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酒泉第八中学(735000)谢辉
中国书法艺术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真、行、草、隶、篆五种书体中蕴涵着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但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美术字体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统一字体,整齐划一的审美方式越来越禁锢人们的想象力,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写不好字、提笔忘字的现象。学生也出现了书写不正确、不整洁、不美观的情况,暴露出书法基本功不扎实、书写能力不过关的问题。针对以上诸多问题,教师应深入挖掘书法宝库中的艺术珍品,大力弘扬中国书法文化艺术,抓好书法教学,不断夯实学生的书法基本功,引导学生感受书法艺术之美。
所谓“笔法”,是指写字时用笔的方法。毛笔因其特殊的材质,笔毫具有一定的弹性,在书写过程中,通过提按、快慢、偏正等不同的表现形式,能够产生丰富、奇妙的笔画线条。常见的基本笔法有藏锋与露锋、中锋与侧锋、回锋与出锋、疾笔与涩笔、提笔与按笔、转笔与折笔。小学生正处于书法学习的起始阶段,只有学会基本笔法知识,他们才能灵活自如地驾驭毛笔,并通过汉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基本笔画是书法学习的基础,它是构成汉字的基本部件。常用的基本笔画有二十八种,它们都是一笔书写完成,写好基本笔画是写好规范汉字的前提。最常见的楷书八个基本笔画名称,古今的叫法不完全一样。如“永”字八法为:侧(点)、勒(横)、努(竖)、趯(钩)、策(挑、提)、掠(长横)、啄(短撇)、磔(捺)。为了便于小学生学习,我们使用当前大多数书法教学中统一的名称:点、横、竖、撇、捺、挑、钩、折。
日常书法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笔画名称,还要求他们能够熟练地正确书写,把握基本笔画的书写要领。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分析笔画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写出笔画的轻重缓急,注意提高笔画的书写质量。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让学生理解笔画的特点。如楷书“撇”画的起笔、收笔可以形象地比喻为女生梳头,梳子从发根梳到发梢,由重而轻一掠而过;而隶书的起笔、收笔可以形象地描述为“蚕头燕尾”;“屋漏痕”“锥画沙”的体验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中锋用笔的含义。每次书法教学时,学生始终要牢记笔画是书法学习的基础,练字前要先写几分钟基本笔画,不断修正笔画书写过程中的失误,达到“入木三分”的书写效果。只有精准临摹,刻苦练习,才能打好书法基础,为今后深入学习书法知识做好准备。
例如,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汉字的书写,写好铅笔字是当务之急。为了让学生对基本笔画有更形象的认识,教师可借助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感知。如在“刀”的形象中领会撇的写法,在“剑”的形象中体会悬针竖的写法,借助不同“鸟嘴”的形象区分平撇和短撇的不同特点。为全面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可将教师的范字与学生所书写的笔画做对比,让学生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不同,在对比中找问题。这种启发学生思考的学习方法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经过长期训练,学生就能写出高质量、富有节奏变化的笔画。
所谓“笔顺”,就是书写汉字笔画时要遵循的一定的顺序。汉字的笔顺规则一般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先里头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等。在汉字书写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具体的范字予以讲评,让学生对笔顺规则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按照这些基本规则书写,大部分汉字的笔顺问题就能解决。
例如,在教学“为”字时,正确的笔顺是点、撇、横折钩、点。学生往往第一笔就写出了横折钩,导致笔顺书写错误。又如,在教学“万”字时,正确的笔顺是横、横折钩、撇。学生往往第二笔就写出了撇,也是错误的写法。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教师只有结合笔顺规则,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汉字书写过程中进行理解,才能使学生的书写更加规范。
书法学习离不开用墨,书法就是墨色通过运笔留在宣纸上的轨迹。如果说用笔是书法中的“骨法”,那么用墨就是书法中的“肌肤”,两者统一在书体的运化之中。人们习惯上说“墨分五色”,墨色由重到轻大致可以分为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五种。墨色的变化不仅能增强书法艺术的形式美,而且具有一种墨趣。通过墨与水的交融,可以产生枯、湿、浓、淡的奇妙变化,不同的墨色会产生不同的神韵,给人以美的享受。一般在书法中要求笔墨饱蘸,中锋为主,笔不直过,使墨入纸,讲究浓淡结合、枯湿并用,这样才能渲染出多姿多彩的笔墨效果。如果学生有学习国画的基础,就会对书法的墨色变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笔笔蘸墨、字字蘸墨的毛病,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并运用“一笔墨”,即蘸一次墨,完成一组字的书写,墨色实现由重到轻、由浓到淡、由湿到枯的变化,达到气韵贯通的书写效果。
例如,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不同墨色产生的不同效果,我开展了一节“墨色变化”的书法实践课。我让学生把墨汁和水带到课堂中,在宣纸上反复调配墨与水的比例,从淡墨到浓墨逐层次实践,用不同墨色进行画线条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不同墨色在宣纸上产生的书写效果,在奇妙的墨色变化中深刻领会“墨分五色”的含义。
所谓字法,就是汉字笔画组合、部件搭配中的规律结字方法,也称汉字的间架结构。学会分析,准确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对于书写美观的汉字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唐楷的学习中,在深入分析掌握字法的基础上,学生就能深入领会汉字严肃端庄、结构严谨、法度森严的结字方法。
