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跃强,黄 河,陈 炜,梁 妮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南宁 530000)
内科临床教学是中医类医学院校毕业生迈向临床的关键节点,其中包含了从理论学习到临床操作、从知识分类掌握到综合应用、从书本考核到现实案例解决的诸多转变,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影响深远。近年来,国家启动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旨在帮助医学生在认定的培训基地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性、规范化培训[1]。中医内科作为住院医师规培和专科医师规培基地的科室之一,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体系上不断探索,推陈出新,并在实践中总结反思,力争培养优秀的住培和专培医师(以下简称住专培医师)。
由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处于起步阶段,进入住培或专培的医师有应届大学毕业生、研究生或已从业数年的医务人员,生源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住专培医师的基础不一致,临床水平参差不齐,相关的医学知识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
中医内科由于其特殊性及专业性,目前在临床上具体细分为心内科、脑病科、脾胃科等不同的专科, 各个科室重点病种要求掌握的知识均有侧重,但完成国家要求的规范化培训必须轮转不同的科室,以达到全科医师的基本要求。实际上,多数情况是个人因兴趣或工作需要,只掌握了部分重点病种的常用诊疗,认为其他的病种简单了解就行了,这与规范化培训的初衷是相背离的。
住培和专培医师的教学较之前的住院医师培训内容增加了更多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而临床带教老师由于工作繁忙或是个人责任心存在差异,对培训内容掌握的程度不在同一基线上,影响了培训质量;在带教中,高龄资老师临床水平高,但其教学能力却不与此正相关,教学水平是否达到培训要求直接影响住专培医师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也会影响培训的质量。
中医内科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是临床医师必须融会贯通之前所学知识才能掌握好的课程,其知识点较多,理论性和实操性均要求较高,必须建立在《中医基础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等课程基础上,同时需要强化体格检查、检验结果判读、阅读影像结果等模拟操作训练,力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而实际教学中,带教老师往往注重讲授知识,多以“插秧”的方式把知识点讲授清楚,而对于课上的讨论,教师不太注重对于讨论的主题、内容和参与率的把握,更别提深入指导。因此,造成了“活跃分子”的八卦聊天或“沉默羔羊”的私人空间[2],讨论的结果丝毫不影响教师的讲授进度,但缺乏师生间的良性互动。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即小规模课堂和限制学生准入的线上教学,具备灵活性、多种教学方式易实施等特点,目前已在较多临床科室应用,并细分为同步SPOC(Synchronous SPOC)、异步SPOC(Asynchronous SPOC)和独立SPOC(Independent SPOC)。在异步SPOC的模式下,教师能够选择MOOC平台、公众号上的优质资源,并结合学科特点自建线上教学内容推送、组织住专培医师按照专科的重点病种管理、制定个体化教学和开展多维度学习。
多维度教学是相对传统的教师带教模式,即将一人完成所有的带教环节(一维)改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3]。通过将SPOC和多维度教学结合起来,以SPOC平台为基础,学科自建线上资源库,完成异步SPOC联合多维度教学模式的构建。在该模式下,线上与线下课堂相结合,专人带教与模块培训同时进行,多元评价与及时反馈并进;医师能参与到教学课堂设计,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评价方法更加灵活多变,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目前异步SPOC联合多维度教学进行授课主要分为3个阶段(线上资源建设推送、开展线下多维度教学、进行多元评价和及时反馈),并以此形成了一个专科知识学习的闭环,从而在短时间内密集、有效、精准地强化住专培医师专业知识,且测评后的及时反馈能帮助医师重视查缺补漏,以实现扎实贯通理论到临床的转变。
3.2.1 线上资源建设推送
