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
摘要:培养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语文课程中的关键内容之一,教师应围绕核心素养挖掘课文与教学过程中的教书育人元素,并不断研究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从而能够将相关教学养目标落到实处。因此,本文结合笔者时间经验,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路径,以期可以为给为同行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课文是从万千文本中筛选出的经典篇目,具有文质兼美、包罗万象的特点,是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工具。在推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应深入理解核心素养内涵,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融入课文教学目标中,引导学生对文本中蕴含的育人元素进行自主探究,并促使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以致用。
一、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发挥教材基础作用,激发学生对文本的自主学习兴趣,新版高中语文教材入选了大量蕴含作者生活感悟的优质文章。教师可抓住文本内容特点,引导学生借鉴作者观察生活、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促进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比如,教师可将《过秦论》《赤壁赋》《鸿门宴》经验文章集合到一起,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体味中国文学之美和古典美学,促使学生将古典文学之精华化为己用。
再比如,沈從文就是从琐事中感悟生活的高手,入选高中教材的《故都的秋》正是出自他手,他在这篇文章中赞美了北方的秋姿、秋色、秋声、秋味。作者冷色调的景语,以及秋的“清”“静”“悲凉”与作者的经历和心境联系紧密,在教授这篇课文时,可引导学生通过作者生平经历理解作者心境与文中景语,继而学习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观察视角。首先,教师要求学生速读课文,将作者刻画秋所使用的关键语句画出来,促使学生初步的把握对比的写作手法。其次,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谈一谈作者笔下的秋与自己所见的秋有哪些异同之处,以及作者所选取的意象与其心境之间是否有关联,从而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发现课文的主观色彩,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对比写作手法。这个过程有利于帮助学生将生活中的感性体验转化为理性思维,可提升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二、强化阅读教学,促使学生感知阅读魅力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散文与小说类文本加贴近现代口语表达,与高中生情感距离较近,引导学生学习这类文本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仔细品读本文语言与结构,带领他们感知阅读魅力,从而主动参与阅读教学活动
比如,教师可通过图片、视频类教学资源,强化小说与散文阅读教学,通过阅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结合,为构建丰富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它们在自主学习中品味文本,感知阅读魅力。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以及鲁迅的《朝花夕拾》《野草》《呐喊》等作品都是学生反映比较难以理解作品,教师借助图片、视频类教学资源将文中经典画面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文字与画面的对比感知作者语言风格和功底。首先,教师应借助导学问题设置,引导学生有目的的阅读文本,促使学生初步理解课文的同时产生新的问题。其次,教师要鼓励自主寻找问题答案,比如为其推荐一些相关文本,促使学生通过课外书籍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课外阅读书籍的阅读中,学生不仅可以从解作者字里行间寻找问题答案,而且可以了解到更多风土人情与常识,这有利于学生把握作者创作风格。最后,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作者的相关文集进行整本书阅读,进一步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促使学生阅读兴趣与能力得到提升。
再比如,高中语文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将课内外阅读结合起来,通过《古文观止》《唐宋词选》《苏东坡传》《千年一叹》《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平凡世界》《狼图腾》《穆斯林的葬礼》的文本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文学是记载历史的钟鼎,文学是透射一份时代的启事,文学是跨越时空寻找情感交集的坐骑。通过优质课外教学资源与课内阅读的融合,让语文学习成为引导学生方向的重要途径,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三观”。
三、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培养对于学生发展而言十分重要,是高中语文教育的重点内容,教师应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体验中全面发展语文能力。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6个方面,高中语文教师要以语文能力为核心,围绕学生参与兴趣、实践需求创新知识呈现形式,从而激发学生课文学习兴趣与语文实践兴趣,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阅读中、网络写作资源中不断获取培养核心素养的养分。
参考文献:
[1]魏彦平.借助群文阅读策略培育四个核心能力——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甘肃教育研究,2021(05):61-63.
[2]李育祥.常和变——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初探[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09):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