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昌乐二中 付香凝
高中新课改之后音乐课程的重要程度不断提升,这对培育学生的审美意识,缓解课程压力有重要的意义。开设音乐课程,能帮助学生舒缓情绪,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高中音乐课程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当中的美,培养学生的思想理念。学生在欣赏音乐过程中,能陶冶情操,音乐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高中生心理压力较大,高中课程内容较多,学生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来放松身心,确保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音乐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沉浸到音乐当中,以体验的方式来放松身心,更好地发展自身的人格。从当前的高中音乐课程教学来看,主要将音乐教学分为六个模块:音乐介绍、音乐技巧、乐器演奏、舞蹈技巧、歌曲创作、戏剧表演。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心理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来进行选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能沉浸到对美的感悟中,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了解音乐文化、感悟音乐文化,这就契合了现代的教学理念。
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发挥学生在教学当中的主体作用,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从当前学校发展来看,高中的音乐教育逐步受到学校的重视。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教师过于注重成绩,可能会出现压缩课程的现象,对此学校应当尽可能地安排好音乐教学时间,让教师和学生都能认识到音乐课对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其综合发展的需要,让学生能自主探究知识。
在我校的教学当中,高一、高二年级均已开设高中音乐鉴赏课,并且确保每个班级当中,每周有一个课时的音乐课程,配备专职的音乐教师三名,并根据音乐教学所需要的内容,配备音响、电脑、投影、电子琴等,结合教材配备相应的影像资料。在教学过程中以音乐教材为基础,通过由易到难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悟音乐、了解音乐。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通过多媒体教学来拓展学生的视野,通过直观方式进行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对艺术作品进行交流,让学生多说、多感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另外,将音乐课程穿插在各个艺术门类当中,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对音乐课程进行反思,并且给予其音乐鉴赏的建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参与到音乐课程教学当中。
学校应确保高中音乐课每周一节的频率,不得随意压缩课程,确保学生能在音乐课上感悟知识、了解知识,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教学,对学生提出的独特性的想法,教师容易给予否定。当学生出现演唱不到位或者伴奏不到位问题时,教师习惯于批评学生,对学生的鼓励较少,这导致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对音乐学习的自信心也受到了打击。因此,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应该首要秉持尊重的态度,让学生能实现个性化的发展,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当建立平等、和谐、互助的关系,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而且,这样也能引导学生进一步尊重教师,培养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教师要多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对音乐学习有兴趣,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着引导作用,要引导学生掌握鉴赏音乐的方法,了解一些音乐常识,让学生能自主参与审美的过程,达到身心放松和创作的目的。同时,这样的学习能让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少音乐创作背景与高中语文、高中英语等有关联,教师应当重视音乐课与文化课之间的联系,通过创作背景教学,让学生能沉下心来感悟、了解音乐美,以此达到学科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目的。
以人为本的教育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分强调音乐教学的技巧,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学习需要,这会导致音乐技术与音乐本身所蕴含的内容相互隔离,学生仅重视技巧,难以体会音乐的具体内涵。在后期的创作过程中,也往往会出现思路不通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全面理解新课标的要求,熟悉教学的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素质,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展教学,让学生能成为音乐的主人,体会到音乐的美感。当今社会发展当中很重要的一个竞争力就是人的创新能力,缺乏创新性和个性特点很容易被社会淘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全面考虑学生的未来发展,让学生能在学习应试知识的同时,增强自身的创造性,从而为后期的学习打好基础。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组演奏,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进行谱曲,表达自己的感受。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讨论,发表不同的看法,教师要尽可能地鼓励学生,让学生拓展自己的思路。
新课程改革要求音乐教师适应新的教学环境,明确教学目标,这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这样的状况下,教师需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通过专业化的培训来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大多数音乐教师接触学习专业化音乐课的学生较多。当音乐课程知识普及之后,音乐教师需要对非音乐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因此,教师需要适当地调整教学方式,将专业问题和基本问题,专业知识和基本知识划分清楚,充分了解非音乐专业高中生学习的主要目标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重难点,帮助学生提高音乐学习效率。音乐教师应该了解新课改当中的主要内容,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达到知识与实践相互促进的目的,帮助学生自主对音乐进行探索和实践。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提升音乐水平,教师可以适当借助现代化的手段,如多媒体开展教学,丰富教学形式,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在紧张的高中学习中缓解压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在放松之后,学生可以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之后的学习,并促进下节课的课堂教学。所以,音乐教师应当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欣赏音乐、感悟音乐的同时,也能掌握音乐知识,实现自我放松。
教师应该建立有效的评价系统,促进学生学习,通过建立科学化的评价系统,让课程改革有所突破。首先应该确定音乐课程的评价标准,通过导向性、科学性、整体性、可操作性的结合,开展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进行音乐课的综合测评,这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上进行自我激励和自我调整。一般来说,在学生的自我评价当中,可以设置学习态度评价、音乐能力评价、音乐技巧评价、表演技巧评价,让学生能从音乐学习、音乐演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自我评估,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学习认知。学生互评主要是通过小组当中的相互交流,充分地体现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价值。让学生通过同桌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评价等,对自己的学习态度、鉴赏能力和音乐知识等进行测评,计算出最终的测评成绩。教师评价主要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表演与创作,对学生的音乐能力进行评估,同时需要根据自己的认知,结合每一个学生在演奏当中的不同特点,对学生的音乐天分进行测评,让学生能在后期的学习中挖掘自身的天分,进一步促进其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音乐课堂教学改革需要通过提升重视程度,应用现代化的技术和培训打造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入手,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进一步突出新课改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