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超,王 冠,王美璇,李 想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7)
科技期刊传承人类文明、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可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出版强国,我国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既是形势需要,更是科技期刊工作者肩负的使命与责任[1]。虽然我国期刊行业发展态势较好,但科技期刊仍存在“散、小、弱”的问题。许多学者针对这一问题对自身专业领域期刊近10年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学科领域方面,以教育和医疗居多;从地域上看,以南方的期刊较多。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是黑龙江农业正厅级综合类农业科研机构,担负着为全省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和农民增收提供科技支撑和技术服务的职责,2019年机构改革后,在原有《北方园艺》《大豆科学》《黑龙江农业科学》3种期刊基础上纳入了《黑龙江畜牧兽医》《黑龙江动物繁殖》《农机使用与维修》3种期刊,成立了黑龙江农业科技杂志社。随着2021年改革,杂志社并入大豆研究所,现设有6种期刊,包括中文核心期刊3种、省级期刊3种。其中《黑龙江畜牧兽医》创刊已有63载,是集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国家优秀科技期刊、全国畜牧兽医优秀科技期刊、黑龙江省科技精品期刊于一身的品牌期刊,在全国畜牧兽医期刊界知名度和影响力均较高。其他期刊除《黑龙江动物繁殖》于1993年创刊之外,均有40年左右的办刊经验。《北方园艺》和《大豆科学》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社(CA)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分别在园艺类和农学、农作物类核心期刊排名中位列全国第3位和第10位,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期刊影响力指数排名中位居参评园艺类和农学、农作物类前列。《黑龙江农业科学》《黑龙江动物繁殖》《农机使用与维修》3种省级期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多家数据库收录,推广了相关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普及基础知识,为广大作者和读者提供了便捷的农业信息和交流平台,为助力农业科研发展贡献了力量。
现基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的指标数据,对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6种期刊的载文量、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等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研究了各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抛砖引玉、加强同行之间的学习交流,最终为我国农业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依据。
影响因子是判断期刊学术质量和长期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与期刊整体学术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2]。通常情况下,期刊的声誉好、影响因子高会吸引作者投稿,稿源充足的情况下,发文量会逐渐增大,然后发展为量效齐升的品牌期刊,反之亦然。但是也不能仅从影响因子一个指标来评价期刊的优劣,如果期刊评价中片面强调其中某个指标,就会导致期刊出现片面发展倾向,甚至引发学术不端行为,进而干扰期刊正常发展[3]。故该研究选取载文量、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等指标来反映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期刊近10年的学术影响力。《黑龙江动物繁殖》和《农机使用与维修》由于数据残缺,本文不统计。
图1为2010—2019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期刊载文量的变化情况。由图1可知,《北方园艺》2010年的载文量为2 041篇,2019年为731篇,近10年来呈下降趋势,这与其调整版心和页码、文章长短有关。《大豆科学》2010—2016年平均载文量较为稳定,2017—2019年有下降趋势,但降幅较小。《黑龙江农业科学》载文量呈阶梯式下降。《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2017年载文量呈上升趋势,2017年达到峰值,载文量为2 374篇,2019年载文量降幅较大,主要是因为2019年单位机构改革、人员调整,页码从原来的260页降至180页,载文量大幅下降。根据各期刊的页码和载文量来看,《大豆科学》单篇文章平均页码为8页左右,《北方园艺》和《黑龙江畜牧兽医》单篇文章平均页码为5~6页,《黑龙江农业科学》单篇文章平均页码为3~4页,虽然文章篇幅的长短与论文的学术水平不直接相关,但是篇幅太短的文章不足以反映其学术深度[4]。建议各期刊在收录、修改稿件过程中,除科普论文外,学术研究类论文需要注重论文的篇幅,以启发作者扩展论文内容,把其科研成果完整深入地体现在文章中。
图1 2010—2019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期刊载文量的变化 Fig.1 Changes in number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journals of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rom 2010 to 2019
