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企业组织冗余、期权价值及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

2022-03-03 05:39刘家晖高长春余晨辉
市场周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期权检验模型

刘家晖,高长春,余晨辉

(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上海 200051)

一、引言及文献述评

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019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6624亿元,比上年增长7.0%,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截至2017年,随着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10.8亿,文化参与趋于饱和,文化创意产业尽管营收总额大幅增长,但发展速度正从高速崛起逐渐向平稳增长过渡。因为替代性需求逐步取代新需求,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从市场容量的扩充转变为持续的新创意开发。然而,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与制造企业相比较,我国文化创意企业由于资产结构较轻、市场需求不确定性高的产业特征,在研发创新活动中面临着更为严重的融资约束。所以,文化创意企业如何克服资源短缺,提高创新绩效,成为企业发展战略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文化创意企业在不确定环境中进行设计与研发活动,难以依赖资本市场获取要素,更多地借助组织内部的长期资源积累,因此从组织冗余视角出发分析文化创意企业创新活动的资源问题具有内在根据。所谓组织冗余,是指对组织联盟成员的支付超过维持组织所需要的支付。当前关于组织冗余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性质的观点分为组织行为学派与组织经济学派。组织行为学派从资源柔性与战略灵活性的角度出发,认为组织冗余是尚未配置的资源,本质上是减震器和缓冲剂,更可以被理解为知识的库存,当外部环境变化较大时,它将对研发、设计等高风险创新活动产生积极作用。组织经济学则从组织惰性、委托代理理论出发,认为组织冗余是管理无效率以及交易成本过高的结果。X非效率理论认为组织冗余是科层制行政组织的官僚主义氛围、缺失监管与激励的内部惰性等因素造成的低效率产物,因此组织冗余意味着企业在获取与开发商业创意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无效率行为,最终有害于设计与研发等创新活动。委托代理理论则认为组织冗余是经理们自利、不胜任的表现,掩盖了企业创新的紧迫性。Bourgeois最早提出了非线性猜想,鉴于组织冗余在战略中存在机会主义与缓冲风险的双重功能,认为它对企业创新活动的作用可能是倒U型的。Nohria和Gulati基于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较早验证了组织冗余与企业创新的倒U型关系,认为客观上存在一个最佳冗余贮藏点。蒋春燕和赵曙明通过三分法,证实了冗余与绩效的N型关系,认为在低目标阶段,组织冗余促使组织内部保持改善;在目标范围内企业会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在超目标范围中,组织冗余可以促使企业高度容忍失败,并鼓舞探索性行为,开发新的盈利增长点。已有文献主要关注制造企业,以CSSCI为检索范围,仅周城雄等研究了文化企业组织冗余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以文创企业为对象展开的组织冗余问题的研究还有待深化。本文沿着当前研究的主流趋势,将组织冗余区分为未吸收冗余和已吸收冗余,利用上市文化创意企业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对组织冗余、期权价值与文创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展开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实物期权理论

范群林等在冗余资源视角下较早使用动态最优化方法,刻画了企业模仿创新行为的收益率、成功率、冗余资源的收益率与自主创新行为的关系,对组织冗余在自主创新能活动中的择时开发有一定的理论贡献。他认为冗余资源收益越高,其自主创新时间点越晚,即所谓的“小富即安”,冗余资源的收益将令企业暂缓自主创新行动。这一分析揭示了组织冗余的机会成本对创新活动的影响,但是并未考虑组织冗余的战略柔性作用,因此从实物期权视角对组织冗余的择时开发进行分析,能够兼顾其机会成本与战略柔性。

