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莹
摘要:近年来,不少学校积极推行二次备课,希望借此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質量,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甚至只是让教师徒增工作量。笔者有感于此,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寻有效落实二次备课的策略。
关键词:二次备课;有效落实;策略
一直以来,如何构建高效课堂都是每个一线教师最希望解决的难题,毕竟,课堂是体现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近年来,被视为提高教学质量重要抓手的“二次备课”成为教学管理的高频词,不少学校积极推行这一措施,却难以达成预期效果。笔者将在本文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此展开思考,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二次备课的定义及困境
何为二次备课?研究者会因研究角度的不同,给出不一样的定义,笔者综合了大量文献资料及个人教研心得,在本文中对其界定如下:二次备课是指教师在正式开展课堂教学之前,以集体备课或自己的一次备课为基础,独立完成的再次备课活动,它以教案形式呈现,通过课堂教学检验成效。它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助于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然而,如此有益于师生及学校发展的措施却在现实中颇为尴尬。笔者结合所在学校二次备课的不足,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其他学校相关情况,对二次备课的困境有以下认识:
(一)意识淡薄,流于形式
推行二次备课的学校,一般也会推行集体备课,部分教师认为集体备课的内容已经非常完善,无须深入钻研,而且,当前大环境下,一线教师的工作量极大,难以静心开展二次备课。鉴于以上原因,部分教师会草草应付,没有开展真正意义上的二次备课,又何以谈二次备课的效果?
(二)重视二次备课,但效果不明显
部分教师有较强的专业成长意识,也有主动探索钻研的意愿,可惜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精心打造的二次备课,却在检验成效的环节碰壁,没有达成预期目标。究其原因,一是对二次备课的理解未到位,仍以“教”为中心,未能以“学”为中心;二是能力不足,包括钻研课程标准与教材的能力、评价能力等方面;三是缺乏专业规范的指导,大部分学校只是对教师强调二次备课的重要性,却缺乏具体可行的指导,也没有提供优秀案例做参考,教师们根本无从下手。
二、有效落实二次备课的策略
探讨策略之前,我们要先了解有效落实二次备课的评价标准,结合上文的定义,笔者认为成功的二次备课表现为:教学目标能够体现教学内容的关键点和学生的疑难点;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来自教师对教材、课程标准、高考评价体系的准确解读;教学环节能够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次序与时间;课堂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硬性能力与软性能力,硬性能力是指知道了哪些事实等类型的硬性知识,软性能力是指能够运用知识解决某种问题的能力。
要满足以上标准,我们该采取什么策略?下面,笔者将结合二次备课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认真钻研教材是教师二次备课的“源”
我们在实施二次备课,既不能单凭课本教材来编排教学内容,也不能“主次倒置”地将“课本”当作“参考书的补充”来着手二次备课,更不能完全脱离课本的基本内容去另搞一套。而应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探寻教材本身的优势,合理地将教材系统纳入自己的认识中,而后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另外,在钻研教材内容时,要注意挖掘编者的意图是什么?教材、文本的主旨是什么?并以此为基准开展教学设计,这样方可大幅提升二次备课效果,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服务。
在实施二次备课时,我们若能明确地回答以上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方可去探讨教材与学生之间生动活泼的接触点,从而真正进入到教材中去,并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这样才能称在为学生备教材,而不是为备教材而备教材。要尽可能全面、深刻地熟悉教材,并注意课的前后联系,而不是仅仅孤立地备本节课,要灵活富有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这样才不会指木为林或见林失木。
(二)确定重、难点,寻找“关键”处
在二次备课时,不少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往往把“关键”这一环节给遗漏了,这是不对的。因此,人们常说的“重点易找,难点难寻,关键被遗漏”是带有一定普遍性的。“关键”是突出重点、攻克难点的突破口,它有一定的重要性。
第一,必须抓住本节课的重点,一节课的“重点”就是本节课基础知识的核心,它可以从概念、理论、法则、公式或方法中去找。
第二,认真分析教材内容的同时,应努力寻找本节课的“难点”,其确定方法在于;一是知识抽象性较强,学生了解的又少的;二是由于知识本身的隐蔽性较强,学生一时难以发现;三是某些知识在使用上灵活度较大,学生不易掌握;四是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跨度较大,学生难以接受;五是知识内容复杂,综合性较强;六是知识内容较精深,学生很难理解等,以上所述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形成难点。
(三)教师转变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笔者按照备课组的安排,承担了评讲2021年广东省适应性测试作文的公开课任务。这节公开课获得了不少好评,原因之一就是笔者迫于公开课的压力,不仅积极和同事研讨,有选择性地借鉴了集体备课的成果,还认真研读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查阅了近三年广东高考作文的官方分析,从而为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做好了理论准备。倘若每次备课都能拿出上公开课的心态,发挥主观能动性,相信高效课堂不远矣!
(四)善于反思,获得经验教训
批改作文时,笔者发现,尽管已训练并评讲过同类型的作文,但学生存在的问题依然和以前差不多,这意味着之前的评讲课是失败的,二次备课是无效的。笔者回顾之前的备课步骤:认真研读集体备课成果,理解评分标准后批改作文——记录学生存在的典型问题——分析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目标和内容展开教学预设,安排教学环节和课堂活动。经过反思,笔者发现问题出现在第三个步骤,教师仍然站在自己的角度,强势成为学生的代言人,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所谓的学情只是“伪”学情。因此,应在此步骤进行改进。
(五)立足“真”学情,构建学生需要的课堂
基于以上反思,笔者这次增加了问卷调查环节,也根据作文卷面得分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面谈,得到反馈如下:觉得写作的最大难题在于审题立意;听老师评讲时非常明白,但自己写作时头脑一片空白,根本用不上老师讲的方法;知道作文题目的材料有助于写作,却不知道怎么运用……总的来说,学生呈现出来的问题,就是软性能力的缺乏,因此,笔者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以下调整:
根据上表可知,二次备课增加了目标2,删减了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问题的指令更加详细明确,这样一来,给了学生充裕的训练时间和思考时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消化知识,培养能力,也给学生呈现了清晰且富有梯度的思维步骤,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综上,要有效落实二次备课,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努力和反思,也离不开教师对真实学情的了解、分析。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构建高效课堂的利器,二次备课,不只“二”次,它只是向我们强调:好的课堂,需要一再打磨!能促进二次备课有效落实的策略也应不断变化,与时俱进,做到此,才真正领悟到二次备课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李桂宏.高中语文如何有效二次备课[J].语文天地,2009(19):51-53.
[3]王永玉.也谈二次备课[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31):39-42.
[4]钟启泉.再谈“核心素养”的界定[J].新教师,2020(01):1.
[5]王荣生.课文教学设计的四个要点(下)[J].语文建设,2020(19):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