总被引频次是指某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该指标可以客观地说明该期刊总体被使用和重视的程度,以及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这也是中文核心期刊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指标[5-6]。图2为2010—2019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期刊总被引频次的变化情况。由图2可知,《北方园艺》和《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2019年总被引频次呈显著递增趋势,2019年分别是2010年的2.37倍和2.09倍。《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2019年总被引频次呈稳步上升趋势。 《大豆科学》总被引频次在2016年达到最高,之后有回落趋势,且《北方园艺》和《黑龙江农业科学》也是在2016年有一个峰值,这可能与“十三五”期间国家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调整农业结构的政策有关。总体来看,各期刊所载论文的质量逐年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日益提高。
图2 2010—2019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期刊总被引频次的变化 Fig.2 Changes in total citation frequenc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journals of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rom 2010 to 2019
影响因子是指某期刊前2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前2年发表的论文总数,是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也是测度期刊学术水平和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7],通常影响因子越大,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图3为2010—2019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期刊影响因子的变化情况。从图3可知,近10年来,《北方园艺》和《大豆科学》的影响因子虽有波动,但整体呈上升的发展趋势。《黑龙江农业科学》和《黑龙江畜牧兽医》的影响因子也有波动,但变化不大,相对平稳,2019年的影响因子在0.4左右。这4种期刊仅《大豆科学》在个别的年份里影响因子>1,其他各刊的影响因子均较低,说明各期刊在学术影响力上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图3 2010—2019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期刊影响因子的变化 Fig.3 Changes in impact factor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journals of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rom 2010 to 2019
基金论文比是指某期刊基金发文量与期刊总发文量的比例,基金论文往往代表某研究领域的新趋势、制高点[8],是衡量期刊文章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核心期刊遴选的重要依据,《中文核心要目总览》(2008版)首次把基金论文比引入核心期刊评价。图4为2010—2019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期刊基金论文比的变化情况。从图4可知,各期刊的基金论文比均呈快速提升趋势,《北方园艺》基金论文比年均增长率为5.46%,《大豆科学》年均增长率为4.02%,《黑龙江畜牧兽医》年均增长率为11.28%,《黑龙江农业科学》年均增长率为8.63%,表明各期刊越来越重视吸纳高层次的基金研究成果,刊载的文章与国家前沿的科研方向一致,在相关专业领域及其研究学者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图4 2010—2019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期刊基金论文比 Fig.4 Ratio of funded paper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journals of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rom 2010 to 2019
充足的高素质编辑人员是办好刊物的基本保证。在编辑人员的配备上,科技部规定季刊应不少于3人、双月刊不少于5人、月刊不少于7人,并设一定数量的专职编务。但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6种农业科技期刊均未能达到科技部的相关要求,人员少,论文刊载量和工作量大,导致编辑就稿编稿现象严重,没有充分时间与专业领域专家、科研人员交流接触,编辑部之间交流少、协作意识不强,缺少高素质复合型编辑人才。
办刊的内容决定期刊发展的高度和影响力。目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6本农业科技期刊在栏目设置上与同领域其他期刊的栏目设置大同小异,既没有特色栏目,也没有专题报道,存在同质化严重、原创力不足的问题,而且本院主办的某些期刊之间也存在栏目相似、收稿方向相同的现象,如《黑龙江农业科学》《北方园艺》《黑龙江畜牧兽医》《黑龙江动物繁殖》就存在该现象。这样就会造成期刊间稿源竞争激烈、各期刊稿源分散、竞争力差的期刊稿源不足,进而导致刊文量较少。
虽然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6种农业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均有上升趋势,但其数值不高。《北方园艺》《黑龙江畜牧兽医》《大豆科学》的稿源比较充足,但稿件质量参差不齐,相比本领域的一些期刊,科技前沿稿件较少。其他3本期刊因为是省级期刊,稿源不足,优质稿件甚少,导致期刊的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不高,期刊的影响力不强。