Myers将标准的B-S期权理论用于实物投资分析,放松了DCF估值模型的现金流确定性假设,提出了实物期权理论,为未来现金流不确定性下的项目投资与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Dixit和Pindyck将Myers的离散分析模型扩展到布朗运动连续函数条件下的分析模型,增强了实物期权原理的一般性。参考Dixit和Pindyck的模型与范群林等的思想,假设组织冗余用于设计与研发等创新活动,会基于无风险利率产生机会成本I,这一机会成本视作期权费用。假设一项新创意长期存续,其产出的利润流为π,且服从布朗运动,dπ=απd t+σπd z,其中α为创意的固定增长率,σ为利润变化的标准差,d z为维纳增量。那么组织冗余用于新开发的创意的预期价值如式(1)所示:

式(1)中,V为组织冗余用于创新活动的预期价值,ρ为贴现率。典型的马歇尔规则认为投资门槛条件为:V≥I,也即π≥(ρ-α)I。Smit和Trigeorgis将实物期权的NPV分解为两方面的价值,一方面是项目正常增长的价值,另一方面是平滑风险所带来的灵活性价值。通过数理分析,组织冗余创新活动的期权价值受到三个关键参数的影响:ρ,α以及σ。前两者与项目的增长潜力有关,而后者与项目风险有关。

(二)组织冗余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一般来说,组织冗余在创意企业面临严重融资约束的条件下提供了资源支持,缓解了创意企业的“投资饥渴”问题,应当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但是考虑到组织冗余的双面作用,本文基于未吸收冗余与已吸收冗余的二分法,分别研究文化创意企业两类不同的组织冗余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所谓未吸收冗余是指企业现有的过度创新资源,这些资源是流动性最高的,因此最容易获取。这类资源存在两方面的特点:从存在状态来看,这类资源可随时使用,但是从利用方式上看,这类资源并未内化于组织当中,需要经过结构化、捆绑以及利用等资源编排过程形成专用性才能用于创新,存在行动延迟。与基于实物期权价值的积极等待不同,未吸收资源通过资源编排投入创新的时滞性并不取决于管理层的意愿,所造成的是消极等待。创意成果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与易逝性,因此对于可利用冗余而言,延迟行动造成的负面影响占主导,对设计与研发等活动具有负向影响。此外,未吸收冗余的缓冲作用可能会妨碍管理人员对内部结构进行重大改变,导致对外冲击反应较慢。这一观点说明,除了资源编排等客观原因外,未吸收冗余还可能会导致管理者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等主观问题,造成创新失败。是故,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文化创意企业未吸收冗余与创新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也即未吸收冗余越多,创新绩效越差。

所谓已吸收冗余指的是嵌入公司的多余成本,因此很难被重新部署。组织行为理论与代理理论解释了已吸收冗余对创新绩效的双面作用。组织行为学派认为资源冗余会对创新产生积极影响,让企业扩大现有领域,进入新的产品或市场领域,并为管理者提供更大的自由,让他们能够追求风险更高但内容新颖的项目。代理理论认为组织冗余可能导致谨慎的决策和规避风险,从而利用已知的能力减少探索和增加开发,但是整体而言,开发活动的创新绩效不及探索性活动带来的成果显著。从组织行为来看,在已吸收冗余较小时,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较低,目的主要在于维持生存,因而没有动力将闲置资源用于创新;从委托代理关系来看,已吸收冗余表现为年度预算中的管理费用,是特定部门的行政或办公开支,在冗余较少的情况下,往往锁定在职能部门的小金库中,难以流向创新活动。当组织冗余相对较多时,一方面,管理人员对创新失败的容忍程度相对较高,努力营造鼓励创新的组织氛围,追求更多的新创意,从而获取市场成功;另一方面,较多的组织冗余使得部门小金库难以隐藏,管理人员的代理行为容易观察,因此必须将资源用于创新活动,满足公司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综上所述,随着组织冗余的增加,基于组织行为的正向作用逐步增强,基于代理关系的负面作用开始削弱,于是提出以下假设:

