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2022-03-02 07:48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第八小学张玉洁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14期
关键词:导图内容探究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第八小学 张玉洁

在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使其能在数学课堂中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帮助其得到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提升,进而实现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标。通过对教学实践的总结,发现很多小学生都缺乏这种能力,导致其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效率不高、解题效果欠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采取相关措施,帮助其提升建立不同知识内容间联系的素养,使其能得到数学学习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一、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的价值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进行培养,帮助其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并帮助其建立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迁移能力进行培养。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具有以下意义:其一,提升知识运用能力。迁移需要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因此,迁移的过程也就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有助于提升其解决问题的素养。其二,建立数学知识体系。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同知识点之间也可能产生密切的联系,通过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可以有效提升其学习效果,帮助其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其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其三,培养数学逻辑思维。想要实现知识之间的迁移,需要对不同知识进行抽象的概括,总结各自规律,发现二者之间的异同。在这个过程中,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可以得到充分激发,可以有效实现数学教学目标。其四,提升自主探究能力。在探索不同知识和事物之间联系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充分的思考和推理。这就使得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可以在探索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升,对其终身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二、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的方法

(一)重视基础知识讲解

所有的迁移都是基于知识的经验而产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自然无法建立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此,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夯实基础,使其能了解所学内容的探究过程、基本概念以及应用方法。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在讲解新内容前,可以引导其发现不同数学概念之间的关联,进而根据学习经验,提高认知水平。为更好地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两点:其一,在基础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将数学概念的探究方法和数学思想内化到学生的认识结构中。在讲解新内容时,教师不能仅仅注重将数学概念灌输到课堂上,而是要在讲解概念的过程中,将探究方法、探究原理等进行细化,介绍数学概念的探究过程,进而帮助学生意识到数学概念探究过程中的探究方法,并在学习新内容前,回忆教师曾讲解过的探究理论,实现探究过程的迁移。其二,在基础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对新的数学概念和公式的掌握情况。在新授课环节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探究方法的讲解,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一旦发现其出现“似懂非懂”的模糊状态,必须及时为其提供帮助,通过降低讲解速度、增加相关练习等方式,帮助其进行分析和判断,提升其对基础内容的掌握程度。

(二)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很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构建迁移氛围。因此,教师必须在授课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产生深入探究的心理趋向。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营造数学学习环境:其一,引入小组合作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可以快速形成集体讨论的氛围,小组成员可以在同伴的帮助下,快速融入探究的过程,进而在小组合作探索的空间中,探索不同数学概念内容之间的联系。其二,引入游戏教学法。对小学生而言,游戏教学法可以有效解决其注意力难以长期集中在课堂的问题,引导其实现“玩”与“学”的结合,既能帮助其实现放松身心的目标,又有助于轻松学习氛围的营造,为其迁移能力的养成提供必要的环境基础。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小组合作还是游戏教学,教师都要对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把控,适当对其进行点拨,既要避免过于重视“讨论”和“娱乐”,忽视了“探究”和“迁移”的问题,也要避免讨论仅限浅层内容,无法实现深度探究的现象。

(三)优化新知探究方式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为更加快速地完成教学任务,留下更多练习时间,往往会安排密集的探究活动。这种授课方式很容易对学生造成困扰,剥夺其思考时间,不利于其迁移能力的养成。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对新知识的探究方式进行优化,帮助其克服思维的惰性,主动进行思考和联想,发挥自身想象力。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方式是新知探究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提升迁移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从数学角度来说,很多概念和公式之间都具有一定的联系,因此,教师必须注重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协调发展,避免“学了新内容,忘了旧公式”问题的发生,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数学体系,让其了解巩固复习与新知讲解两个环节之间的密切联系。例如,在讲解“万以内数的认识”前,可以引入“一百以内数的认识”相关内容,在讲解“长方体的体积”求法前,可以引入“长方形的面积”求法的探究过程。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实现巩固旧知识的目标,还可以帮助学生将相关的探究方法进行联系,进而实现数学探究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素养的提升。

(四)站在学生角度思考

学生对课堂的喜爱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其迁移能力的提升效果。数学概念存在一定的抽象性,且对学习者的逻辑思维提出了一定要求,导致很多学生无法理解新知识,更谈不上综合素养的提升。为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引导和帮助,提升其迁移能力,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转换思考角度,以学习者的身份开展教学环节,学习更多具有激趣作用的授课方法,探索更具鼓励性的评价性语言,并找出有助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激发学习热情的方法,进而更加有效地以引导者的身份帮助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练习,提升学生克服困难的意识,进一步为提升其迁移能力搭建平台。为更好地探索授课方法,教师还要做到积极在课后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其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在帮助其解决困难的基础上,调整授课方法,帮助其获取更多成功的体验。

(五)长期培养迁移能力

迁移能力的培养并非是短期的工作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多为学生提供思考和总结的机会,从而建立不同内容之间联系的平台。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思维导图。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内容讲解后,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构建。思维导图的构建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对本阶段的学习过程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对新公式和新概念的探究方法进行回顾,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将相关内容添加到思维导图中。通过长期绘制思维导图,不仅可以打牢数学基础,还可以使迁移能力得到提升。其次,教师要定期进行迁移方法的介绍。即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复习旧知、重视新知探究方法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小学生理解和分析能力有限,依然需要教师使用直观的语言进行迁移方法的讲解,使其能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在不同知识内容之间建立联系。

三、结语

总的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还可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为其探究和学习能力的养成提供帮助,帮助其建立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以学习者的角度进行思考,优化授课方式,营造良好探究氛围,将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视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帮助。

猜你喜欢
导图内容探究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主要内容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