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生活化教学

2022-03-03 00:55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长桥中心小学张巧峰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生活化生活活动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长桥中心小学 张巧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新兴基础类学科,是培育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并增强多元合作意识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与小学阶段其他学科相比有一定的差异。现实生活诸多资源均能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被应用,使得学生能抓住这样的机会,深层次认识和感悟生活,提高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度,提高生活化实践能力,增强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倡导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生活化建设,可以进一步降低课程实施的难度,补充课程开展资源,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好地体现出这门课程的育人价值。教师要加强和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把握生活和课程学习之间的关系,让他们有意识地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和生活相结合,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意义及必要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教师带领学生开展自主综合性学习,用实践活动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取自主经验和实践体会。这门课程在小学阶段深化实施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可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合作是每个人适应社会的必备素质,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各项任务,在分工协作当中完善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方法,促使学生认识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二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为了分析解决综合实践活动当中各种问题和困难的方法,每个学生都会积极发挥个人潜能,提出个性化的解决方法,并在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创新思维,提高创造力。三是可以增强学生社会实践素质。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学生会充分感知生活和社会,从不同角度出发对社会生活进行体验和分析,从而逐步增强他们对社会的接触、认识和感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其他课程的一个明显差异,就是要在生活实践中体现出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设置和安排时,就必须将生活化教育理念贯穿全过程,并且善于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以生活理念为指导不断地调整实际行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课程的生活化可以从广阔的生活空间当中获取丰富的综合课题,拓展学生的课程学习内容和角度,还可以从生活当中得到大量的补充素材,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尤其是通过引导学生在生活当中开展实践调查,让学生进一步品味生活与实践学习之间的关系,逐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课程学习要求,充分体现课程的实践价值,就必须把握生活视角与生活方向,摒弃应试教育思想,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活化教育实践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兴学科,所以它的生活化教学没有前例现象和先进经验。“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这一学科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地接受各类生活元素的涵养和滋润,熟能生巧地构建生活化教育基本模式。

(一)结合现实生活元素,有效调动学习兴趣

从实践中不难感知,新课程教育与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在于——建设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更具活力的新型课程,并且根据素质教育要求赋予该门课程更大的期盼和更高的要求,强调在课程实施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参与兴趣,引导学生努力发挥自身个性,成为活动的主人。在培养小学生综合实践兴趣上,现实状态下的生活与感悟为“教学相长”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优质的资源。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简单有限,但是他们对生活始终充满热烈的向往,并且具有比较丰富的体验,更青睐运用生活经验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正因为如此,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方法的引入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找到课程学习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教师在课程安排中要强化活动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有效缩短实践内容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例如,在开展“爱在重阳”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为了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思考和讨论问题:大家知道重阳节吗?你们知道哪些和老人有关的书籍报刊以及典型故事?在和爷爷奶奶日常相处时会有怎样的感受?这几个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会让学生快速打开思路和话匣子,促使学生联系以往的经验投入互动讨论当中,对这个活动产生浓厚兴趣。为了进一步拉近课程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教师在给学生设置活动任务时,也要和生活联系起来,并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如利用双休日和爷爷奶奶互换角色,体验他们的生活,感知他们的辛苦。

(二)运用社会各类资源,不断丰富实践体验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始终强调“回归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这是新课标理念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进一步拉近了该课程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同时促使教师和学生主动运用丰富的社会资源增加实践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让学生从中获得更加多元的情感体验,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往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虽然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但是只是在课堂上完成一定的任务,限制了活动范围的同时,制约了学生想象与创造能力的发展,更无法实现新课标所提倡的“回归社会生活”的要求。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需要把丰富的社会资源应用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当中。例如,在关于“垃圾分类可行性调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中,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垃圾的危害性,培育学生问题分析与问题解决能力,强化学生的环保观念,并让学生认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以及相关的分类方法,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走出“课本和教室”,进入社区甚至是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空间,对实际生活中“垃圾和垃圾分类”进行调查、归纳和总结。在这之后,教师要求学生针对目前垃圾分类存在的主要困难和值得推崇的垃圾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并制定一份关于整改社区垃圾分类处理问题的方案,提高学生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促进社会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

(三)紧扣社会热点现象,逐步强化社会责任

众所周知,全面、科学、健康的学校教育,除了要为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塑造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生活实践精神,引导学生在“学用结合、体悟内化”中逐步地追求生活理想并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在生活化教学大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联系丰富多元的“社会热点”现象,从“参与并关注”教育中逐步实现向社会生活的“无限回归”,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为社会发展献言献策,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教育与教学不断改革与推进下的重要产物和必然结果,它强调把学生身边的生活学习与感悟作为重要着力点,将培育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作为目标。为了不断提高小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大有受益并具有获得感,作为以“教书育人”为本的教育人,必须把这一“课程生活化建设与学科体系构架”作为教学改革和方法调整的有效措施。特别是在课题选择和整体设置方面,始终注重并认真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并且在实践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努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教师要加强对生活化教育理念的分析,同时注意把生活化思想渗透到课程教学中,与学生共同积累生活经验,实现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生活化生活活动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