H:文化创意企业的已吸收冗余与创新绩效存在U型关系,即随着已吸收冗余的增加,创新绩效先减后增。

(三)组织冗余与期权价值的关系

实物期权的价值受到贴现率ρ、增长率α以及波动水平σ三个参数的影响,因此可以将期权价值的构成分解为灵活性价值与增长价值两个部分。尽管在直接用于创新时,未吸收冗余与创新活动存在负向关系,但是在管理人员恰当择时的情况下,未吸收冗余可能促进项目潜在成长力的提高。未吸收冗余对于创新活动的作用有流动性强但延迟较大的特点,在管理人员谨慎观察动态环境,积极促成资源适时配置的条件下,未吸收冗余行动延迟带来的负向影响会因为与实物期权的灵活性等待存在部分重叠而得到缓解,而其高流动性的特点强化了期权缓冲风险的能力。所以在管理人员择时开发之下,未吸收冗余对实物期权增长潜力的毁损被有效抑制,同时通过增强期权的抗风性能力,提高了期权价值。于是提出如下假设:

H:文化创意企业未吸收冗余对期权价值具有正向影响,也即未吸收冗余越多,期权价值越大。

已吸收冗余经过管理人员有目的地择时开发也能够趋利避害,提高期权价值。已吸收冗余主要由办公费用、行政支出等管理费用构成,受先前预算和财务流程的制约,具有明确而稳定的用途。这一特点表现出已吸收冗余具有战略承诺的作用。Dixit和Pindyck认为实物期权的灵活性价值往往在市场参与者的相互博弈之中受到侵蚀。当管理者仍在等待环境趋向明朗时,竞争对手的抢先开发无疑会使企业创意成果的预期效益受到威胁,从而破坏实物期权的战略功能。然而,已吸收冗余已经嵌入创意组织当中,并且具有战略承诺的作用,一方面能够确保企业先于竞争者开发创意产品,获得先行动者优势;另一方面能够获取相关利益者的信任,确保组织内部的团结一致与治理稳定。因此,已吸收冗余能够提高实物期权的增长价值。进一步地,择时开发使得已吸收冗余处于或等待开发或立即开发的状态之中,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资源流动性较弱的缺陷,从而提高了实物期权的灵活性价值。于是提出以下假设:

H:文化创意企业已吸收冗余对期权价值具有正向影响,也即已吸收冗余越多,期权价值越大。

(四)期权价值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实物期权放松了传统估值理论关于收益确定性的假设,是对DCF模型的改进。在确定性条件下,当资产的预期收益和贴现水平一定时,根据DCF模型所得到的现值与资产的终值是正相关的,也即企业投资一项净现值适宜的项目,最终能够获取满意的回报。而在不确定性条件下,期权价值是经过风险贴水或升水后创新项目的净现值,同样与资产的终值存在正向关系。因此,一般来说,创新项目的期权价值越高,最终的创新绩效越高。Caves指出多数创意企业面临着复杂的契约组合关系,包括创意人才、供应商、中介机构与销售渠道等多方相关利益者。当合同为不完全合同时,创意企业为了减少不确定性,会采用重磅预告、消费者调查等方式根据回馈信息制定多阶段创新策略。当消费者普遍予以好评时,代表创意项目的潜在价值预期良好,最终创意成果开发成功并推向商业市场时往往也会取得卓越的市场绩效。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创意企业的期权价值与创新绩效存在正向关系,也即创意企业的期权价值越高,最终的创意成果越成功。

(五)期权价值中介效应假设

根据H1至H3的假设,不难得到以期权价值为中介变量的理论模型。需要进一步讨论的是,“组织冗余通过实物期权管理促进创新绩效提升”的叙事存在一个重要前提,即管理者具有完全理性,可以事先准确掌握或精确研判市场前景。显然,这一假设与管理人员有限理性的事实并不相符。浸染于有限理性的条件,只有部分组织冗余能被管理层进行择时开发,余下部分会以即时开发的形式参与企业创新活动。因此,期权价值在组织冗余与创新绩效之间呈现部分中介效应。

