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李官中学 李志新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成为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忽视学生课堂表现,只是采用“讲授+习题”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满足不了课堂教学的要求。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载体的课程,通过设计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得非常重要。本文结合当前初中化学教学常见问题,指出以实验为载体,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参与度的方法,希望对初中化学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化学课标”)强调指出,教师要树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学习地位,通过设计实验过程,让学生多进行自主及合作式的探究,形成一定的化学核心素养。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多以演示性的实验呈现内容,学生只是看和听,教师强调让学生记住实验原理和现象,这种实验教学模式虽然能节省很多时间,但是由于学生没有动手实践,对实验的认知较弱,也没有经历思考、质疑和论证等环节,使得学生化学核心素养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参与度也会很低。还有的教师会采用多媒体来呈现实验,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现场思考,而不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探讨,这种模式同样不利于学生化学思维的形成,使得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初中化学实验基本都非常简单,与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如果教师能巧妙设计实验,让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好奇心,主动思考和实践,那么他们的参与度也会很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将化学实验当作课堂教学的一项任务,设计的实验步骤较为烦琐,要求学生一板一眼地完成实验,学生只需要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实验即可,对实验的创新性不足,对实验结果的表达不够准确,影响了学习的深入性。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很多教师的引导也存在问题,当学生在实验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往往直接将步骤或者注意事项告诉他们,而不是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或向其他同学请教来解决,使得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
初中化学实验应该突出探究性,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别人的长处,进而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做到共同进步和提高。然而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很少采用分组实验方法,而是通过大合堂或者优选一些能力强的学生进行演示,这种实验的方法,使得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并没有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如设计实验、组装仪器、分享成果等,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很少,导致其参与积极性不高。如果能充分利用分组实验的模式,则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更有利于解决实验中遇到的一些突出问题,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角色,他们实验的积极性会很高,能快速地融入整个团队。
化学课标指出,实验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让他们在合作中产生做实验的兴趣,发挥出学生的能动性。初中化学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引入趣味实验能更好地提升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其主动热情地配合教师完成学习任务,为之后的化学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并结合化学教学的具体需求,因地制宜地组织学生进行趣味实验,尽可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让学生真正爱上化学。
例如,学习“走进化学世界”这一章内容时,为了使学生在刚进入初三时对学习化学产生兴趣,教师要给予帮助。通常在教学该章内容时,教师并不急于完成教学任务,而是先进行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先对这门课程感兴趣。例如,进行玻璃棒点灯的实验:首先在表面皿上放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滴入几滴浓硫酸在其上面,混合之后,用蘸有该混合物的玻璃棒去靠近未点燃的酒精灯灯芯,酒精灯神奇般地被点亮。学生都觉得这一现象不可思议:一根玻璃棒就可以把酒精灯点燃,这好像是魔法,化学在学生心中更加神秘,从而使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大增。还有变色的瓶子实验:加入配制好的葡萄糖溶液在锥形瓶中,滴入几滴0.1%的亚甲基蓝溶液,然后在其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静置待用。等到了课堂上,拿出锥形瓶,观察现象,里面是无色的溶液,这时候使用“魔法”摇晃锥形瓶,无色的液体神奇地变成了蓝色,这时候,再静置一小段时间,溶液又恢复无色,重复上述过程,溶液颜色便可在无色和蓝色间转换,学生也是非常惊讶。通过这些趣味实验,学生对化学更加感兴趣,更加想要学好化学,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认真和努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主体地位和有效参与度。
