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元,张梨虹,曾蕴林,周 丽,陈玮嘉,舒安琴
(1. 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重庆 401120;2.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国药房编辑出版中心 重庆 400042)
科技期刊影响力是指某一科技期刊在一定时期内对其涉及学科科研活动所产生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主要反映在其学科特色、学术质量、实践效益、社会荣誉、作者读者认可度等评价指标体系上[1-3]。栏目是期刊的眼睛,是刊名与内容的接口,栏目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国内学者多就某一种期刊如何通过特色栏目的打造提升影响力进行研究[4-9],也有部分学者就同类专业期刊的栏目设置进行差异性比较分析[10-13]。但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栏目设置对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的报道较少,本文以《国际检验医学杂志》为例,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通过计算近3年固定栏目和动态栏目刊载论文的被引和下载频次等指标,对2018—2020年各栏目的刊文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以期为科技期刊栏目调整提供数据支撑和为其他期刊栏目设置提供参考。
以中国知网(https://www.cnki.net/)为统计源,选取《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2020年发表的全部论文作为研究对象,数据收集时间为2022年1月,并获取每篇论文所属栏目、被引频次、下载频次等数据。将《国际检验医学杂志》近3年栏目分为固定栏目和动态栏目,固定栏目主要发表作者自由来稿,设有“论著”“短篇论著”“综述”“管理·教学” “个案分析”;动态栏目主要为编辑部约稿及组稿专题,设有“专家述评”“专家面对面”“首都医科大学专题”“前锋·新锐”等。采用Excel收集并分析 数据。
2018—2020年本刊共发表论文2 496篇,其中2018年920篇,2019年806篇,2020年770篇。共设有子栏目20个,其中固定栏目5个,全部为自由来稿论文,占95.3%(2 379篇);动态栏目共15个,全部为约稿及专题论文,占4.7%(117篇)。栏目设置及刊文情况见表1。
表1 2018—2020年刊文及栏目设置情况 Tab.1 Setting of articles and columns from 2018 to 2020
2.2.1 不同栏目下载和被引情况
截至收集数据时,《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所有栏目论文总下载频次407 565次,篇均下载频次 163.29次;总被引频次8 889次,篇均被引频次 3.56次;动态栏目篇均下载频次与被引频次均大于固定栏目,详见表2。
表2 固定栏目、动态栏目下载与被引情况比较 Tab.2 Comparison of downloads and citations between fixed and dynamic columns
2.2.2 固定栏目分析
固定栏目刊文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论著”(61.7%)、“短篇论著”(17.8%)、“综述”(6.4%)、“管理·教学”(6.1%)、“个案分析”(3.4%)。其中刊文量占比6.4%的“综述”栏目,下载及被引占比较高,分别为16.26%、6.55%;而刊文量占比3.4%的“个案分析”栏目,下载及被引占比较低,分别为2.13%、0.84%。篇均被引频次高于平均水平(3.56次)的有“综述”和“短篇论著”2个栏目;篇均下载频次高于平均水平(163.29次)的有“综述”栏目;“个案分析”栏目篇均下载频次和篇均被引频次2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平均水平。详见表3。
2.2.3 动态栏目分析