H4:期权价值在组织冗余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即组织冗余(未吸收冗余与已吸收冗余)的直接效应为负,间接效应为正。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迄今为止,学界对文化创意企业的概念尚未取得共识,在统计口径上存在文化产业、版权产业、内容产业等多种类别,因此本文需要界定文化创意企业的范围,才能选取研究样本。借鉴Chu和Gao的研究,综合参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的分类依据,按照家族相似性原则、可识别原则与可操作性原则,筛选出“新证监会行业分类(2012)”标准中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代码I)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代码R)两大类,具体包含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I63),互联网和相关服务(I64),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65),新闻和出版业(R85),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I86),文化艺术业(I87),娱乐业(I88)等七个子类。

在确定上述产业类别后,选取了沪深两市有关公司的2009~2019年共11年的样本数据,而期权价值因计算需要,选取的ROA指标的数据年限为2007~2019年共13年。在此基础上,还进行了如下数据处理:第一,删除了股票代码包含ST和∗ST的样本;第二,剔除了资产负债率高于100%的样本;第三,删除了主营业务明显偏离文化创意产业的样本以及无法区分产权性质的样本;第四,进行了1%的缩尾处理。因此,研究样本为377家上市公司11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

(二)变量选取

1.创新绩效

文化创意企业关于创新绩效的衡量尺度相对模糊。Chu和Gao采用著作权、专利和商标等知识产权的收入数据测度创新绩效,相比于专利数据,这一指标涉及了文化创意和技术创新两方面的内涵,但是与熊彼特提出的创新口径仍相距甚远。周城雄等提出用利润增长/无形资产这一指标测度创新绩效,但这一指标将与创新无关的增长因素囊括在内,存在较大的观测偏误。本文拟选取学界认可度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来测度文化创意企业的创新绩效,并以LP法进行计算,从而有效缓解了内生性问题。

2.组织冗余

本文的解释变量区分了未吸收冗余(slack1)和已吸收冗余(slack2)两类组织冗余,以现金持有率(Cash)为指标作为未吸收冗余的代理变量,并以管理费用率(Management)作为已吸收冗余的代理变量。

3.期权价值

实证研究对期权价值的测度大体存在四种指标。第一种指标是潜在增长机会(PVGO),这一指标综合考虑了盈利能力、再投资能力与贴现水平等因素,但是需要以股票价格为标准,而我国股市尚处于转型阶段,市场化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以股价为基础计算成长性与现实存在较大偏差。第二种指标为Dixit和Pindyck推崇的托宾q,该指标的问题和PVGO一样,高度依赖于股价数据,其指标内涵既反映公司业绩,也与垄断势力相关。第三种是张丽敏等提出的营业收入增长率,然而这一指标的时间窗口为一年,难以全面反映增长潜力,同时该指标侧重表现企业的成长性并未反映抗风险能力。第四种指标为周超和苏冬蔚提出的两步估计法,这一指标反映了实物期权抵御风险与促进成长两方面的内涵,同时时间窗口为3年,贴近企业经济决策的管理实践。本文分别用下行风险抵抗力(down_risk)和上行成长潜力(up_gain)测度期权价值。

首先测度下行风险抵抗力(down_risk)。第一步计算每年业绩下行偏差δ,如式(1)所示,IROA为t-1年所有企业的ROA均值,ROA为当年企业实际的ROA水平。第二步根据式(2)计算三年窗口期的期权价值。

