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工学院 刘旭颖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在评估职业社会环境和自身独特性的基础上,形成对未来长期性的思考和整套行动的方案。根据萨柏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大学期间正是生涯规划探索黄金阶段,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以辽宁S高校为例,应用吉讯大学版的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对测评数据分别从兴趣、性格、技能、价值观和学习风格五个方面进行整理、分析,从而提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建议。
1959年霍兰德提出了关于职业选择的人格类型理论,将个人职业选择分为六种类型,即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工作性质也对应分为六种,个体在适宜的职业环境中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发挥技能优势,愉快完成任务。我院学生测评结果中社会型平均分最高,为48.68,这表明我院学生主要兴趣类型是社会型,而艺术型平均分42.62,为六种类型中最低。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喜欢与人交往、善言谈、愿意教导别人,但创造力相对较弱。
该测评包含心理倾向(外向—内向)、信息接收方式(感觉—直觉)、信息处理方式(思维—感情)、行动方式(判断—知觉)四个两极性维度,通过四个维度组合,可以从心理能量、过程、功能、行为方式的角度对学生性格进行全面分析,使学生对自我性格有清晰认知。我院学生整体性格内向平均分高于外向13.21,感觉平均分高于直觉6.11,情感平均分高于思考5.09,判断平均分高于知觉8.35,表明我院大多数学生具有内向、感觉、情感、判断偏好,该类型学生独立谨慎、行事务实、和谐宽容、重工作环境、喜赞美、反应迅速、不善适应。
该技能测评共设立积极学习、积极倾听等35项具体指标,我院学生擅长的技能前三项分别为积极倾听、安装、积极学习,35项测评中系统评估和系统分析两项平均分最低。本测评结果说明学生倾听技巧掌握好、动手能力较强、善于积极探索学习,但在系统分析和评估等方面技能相对缺乏,有待提高。
职业价值观是指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本测评从支持满足、工作条件、赞誉赏识、崇尚独立、注重关系和追求成就六个维度测定学生价值观倾向类型,进而指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我院学生在职业价值观测评中,得分最高为工作条件项,平均分5.71,注重关系次之,赞誉赏识最低。这表明大部分学生注重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希望获得有充分保障、具有多样性和相应报酬的工作。其次,部分学生具有积极的道德观念和社会服务意识,希望同事关系融洽,能从事助人的工作。少部分学生追求拥有充分的权威和富有社会声望的职业。
学习风格分为行动型、反省型、理论型、实际型四种,这四种学习风格可能会同时存在于同一人身上,只是侧重有所不同。同时,不同专业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要求也有所不同,而不同的学习风格,最终决定了一个人的行动风格。因此,大学生有必要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和所面临的学习任务。学习风格测评显示,我院学生反省型风格平均分最高,为7.9,理论型学习风格次之,行动型学习风格平均分最低。这表明我院大部分学生偏好于充分思考后做出结论,可以缜密地收集和分析活动和经历的相关资料。
1.自我认识与规划
人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那么想要学生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首先要提升学生对生涯规划的认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思想上提高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通过参加职业规划讲座、沙龙、培训、测评,关注新媒体等途径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明晰自己的独特性并匹配职业性质。
2.分段规划与动态发展
学生在进行职业决策时,可采用W分析法、SWOT决策分析法等。大一阶段,“调节自我,适应环境”是主旋律,面对新的生活方式要学会独立处理问题,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如举办新生心理适应性教育讲座、召开学业生涯规划班会、“走进宿舍你我他”团体沙盘体验活动等。大二阶段除专业学习外,还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科研实践,在实践中明晰自我认知,加深专业了解,收集职业信息,逐步确定职业发展路线。大三阶段的任务是自我再评估、职业深探索、人职匹配、短板速补齐。通过举办简历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比赛,以赛促学,使学生掌握求职技能,针对升学深造的学生开展考研、出国交流会等。大四阶段进行决策行动,通过社会实践提升职业能力,切合实际地制订社会实践规划,并加以落实。如开展就业指导培训、简历制作培训、面试礼仪讲座等,切实提升学生的求职能力。
3.有意识收集就业信息
在就业过程中,就业信息收集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掌握大量的信息可以拓宽择业视野。因此,大学生应学会及时获取真实的就业信息。如依托招聘网站、新闻媒体等线上媒介收集就业信息,进行网络面试、网上签约,也可以通过实习、校企合作、招聘会、社会关系等线下方式获取就业信息。
1.学校制度保障和专业教育的影响
基于学校、学院层面进一步提升对大学生职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建立专业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完善教育管理制度,用制度的指导性、规范性、激励性引领教育队伍建设,形成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宣传与指导体系。首先,发挥辅导员对加强大学生生涯意识的重要作用。辅导员可以采用讲座或班会等形式,从新生入校开始就进行生涯唤醒,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协助学生树立职业目标,指导学生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合理利用在校四年的学习时间,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不断调整、完善生涯规划。其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现实的职业领域,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调整课程设置,提升专业知识适用性。同时,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实践、实习的空间和机会,建立校企合作基地,让学生从理论层面下沉到实践层面,接触实际工作环境,在实践中了解岗位职责和岗位要求,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培养职业道德和意识,明晰未来职业目标,根据职业需求主动学习。最后,将学生管理和专业教学相融合,多路径尝试,实现多维互动式教育,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和需求,进行个体差异化指导,给予学生职业规划上的有效帮助。
2.家庭教育对生涯规划教育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有着无声的影响。家长们需要增强生涯规划意识,了解职业规划相关知识,多与孩子进行平等的“双向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真实想法与需求,并予以尊重、支持和指导,帮助孩子做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3.企业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企业需要在招聘中清晰表达招聘岗位的用人要求、企业发展方向,尽可能向学校和学生提供最新、翔实的就业信息、职业发展情况。完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以便企业、学校、学生三方面能及时、高效地交流。
新生入学伊始便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起点,在大学阶段不断培养、引导和训练学生,指导学生多样性发展,明确未来奋斗方向,发挥潜能,通过大学生自身、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共同努力,为大学生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