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活动“源”理念,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效

2022-09-08 03:18:54安徽淮北市教育局教研室235000房丽丽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18期
关键词:栏目法治道德

安徽淮北市教育局教研室(235000)房丽丽

从2016年9月起,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2017年秋季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年段使用。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其内容和形式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社会的联系也更加密切。这个变化不仅是课程名称的改变,而且是内容和形式,以及与之相应的教学的改变。尤其是教材中的“活动园”栏目,作为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随着学生的年龄增大、认识水平提升,在教材中占据的篇幅越来越多,呈现的形式也愈加多样化。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化道德实践、情感培育和行为习惯养成,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因此,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

作为一名教研员,下面以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活动园”栏目教学为例,从课堂现状、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树立活动“源”理念,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具备从生活中“学德”的能力。

一、透过教学,明晰课堂现状

教学片段1

市级研讨课,教学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的第一个话题: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教材P29页“活动园”——秩序小实验,如下图)。

师:大家喜欢做实验吧?

生:喜欢!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个“秩序小实验”。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系有长绳的五个小球,瓶口小、底座大的烧瓶)再来看看实验要求。(课件出示:找五个同学上台演示,每次只能取出一个小球,看能不能成功)谁想来体验一下?机会难得哦!(学生踊跃举手,个个迫不及待)

师:(选择五个学生上台体验)你们准备好了吗?开始!(五个学生依次取出了小球)

师:太棒了,实验成功,掌声送给他们!从这个实验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感受到了秩序的重要性。

师:孩子,你太棒了,感受很深刻。

……

上述教学,看似教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经历了实验的过程,学生好像也从实验中感受到了秩序的重要性。但是,仔细观察之后发现,教师并没有引导学生解读实验,尤其是解读影响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即“一同放入”“瓶颈较小”“只能允许每次取出一个球”。“活动园”中对此实验的要求非常明确,如“分组进行试验”“既顺利又快速”“说出你的理由”等,这些细致的要求是学生进行试验时要重点体验的。而这些要求也直接决定着试验的结果,能让学生从中获得对秩序的深刻认知。

教学片段2

区级视导公开课,教学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多元文化多样魅力》中的第二课时《多彩的世界文化》。

师:各地不同的舞蹈风格,跟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舞蹈组合,一起欣赏吧!(学生观看视频)老师课前布置大家搜集不同风格的舞蹈资料,大家带来了吗?

生:(稀稀拉拉的声音响起)带来了。

师:那我们看看小主持人的问题是什么。(课件出示教材P52页的“活动园”,如下图)

(四个学生分别读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踢踏舞、爵士舞、华尔兹、古典舞)

师:感谢四位同学的分享。老师也准备了这几种舞蹈的视频,请大家来欣赏。(播放视频)我们班有没有多才多艺的同学,现场给大家来一段舞蹈呢?(有些冷场,学生怯生生的,有点不好意思)

师:别不好意思,大胆地展示自己!请你来!(指名学生表演,这名女生不太情愿地做了几个舞蹈动作)

……

上述教学,让学生读自己搜集的资料,说明教师缺乏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意识,没有提高学生归纳总结信息的能力。同时,那名女生的不情愿表演,与六年级学生由低年级爱表现到高年级日趋内敛的年龄特点有关。“活动园”栏目的图文说明,介绍了不同地区的不同舞蹈及其服饰与自然、文化的关系,小主持人的提问旨在让学生在教材范例的基础上,了解更多的舞蹈形式,进一步体会文化的多样性。案例中,教师处理教材时只是把图片通过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并没有引领学生体会不同舞蹈所蕴含的多元文化。课堂上,教师出示视频固然能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但更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去体会世界各地不同风格的舞蹈。这样学生不仅可以说出舞蹈的风格、特点和自己的感受,还能将其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经验建立联系,从而更好地体会到文化的多样性。

综观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我们不难发现,部分教师虽然对统编教材有新的认知,但不能灵活使用教材,不能很好地利用教材中的栏目进行教学。尤其是对“活动园”栏目的使用,很多教师只是简单地出示教材中的图片,导致学生盲目接受观点,没有经历自己独立思考、分析的过程,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的就更少了。这样所产生的后果是教材的丰富性、灵活性被削弱,学生的间接经验多、直接感悟少,无法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