随后,测度上行成长潜力(up_gain),具体计算方法如式(3)和(4)所示,与下行风险抵抗力的计算过程相似。

4.控制变量

研究选取的控制变量包括企业规模、经营效率、企业年龄、所有权和财务杠杆。企业规模以公司总资产的对数(lnasset)来测度,一家企业的规模越大,创新成果面对的市场空间往往越广阔,更有利于创新成果的商业推广。经营效率(turnover)以资产周转率来测度,一家企业经营效率越高,表明资源的利用程度高,资金链更为牢靠,创新过程中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相对较小。企业年龄(age)以企业成立至当前年份的存续时间为测度指标,一家企业存在越久,按照干中学原理,创新所需的累积知识越多,越有利于创新绩效的提升。所有权(own)以是否国有这一虚拟变量进行测度,一般说来民营企业市场化程度更高,研发相对更为有效。财务杠杆(lev)以资产负债率为指标,可能影响创新活动过程中的借贷能力,反映研发与设计中的财务风险。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选取说明

四、实证结果

依据已有文献的研究经验以及豪斯曼检验结果,本文采用时间与行业固定效应模型展开回归分析,考虑到异方差的存在,用FGLS方式估计相关参数。中介效应的检验方式有三步回归法、Sobel法、自助法以及结构方程模型法,按照温忠麟等的观点,无论采取何种估计方式,就检验结果来说,回归系数的符号是一样的。基于此,拟采用三步回归法进行实证研究,具体按照如下步骤进行:第一步,检验组织冗余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第二步,检验组织冗余与期权价值的关系;第三步,检验期权价值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一)主效应回归结果

实证研究在检验主效应时,分别对未吸收冗余和已吸收冗余的一次回归模型和二次回归模型进行拟合,从而更为完整地验证假设H和H。如表2所示。模型1和模型2分别检验了未吸收冗余与创新绩效的负向关系与U型关系,结果发现:模型1中未吸收冗余的回归系数为-0.000221,在10%水平上显著;模型2中未吸收冗余的平方和未吸收冗余的回归系数不显著,并且R的取值相比较模型1而言有所下降,说明整体拟合程度不及模型1,因此未吸收冗余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为负,H假设得到检验。模型3和模型4分别检验了未吸收冗余与创新绩效的负向关系与U型关系,结果发现:模型3中已吸收冗余的回归系数为-0.0006745,在1%水水平上显著;模型4中已吸收冗余的二次项和一次项均在1%水水平上显著,且已吸收冗余的二次项系数为正,U型关系成立。相较之模型3而言,模型4的R提高了0.0018,拟合程度更高,因此结合两个模型的检验结果,研究认为已吸收冗余与创新绩效之间呈现U型关系,并且在两阶段中负向关系更占主导,假设H得到检验。

表2 主效应实证结果

(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中介效应的检验依赖于三步回归法中的第二步与第三步。模型5到模型8检验了第二步中组织冗余与期权价值的关系。模型5与模型6分别检验了未吸收冗余对期权价值中下行风险抵抗力与上行增长潜力的作用,回归系数分别为0.4147487和0.3674325(表3),在1%水平上显著,由此H得到实证检验的支持。模型7和模型8分别检验了已吸收冗余对期权价值中下行风险抵抗力和上行增长潜力的作用,回归系数分别是8.05278和8.100595,在1%水平上显著,由此H得到了实证检验的支持。

表3 组织冗余与期权价值的实证关系

模型9到模型12反映了第三步回归中的期权价值、组织冗余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如表4所示,在模型9和模型10里,期权价值中的下行风险抵抗力和上行增长潜力回归系数分别为0.0000296和0.0000427,均在1%水平上显著,因此期权价值与创新绩效存在正向关系。同时,模型9中,未吸收冗余的回归系数为-0.0001959,在1%水平上显著;模型10中,未吸收冗余回归系数为-0.000143,不显著。这一结果部分支持了未吸收冗余的直接作用为负的假设。在模型11和模型12里,期权价值中的下行风险抵抗力和上行增长潜力回归系数分别为0.0000295和0.0000427,并在1%水平上显著,因此期权价值正向影响创新绩效的结论进一步被巩固。同时,模型11和模型12中,已吸收冗余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079002和-0.008506,并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已吸收冗余对创新绩效的直接效应为负。综合上述结果,假设H3得到了全部验证,H4得到了部分验证(4个回归中有3个结果支持这一假设)。