偏旁部首是结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学生有扎实的笔画功底并掌握了独体字的结构以后,就可以尝试偏旁部首的学习。学生可以先单独练习偏旁,充分掌握它们的用笔特点和形状特点后,再练习有此偏旁的字,结合汉字正确熟练地使用偏旁。同时,在学会单个偏旁的基础上,将相似的偏旁部首进行对比学习,以加深印象,防止混淆。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女”字旁时,我首先分析其特点,即“女字旁”由撇点、撇、提组合而成。在颜真卿的《颜勤礼碑》中,“女字旁”的撇点由撇和长点两笔分写而成,书写时,两撇的长短、粗细、曲直、角度皆不相同,长点的长短、曲直因字而变,提画左伸右缩。我通过课件演示其书写过程,加深了学生对“女字旁”的理解和应用。在对比和欣赏环节,我让学生对比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柳公权《玄秘塔碑》、赵孟頫《胆巴碑》各帖中“如”字的写法,领会“女字旁”在不同字帖中的形态美。
在学习完一部分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相似偏旁的字进行对比,如将“单人旁”与“双人旁”、“木字旁”与“禾字旁”、“口字旁”与“大口框”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分析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强化对相似形态的记忆,从而大大提高学生书写的准确性。
在书法教材中,每一课的教学内容都对书写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地讲解,这些内容能帮助学生对笔画、偏旁、汉字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理解。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并在范字书写的过程中进行穿插讲解。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在书写时达到结构合理、字形美观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上下结构与上中下结构的比例”这一内容时,教学重点是理解“真”字的结构。“真”字为上下结构,字形纵长,上窄长,下宽短,横画大致平行,竖画垂直,左较短,右重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照范字提前阅读,而学生可能对书写要领似懂非懂。这时,教师可以播放书写视频,启发学生结合视频中的范字书写过程,领悟字形结构的书写要领。
章法是书法作品整体布局汉字时,巧妙处理行距和字距的关系、合理安排字形大小的方法。章法因不同书体的审美要求而不同,如楷书的章法一般字距与行距相等,隶书的章法一般字距大于行距。章法也因不同作者的情感表达而因人而异,如在行书创作中,增加字形大小对比会给人一种跌宕起伏的艺术效果,拉大行书的行距会给人一种潇洒疏远的艺术气息。总体来说,章法包括作品正文、落款、钤印等方面,要学会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做到巧妙安排,实现艺术创作的和谐统一。在书法欣赏课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欣赏经典碑帖,分析章法布局的合理性,也可以对不同书体或相同书体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感悟章法布局之美,让学生领会不同角度审美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作情趣。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边学边用”的内容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集字的方法进行书法创作,这是书法章法学习的起点。书写内容为“不甘人后”。首先,学生要理解所写内容的含义,并明白它的教育意义。经过讲解,学生明确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自己不甘心落在别人之后,比喻在任何事情上都希望做得最好,具有积极向上的含义,它与“见贤思齐”的意思相近。其次,要准确理解每个字的书写要领并分别练习,在反复书写中增强记忆,直至达到背临的效果。再次,安排章法布局,四字合成书写时,上下对齐,四周留白,间距均匀。落款可以选择行书或楷书字体,但落款的字一定要比正文的字小,位置处理在偏上的位置为佳,要与正文适当保留间距。最后,加盖印章,印章文字一定要比落款文字小。学生经历一次完整的书法创作过程,积累了书法创作的经验,就能为今后创作此类章法的作品做好铺垫。
书法是一门系统的艺术,练习书写技能只是学习书法的一个方面,学生还要通过了解汉字的发展演变,建立起真、行、草、隶、篆各种书体的发展联系,准确把握书法的发展脉络。书体的演变大致从甲骨文开始,发展到金文,先后出现了大篆、小篆,之后发展到隶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产生了楷书、草书和行书。教师通过大量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书体的大致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穿插有趣的书法故事,让学生用心感悟汉字所包含的意思、蕴含的精神,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情怀的熏陶。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的书法教学中穿插“毛笔的故事”。毛笔的起源很早,商代的甲骨片上就有用毛笔书写的文字。战国时,秦国有个大将叫蒙恬,他改良了毛笔,创造了像今天一样形制的毛笔,中间有笔柱,四周有辅毫。这样的毛笔不仅弹性好,而且蓄墨多,书写时通过提、按、顿、挫的用笔变化,可以写出粗、细、方、圆等各种各样的笔画,大大提高了汉字书写的表现力。在聆听“毛笔的故事”的过程中,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被充分激发了出来。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具备了书写单个字的能力,也逐步具备了观察、分析能力,临摹逐渐达到了熟练把握的程度。此时,他们就可以尝试进行书法作品的创作了。集字是书法从临摹走向创作的桥梁,书法的临习创作最好从集字起步。在创作的初期,最好是依照自己平时临摹的碑帖,在熟悉基本笔画、笔法、结构法则的基础上,从练习的碑帖中选择四字词语、对联、名言或诗句等进行临摹。在此过程中,学生将所掌握的书写技巧灵活自然地运用出来,逐步积累书写经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颜真卿《勤礼碑》的内容时,每完成一个月的教学任务,就集中进行一次集字创作练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书法学习能力的不同,选择四字词语、对联、古诗等作为创作内容。当学生能创作出自己比较满意的书法作品时,我会给予他们奖励,这能大大激发他们书法学习的兴趣。
总之,书法教师要准确把握书法教学的基本理念,明确教学目标与内容,循序渐进地探索并创新书法教学方法,加强对比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和书法欣赏能力,使学生感悟到书法所蕴含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