演示性实验在有条件限制或者一些危险性实验不便进行当堂实验的时候,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在进行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细心的讲解和演示实验,把学生带进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学生在观看教师演示实验时收获大量的信息,同时也会自己思考发现一系列问题,然后积极寻找答案,获得新知识,达成学习目标。教师在给学生做演示实验时,有些学生非常想自己尝试,或想和教师一起完成实验,亲自加入实验,能极大地提升学生有效参与化学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盐”的时候,教师在向学生介绍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时候,可以通过煅烧石灰石演示实验等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教师讲述完实验并点燃酒精喷灯后,由于后续的实验步骤简单且安全,教师也会让学生亲自参与进来。在做实验前,教师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石灰石煅烧后会有什么不一样呢?硬度和之前有什么不同吗?物质的组成有改变吗?这样可以更好地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然后教师一边耐心地解释,一边让学生亲自动手,当将灼烧后的固体置入冷水中并静置一段时间后,滴加几滴酚酞在溶液里时,居然出现了红色,学生纷纷感到不可思议,急切想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参与课堂探究的积极性就更高了。因此教师应通过演示实验来激发学生有效参与课堂的兴趣,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化学课标中提到,在教学中组织以实验为主的科学实验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根据课标的要求,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安排的探究实验有很多。由此可以看出课标和教材都十分重视和强调通过分组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初中生正处于活泼好动、思维发散的年纪,学生内心都非常渴望亲自参与化学实验,体验实验带来的快乐。分组实验可以使学生更进一步地动手运用、用眼发现、动脑思索、动口表述,既能使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得以满足,又能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和学生演示电解水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根据学习教科书上的内容对实验仪器设备进行摆放.一开始在电解槽中加入自来水,然后再加入两个惰性电极,让两个惰性电极分别连接电源的正负极,将其固定在倒置的试管里,在学生确认没有问题以后,再由教师对实验装置进行最后的检查,教师确认无误以后,再闭合开关。通过电源,水被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并且氢气的体积与氧气的体积的比例为2∶1,教师通过对本次实验结果的耐心细致解释,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相关知识,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化学教师通常会在学生学习新知识内容的时候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但是在复习的时候,学生热情就没有那么高了,其课堂参与度比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更低,所以复习课上教师也应让学生进行实验。例如,在复习和盐有关的内容时,教师组织了实验,学生表现得就非常积极,教师只需提出学生需要讨论和回答的问题,学生会依据教师所提的问题设计实验内容和步骤。实验需求的器材、方案的确立等都是靠学生自己,学生在分组实验中,有着更强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这也促使学生化学实验的参与度得到极大提高。进行分组实验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实践应用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满足感、自豪感,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活跃,充满着对学习的兴趣,大大增加了学生课堂参与的深度。
对于一些难以区分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如物质的可燃性和助燃性就有很多学生区分不开或者只能靠死记硬背,反复记忆,但是效果并不好,只能记住有助燃性的是氧气,有可燃性的是氢气,掌握知识也仅仅是反复记忆的结果,并没有理解知识的本质,这并不是教学的目的。这个时候不妨用简单的实验来辅助学生进行区分,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氢气,再把收集到的氢气倒置在实验台,拿出一根点燃的蜡烛,插入瓶中,再向下取出,再向上插入瓶中,重复多次。学生便可观察到这样的现象:蜡烛在集气瓶口会把氢气点燃,产生火焰,当蜡烛往上插入,火焰会熄灭,向下取出经过瓶口附近时,蜡烛又重新被点燃,蜡烛熄灭、点燃重复交替出现。然后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这样学生便能更好地理解知识。学生理解知识更容易了,就会更有兴趣参与学习。
在教学“金属和金属材料”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相关的学习内容结合实际情况安排一些实验让学生在课外自己完成,如蜡烛燃烧的实验,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几个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设计实验过程和步骤。又如,铁什么时候才会生锈的实验研究,因为铁生锈要一段时间,所以教师通常会提前做好实验,等到上课时直接把实验结果给学生看,学生并没有参与到实验中来。其实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前在家完成该实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设计实验过程和步骤,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家中的物品代替实验仪器用品,如铁钉、开水、食用盐、醋等,学生可以每天观察,记录铁钉的生锈情况,然后自己独立思考,分析实验结果。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互相讨论、发言,学生自己参与到实验中来,课堂的参与度也会很高。当然,在实验过程中或许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实验课的课堂纪律更难控制,通常学生对做实验热情很高,有问题急于表述,因此可能导致课堂纪律比较差;二是学生可能会被桌上的实验装置、仪器所吸引,从而忽视教师所讲述的重点内容;三是部分不愿意动手的学生并未真正参与到实验中;四是有些学生只喜欢做实验这个过程,对实验的内在原理并不清楚。
教师在实验教学时需要注意每一个学生的状态,及时对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进行提醒、督促,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来。在做实验之前,教师可以先提一些有关实验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或互相讨论,这样做实验的时候就会带着目的,不会盲目地做,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应对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辅导,帮助他们完成实验,让所有学生都能感到实验的乐趣,确保在实验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
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情况,确保学生的注意力不被别的事物吸引,提高学生化学课堂的参与度。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前,应当引出一些相关问题,指引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从而深化实验印象。对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当进行及时的帮助,确保这些学生也能参与到化学实验中来,提升其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兴趣,提升学生化学课堂的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