一流期刊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这对编辑的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现传承、荟萃、引领的目标,就必须提升编辑能力。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各期刊应以中央提出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要求作为编辑能力标准,建立起培养后备编辑人才有效机制,培养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编辑队伍。首先,要提升编辑团队专业、英文和编辑出版水平,培养编辑领军人才,以更好地建立与科学家的学术联系和更好地吸引优质稿源。其次,编辑要深入科研一线,走访国内重点高校、研究所及各级重点实验室,参加学术会议和行业会议,了解学科的科研动态和行业发展,组约优质稿件。最后,编辑要改进和完善论文写作服务,培养更多的作者和读者,为作者提供优质服务,使期刊真正成为凝聚科研人才的平台。
只有找准刊物在学科或行业中的定位,才能明确刊物的发展出路,才能提升办刊水平。从国家宏观政策及现实发展情况来看,专业化是科技期刊未来发展的大趋势[9]。《黑龙江畜牧兽医》根据这一原则,删除了原有的教学栏目,目的是提高期刊的学术能力和期刊的影响力。另外,各期刊可根据情况内部沟通协调,避免设置相似栏目或收取相同方向的稿件,以实现各期刊的差异化发展。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6种农业科技期刊要根 据国家政策导向、瞄准学科热点问题和具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科定位、发展方向进行选题策划,在不同的时期设置相关的栏目,只有这样,才能迅速提升刊物的定位层次,才能吸引一流的学科专家的关注。注重学科交叉,密切关注和配合农业领域及信息技术、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等相关领域前沿学科交叉发展的需求,集中该领域的专家优势和信息优势,在满足农业经济学科专业创新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拓宽期刊发展空间。
稿源是期刊的生命,作者是期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优质稿源和稳定的作者对期刊品牌的建立和影响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各刊编辑要摒弃传统坐等来稿的方式,尤其是《黑龙江农业科学》《农机使用与维修》《黑龙江动物繁殖》,编辑要像星探一样去挖掘前沿的选题和有潜质的作者,在发现农业相关热点之后积极主动地联系作者,快速进行组稿,并及时报道,这对提升刊物的影响力具有积极作用。编委会是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重视和发挥编委的作用,通过选题策划、组约稿件、组织专刊专辑等形式引领科学潮流奔向深处。
目前全国期刊每年发表大量论文,如何在这些论文中通过有效举措提升本期刊论文的影响力是“互联网+”时代编辑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重大科学发现或科技成果的首发是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重要的主成分。2017年,中国知网推出网络首发服务,将传统的定期出版转变为定稿后及时出版,极大地满足了科研工作者抢占科学发现首发权的竞争需要,也达到了学术成果的首发权与快速传播的目的。截至 2020年5月,与中国知网签约的网络首发科技期刊达1 303种,占总科技期刊数量的26.28%。《北方园艺》《大豆科学》《黑龙江畜牧兽医》等先后加入了首发行列,网络首发后,期刊的下载量与未实施网络首发同期相比明显增加。《黑龙江农业科学》《农机使用与维修》《黑龙江动物繁殖》暂时没有加入首发行列,在此建议3种刊物加入首发行列。同时,6种刊物应时刻关注前沿热点,提升对学科热点的敏锐感知力,主动出击,争取首次报道权。
增强出版和全过程出版有利于遏制学术不端、促进资源共享、提高科研效率、激发协同创新,各期刊可以通过加入OSID开放科学计划推进期刊的融合与转型,并督促作者上传研究的相关内容,编辑部可从中筛选前沿内容通过二次编校后推送到微信公众号,以解决各期刊微信公众号订阅人数低、阅读量少的问题。
论文的发表不是文章的终点,有效的学术传播能实现科学研究的价值。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6种期刊仅《北方园艺》进入了农林领域我国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等级,表明《北方园艺》是在国>际上知名和有较高水平的权威期刊,建议其积极加入国际数据库或平台,以提高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其他各期刊在文章发表后应充分利用微信报道、网站宣传、电子刊推送、会议推荐实现“一纸多媒”的多种传播方式,以扩大期刊的受众群体、加速期刊传播速度和进一步提高期刊的影响力。际上知名和有较高水平的权威期刊,建议其积极加入国际数据库或平台,以提高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其他各期刊在文章发表后应充分利用微信报道、网站宣传、电子刊推送、会议推荐实现“一纸多媒”的多种传播方式,以扩大期刊的受众群体、加速期刊传播速度和进一步提高期刊的影响力。
高质量、高影响力是科技期刊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基础,作为农业科技期刊,只有会讲“中国农业的故事”,才有更广阔的市场需求。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期刊要坚持正确导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讲好中国农业改革与发展故事,助力一流学术平台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学术期刊定位,重视农业基础研究,刊发理论性强、学术水平高、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论文。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期刊愿与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携手同行,将更多更好的农业科技成果应用在服务“三农”的伟大事业中,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