二、追根溯源,分析问题原因

追根溯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曲解教材编者意图

备课时,教师未能从教材的编写意图、自身的二次解读、学生的主体地位三个视角去深入理解“活动园”栏目的内涵,对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也没有认真研读,导致对“活动园”栏目的设置、内容、方法等一知半解,仅凭自己的以往经验和感觉,组织学生进行说一说、做一做、演一演等活动。更有甚者,一些教师以提高课程的开放性及创造性使用、取舍教材为由,随意更改“活动园”栏目的内容和顺序,致使课堂教学偏离目标,其后果可想而知。

2.忽略学生体验广度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上呈现教材的范例也好,引导学生亲自体验也罢,教师都要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动”起来、“活”起来,而并非只是个别所谓“优等生”的表演与展示。同时,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一起实现道德成长,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支持者与合作者。

3.缺乏思维参与深度

教师没有具备“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就不能深刻领会“活动园”栏目作为小学中高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重要内容的内涵。“活动园”栏目的用意绝不是让学生简单地看一看、说一说、演一演,而是意在引导学生回望自己的生活经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引领学生的道德行为。

三、应对策略,提升课堂实效

1.把握设计思路,明确设置意义

课堂教学前,教师要明确教材设置“活动园”栏目的意义。首先,要把握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设计思路,即“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其中,“一条主线”指以学生的生活发展为主线;“点面结合”中的“点”指社会生活的主要因素,“面”是逐步扩展生活领域,组织教学内容;“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每一个生活领域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在不同年段、不同层次呈螺旋上升态势。其次,明确教材是课程标准内容的具体呈现。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整套教材,从一年级至六年级,内容螺旋上升,逐层递进;同一主题反复出现,程度逐渐加深。其三,明确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方式是在活动中领悟。因此,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通过多样化的栏目,设计了很多学习活动,意在引导学生通过活动体验获得成长。学习活动在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呈现方式有很多:低段多以“活动栏”“讨论栏”和“辨析栏”的呈现方式为主,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或课外带领学生参与;中段多以调查活动、“阅读角”的呈现方式为主,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主动性;高段几乎都是“活动园”栏目,辅以“阅读角”“相关链接”等栏目,意在拓展学生活动的范围,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这样编排设计旨在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将活动贯穿于教学始终,寓教于乐。从学习活动在教材中的分布与设计可以看出,编者意在通过形式不同的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能力。

2.深入解读文本,理清内在逻辑

教师要针对“活动园”栏目进行深入解读及思考,提升自身的教材解析力。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依据和学生生活实际的紧密程度,围绕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世界等方面,由近及远地安排了六大生活领域的内容,且同一生活领域内,按照学习难度的不同,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其中,六年级上册专门设置为法治教育专册,集中讲授宪法,强化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在中高年级课程中则设置了大篇幅的“活动园”栏目,意在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将活动贯穿于教学始终,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活动园”栏目中的活动不仅有课堂上的交流,还有在生活中指导学生成长的内容,这样与现实生活衔接,使学生主动进行实践并产生思考。因此,教师要理清一个主题里几个“活动园”栏目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成为唤醒学生经验、滋养学生成长的力量,成为学生经验得以积累和建构的空间,成为个人经验与他人经验的“接续之桥”。

3.把握课程特点,凸显学生主体

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围绕教材单元及课时主题,突出道德与法治课程活动性的特点,对“活动园”栏目进行针对性的解读、分析、取舍、整合及补充,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愿意积极参与的且行之有效地的教学活动,从课前到课中再到课后,将活动有效衔接起来,促进学生深入探究、体验。例如,教学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读懂彼此的心》时,教师根据对学生与父母之间矛盾的调查了解,梳理出三个典型的生活事例:上课外辅导班的冲突;父母拿自己跟别人家孩子比较的烦恼;对父母总是强调“学习才是你的主要任务”时的不耐烦。这些典型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容易产生同理心,有话要说,激发情感共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学习活动。同时,这样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有效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合作能力、团结协作精神。

总之,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要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就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因此,教师要树立“用教材教”的理念,具备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素养,使师生双方都获得发展。

猜你喜欢
栏目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关于栏目的要求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栏目主持人语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传媒评论(2017年2期)2017-06-01 12:10:16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