动态栏目刊文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首都医科大学专题”(1.0%)、“中西医结合专题”(0.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0.4%)、“专家述评”(0.4%)、 “代谢疾病专题”(0.3%)、“肾损伤专题”(0.3%)、“质谱专题”(0.3%)、“新疆产前诊断专题”(0.2%)、“行业研究”(0.2%)、“华西专题”(0.2%)、“液体活检专题”(0.2%)、“肿瘤专题”(0.2%)、“专家面对面”(0.2%)、“前锋·新锐”(0.1%)、“专家共识”(0.1%)。被引占比排在前3位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3.01%)、“专家述评”(1.06%)、“首都医科大学专题”(1.0%)栏目,其刊文量分别仅占0.4%、0.4%、1.0%;下载占比排在前 3位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6.57%)、“专家述评”(1.74%)、“专家共识”(1.03%)栏目,其刊文量仅占0.4%、0.4%、0.1%。篇均被引频次方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专家共识”“专家述评”“质谱专题”“代谢疾病专题”“液体活检专题”6个栏目均高于平均水平(3.56次)。篇均下载频次方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专家共识”“专家述评”“质谱专题”“液体活检专题”“中西医结合专题”“肿瘤专题”“专家面对面”“行业研究”“前锋·新锐”10个栏目均高于平均水平(163.29次)。详见表3。
表3 各子栏目被引与下载比较 Tab.3 Comparison of citations and downloads for each sub-column
参照文献并结合本刊实际情况,将篇均被引频 次≥10次视为高被引论文[14]。经统计,高被引论文194篇,其中固定栏目180篇,动态栏目14篇;固定栏目高被引论文仅占该栏目刊文量的7.57%,而动态栏目高被引论文占该栏目刊文量的11.96%,详见表4。由表4可见,固定栏目中,高被引论文占比最多的为“综述”(10.7%)栏目;其次为“短篇论著”(10.3%)栏目;“个案分析”栏目占比最小,仅有1.2%。动态栏目中,占比排在前4位的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75.0%)、“专家共识”(50.0%)、代谢疾病专题(25.0%)和“专家述评”(22.2%)。
表4 高被引频次论文栏目分布 Tab.4 Column distribution of highly cited papers
针对不同层次的作者,本刊采用固定栏目与动态栏目相结合的方式,共设有子栏目20个。《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目前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遴选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主要作者群为来自省市级医疗单位和科研院所的中、高级检验医学技术人员,医学实验室科研人员和临床各科医师等。为此,本刊固定开设“论著”“短篇论著”“综述”栏目,为主要作者群提供检验相关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评述等学术交流平台;不定期开设专题,聚焦检验热点、难点,如“质谱专题”“代谢疾病专题”“液体活检专题”“新疆产前诊断专题”“肾损伤专题”“肿瘤专题”“中西医结合专题”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
为服务全国及地方学会、积极宣传推广知名专家学者的学术观点和最新成果,本刊先后开设有“专家 共识”“专家面对面”“专家述评”“前锋·新锐”等栏目;为争取大型医疗单位及学科联盟的优质稿源,本刊连续3年开设了以首都医科大学30多家附属医院为目标作者群的“首都医科大学专题”,并于 2020年面向“华西检验医学学科联盟”302家医院开设“华西专题”;同时,为服务部分检验管理及教学工作者,开设了“管理·教学”栏目;为给罕见疑难病提供交流和展示的窗口,开设了“个案分析”栏目;为支持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科研工作,将部分基层医疗单位的优秀科研成果、经验分享等放在“短篇论著”和“个案分析”栏目。不同类型栏目刊载量也有较大差异,以主要作者群为主的“论著”“短篇论著”“综述”栏目刊载量最大,占85.9%;其次为“管理·教学”栏目,占6.1%;刊载量最小的为大型医疗单位及学科联盟(1.2%)和专家述评类稿件(0.8%)。由此可见,科技期刊应关注不同层次作者的需求,灵活设置栏目,既服务于省市级医疗单位和科研院所等主体作者群,也要为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或大型医疗单位及学科联盟等优质学术内容创造者提供特殊发表和宣传通道,还要惠及部分基层医疗单位[15]。
