成报告。孩子比较感兴趣的是:常见植物发布会和自然笔记发布会。通过各个小组的搜集、整合材料,到最后的发布会召开,班上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明显提高,由一开始的不敢上台,到拿着自己搜集到的信息在台上侃侃而谈。

通过与口语的融合,让孩子在交际能力提高的同时,也让孩子对教材的理解更加深刻,对课程的掌握程度也得到提升。

二、校本教材与部编教材融合

校本教材《第五章 湿地里的植物朋友》和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有机融合。校本教材中图文并茂地向学生介绍了各种各样的叶子,详细介绍海口湿地中的明星物种“水菜花”。第一单元的习作中写到“写之前再去观察一下,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这就是引导学生用上全视的观察方法,调动多感官多角度进行观察。而将校本教材与部编教材融合的方法便是在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把校园里的人心果作为观察、写作对象。大部分学生都能把人心果的外形、特点、生长规律,和喜欢的原因以及他和人心果的故事,写得形象、具体、生动。通过两种教材的融合,让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同时也激发学生对教材学习的动力。

三、校本教材与绘本融合

1.初识种子

校本教材《第五章湿地里的植物朋友》,介绍了海南常见的植物“苦楝”,了解了它的五角星形种子。教师把种子这一个奇妙的话题和有趣的绘本故事相结合,和孩子一起阅读由严吴婵霞写,曼妮娜·申斯画图的中国童话绘本《奇异的种子》,在读故事中我们知道不高兴就吵吵闹闹的小猪一家,在神秘老婆婆送来一粒种子后,呵护种子成长,一家人收获了美丽的花儿,领悟到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原来是一家人的爱!读绘本时恰逢草莓收获的季节,草莓也是大部分孩子的最爱,我们先一起观察草莓、品尝草莓,了解到草莓的种子是长在表面的一些黑色或者绿色的小颗粒,最后教师把买回的草莓种子,撒到教室里的小花盆里,孩子每天都会去观察、去浇水,对着小花盆念叨:种子乖乖,请你快快长大。在某天早晨有学生浇水时,发现泥土里钻出了嫩芽,兴奋得又叫又跳。逢人就说,当时的高兴难以言喻。随着时间的推移,嫩芽越长越高,孩子还是每天学着绘本里的小猪对着小花盆念叨:嫩芽乖乖,请你快快长大。不料,一个周末学校安排了专业人士给每个班级做消杀,周一来学校,我们种下的草莓种子,都已枯萎。班上的孩子看到了都纷纷落泪。我们再次约定,来年冬天,自己在家里种草莓,并用本子记录下来草莓种子的变化,并和好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2.深度探寻种子

接着我们一起走进德国作家安妮·默勒的《一粒种子的旅行》,在这本绘本里,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植物的种种“旅行”手段,例如老鹤草的“小勺子”、田蓟的“小伞”、草莓的匍匐茎……种种奇妙的方法,让人大开眼界。这本书形象地把种子以及种子发芽、植株、花朵、果实和果实打开后的样子,都用图片一一展示出来,最后又用“找找看”的游戏让孩子找出对应的树叶和果实。在了解知识的同时又以有趣的游戏形式让孩子享受书籍带来的快乐,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读书后,笔者和孩子一起在生活中寻找种子,吃水果时,一起找樱桃、苹果、草莓的种子。孩子从草莓的身上发现,原来草莓的种子和别的种子不一样,它是长在外面的,不像樱桃和苹果种子在里面。

3.延伸认识植物

在这一章的校本教材中,还介绍了“薜荔”,薜荔是榕属的植物,也是一种无花果,其花隐藏在“果实”里,在外面无法看到,因此也叫无花果。在海南街边的独特小吃凉粉,就是用它的果实作为原材料制作而成,美味可口,大部分的孩子都吃过,一说起街边的小吃,孩子两眼冒金光,感觉好像这个解暑食物,就在我们的眼前。

接着教师利用“亲亲自然”系列绘本的“南瓜”主题,和孩子一起对身边的食物进行深入了解,从图片中认识各种各样的南瓜,读南瓜的儿歌,听童话故事中的南瓜。了解南瓜的生长规律……读完绘本后笔者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南瓜,切开一看,和书上画的是一模一样,每一粒种子都和果肉连在一起。接着笔者播放了搜集好的南瓜饼、南瓜汤、南瓜芋圆的制作方法的相关视频,并布置了周末的综合实践作业“玩转南瓜,你最棒”,孩子和家长们一起动手制作美味可口的南瓜美食,例如:可口的南瓜饼、美味的南瓜发糕、诱人的蛋黄焗南瓜、健康的牛奶南瓜汁……这样不仅加深孩子对南瓜的认识,还加深了亲子关系,更能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自己动手去实践,再把实践过程记录下来,还有的孩子用思维导图模式把对南瓜的认识记录下来。在这一系列活动,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不少意想不到的快乐。

四、校本教材与写作能力融合

校本教材《第八章我是湿地的朋友》这一章节的学习中,学生了解到外来入侵物种—白花鬼针草,平时在湿地公园经常见到的这种蛮可爱的草,竟然会对湿地充满了威胁。学了这章节后,我们的任务是“湿地访谈”,孩子们带着任务,到大自然中寻找。笔者和孩子根据校本教材中介绍的知识,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思考它们会对湿地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并让孩子参照教材中的访谈记录,来写一写自己观察所得。

自然观察后写访谈记录,能让孩子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通过感官体验后,把自己所看到的、搜集到的,一一记录下来,提高了孩子写作兴趣,养成了写随笔的好习惯。

学校也会定时举行“我与湿地共成长”的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孩子爱上写作,明白了素材就在自己身边,要留心观察,用心记录,大胆表达。

孩子通过融合的教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同时也爱上了写作,学会了如何记录和表达。

五、校本教材与传统文化融合

在学到《羊山生活》这一章节时,我们一起学习羊山地区的风俗民情,回忆我们一起经历过的公期、军坡、过年的一些习俗,了解了羊山地区在大年初一时吃斋的由来以及羊山的特色美食,最后让孩子搜集资料,小组合作,开展“我与湿地的故事”主题故事会,可以是一个自己亲手经历或体验的与湿地有关的故事,可以是了解到的关于湿地的传说,可以是自己去湿地玩耍时看到的、听到的事情,可以是自己经历过的与湿地有关的风俗……孩子经过自己体验,说出的故事都非常的生动、有趣。

亲近大自然,了解身边的自然,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让孩子提升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让孩子对知识充满了求知欲,对学习也更加感兴趣。让孩子更加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积累素材,说、写更加容易,语文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猜你喜欢
南瓜草莓校本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南瓜灯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草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