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泗张镇元卜小学 赵 超
学校是培养花朵的摇篮,学校生活和学习是美好的、丰富多彩的,但往往也存在一系列的安全问题,特别是小学校园安全。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时期比较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阶段,小学校园区域也是比较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区域。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为保障学生安全奠定基础。
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主要取决于体育场所和各项体育器材的完善性和安全性。单从资金投入方面来看,一部分小学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存在体育运动器材不达标的现象。比如,体育场地凹凸不平,篮球板有脱落的情况等。这一系列的不安全因素都会给学生运动带来安全隐患,并可能导致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伤害。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发起者,理应做好安全保障工作。首先,在开展体育教育活动前,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热身准备,尽量避免学生在教学运动过程中出现摔倒或者抽筋等现象。其次,由于小学生正处在特殊的年龄段,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在运动过程中一不注意就容易出现扭伤等情况。所以,小学体育教师要多开展一些学生普遍感兴趣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集中精神投入教学活动中。
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尚不成熟的特殊时期,安全防护意识不足,因而在体育教学运动中不能兼顾自身安全。有很大一部分小学生喜欢相互追逐、嬉戏打闹,这就有可能会造成胳膊扭伤或者腿部摔伤等情况;还有很大一部分小学生喜欢穿着宽松的运动服,他们认为这样方便进行体育运动,但会在宽松的口袋中放入一些物品,他们在进行一些体育运动时,物品有可能会从口袋中掉落出来,可能对自己或者周围学生带来伤害。尤其是一些尖锐物品,会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
小学生普遍存在贪玩、不听话的情况,这是因为学生的年龄使然。为了保障小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人身安全,首先,学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现有体育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采购一批质量好、安全性能较高的体育器材。其次,体育教师要开展一定的安全性防护工作,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在思想和行动上高度重视,采取全方位的安全保护措施确保小学生体育运动的安全性。小学生安全防护工作可以从理论角度展开研究,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实际、可行的操作,最终构建完善的小学体育安全防护体系。总之,培养小学生的安全意识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安全防护工作的效率,从而为小学体育安全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教师的安全意识会对教学的安全性带来直接影响。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还有待提高,教师普遍采用“先讲解、再示范、后活动”的教学步骤,教学方式的单一性和枯燥性非常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因此,各个学校要注重对体育教师的教育培训,引导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丰富他们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业务能力,促使他们采用有趣、科学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并确保学生安全。学生自由活动中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影响安全的因素,教师在授课前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制定相应、有效的预防防护措施。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随时保持处理突发性事件的意识,避免或减少意外事故给学生带来的伤害。此外,教师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课堂管理模式,做好课堂纪律的管控工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效率和安全性。
小学体育课程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还应注重体育安全知识教学内容的度。体育教师要制定完善的教学常规,大力抓好纪律教育,在体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要求学生严格服从教师的指挥,确保体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体育教师在开课前,要充分了解体育教材内容,做好准备工作。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体育教材中添加了许多体育安全知识,如健康饮食、运动前后饮食等知识内容。体育教师可以单独拿出几节课专门培养学生体育安全意识和传授安全知识。例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几种适合的热身动作,带领学生展开热身运动练习,能有效减低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受伤概率。与此同时,体育教师要为学生普及不同体育运动对着装的不同要求,以及运动时穿着的注意事项等。另外,体育教师要向学生传授一些自我保护措施,有效规避危险动作。比如,在进行侧翻滚、前翻滚练习时,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缓冲动作要领,并带领他们在气垫上反复训练,有效避免碰伤或跌伤等情况,保证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安全性。
小学体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技能,让学生熟练掌握安全技能,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的自救技能,二是培养学生的互救能力。首先,提高学生的自救技能。体育课程会大量涉及攀爬、跳、跑等运动,在这些运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危险的能力和迅速离开危险区域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传授给学生一些简单处理小伤势的方法,比如,处理急性扭伤的方法、止血的方法、包扎伤口的方法等。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在面对较重伤势时的应急措施,学生要及时地通知教师和家长,千万不能自己随便处理,必要时拨打120寻求救助。其次,培养学生的互救能力。互救能力的培养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一是紧急疏散能力,二是对同伴的简单救护能力。前者主要是指学生在面对火灾、洪水、地震时的避险能力、逃生能力和自救能力。教师可以开展紧急疏散技能训练,通过创设“火灾、洪水、地震”等危险情境,培养学生在危险面前的有序意识,提高学生在危急关头互帮互助和迅速撤离的能力。而对同伴的简单救护能力主要是指基本的急救能力和简单处理伤势的能力。
各个学校要积极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采用体育教学安全工作与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有效融合的模式,逐渐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首先,学校可以通过黑板报、广播站等途径宣传相关安全常识,可以开展体育安全知识专项主题讲座,提高学生的安全知识水平,增强他们的安全防护能力。其次,学校可以在体育教学中融入体育安全知识演讲比赛、辩论会和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体育技能和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比如,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短跑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创设“火灾救助”教学情境,因为在进行火灾救助时,学生不但需要快速奔跑,还必须采取正确的火灾救助方法,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短跑技能水平,还能提高学生的火灾救助知识水平。
综上所述,学生事无小事,安全事乃大事。小学体育教学最基本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而健康的第一要务就是安全,健康是建立在安全基础之上的,抛弃安全,何谈健康。立足安全的体育教学才是有价值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是广大体育教师的重要职责。在现阶段,小学生体育教学和体育运动还面临较多的安全隐患。教师需要提升安全意识、注重体育安全方面的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安全技能、注重宣传体育安全问题,这样才可以为小学生的体育安全教学开展带来切实可行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