表4 期权价值与创新绩效的实证关系

续表

(三)稳健性检验

在解释变量上,研究分别利用速动比率和管理与销售费用率来替代现金比率和管理费用率,用ROE的偏差来计算期权价值,进行稳健性检验。从稳健性检验结果看来,除个别变量的显著性发生变化外,本文所需验证的变量关系的符号性质依旧稳定,说明上述假设得到了良好的验证。在被解释变量上,我们采用OP方法估计全要素生产率,替代实证研究中的创新绩效,稳健性检验所得到的实证结果除个别变量显著性发生变化外,符号的正负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在内生性问题上,为了尽可能消除双向因果和观测性偏误,采用系统GMM估计法,以自变量一阶滞后项为工具变量,并以因变量的二阶滞后项为自变量,进行内生性检验。结果发现,因变量滞后项并不显著,说明并不存在逆向因果关系;另外,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并未改变符号性质,说明假设依旧成立。

五、结论与建议

(一)理论启示

研究表明,未吸收冗余对创意企业创新绩效的总体影响是负向的,而已吸收冗余对创意企业创新绩效的总体影响是U型的,说明不同冗余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具有差异性,这与已有研究的多数观点相一致。期权价值在创意企业组织冗余与创新绩效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基于有限理性,在管理者择时能力范围之内的组织冗余通过提高期权价值,对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而部分组织冗余被即时利用,对创新绩效产生直接的负面作用。这反映出组织行为理论与委托代理理论在不同的作用路径下产生影响:在实物期权的介导下,管理人员的积极运作与组织行为强调的柔性思想相一致,而在即时开发的条件下,组织冗余又作为管理无效率的产物造成组织的负担,这与代理理论相一致。这一发现从闲置资源的开发时序上统一了组织行为理论与代理理论,认为两种理论并不矛盾,并与组织的管理开发方式相联系。最后,潜在吸收能力正向调节了组织冗余与期权价值的关系。与制造业不同,创意企业面临着当前消费者需求与未来创意范式的矛盾,而实证结果表明对未来创意框架的开发更占据主导,企业对知识的潜在开发水平对创意组织的成长性更为关键。这一观点丰富了吸收能力理论对组织冗余反作用的研究,还指出了创意企业内在矛盾的主要方面。

(二)管理建议

根据理论与实证分析,本文提出了如下意见,以期对创意企业创新活动的相关管理实践做出贡献。第一,在将组织冗余用于创意设计与开发时,在区分未吸收冗余与已吸收冗余的异质性作用基础上,为闲置资源做出差异化配置。未吸收冗余具有灵活性但用于创新时具有滞后性,因此主要用于创新资金短缺条件下的即兴调剂与临时兑付。已吸收冗余具有创新能动性,且与创新绩效存在U型关系,因此要在预算上确保足量的行政与办公费用,并规定创新的具体用途。第二,管理层应增强期权管理意识,提高对组织冗余的管理水平。尽管组织冗余对创新绩效具有正面的间接效应,但是总体上弱于负面的直接效应,所以管理层应当更加精准地研判企业内部优劣势与外部的机遇挑战,有意识地将组织冗余在最大潜力时刻下用于创新,积极趋利避害。第三,创意企业应加强组织学习,积极搜索外部知识,提高创新潜力。基于潜在吸收冗余的正向作用,创意企业应当在现有创意需求与未来创意范式的矛盾之间,在兼顾当前创意需求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前沿动态中萌发的创意思想,面向未来,发挥前瞻性,提供引爆市场、改变主流的创意成果。

猜你喜欢
期权检验模型
苯中水分的检验
自制空间站模型
检验真朋友的新标准
模型小览(二)
圆周运动与解题模型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两法则和三模型
期末综合复习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