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教材 落实目标 放眼大语文

2022-03-03 13:06:42刘雯雯
山西教育·教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静态要素动态

刘雯雯

单元复习课应把握教材的双线目标,明确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本着达成语文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些能力去进行。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为例,笔者先找到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四时景物皆成趣”,然后明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及学会描写景物的变化。明确了双线目标后,笔者开始设计本次单元复习课,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展开。

一、夯基础,字词大闯关

复习课要处理好打好基础与巩固提高的关系。有了扎实的根基,才能筑牢稳固雄伟的大厦。当下的单元复习课往往多是讲解题目,针对单元目标专题训练较少。做题、讲题固然可以帮助学生从题中感悟知识与方法,但这样的复习,也容易使学生陷入题海,不利于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完成单元目标训练。单元复习课教学是学生重构知识的良机,设置一些体现目标核心的问题,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梳理框架、建构知识,达成单元目标。

在讲课时,字、词、句、段已得到了很好的讲解训练,那么在单元复习课上虽然字词句的检测不可少,但重点还是应放在能力的训练上。如果用单一的看拼音写词语来检测,就是一般的复习,也和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联系不紧密,为此,笔者精心设计了一段描写山中的树林的段落。

山中的树林

黎明时分,东方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yūn yùn),树林中一片静谧。一声鸟的啼叫划破了这片寂静,大的、小的、花的……鸟的数(shǔ shù)目,不可計数(shǔ shù);叫的、飞的、追逐的……让人应(yīng  yìng)接不暇。夜幕降临,萤火虫提着灯笼,为劳累(léi lěi lèi)一天的小动物们照亮了回家的路。林中,悄(qiāo qiǎo)无声息,潺潺的流水声衬托得林中更(gēng gèng)加寂静。沉睡的精灵,无声的大地……

笔者将生字放入语言环境中,既对生字、词语进行了检测,又让学生感受到山中的树林之美,同时再次学习了静态和动态描写,回扣本单元人文要素,加之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也让学生学习了写法。

二、抓要素,内容再回顾

复习的作用在于对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以及重难点进行强化和系统化的“查缺补漏”。通过复习,学生可以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和提升,从而把长期学习的各部分内容有机地“组装”起来,编织一张“知识之网”,而这一过程中的问题设计是构建知识体系、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思维发展的关键。通常在建立知识的关联时,单元复习始终不能脱离课本。因此,复习时还是要抓住一条主线,围绕语文要素展开。

设计复习时,笔者抓住本单元的主线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出示课本中的几幅图画,让学生回忆是哪些古诗,并找出其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句子,还要说说喜欢的语句及喜欢的原因,以检测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学生通过找、说,对课文进行再一次的学习掌握;通过说说喜欢的原因,可以看到学生对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体会,达成了本单元的单元目标一;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动静结合的好处,引导他们在今后的写作中有意识地运用这种描写,使文章更生动。

另外,笔者还帮学生梳理如何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去体会。如,《鸟的天堂》是在对比中去体会四季之美,需要联系上下文;《月迹》是略读课文,需要联系前面学过的方法来体会。不只是《月迹》,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今后的读书、写作中,让语文要素落到实处。

三、重拓展,知行要合一

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落实语文要素,语文教师应该重视语文生活情境的构建,因为语文教学一旦联系生活,会立刻趣味盎然、生动活泼、训练有效、境界开阔。

学习的目的是运用,复习也是对所学知识的再次掌握及运用。部编版教材中的“词句段运用”就是很好的检测。本单元“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部分是“读下面两组例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仿照着写一写”。把一个画面写具体,在本单元实际就是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所以在设计复习课时,笔者再次拿出这部分作为训练。笔者为学生另外选取了“草地上人们在散步”“池塘旁蝴蝶在飞舞”等生活中的画面,先让学生观察哪些是静止的,哪些是动态的,确定好描写对象;接着,让学生观察静止的画面有什么特点,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颜色、大小、外貌、形态,写出其特点;再去观察动态事物,引导学生抓住动作、变化,观察是如何变化的,同时达成语文要素的第二点要求“学会描写景物的变化”。始终围绕单元主题、围绕语文要素是复习的重点。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又让他们用自己的笔描绘出大自然的美景,让他们拥抱大自然、感受到大自然之美,心也会跟着大自然一起轻歌曼舞,在运用中语文水平得以提高。

四、大语文,品古文古韵

大语文教育理念是由张孝纯先生在1983年正式提出并开始进行试验的,它与《语文课程标准》有很高的契合度:二者都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提倡语文学习贴近生活;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导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语文活动与综合性学习;注重与其他科目之间的整合;提倡多读书、多积累、少做题;重视口语交际,沟通听说读写……大语文教育理念与《语文课程标准》方向的高度一致性,再次验证了大语文教育理念的科学性与前瞻性。

树立小课堂大语文的意识,对学生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大语文观在教学中的体现。因此,教学中要把这一目标落实到实践中,使学生在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最终形成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使语文学科“表情达意、交流思想、进行思维”的工具性得以真正体现。

在本单元复习的最后,笔者设计了“品古文、古韵”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赏析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片段。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古人笔下的岳阳楼美景脍炙人口,那么今天的我们又会创造什么奇迹,笔者让学生在欣赏古文的同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写岳阳楼之美。播放视频,欣赏美景;初读古文,了解大意;小组讨论,解决困难;汇报交流,初步构思;记录美景,注意动静。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在本环节中综合能力达到锻炼提高,最终达到大语文教学的目的,做好单元复习。

总之,在小学语文单元复习过程中,教师要以课文的字、词、句、段为中心,以打牢基础、强化能力为目的,灵活巧妙设计教学体验,抓住教材,围绕双线目标,设置教学环节,利用知识点间的关联性,引导学生自觉投入活动中,巩固所学方法,设计不同的生活情境,打开学生的思维,提升其能力,进而达到单元复习的目的,形成学习的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

猜你喜欢
静态要素动态
国内动态
卫星应用(2022年7期)2022-09-05 02:36:02
国内动态
卫星应用(2022年3期)2022-05-23 13:44:30
国内动态
卫星应用(2022年1期)2022-03-09 06:22:20
静态随机存储器在轨自检算法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当代水产(2020年4期)2020-06-16 03:23:30
动态
环球慈善(2019年6期)2019-09-25 09:06:24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 05:07:22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
山东青年(2016年2期)2016-02-28 14:25:36
机床静态及动态分析
机电信息(2015年9期)2015-02-27 15: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