依托专科特点及重点病种的不同,我们前期储备了包括课件、知识点归纳、操作视频、病例分析、行业进展等内容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在此基础上借助微信群、公众号搭建一个学习平台,从教学资料及考核资料两方面覆盖人才培养目标,医师以轮转周期为学习组,进入科室推送相关学习内容,而住专培医师在科室轮转期间通过自主线上学习搭建起专科知识结构的初步框架。
3.2.2 线下多维度教学
入科岗前培训:住专培医师轮转入科时由科室总住院医负责岗前培训半天,内容包括科室环境、入科安全、常用操作注意事项的学习,如四大穿刺的无菌观念、脑病的专科查体、神经精神常用量表、病历记录书写的规范及时效性等内容,这些虽然很琐碎,却能帮助医师尽快融入科室中,减少其动手出错的几率,有助于树立学习信心。
模块培训一:小讲课——每周安排不同的老师进行小讲课,以专科基础内容为主,可以是疾病诊断、诊疗指南解读、中医外治法介绍、常用方剂配伍规律。小讲课针对的是低龄资医生和住专培医师,对疾病深入解读和提高不做要求。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定期讲授专科疾病,让医师能掌握疾病诊疗规范,完成病区日常工作。
模块培训二:文献学习交流——每周抽出一个下午,住专培医师收集某个病种的相关研究进展或是文献整理汇总后由指定的医师进行汇报交流,此举旨在帮助大家不断更新知识储备、了解行业变化和对临床诊疗思路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此项培训的影响力在一些知识更新换代较快的板块,如检查方式、临床操作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模块培训三:PBL教学——以一个常见病种进行PBL教学,住专培医师带着问题学习该病种,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由带教老师引导,围绕该病种的诊疗思路及处理意见进行学习,强调问题先导,学生讨论为主,教师只是引导者。这种教学方法我们已经在临床使用多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了创新能力。这一有别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学习,也极大地促进了带教老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模块培训四:应用Mini-CEX——该评估训练在住专培医师临床能力培养上投入使用,集中考察中医四诊、体格检查、辨证论治思路、理法方药、沟通技能、人文关怀、整体表现等方面,并在训练后及时反馈,体现了课程整合为基础、能力培养为主的思路,帮助住专培医师加深了对知识盲点的印象。
临床跟诊:住专培医师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近距离观察接诊及处理病患的全过程,直接参与临床诊治工作,能有效提高其理论转变为临床的能力,同时对于一些实践中遇到的困惑,能及时得到带教老师的帮助和解答,树立临床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脱离“纸上谈兵”,真正掌握疾病的诊疗。
Kahoot在线测评:线上学习资源推送和小讲课培训中,我们引入Kahoot教育游戏平台。该平台是一款实时的问答网站,老师根据授课的内容推送的知识点建立或选择一套问答题,建立答题房间并设置定期开放的时间,住专培医师学习结束后,实名制在答题房间开放的时间里完成线上测试,及时掌握知识点,后台的授课老师能通过平台获得实时的学情分析,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并针对知识盲点侧重讲解,能更有效地完成学习目标[4]。
Mini-CEX反馈:以首诊接诊工作为主要内容,包括自我介绍、面谈、体格检查、解释病情、健康教育等一系列医疗工作,带教老师随同及时记录;离开病患后,带教老师即时就接诊的整个过程进行点评反馈,总结诊断和治疗中的优缺点,使学生的思路得到拓宽。同时也请学生勾选本次评估的满意度,以促进带教水平的提高[5-6]。
出科考核:住专培医师出科考核分为理论和实际操作两部分进行,从题库中抽题全面评估医师的理论掌握情况,总住院医师考察体格检查、病历书写、技能操作等,综合评价医师动手动脑的能力,帮助住 专培医师的临床思维得到建立,知识技能得到全面 提升。
通过异步SPOC联合多维度内科临床教学,住培和专培医师的临床能力得到了明显的增强,与传统的带教相比,医师独立处理问题完成一线工作的信心得到强化,反映在相关考核和各项操作中,医师的参与度更高,培养了主动学习、善于思考、精于操作的专业素质;调动了带教老师的积极性,每位老师分别负责专病的教学培训,能丰富讲课的内涵,对学情的及时掌握有助于带教策略调整;有效的线上互动,教学时间和空间的拓展,线下的及时反馈,最终形成了对住专培医师的综合评价,帮助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 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出了优秀的住培和专培 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