科技期刊紧跟实时热点策划栏目,不仅体现了办刊能力及水平,也能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和引领学科发展新方向[16-17]。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迅速开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力争将各地在抗击疫情中的宝贵经验及对策以论文形式进行分享、传播,为解决现实问题贡献学术智慧。结果显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其刊载量虽仅占总刊载量的0.4%,但被引占比、下载占比、高被引论文占比等均排在所有栏目的第一位;篇均被引频次、篇均下载频次分别为29.78次、2 973.78次,明显高于平均水平的 3.56次、163.29次,其关注度及影响力不容小觑。此外,编辑部也要善于借助外力,密切联系全国及地方学会负责人,将本领域近几年研究热点进行梳理、论证,并邀请有前期研究基础的专家团队进行撰写[18]。如2018年开设的“专家述评”栏目,虽然刊载量仅占总刊载量的0.4%,但被引占比及下载占比均排在所有栏目第2位,且高被引论文占比高达22.2%;篇均被引频次、篇均下载频次分别为10.44次、789.00次,明显高于平均水平。2020年开设的“专家共识”栏目刊载量最低,仅为0.1%,但高被引论文占比、篇均被引频次、篇均下载频次均明显高于平均水平,且居所有栏目第2位。可见,科技期刊应充分发挥学科引领作用,通过学习文献、参加学术会议等多种途径培养对热点的敏感度,及时获取热点内容,寻找栏目新方向;同时,密切联系学会负责人及有影响力的专家,充分了解其对相关领域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控。
特色栏目不仅是期刊感染力及生命力的重要表现部分,也对整体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专家面对面”与“前锋·新锐”栏目作为本刊近年重点打造的特色栏目,不仅肩负着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的重任,还承担引领检验学科、促进检验与临床学科融合的使命。“专家面对面”栏目将内容定位于检验与临床在交叉融合中遇到的痛点、难点,邀请5~6名专家参与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前锋·新锐”栏目邀请检验或检验相关领域的中、青年专家就前沿内容进行评述,并为下一步研究指明方向。本调查显示,“专家面对面”及“前锋·新锐”栏目篇均下载频次分别为417.00次、488.00次,明显高于平均水平163.29次;但篇均被引频次略低于平均水平,考虑可能是由于内容涉及学科痛点或前沿技术和方法现今并未成为主流或广泛开展。建议下一步可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对专家团队及学术内容进行多维度的宣传。首先,采用“中国知网网络出版平台”第一时间实现论文网络首发,并用“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微信服务号将栏目信息、专家简介、论文摘要等同步推出;其次,依托新媒体平台运营团队[19],深挖内容,并使用微博、抖音、微信小程序、视频号等多种方式推广,扩大关注人群;最后,也可开辟通信类栏目,鼓励读作者参与到相关内容讨论,对已发表的学术成果提出善意的“质疑”,真正起到活跃学术氛围、促进交流融合的目的。
通过问卷星等方式进行调查,遴选出愿意参与本刊专题组稿的专家,并围绕其研究方向或推荐热点确定专题名称,如“质谱专题”“代谢疾病专题”“液体活检专题”“新疆产前诊断专题”“肾损伤专题”“肿瘤专题”“中西医结合专题”等;同时,依托本刊官方网站及“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微信服务号发布征集稿件信息。调查显示,“质谱专题”“代谢疾病专题”“液体活检专题”3个专题篇均被引频次分别为3.88次、5.13次、3.60次,高于平均水平3.56次;“质谱专题”“液体活检专题”“中西医结合专题”“肿瘤专题”4个专题篇均下载频次分别为432.63次、201.60次、246.93次、195.80次,高于平均水平163.29次;但“肾损伤专题”篇均被引频次及下载频次为2.50次和105.13次,“新疆产前诊断专题”篇均被引频次及下载频次为3.50次和128.83次,低于平均水平,考虑与专题内容设置及刊文质量有关。因此,为确保专题内容精准、高效,在选题上必须充分依托高质量专家队伍。首先,根据临床实际需求充分调研,再由编委或专家讨论后予以确定。其次,实行专家与编辑共同主持栏目的机制,邀请学术造诣高、责任心强的专家担任栏目主持人,负责内容质量把关,加强专题的学术性、专业性;同时,编辑部指定 1名编辑配合栏目主持人,充分挖掘有代表性的内容,在整体及细节上确保栏目运行良好[20]。最后,专题可采用专家述评(栏目主持人撰写有指导意义的评述类论文)与集体征稿(自由来稿稿件)相结合的方式,以体现其整体性和指导性。
栏目作为期刊的眼睛,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着期刊整体质量及学术影响力的提升。实际工作中,科技期刊一是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作者的需求,栏目设置尽可能灵活多样;二是在密切关注热点内容的同时发挥学会负责人及有影响力专家的学术引领作用;三是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宣传推广专家团队及学术内容;四是为确保专题内容精准、高效,须依托高质量的专家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